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远征军(上下册)读后感精选
《中国远征军(上下册)》是一本由罗学蓬 / 舒莺著作,重庆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元,页数:64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中国远征军(上下册)》精选点评:
●好,不能让千万先烈的功勋埋没
●眼泪与振奋并存
●同意豆友广场舞艺术总监的评价:当小说来读人物太弱,当史料来读感情太多。题材很好,但笔法不当。
●好
●真心不错,描写的淋漓尽致,真实动人…
●可能作为小说有些情节是为了主线的延续而设定,显得很文学化,减半颗星星。但战斗场景的描述、战役战术的运用都很正确,特别是对战争的残酷反应,尤为深切。能对日军、国军、蒋jieshi均有很可观的描述,感觉很不错。对延安的一笔带过也很震撼。对中国士兵总有逃兵的情况和官猛兵就猛的情况的认识,使我很受启发。thx
●读不了啊!
●很喜欢 史迪威
●历史是不应该被遗忘的,但是记住历史的方式有很多种。虽然追求真相在探寻历史的过程中并不容易,甚至是一件近似不可能的任务,但这并不能阻挡我们为之继续付出努力。比如,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多方的探索就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好比这本书,撇去作者略显笨拙杂乱的文字描写和情节线索,很多事实本身还是很有参考意义的。
●人物太傻逼了,历史观还可以!
《中国远征军(上下册)》读后感(一):一般般
总体一般,因为和《大国之魂》同一时间段读的,发现这本书不少桥段基本都是在照搬邓贤的原文了,以至于让我觉得不时就要穿越一下Orz。里面的情感桥段真是多余又无聊,想了解这段历史还是直接看纪实文学好些。。。
《中国远征军(上下册)》读后感(二):中国的军队
一直对这片历史跟到神秘跟向往,之前没有相关的书籍跟历史资料去查阅,现在有这样整理过的书籍并经过历史确认的很是难得 也是最近在电视上看到了这样的题材 才开始关注这样的书籍的 看了后感觉真的很震撼 没有想到中国军队还有这么辉煌的一面 以为都是像电视上演的那样军容不羁 一触即溃呢 虽然是在盟军的训练下 尤其是 史迪威将军的训练 使得中国军队焕然一新 从中看到了中国军人的正面形象 为了国家可以做到这样 真是有血有肉 值得钦佩 这部小说值得一看。
《中国远征军(上下册)》读后感(三):不当小说读,还不错。
当小说看的话,故事章节都前后脱节,爱情描写更是拙劣得不值得一看.这部书中真正的战争场面和穿插的儿女情长完全不一样,也许因为战争本身这段历史,不需要任何渲染就能惊心动魄,但是儿女情长就要看文字水平才能吸引人,所以造成现在这种看的时候严重不合拍的效果.虽然是完整的过了一遍,但是基本上看到恋爱戏就速速带过,而战争部分,则放缓速度细细阅读.
那段历史并不了解,所以不知道书本身的历史部分是否真实,至少看着比较严谨来写,基本上没什么文笔可言,在写历史真实的部分,几乎就是在读纪实文学,干巴巴的没有味道,但是,战争本身也不是需要多么华丽的文字来渲染的.所以,看得仍然很激动.不过,不是因为书,而是因为那段历史.
《中国远征军(上下册)》读后感(四):用鲜血与生命谱写的远征曲——评《中国远征军》
弟兄们,向前走!
弟兄们,向前走!
