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黑白读后感摘抄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黑白读后感摘抄

2020-11-25 03:03:15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黑白读后感摘抄

  《黑白》是一本由储福金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422页,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黑白》精选点评:

  ●袁青是在映射吴清源吧?

  ●我不会下围棋,但是也不影响看本书,如果会下的话,可能理解的更透彻。陶羊子一直是温和的,随波逐流的,像水,他唯一一次下棋带了名利就是为了任秋。但是任秋并不是他的挚爱,他的挚爱这一生也无法与他相随,他自己也像在命运的棋盘中,与老天博弈。还好老天还算眷顾他,这样的好人不该早死,却注定坎坷。昆明的重逢是天意吧!方天勤是黑,一路黑下来,也不能说他错,他的少年时期造就他有这样的性格。黑白对弈,其实方天勤已是输家,可他不服,陶羊子是输了便服。很想知道后面的故事,去日本的袁清怎么样了?

  ●在前阵子忙碌的无暇顾及其他的时候,刚好朋友寄来了这本书。一下子安静了下来,仿佛一个精美的顿号。而这一顿,便激起了心底的那一片天地。记忆里,一直寻着的、那隔着河流的家园。 感谢生活,感谢朋友。

  ●灵魂旋转,风骨雅正,当今之世,不是教化也是教化了

  ●意外惊艳的小说,比起大日坛城前半部的惊艳毫不逊色。棋如人生,儒释道法纵横的道理都活在小小的棋盘上,开局中盘收官各有各的路。

  ●没读下去,不懂围棋,读的艰难

  ●人生如棋,棋如人生。

  ●我要再读一次...

  ●~~作者将围棋理念、精神、意蕴乃至纯技术的内容水乳交融化在人物的性格和命运之中,使主人公的故事不仅是个人性情的展示和棋魂的发扬,也展现了国魂,充满历史、文化忧患意味~~且作为文艺界围棋高手的储福金先生,棋艺超群、深谙棋谱,此书中讲述、解析了众多棋诀和棋谱,在此力荐围棋爱好者品读~

  ●签名版的

  《黑白》读后感(一):灵魂旋转

  重读依然如行云流水,灵魂依然回舞旋转,所有的情绪起落在那如云的高空和深黑的渊薮,无数的路径向四面延伸却还是回到原地悲喜固守,所有的情绪一团团地缚住,又一团团地打开,无往无住,无心无伤。

  《黑白》读后感(二):《黑白》过后是《苍黄》

  2011年,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在这个新年之初听的两部小说恰好横跨这100年。一部是储福金的《黑白》,一部是王跃文的《苍黄》。前者讲述一个棋王在黑白世界中的前半生,后者则是关于一个基层县委办主任在当下中国官场的沉浮。巧的是作者都不约而同用颜色为自己的小说命名。更巧的是虽然两部小说,一是从取消帝制写到日本投降,一是截取现实中国的一个县城聚焦,从中参悟出的道理却颇有几分相似,最终都回归到老祖宗的哲学。

  《黑白》主人公从母亲离开的一瞬间认定黑为恶,白为善开始,一路从江北小镇到苏城到南城,经过了家国变迁,生离死别,在棋局的帮助下参透了黑即是白,白即是黑,人生无他只在抱元守一中。

  《苍黄》的主人公则在官场的大染缸中试图保持作为人的基本的善而不能够,他的人生在象征希望的银杏叶黄绿之间蹉跎了一年又一年,从小县城的县委办主任到省交通厅办公室代主任,最终在他导致悲剧的老同学从18楼一跃戛然而止。尤其是与每日的报纸新闻相对照,已然分不清哪是虚构哪是现实。最后也逃不脱墨子所说的:“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的宿命。

  以前不太理解经典著作为什么多以小说的形式流传,一直以来都觉得小说的故事都是假的,因此很少涉猎。最近听的这几部小说都是抱着消遣的目的,没啥挑拣拿来就听,却发现讲故事的高手们在故事里投射的多半是自己对人生社会的感悟,而读者在自己心有余而戚戚然的部分所得到的慰藉便是给读书人最好的回馈吧。

