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门读后感摘抄
《玫瑰门》是一本由铁凝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3.00元,页数:46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玫瑰门》精选点评:
●只记住了那个悲惨的场面
●窥探历史一角。
●姑爸
●司猗纹在八十年里从不曾停止证明自己是一个女人,一个妻子,一个母亲或者外婆;但她更没有停止证明自己是作为一个人,一个跨越旧时代和新时代的人。她在这世界从未放弃过对生命的追逐,对自己的认识。 “灵魂永远骚动着渴望安宁,肉体永远劳作着寻觅休息。”
●女人电影
●姑爸和大黄我会记很久… 司猗纹真是个生动的人 看得牙痒痒
●你看,在那个吃人的年代,一切都在颠覆着。
●对耳屎癖印象比较深刻~~
●干货确实很多,震撼,但是拼凑痕迹也非常明显
● 第一次读铁凝的小说,在书架上选择的是《玫瑰门》。看她的简介,她写得不多,人也不算老。如果说她与别人有什么不同,那就是她仕途坦荡,四十多岁就坐在中国作协主席的位置上,并不容易。2007年五一假期,五十岁的铁凝不事声张地结婚了,丈夫是燕京华侨大学校长、经济学家华生。 ...
《玫瑰门》读后感(一):初读《玫瑰门》的一番狗屁不通
这本书让我说 是说不清楚的 这是个故事 也是生活 谁能讲的清楚生活呢?铁凝的文笔 接地气 却也繁琐 喜欢暗喻 喜欢“套娃” 起初我总是看一部分就发出感叹 然后思考许久 后来我不这样了 我不再去细究 而是抽象的 只谈感情 怀着一种感动与对那个年代的探索去读这本书 司猗纹 竹西 苏眉 这三个人都是主角 接地气却也理想化 她们是女性追求自我的化身 是抽象的 不能具象 不能脸谱化 是个整体不能割裂来看 不过也是 人哪能脸谱化呢?在讲女性思想解放的时候很爱说“走出家庭” 这就很奇怪了 家庭是个聚集的概念 不是牢笼何谈走出?人是社群动物 家庭是出发点也是归宿 对立两性是不可取的 关于时代背景 我是不想谈文革的 “全民发烧” 但这本书确实让我对这个疯狂的十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想必很多人看完以后记忆最深刻的便是姑爸那一段 其实要我说整本书我最喜欢哪个角色 那便是姑爸了 拎得清却执拗的一个人 她其实不算讨喜 篇幅也不算太多 但很立体 很可悲 反衬了文革的残酷 她不像司猗纹那样懂得虚与委蛇 她很傻很单纯很执着 最终大黄死了 破碎了 又完整了 那年那个被退回娘家的大辫子姑娘最终还是死了 这个时代 玫瑰吗?
《玫瑰门》读后感(二):感动
看到最后 司绮纹瘫 临死的时候 想哭
原来人 讲究的 不讲究的 精致的 不精致的 刁难的 精明的。。都终将面对命运 与其说是命运的戏弄 不如说是命运的真实
三代人的纠结
中间有文革的无奈
平反后的大变
有婆婆的曲折的命运 爱人 嫁人 离婚 转嫁不成功 最后由苏眉陪着在大红门外等华致远 婆婆的精致与在动乱年代的执着
有姑爸的凄惨(都不敢回想姑爸的死 太残忍了!还有那猫)
有苏眉妈妈庄晨的“无所谓”的态度
有顽强默然的竹西 可以忍受庄坦的咯 庄坦的懦弱 还有改嫁大旗后的白眼 离婚的平静 对于感情的追求 对婆婆五年如一日的照顾 。。。
一直佩服这个女人
苏眉一直想逃脱的 却发现 仍旧是逃不掉 ---她的姿势 她的绷直的腿
以及最后她的女儿和婆婆头上都有的新月型疤 这就是生命的轮回
