路易十四时代读后感1000字
《路易十四时代》是一本由(法)伏尔泰著作,北京出版社出版的169图书,本书定价:21.80元,页数:2007-1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路易十四时代》精选点评:
●没想到是节选本……有点儿小遗憾。
●fast reading
●太阳王
●有些简略,人物关系有点乱,也许应该看商务那个版本。
●个人觉得很好啊 不过欧洲王室家族很混乱就是了
●喜欢看,作为通读本省略了什么不得而知。我这次对1683年奥斯曼土耳其入侵哈布斯堡王朝统治的奥地利事件有了更多了解,既意外又意料之中,特别开心。
●在位74年的太阳王。从颠沛流离的童年,到耀眼辉煌的一世功勋,到孤独落寞的离世。一个时代英雄的标准一生。
●在本书看不到教科书中的那个说“哪怕死后洪水滔天也要及时行乐”的路易十四的影子。本书通俗易懂。虽说没看过完整版,但总觉得本书少了些什么。
●虽然是瘦身版,但是鉴于简洁明了易懂的优点还是可以接受的。
●看了三分之一到十四刚执政 没卡不让借就抛了 果真不喜欢看历史细碎 还是辉煌蓬勃的主旋律适合我
《路易十四时代》读后感(一):最差的改编
评分仅就北京出版社2007年版而言,因为这样所谓经典通读的改编实在是对原作的侮辱。编者只选取了自以为国内观众感兴趣的部分,结果是将实用主义发挥到了极致,路易十四时代成了大小战争的流水帐,连太阳王的文化艺术成就都只字未提,别说编者吹嘘的一个“时代人类的文化精神进步”了。尤其是编者在书中随意加入的文字,与原作者的文字没有任何区分,造成了阅读上的极大困难。读者要费力去区分文中的一个“今天”,到底是伏尔泰所在的18世纪,还是编者所在的今天。如果作者泉下有知,大概也会来找这样的改编者来算帐吧。
《路易十四时代》读后感(二):改天再读全译本,仅随便写写
本书是“编译本”,不是单纯的中文译本,甚至于不能说是节选的,因为节选至少还在纸面上保证读者看到的部分是忠于原著的,而这本书的序言中编译者自己声明了是做过“通俗化”处理的,有原著洁癖的读者也许可以不用看这本书了。
因为跟原作者伏尔泰之间不但是隔了全译本、法语、十七世纪的法语,所以原文风貌如何,不但是因为弱得可怜的外语能力而无缘相见,更因为一个“通俗”,连挑错字的兴趣也没有了,只草草翻了一遍就还给图书馆了。
而就本书内容而言,太阳王完全是一个矛盾结合体:信仰天主教,却又藐视教皇;能和奥斯曼土耳其联手作战,眼里却容不下新教徒;一面是宽厚长者的风范,另一面却是逼走能臣的昏君做派。路易十四连年发动战争,让法语的影响力遍及欧洲,结局却是遍地树敌,国内经济凋零,民不聊生,给路易十六上断头台埋下了伏笔。
以影响力和是非过错而论,太阳王可谓前无古人,只有后世的拿破仑能与之并肩。由于时代局限,伏尔泰面对这般的帝王,仍不免慷慨地拿出“伟大”的帽子戴在路易十四头上,字里行间隐隐透露出一句想说又说不出的评价:“七分功三分过”。作为几乎同时代的人,伏尔泰对路易十四的看法可以说是当时国内的知识分子的代表。然而那些不会写字的人——农民,士兵,手工业者却未必如此,如果路易伟大,那么那些终年种地却饿肚子的农民,那些死伤的士兵,那些被重税压得喘不过气的手工业者岂不就是伟大事迹的绊脚石吗?很快,光辉掩盖下的法国露出了丑陋的一面。本应该歌功颂德的人民拿起武器把所有的贵族残杀殆尽。
还好,我们虽然落后,但已经渡过了那个把杀人者称为伟大的时代。