  《黑白》读后感(三):印合

  这几天,人都沉浸在自身当中,仿佛客亦有感,难以坐定,只有执着喜爱的人才会略坐一下,人又到了另一层了。此时,遇着《黑白》一书,差不多是融于我的血液,最后的结局也早已是自感命定的家园,只是再一次强化坚定了。

  “所有的高手都要在搏杀层面上过关,才谈占空”--所谓繁华过后才可得真淡定,真从容

  “是他多少也看清了自己内心中有一种想用胜来排遣心意的感觉”---人的不舒心越多越需要胜利来让积郁发散,真正是阅尽繁华的人才可以入定归寂,而空门之中实少不了意气之争

  “陶羊子的心智受到了沉重伤害”---真正的伤害表面上看不出来,但会在人生处处暗发生出来

  “没有挣扎便没有緾紌攻击的反作用力"---所以现在我会完全承认既有的情感,尽量不尝试去挣脱,

  “说得方便也须行得方便”---金玉良言

  “这部小说奇就奇在风骨雅正,却丝毫没有教化的痕迹”

  --------李洁非

  ---是完全没有教化的意味,自然来去,好在对各色人物只有悲悯心,无褒贬意,只是结尾有点定凿了,作者的编织多了一点,还没有达到文意合一的圆融自然。只是在这样的时代写这样的小说不是教化也是教化了。

  此书触动很深,实实在在都有印合之感。

  《黑白》读后感(四):人生一梦,醒梦如棋

  很喜欢这本书,不作评论了,摘选一段原文:

  “陶鸣谦。”她叫的是他的大名,也就是学名。只有小镇的私塾与苏城的学校有人知道这名字。而在私塾里,也就程老夫子这样叫他。在学校里,也就梅若云这样叫他。

  她翩翩而来,如惊鸿照影。

  陶羊子说不出话来,只是怔怔地看着她。他这才想到,自己总来盘园,内心便是有着她的影子。梅若云走到陶羊子面前,问了一句:“你好吗?”他只是点着头。“还下棋吗?” 陶羊子点点头,接着又摇摇着,他不知道说什么好。

  她静静地看着陶羊子:“你背着棋啊。”她的声音与她的神态,温存柔和地抚慰着陶羊子的内心。

  陶羊子的心突然放开了,他说起了棋,由棋又说到了他这段时间的人生经历。像开了缺口的水田埂,话如流水一般涌出。陶羊子本来就不怎么多话,近些日子中便更难得说话。对着梅若云,他说得笨拙,也说得畅快。梅若云静静地倾听着,对他所有的感受,似乎都明白着。

  他们沿回廊走着,一直走到水榭。陶羊子最后又说回到棋,说到他在余园赌棋并与棋相隔的悲哀。陶羊子觉得自己每倾吐一句,心中的重压就脱落一分。她说:“下棋吧。我们的一盘棋才下了几步呢。”

  他们在太湖石桌前对坐着,摊开棋盘。拿在陶羊子手边的是黑棋盒,他就摆着她上次走的黑棋,两个高目一个中间星位。她也像应棋一般,摆着他走过的白棋。一步一步,五手棋就摆到了上次封盘的地方。下面应该是白棋走,但白棋在她的手里。他等着换棋。然而,她就用白棋在棋盘上下了一子,是两颗白棋的中间星位,白棋三子连成了一条飘逸的线。

  陶羊子也就用黑棋走了一步,手执黑子,他的着法自然逼向白棋,挂在了白棋左边角上,白棋便去右边高位宽拆了一步,依然是凌空虚立。于是黑棋就托到左边白星位棋下,黑棋明显是在挑战起端,一步步走得狠,而白棋只是四线高位排着子,看起来实空都让黑棋占了,但白高位上排的几颗子,形成了一股势,越发显着白棋的宽畅。