她说“爱着就幸福着,这是一种疼痛,一种并不企望回报的幸福”
其实开始很不喜欢婆婆 觉得她做作 她假 她挑剔,后来慢慢理解了 她做作因为她有资本 她曾经大家出身,她假 因为庄家是她支撑起来的 如今的时代不同了 她的出身 她为了“表现” 还要装下去
直到最后 她光洁的连 精致的脸和溃烂的身躯形成鲜明对比 深深感到悲哀
看的人伤感
如此真实
《玫瑰门》读后感(三):玫瑰门里
始于一个美丽而又充满诱惑的名字。
最后,是这样结束的。
喜欢上了一个男人,虽然涉及到他的文墨甚少。
无关于年龄,无关于样貌,无关于身份,可能因为他说世界上没有一条直线,苏眉当时不懂,我却明白,并且惊奇。
因为他可以和鸡交流,这明明就是我和当年怀里的猫,不是司猗纹她们眼中的脑子有病,那分明是一样的孤独,是身处乱世灵魂却沉寂的可怕的反馈。
他又能狠厉的杀死它们,因为他觉得世界太吵了,鸡也需要平静。我不是一个纯善的人,所以不鼓吹鸡也有生命你无权决定它们云云,没有气愤,没有悲哀,只是觉得这个男人活得像首散文诗,我很肯定,像相信每天太阳都会从东方升起一样,这首诗与八股文风绝决的不能有一星半点儿关系。
他风流却也有责任心,无数次对玉秀说起婚事,虽然玉秀明明白白的告诉他当年是她情愿的给了他。他虽然没有拒绝竹西,我想,我可以理解他,在没有爱情的日子里,一个离你的爱情最近的符号(我想,他把竹西看成一个符号),逼近你,扰乱你,在那样的时刻,你也许会放飞灵魂,混合一个人的本性做出你的选择,所以我不打算把这样的行为扣上渣的帽子,我觉得有点重,有点替他冤枉。
我特别的欣赏他,他能坦然面对苏眉,告诉她,他的生命因她而灿烂,并将永远灿烂下去,他的告白都显得那么艺术,热烈的艺术。面对这份可能最真挚的情感,因着她的家庭,她的生活,他不愿用本能来污染她,他想要她永远的远远的照耀着他。
没有轰轰烈烈,对于一个看客来讲纵然很是不尽兴,或许起初会有这样的念头,两个人像言情剧里男女主那样豁出一切,用上竹西一切选择的勇气,找到爱的天堂,但是多想一点,这就是生活,生活需要距离,需要睁开迷离的双眼看清这是怎样的一个现实,生而为人就要担起自己的那一份重量,就像竹西兜兜转转又回到老庄家当司猗纹的儿媳,庄坦的遗孀。
《玫瑰门》读后感(四):第一次读铁凝的小说
第一次读铁凝的小说,在书架上选择的是《玫瑰门》。看她的简介,她写得不多,人也不算老。如果说她与别人有什么不同,那就是她仕途坦荡,四十多岁就坐在中国作协主席的位置上,并不容易。2007年五一假期,五十岁的铁凝不事声张地结婚了,丈夫是燕京华侨大学校长、经济学家华生。
铁凝擅长细腻的描写。起初,有很长一段描述,让我云山雾罩,没看明白。不过,冲着她书中时不时出现的富有特色的描写语言,我还是硬着头皮看完了。看到后面,越看越值得回味,特别是那个濒临死亡却不甘心的老去的女人,让人叹息。于是,又从头看了一下。直到去图书馆还书,还觉得有些地方没看懂。
小说以成年的女性苏眉的沉思和未成年的苏眉那早熟的女孩的眼光,展开了“文化大革命”时期北京的一条胡同里几家市民之间发生的琐碎的、灰色的生活故事。小说的中心人物是一个终其一生没有走出家庭的妇女司猗纹,她的漫长曲折的生命历程贯穿着小说的始终。
她是个很懂女人的作家。她写女人,写她们的成长和自我探索,与爱情有关与现实有关,却也可以无关。男人不是重点,她更喜欢在女人互相的情感之间纠结。女人,可以是天堂,也可以是地狱。于是,有了在各个不同时代都见风驶舵、极力去获取认同感的外婆司猗纹,有了性格变态的姑爸,有了在困惑和迷惘中思考、成长、抗争的苏眉,有了生命力强悍恣肆、敢作敢为、更注重自己内心感受的舅妈竹西,还有北京胡同、街巷中“革命”的小市民代表罗大妈等等。她把这些女人写得足够真实、足够精彩,这些女人的故事,放在不同时代的大背景中去,可以让你感觉到活生生的心碎亦或撕裂。
