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消逝的老街读后感精选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消逝的老街读后感精选

2020-11-23 03:00:18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消逝的老街读后感精选

  《消逝的老街》是一本由海原修平著作,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出版的平装附盘图书,本书定价:88.00元,页数:10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消逝的老街》精选点评:

  ●宽幅真是好啊 可以拍出那么美的街角 两个平行空间 啧啧啧

  ●宽幅摇头机

  ●虽然第一次去上海应该是在千禧年前后,但作为一个非当地人,看到这些摄于1996到2000年间的上海还是很陌生的。 那些已然消逝的上海老街在乍看时以为是某个不知名的城镇,〖市井〗部分的影像让人仿佛嗅到上个世纪末老上海人的生活家气息——虽然现在上海人的精致已经蒙上几分调侃色彩。 从序言中获悉作者是日本人,且在得知上海将要被拆迁重建后“感到了紧迫感,仿佛自己的家乡要遭受同样的命运”,作为一个中国读者,不能说没有一种感动吧——至少如果没有他拍摄的这些影像记忆,那么千万中国读者就无法了解那样一个时代的老上海,或者其他的城市乡村。

  ●如果只是想增加豆瓣的个人藏书量,那这是个不错的选择。 宽幅镜头的魅力,领略一二。

  ●真是瞎凑热闹,连现在的上海都还没去过- -

  ●生活的感动

  ●很不错的。这种宽幅特别适宜记录老街。王文澜的地平线也不错,但是趣味多,实料少

  ●很有记忆感~

  ●老街 窄弄 旧屋 岁月氤氲。。。还是旧上海有味道。。我更喜欢民国上海

  ●我也想做个这样的摄影者,去记录上海郊外的历史。过去已失去,来者犹可追。

  《消逝的老街》读后感(一):在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更需要这些纪实影像。

  真的是很棒的一本书。设计的也非常不错。

  照片均是以广角呈现。厚重有质感的一本书。

  看到旧的大世界和丽水街,心就跟着一起到了那个时期。

  车水马龙的声音仿佛就在自已身边。

  在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更需要这些纪实影像。

  《消逝的老街》读后感(二):作为中国人我感到汗颜

  这个影集读过好几遍,非常喜欢。作者也是试拍多次才选择了摇头宽幅相机。一个日本人多次往返东京与上海拍摄了大量的老街坊图片,最终还无偿捐献给了上海馆藏。

  作为中国人我感到汗颜和无地自容。我们的摄影师在干什么?而这些街坊现在已被城市新建的高楼所淹没。永远地消失了。

  《消逝的老街》读后感(三):广角宽幅

  全部都是广角宽幅拍的上海弄堂,估计小日本用是xpan之类的相机,当取景在一个弄堂的拐角处,就出现了一个奇妙的图,在一个图里出现了两个空间,左边街道的情景与右边街道的情景,就像两张3:2的照片合在一起,这应该是宽幅相机最妙的地方,如2页上“虹口区山阴路”是这个类型,另外61页张家弄,84页的火腿街,86页墩基街都是这个风格。

  但是另外一个问题来了,当他用宽幅拍的只有空间的照片时候,却让人觉得有点傻宽了,有点散,没有一般3:2尺寸图片那种紧。 还有宽幅的确限制题材,翻到后面让人觉得有点单调。

  另外,排版印刷一般。

  《消逝的老街》读后感(四):0894:消逝的老街

  0894:消逝的老街

  作为老南市人,看的很情切,有几年每周都去文庙逛,经常看到外国人拿着摄影机或者照相机拍摄,那些个老人也满不在乎,似乎习以为常。

  标题叫做消逝的老街,南市区改造最大的一片就是复兴东路了,拆掉了很多,还剩下很多。照片里那些人那些景也差不多都还在,只是上海本地人少了,因为环境实在太差,能搬的都搬出去了,老房子就租给外地来沪的。现在上海最大的棚户区应该就是王家码头那一块,基本上和几十年前差不多。

  最可惜的是露香园路周边,以前每天清晨都有大量摆地摊的,满满腾腾几百米,上千个摊位,这本书里也有一张。零几年的时候还有,后来由于世博会什么的,现在绝迹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