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布努埃尔之神龟迷宫》经典观后感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布努埃尔之神龟迷宫》经典观后感集

2020-11-28 07:10:00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布努埃尔之神龟迷宫》经典观后感集

  《布努埃尔之神龟迷宫》是一部由Salvador Simó执导,动画 / 冒险主演的一部西班牙 / 法国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布努埃尔之神龟迷宫》精选点评:

  ●动画提供了更多超现实主义视角直接转化为画面的可能,以及可以津津有味阅读无粮的土地幕后的演义,只是画风一转变成献给Ramon的故事虽然道义上认同,还是觉得过于配合动画形式的童话了

  ●20190616@天山 如果有一天放映无粮土地,可以考虑把本片放在前面作为引导,因为这部可能是最别具一格且令人感动的导赏。布努埃尔迷影片,他的噩梦,他的恐惧,他的挣扎,特别是他“超现实”的缘起,动画与电影画面交织,共同再现无粮土地创作始末,尤其凸显纪录片创作理念的冲突,是否允许戏剧化展现被摄对象,哪怕是为了善意目的?因历史和ZZ原因从无名到重映加名字一段催泪,也折射出他本人为创作不得不作出的妥协

  ●@南航飞机片。本来想选一部助眠的片子,确实看了一半就犯困了。主要是对布努埃尔其人和其作品也不够了解,用动画的形式来表现超现实的段落确实很有想象力,和真人片段结合的部分也很妙,但整体还是有点难进入,而且我好像还看了个删减版……两星半

  ●好动人啊…音乐绝赞,故事温存。

  ●北影节第3场动画即电影。是有一定门槛的,在观影前最好能对布努埃尔的生平、《无粮的土地》,以及他的合作伙伴有所了解。当然反过来说,即使没有了解,看了本片也会有兴趣去走进这位超现实主义大师。动画+真实镜头的穿插设计巧妙又精致,神龟迷宫既是布努埃尔创作上的执念,又是他电影生涯的重要里程碑之一,在这当中的挣扎与彷徨刻画的蛮好,只是结尾突然转向升华他与制片人的友谊,有些猝不及防,说明叙事思路是有些混乱的。对于布努埃尔害怕公鸡等细节捕捉的有趣。

  ●2.5;浮皮潦草浮光掠影,从开篇的创作到后面落脚于友谊,叙事断裂意义不明。虽只是截取布努埃尔早期一段,但其鲜明性格并不凸显;真实影像的插入是双刃剑,既是亮点,又使得动画动画部分显得虚假又说教;配乐过于煽情。儿童时期关于死亡的臆想与宗教的影响,成年后梦境对创作的引导,都值得多多着墨。

  ●6/10。成功给我安利了布努埃尔的作品,我想这部电影最大的目的已经达到了。作为动画电影来说是不及格的。

  ●#SIFF#冷门场惊喜!动画式的纪录片,记录了布努埃尔在拍摄《无粮之地》期间的故事,甚至连他「造假」的部分也直接进表现出来。布努埃尔的心魔,包括他与制片人好友的关系,与父亲的隔阂,达利的阴影,都用布努埃尔式超现实的梦境来表现,不得不说是非常有意思的致敬。音乐加分不少,拉蒙被处决和少年布努埃尔放剪纸电影是两处泪点。如果能和《无粮之地》连映那就更好了。 @天山电影院

  ●还是动画片好看,每年关于艺术家的片子总是不会太糟糕,都有非常独到的视角,冲着超现实去获得一个很现实的故事,有趣~配乐也是一级棒~

  ●3.5。

  《布努埃尔之神龟迷宫》观后感(一):布努埃尔的学生里成绩比较差的学生作品

  看到安妮奖版的是独立动画提名,冲独立二字勉强给到两颗星。本动画入围过五个电影节,感觉全球动画电影都在败退,看似中国动画在前进,其实并不是,零星的几部动画电影只是赚到了钱而已,所表达的意识形态都是好莱坞二十年前玩剩的东西,都2020年代了还在学迪斯尼的人物运动曲线和好莱坞编剧系统,真的不行,赚钱只会让资本限制创作。什么时候艺术动画站住脚了才算成功。这部动画也是一样,西班牙人竟然用美国那一套来拍布努埃尔,真可悲。片中每次出现梦境都为这导演捏把汗,毫无创意的又显得粗暴。作为故事电影,立意不够深刻,这种剧本怎么好意思致敬?作为动画电影,完全没有发挥到动画的优势,就连布努埃尔实拍出来的蒙太奇都达不到!唯一能接受致敬的就只有独立创作致敬独立创作。