看过《玫瑰门》的读者,永远记得司猗纹的那些表演和算计,一个带有旧时代痕迹的大家闺秀应对时代变迁时的心计,能让你胆寒。时光在司猗纹身上刻下变态的印子,不知不觉,无声无息、残忍而又自然,这是时间改变蹂躏女人的一贯手法。她们妒忌美,妒忌青春,不肯相信爱情却又誓死都想再好好爱那么一场。关于女人的悲剧,没有任何比这个更冲突更悲情。
铁凝是懂得女人与女人之间的心机的。那些小手段,那些小心思,讨好的、委屈的、放荡的、隐忍的以及萌芽与冲动,她能把这些写的很精彩很不露痕迹,仿佛那就是她,她就是这么活过来的。而爱情呢,爱情在她笔下不再是女人的氧气。她们爱,是因为不得不爱、无法压抑、因为需求因为生存。即使情话,都不浪漫不缠绵。
“女人一旦爱上一个男人,如赐予女人的一杯毒酒,心甘情愿的以一种最美的姿势一饮而尽,一切的心都交了出去,生死度外!”这是张爱玲说的。铁凝只是说一句:你是我心里骨头里的不动产。
爱情在她们心中全然是不一样的。张爱玲的冷静和势利放在外面,骨子里却是爱情至上,迷恋一个人生尽欢、死无憾,低到尘埃里的快乐。铁凝的心机、见识以及背景,决定了她不是张爱玲那样站在外面冷眼看天心里暗潮汹涌的人。她以及她写的女子,自知清醒,爱情是有的,只是一段段的插曲,淡淡的,重却也不重,她们更爱在那段爱情里的自己,她们享受那种掌控感,同时迷恋那种失控感。
张属于乱世,乱世里的人原本就没有那么多可在乎,连命都可能朝夕不保,自然爱的无畏,舍的干脆。铁凝是当下,岁月静好,要在乎的太多,要追寻的太多,要看清的太多,开始也在乎结果也在乎,束手束脚,每个女人骨子里都想做另外一种女人,每个女人都想借由爱情变成自己想变成的人。
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爱与恨,每个时代也有每个时代的文和字。对于人生和现实,当下人也不可能有乱世中的人洞明。
玫瑰门,其一含义是指老北京院子的大门是深红的,有可能因年久而成玫瑰的深红。推开一扇门,就是打开一段岁月的时光,人生中有许多时间之门,叩问之,有着悠长的回响,将那段时间的故事慢慢地讲来。玫瑰门,其实就是女人之门。在《玫瑰门》里,苏眉青春生命的觉醒描写得特别真实,这个年轻人的生命之旅并不是小说着意描写的部分,因而不免有不少空白和跳跃(正是这些空白和跳跃让我看不懂)。但她的存在,她和外婆漫长的生命历程的比照,在小说里绝不是可有可无的,这里深藏着作家的意蕴。在那个特别玫瑰的春天,当苏眉怀着忐忑不安的、自惭和自豪交织的少女心理凝视着自己发育中的生命时,她对生命的神秘,对跨越了生命中的玫瑰之门后将会领略到的生命的辉煌或萎黄,大概只有一种朦胧的猜测和顶感。只有在她目击了外婆的全部生命历程,并亲手用一次仿佛是无意的窒息帮助外婆解脱了生命的重轭之后,她才理解了世界上最宝贵的生命有时也会变成非常可怕的东西。任何一个少男少女在生命的初旅都有过特别玫瑰的瞬间,但当生命之花渐次开放时,也许看到的不再是红玫瑰而是苍黄的、灰黯的、布满病斑的、甚至是黑色的花瓣和花瓣零落后无果的蕊蒂,这也许就是“玫瑰门”的神秘和恐怖。
在书中,多次用到了一个“奓”字,起初不知道怎么读,翻完了书,百度一下,呵呵,多音字,在书中应该读“zhà”。
“端给你的是啤酒,你就不要在杯子里找咖啡。”读到书中这句话,也很有感触,就换成QQ签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