五千年历史的责任,
已落在我们的肩头,
日本强盗要灭亡我们的国家,
奴役我们的民族。
我们不愿做亡国奴,
只有誓死奋斗,
只有誓死奋斗!……
这是1942年3月,国民党第5军、第6军、第66军等10万中国大军沿滇缅公路入缅斗志昂扬地高唱的战歌《战场行》,这首歌是200师少将师长、著名抗日爱国将领戴安澜谱写的,戴安澜将军也是在这个战场上为国捐躯。小说《中国远征军》就是描述这段曾经悲壮发生的又被无情尘封的历史,让我们看到,六十年前有一支了不起的中国军队,他们牺牲得了不起,失败得了不起,胜利得更加了不起。这支鲜为人知的军队在抗日战争时期进行了中国军队的头一回主动出击,实现了战略大反攻,并且是在境外作战,把日本鬼子打得落花流水,将侵略者赶出了国门。可是也许直到今天,许多人仍然不知道这支军队的名字——中国远征军。
《中国远征军》着重讲述以新200师和新38师两支传奇之师为代表的中国远征军,在同古战役、仁安羌战役、野人山大撤退、蓝姆伽训练、密支那会战和滇西大反攻等重大历史事件中的悲壮经历,再现了从1941年底至1945年初中国远征军出征前后的史实和宏大场面。通过故事重现的这段历史,中国远征军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史上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将得到俄罗斯、美国、英国、法国以及中国内地和台港澳地区的重新评价和认识;通过这个故事,马革裹尸而还的“黄埔之英、民族之雄”戴安澜、被欧美军事家称为“东方隆美尔”、抗战中歼灭日军最多的中国军级将领孙立人以及虽经虚构但历史上有迹可循的韩绍功、谢孝彰、大秦、杨文等远征军英雄,重新屹立在我们面前。他们有自己鲜明独特的人物性格,不脸谱化,有生活实感,让整部小说获得了色彩斑澜的群像效应。
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对于中国远征军的评价历来是褒贬不一的,毕竟以数倍甚至十数倍于日军的伤亡,取得的一个个胜利,在某些人看来并不值得称道。然而我们应该记住,打通中印公路是中国正面战场唯一取得全胜的攻势性作战,同时也取得了抗战中仅有的几次对日军的全歼战。更重要的是,中国人正是通过这种牺牲精神才赢得了世界的尊重。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能够成为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是数百万抗战将士用生命换来的。因此我认为,小说《中国远征军》的意义,绝不是要唤起观众对暴力的兴趣和热望,而是带领读者一起走入那些他们不愿探究的灾祸与苦难,面对那些为国捐躯的将士,重新审视他们用生命谱写的远征曲,重新思考和平与生命的意义。
《中国远征军(上下册)》读后感(五):值得一读–––《中国远征军》
看完特意想来豆瓣评一下 想想我辈国人对远征军了解之少、国内相关研究之微薄,可以说这本书的存在本身就值得庆幸。
全书是标准的小说叙事结构,内容按凤凰卫视05年播出的同名纪录片中的叙事经过为背景骨架,同时塑造了一批性格各异的人物为小说填充了血肉,使得历史不显得那么枯燥无味,战争中的细节更加具体可感。(我是先看了纪录片,它很客观的讲述了远征军两次入缅的作战经过,豆瓣评分9.5也推荐大家去看看)
总的来说在史实方面,按序言中彭训厚教授来讲,多年以来,苏美英日等国出版了相当多的有关论著,其中一直有意无意地对中国远征军在这一战场的重要作用加以歪曲贬低以至抹杀,而我们因为一些特殊的国内情况,国内学者对这方面的研究就更加薄弱了。
本书作者是秉着对历史负责的态度,潜心调查完成的,史实全部经由西南大学历史学教授谭刚老师严格把关,序言里,书中人物徐小冬的原型王楚英先生在通读全篇后也表示了对书中叙事真实程度的由衷认可。
序言作者并没有留名,但我发现09年凤凰卫视的采访视频中证明了他正是王楚英前辈本人在细节上有很多对战争场景的描写,把当年的战场更真实的呈现了出来,尤其是文中对驻印军在蓝姆迦基地受训的那段经历,中美两国官兵相见,那种巨大的落差感令我印象深刻,随后我了解了中美两国军民间朴实真挚的友谊,也认识到了真正的战争是多么的残酷,残酷到我们这些没有经历过战争的人根本无法想象。
怀着对历史的敬畏之心,在享受阅读的过程中了解那段不该被忘记的异域往事。
所以如果你像我一样想了解中国远征军和滇缅印战区的历史事迹,之前又没做过什么研究的话,这本书的确再合适不过。
(最后说一下书中有一个细节可能有误:驻印军新38师在反攻密支那途中再入胡康河谷时,一线官兵深入热带雨林,要分辨敌我,是通过汤姆逊的“哒哒哒”三发短点射来实现的,但书中却写成了日军在应用这个方法,众所周知三八大盖是不能短点射的。大家读的时候可以留意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