最后是一点历史的八卦。路易十四所在的时代,两个打得不可开交的家族——路易十四代表的波旁王朝和敌对的哈布斯堡王朝其实是远亲。哈布斯堡盛时挂着奥地利家族的旗子,祖上却是法国贵族,而且也跟路易们的祖先通婚过。同是权盛一时,最后下场却不太一样。西班牙国王还是姓波旁,卢森堡大公虽然改了姓却还是波旁家族的人,而哈布斯堡已经泯然众人了。
《路易十四时代》读后感(三):读《路易十四时代》
记得路易十四的一句名言:“朕即国家,我死后哪管洪水滔天。”不过,伏尔泰的这本书在某种程度上则颠覆了我心中的这种看法——书中的路易十四完全是一个有着赫赫战功的英明神武的国王,而对于路易十四的暴政则只在篇末微微涉及了下。因为本书是伏尔泰《路易十四时代》的编译本,和原著肯定会有差异,我就根据目前的这本书来分析下路易十四世代。
路易十四登基之前的法国刚刚经过投石党之乱,在国王、贵族、主教、最高法院长达数十年的内战之后,法国的民众热切地希望结束法国的无政府状态,而国王所象征的统一和秩序是民众所普遍欢迎的。路易十四的父亲路易十三是个柔弱的国王,国政把持在当时的红衣主教黎世留手里,他极力在法国建立起君主专制的政府,摆脱天主教对世俗政权的制约,但是,国王的权力是孱弱的,当时人们的普遍看法是国王掌管宫廷事物,宰相则是帝国政务的真正主宰。在之后的红衣主教马扎然离世之前,新国王路易十四仍然没有掌握实权,路易十四时代准确地说是从马扎然去世之后开始的。
1661年红衣主教马扎然逝世,国王的时代来临了。
路易十四的一生是战功赫赫的一生,也是穷兵黩武的一生。自他亲政之后,先是在国内摆平了当时的红衣主教,将财权、军权稳步控制在自己的手中,在国内树下权威之后,他又将目光投向国外,借助一件外交事件,他迫使当时的罗马教皇向他致歉。在之后,他又以索要欠款为由进攻当时继承神圣罗马帝国衣钵的哈布斯堡王朝,在得力战将的勇猛作战下,之后法国军队几乎战无不胜,把战争的触角几乎伸向欧洲的每一个角落,作为回报,法国当时也成为了全欧洲的敌人,最后,法国忠实的盟友英国也加入了反法同盟。最后,法国厌战了,备受民众支持的国王逐渐失去了他的魅力,路易十四在落寞中度过人生的最后阶段。
民族国家的兴起是欧洲冲破中世纪的桎梏,走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前提,然而在民族国家兴起的过程中,伴随的是宗教战争、王朝战争和民族战争,和中世纪不同的是,教会的作用减弱了,与之相随的是世俗君主的欲望占了主导地位。统一的政治秩序对于稳定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是必要的,没有统一的民族国家就没有强大的国内市场和稳定的贸易,也就没有刺激科技发明的持续性利益,从这个角度上,路易十四时代君主专制的强化是一种历史的进步,但也正是这中强大的君主专制成为之后法国大革命的隐患,而专制制度只是一个短暂的过渡阶段,民族国家在欧洲的主旋律乃是议会民主制,也就是由英国光荣革命开创的传统。
《路易十四时代》读后感(四):法兰西的太阳
当中国仍处于康乾盛世这个封建社会最后的辉煌时期的时候,在西方,欧洲大陆风起云涌,战事年年,资本主义已经得到长足的发展,不断地推动着社会制度的变革和发展,但是17、18世纪的欧洲各国虽然经过文艺复兴的洗礼,王权政治和宗教政治仍然在社会中间占有主要地位,各国的君主之间以及君主与罗马教廷之间一直保持着一种动态平衡,正是这种平衡在一定程度上维系着欧洲的君主政体,就在这时欧洲大陆上一个古老的国度----法兰西在他们的统治者路易十四带领下正浩浩荡荡地打破着各国之间的平衡。
