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書賊》经典读后感有感
《偷書賊》是一本由馬格斯.朱薩克 / Markus Zusak著作,木馬文化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0,页数:45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偷書賊》精选点评:
●好看 虽然有的地方略有些牵强和拖沓
●啰嗦的死神,毫无同情心的称呼,与二战背景违和的戏谑口吻,这本书没有想象的好看。
●思思感动,幸福生活之前,总要经历些大风浪。
●冗长
●這是第一本讓我對死亡深刻的書 改變我的力量或者若干年後的我會不屑一顧
●奇特的叙述方式 我关注的犹太人的命运 德国民众 让我想起《安妮日记》
●o6g ro7f o6f rogfb tm hafb 46a yg no7f no6fb roa rmg ea6 la6f 8m tm6f d6a noa ta b7 46g bma l7 roa t6g o6g o6g ro7f pa o6g pa om6f f6 b7 noa ro6fb 8m j7f ro7 eam noa ia roa ro7 eam noa 87fb 9m tm t6f nomg 4m 5om d6a 97 ta 9afb t6g t6g h7 eam 4m fa 9gfb 97 4m t6g r6a ogm oma h7a tgm im o7 f6 b7 rogfb ym 5o6g ea nogm 97 fq no7fb 96 no6f d7 jmg fa h7f
●力荐 书比电影好看多了
●也許是敘事手法比較新穎,內心實在沒什麼感覺
●前後兩個人推薦這本書,所以我花了兩天時間把它看完。我不是刻意要與大家持相反意見但我一邊讀一邊有個想法,偷書賊是近代「愛的教育」,是要寫給純真的小朋友看的成長書。寫作手法新穎但過於賣弄造作,但拍成電影應該不錯。
《偷書賊》读后感(一):透过死神的眼睛,看到不同颜色的人和故事
汉斯的眼睛是炯炯有神的灰色,鲁迪的头发金黄色,麦克斯的头发好像羽毛,他再路过天堂街的时候天空是明媚的阳光,死神第一次见到丽塞尔是纯净的白色,炮弹砸到街道时天空是飘满黑色灰烬的暗红色,我们远观又亲历的故事的每一步,我们紧张期盼着结局虽然结局早已被预告。文字的力量了然于字里行间,了然于心,带着颠覆性的力量奔走与每个阅读者之间。
《偷書賊》读后感(二):我承认我不太会写读后感,但我想试试看,请各位见谅
那天,我在书店里闲逛,随手拿起书架上的一本书来看。结果我越看就越陷入书中的世界中,最终便下手买了这本书——《偷书贼》。 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并不是主角的生活遭遇,那个年代的真正面貌,而是一打开书就见到的那位死神。老实说我觉得那位死神挺有日式幽默感的。这死神,在他说完一句话的时候,就可能已经环绕世界收集不少幽魂回来了。他没有的放假,毕竟又有谁能代替他的工作呢?他喜欢观看天空的颜色,这点我很喜欢,他还真是个有个性的死神哪~他随手捡起的书,让他看到了一位女生的一生。他也像我们一样,在阅读一个人眼里的世界(只不过他可能不知道我们也在阅读他 ^v^)那位女主角,我想她去另一个世界前应该很开心吧,因为他当年写下的故事还有被人看到,被人知道。这是对一名作者而言,最令人感到开心的事了。自己的故事能被人阅读,即使只有一个人也好,也会让他们感到开心吧。
《偷書賊》读后感(三):寫法和劇情不喜歡
這是一本不以緊湊劇情取勝的小說 劇情比較鬆散
是那種可以在通勤時看個幾頁的小說
基本上不差 但是不是我喜歡的類型
我當初是看到文案和心得上有那種什麼"文字餵養人類靈魂"的宣傳
基於愛看書的心理 就對這本書開始產生興趣
不過看下來 比較像是某個人在碎碎念 東扯西扯
跟另外一本強調書對主角影響的風之影一樣 令我不甚滿意
不喜歡的原因不一樣 前者是因為劇情太八點檔
這本是因為寫法和劇情不喜歡 這本是慢慢的進展 慢慢的烘托出主題
但就是不對胃口 每次看到這本 看書的速度就明顯慢很多
這本書最有趣的地方就是從死神的角度出發來寫
而且他故事講一講會爆後面的雷 不過劇情也不是重點啦
這本書當初是換書換來的 所以看過之後損失感沒那麼重
《偷書賊》读后感(四):文字,拉近死神與偷書賊的距離。
D某天拿了《偷書賊》送我。原因是我告訴他,我現在要逼自己看書,若有什麼書可以推薦的,就要跟我說。那時我手邊還有一堆書沒有看完。好像是剛收到遠流《NEXT》的那幾天,所以我告訴D,這本《偷書賊》我晚點才看。一直到要參加樂多的夏日BLOG傳說,我才開始列書單,第一本要解決的正是這本《偷書賊》,原因無他,實在是因為它太厚了,不早日消化掉不行。
才看不到五分之一,我就決定要以這本書做為第一個我開始挑戰夏日傳說的題目。(看完這本書後,書皮已經磨得有點爛爛的了XD)
我很喜歡這本書。不單單只是它以一個「死神」的角度,去講述「偷書賊」這個故事。我看到更多的是一個孩子為了保留死去弟弟的記憶,拾起了那本書,因而開啟了她對知識,對文字及閱讀的渴望。這份渴望,一直向外延伸,每一次養父陪伴她識字的過程,讓她珍惜每一個閱讀的時刻、每一次送衣物至鎮長家擁有了一整間書房的雀躍,到後來以文字與那個終日不見天日的猶太人的對話,最後在戰事的防空洞裡撫平每個人的恐懼。
http://www.sun-line.idv.tw/blog/?p=359
《偷書賊》读后感(五):关于文字的力量
一直以来、文字在我的生活中一直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东西、虽然我的奶奶不识字、小时候我也又过一点点疑惑、不识字会影响奶奶的生活吗、然后在我看来并没有。
我曾想象过要是我的生活中没有文字会怎么样、那感觉、很不好、特别是现在日语成了我日常的必用文字、我觉得自豪、愉快。
当看着偷书贼一步一步学会文字、看得懂、读得懂时、我也有了某些同感。
母语、从小到大、司空见惯。
然后学习了一门外语、在从新体会不懂到精通。这是愉快的。
有点跑远了……
回到这本书。
花了两三周断断续续看完。
感想是、我喜欢这个有人情味的死神。
莉赛尔让我知道读书是件美好的事。(天知道、在这个急躁的世界、现在在写着书评的我心里还记着去码论文…平时完全没发静心阅读
一开始无法预测莉赛尔喜欢的是鲁迪还是马克斯、当然对于一个女孩儿的我来说、亲情友情都比不上爱情线来得吊人胃口。
事实是我猜对了也猜错了。但那又有什么关系。
唯一觉得可耻的是、二战本是一场让人心疼的灾难、可是有时候看书时、我会想起黑塔利亚、我会想试着揣测希特勒的内心、去理解他的内心想法的来源、但我知道他是错的。只是好奇、一个人为什么可以无情地发动这些浩劫、并坚信自己的信念到如此。
阅读时、让我想起小时候度过的《安妮日记》、大致内容不记得、只有几个关键词、阁楼、女孩、日记、二战。当年特别喜欢的一本书、虽然我已忘记喜欢的理由。
一本书、书评、我不知道怎么写。
我只是把自己的想法一股脑的宣泄出来。
总之、书是好书。
人类是好人类。对这本书里虽然有好人有坏人、但是看完留下的只有好人的碎片。这就够了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