  飘飘忽忽的白棋如在风中低低地细语,也抚慰着他激动着的情绪。

  下了一会儿,有懂棋的人走过来,奇怪地发现这里有一对青年男女在下棋,再看他们的棋都走在高处,以为他们不会棋在下着玩。

  于是有人插嘴支招,让白棋点到黑棋的角空里,他们对视一笑。陶羊子很久没有笑了,也就不再下下去。支招的人也笑了笑,摇头走开了。

  《黑白》读后感(五):平静与衰老--《黑白》

  在去年的一次心理年龄测试中,我和老友大为惊异,也有些许的得意,我俩的心理年龄比实际要大10岁。在得意成熟的同时,隐在心底的是焦虑,对衰老提前而至的恐惧。有时,感觉生活乏味之极,心绪烦躁,慢慢的却归复平常,归复平静。平静的时日久了,又生出另一种慌乱,却又被这平静吸附进去,继续波澜不惊下去。很难说是厌恶,是长满茧子的手指一点点失去了触觉的敏感,更不能说是看破红尘之类的谑语,然而就是平静,有点古井无波的味道,即使面对决定未来生活(命运?)的时候,依然如此,似乎生命长的没有尽头,就象数年前面对的平静如一带丝绸的黄河,只管那么流淌下去。记得有人说过,感觉枯索单调与孤独的人,能够说明的是自己的不够丰富。这句话听起来很残酷,却隐约成为一种鞭策。然而,困惑依旧,甚至更强,对这平静的河面,对这河水的尽头,对此岸彼岸。

  随手敲下这些,还在一片恍惚之中。昨日从邮局取回储福金先生的小说《黑白》,一口气读完,夜色已深。心中彷佛得到了无尽的抚慰。我从没见过如此平静的文字,不,应该是沉静,完全没有机巧,没有争辩,没有戾气和呆气,完完全全的自然,朴素,象那棋盘上的黑白两色,排列出这等深入心底的文字。阅读的时候,几乎完全沉浸其中,尽管有太多太多的棋与人生的思考,但感觉不到丝毫教化的痕迹,只是跟着主人公陶羊子,经历那许多坎坷,又象什么也没有,只有一盘盘棋,以及浸润在黑白、棋盘内外的绵绵生命力量。

  我一时还理不清到底要说些什么,只觉得有几处地方印象很深。陶羊子初学棋时对黑与白的执念,到后来的黑白融合;袁青为了有下棋的好环境不惜在中日交恶的背景下东渡日本加入日籍;陶羊子与方天勤两个不同的人两种不同的棋风贯穿始终的较量与和解;任守一的守一与无一。诚然陶羊子这个清朝灭亡那年出生的天才棋手,在现实中经受了难以尽数的磨难,但他的更深的经历是在棋盘上,在一局一局的对弈中。他从中认识了对手,认识了人生,认识了自己。他不断成长,幻灭与重生。他的内心日渐平静,他感觉到了内心的衰老。再言谈追求,已经不合时宜。衰老亦在不动声色的平静中,象风中的一念,飘零的一叶,内心澄澈,不哀不伤。然而,又不是弃世,弃绝的或者说超越的或者说在那些之上的,是胜负,是黑白,是生死,是一切区分的执念。还是下棋,面对着空盘,面对着黑白,彷佛回到了开始,回到了充满智慧的纯然之境,回到自然、朴素的生命之根。很难说是禅,或是佛,或圣人,神仙,陶羊子还是人,是属于自己的内心广阔的人,是清冷与温暖、苍凉与和煦交融的人。不是看透和超脱,也不是投入与执着,只是顺势而为,无为而为。如任守一一般,守一亦无一。

  储福金先生本就是围棋高手,想来书中纹坪之上的体验都有出处,真是令人敬佩。大约如陶羊子一般,储先生和我们,存身于世,都应自己去活。

  天地自行

  生死自悟

  黑白无常

  得失无一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黑白读后感摘抄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