路易十四生于公元1638年,5岁登基,在位72年,是世界范围内在位时间最长的君王之一,法国在路易十四的父亲路易十三时期已经与邻近各国产生了诸多的摩擦,路易十三是一个相对文弱的国王,国家的大权主要掌握在首相黎世留手中,国家虽然与紧邻尤其是哈布斯堡王朝统治下的神圣罗马帝国、西班牙,以及尼德兰与英国都纷争不断,但是仍然不失大国风采,但是随着路易十三驾崩,法国内部的纷争一下子超过了国与国之间矛盾,成为当时法国国内的主要危机,这场危机主要是由首相马扎然和大孔代亲王引起,后来经过多方势力的较量,路易十四从开始的逃离巴黎再到重返巴黎,实现了王者回归,与此同时,国王的大权才真正的掌握在路易十四的手中。
亲政后的路易十四,与所有想建立丰功伟业的君主一样,首先以开疆拓土为第一目标,他所建立的法军在当时的欧洲可以说是所向披靡,无论从尼德兰到意大利,还是从不列颠到德意志,国王的军队都令敌人闻风丧胆,即使是各国联军组成的反法同盟都不是法兰西帝国的对手,他当时的主要对手有不列颠的威廉三世、西班牙的查理二世、神圣罗马帝国的利奥波德一世,这些君王在当时的欧洲都可以称得上是强势君主,但是在太阳王路易十四的眼中,他们只不过是他建功立业的垫脚石,法兰西的军队就是在这样在近代史中第一次令欧洲战栗了。
在不停的对外扩张的同时,法国上流社会那种奢靡的生活之风也是在路易十四时期形成的,当时的法国的贵族经常举办和参加各种各样的舞会,社会上的名流都以奢华作为自己身份的象征,本人觉得现在法国拥有这么多的奢侈品品牌跟路易十四也是有很大的关系的,从国王到王后,从首相到一般大臣,都以奢侈为荣,不停地大量的挥霍着金钱,因为在他们的眼中用去的钱,他们的国王会在战争中帮他们赚回来,只要法兰西的太阳不落下,奢侈的生活就会不停地延续下去。
可惜好景不长,一个国王过于穷兵黩武,到最后伤害的不单只是他所入侵过的国家,自己的国家也由于长期处于战争状态,而使国库空空如也,在路易十四的晚年,各国反法的势力逐渐得到喘息,并且在能征善战的欧根亲王和丘吉尔爵士的带领下,向法国进行了大规模的反攻,霍赫斯泰特战役可以讲是法国由盛转衰的一役,路易十四他年轻时候得回来的土地,经过此次战役,在各国的反抗下一一丧失,法国在杜伦尼和大孔代相继去世后就再也没有出现能运筹帷幄的将领,而欧根亲王和丘吉尔爵士的军队却是越战越勇,法国也由攻势转为守势,自此,太阳王雄霸欧洲的美梦也就此幻灭,一直到1715年路易十四去世,法国的国力也没有回复过来。
路易十四其实与中国的汉武帝非常相似,他们都是年少登基,并且在执政初期都受到各方的掣肘,但是当他们真正的掌握实权之后,王权的高度统一,也是空前的,国家也真正成为国王自己的私有财产,而且他们都穷兵黩武、好大喜功,喜欢到处张扬自身的实力,到最后得到的都是国力由盛而衰,虽然从一定的程度上展现了自己和民族的特性与强大,但是也使下层的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当然要评价路易十四不能单从他的武功来进行,还有他对文化与宗教方面的政策来进行综合的评价,这里由于篇幅问题就不加以论述了,总之太阳王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欧洲的政治局面,但是也正是由于他的穷兵黩武,使法国的社会矛盾进一步加深,从而为几十年后法国的资产阶级革命留下了浓重的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