  《布努埃尔之神龟迷宫》观后感(二):艺术家的好朋友

  吸引我的是影片一开始对艺术的谈论,而布努埃尔和拉蒙的友情贯穿了全篇。艺术家们的友情是艺术史上的常谈,有时比爱情还让人能侃。 每个人都是复杂的,我坚信艺术家是神经质的,每个艺术家精神质的方向也不同,我认为布努埃尔是自我的,激进的,挣扎的。 艺术家与他人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复杂,当布努埃尔让蜜蜂折磨驴子并将它从折磨中解放,我想他既兴奋又痛苦又紧张,布努埃尔也因此释放了自己心中多年的金蝴蝶。拉蒙也终于难以理解他而忿忿离去,这情形比纪录片还要现实。却只有拉蒙离去,因为拉蒙最在乎他。 而就是这彼此的在乎,和常年的理解,他们二人得以和解,就是如此简单也如此复杂。和每个普通人一样,大名鼎鼎的艺术家也珍惜着难得理解彼此的朋友。没有人能真正懂另一个人,我永远不会是你,唯有包容与理解使得感情长存。 或许早年的金蝴蝶缠着他,推进了他变得自我,也是这宝贵的自我早就了他,也是这自我让拉蒙与他成为朋友,我想在我二十多岁的年龄,最重要的就是自我。常言道,每个人都是独立个体,但太多人无法理解这句话,锁在条条框框里,被家庭控制,被主流思想控制,金蝴蝶越来越多,自己连看也看不到,或许开始享受金蝴蝶了。

  @美魏己也

  《布努埃尔之神龟迷宫》观后感(三):超现实主义名导背后的支撑力量

  首先说明一下,普通人想要看懂本片,或是了解相关事项,最好要认识布努埃尔是谁?导演过什么电影?风格是怎样的?答案是:西班牙导演,代表作《一条安达鲁狗》,超现实主义。接着,要欣赏过这部短片,对它的影像风格语言有所了解,那么对于观赏本片有一定的帮助。

  影片一开头就是巴黎的咖啡馆,艺术家们围坐着,喝着咖啡抽着烟,探讨着艺术话题,由此引出本片男主角布努埃尔。此时他已经“捣鼓”出了那条狗,但是人人往往会更多地记得达利,认为里面的创意都是他的。先锋的电影激怒了一部分权贵人士,包括梵蒂冈,认为布努埃尔亵渎上帝,禁止他在法国拍片,连支持他的朋友也撤资了。布努埃尔陷入创作的瓶颈期。

  布努埃尔想到了他的一个朋友,特意回到西班牙去拜访他,由此引出本片的一个重要角色 Ramón Acín,几乎没人知道他是谁,通过影片的描述,他是一位雕塑家。后来继续上网查资料,才得知他多才多艺,是教师、画家、雕塑家、作家、先锋艺术家,无政府主义者。正是他资助了布努埃尔进而开始拍摄了一部纪录片《无粮的土地》。

  本片片长并不长,主要围绕拍摄《无粮的土地》而展开,布努埃尔深陷内心的幻觉,时常做噩梦,梦到严厉的父亲,还有超现实画风的昆虫,简单地解读这些怪异的梦境,那是艺术家的创作欲受到了限制,无处宣泄与表达,还有一部分是被压抑了的童年,导致了成年后依然是内心的阴影。一位超现实主义者居然会去遥远偏僻,被遗忘的角落,拍摄一部现实题材的纪录片,本身就很不可思议,但是布努埃尔很坚定,本片讲述了布努埃尔解决了资金问题,又如何凑齐了拍摄团队,拍摄过程又是不怎么顺利,一系列《无粮的土地》的幕后故事,通过动画片的形式来揭开,真实地部分还原了当年的场景,还穿插着纪录片里的黑白画面,作为超现实主义者,也是积极地关注着现实问题,当年的西班牙居然存在 Las Hurdes这样贫瘠的地区,本身已经超现实了,至于片名神龟,是那片土地的山崖,一块又一块地堆积,看上去很像龟背,由此得到的别名。

  现实题材的不朽力量得以发挥,尽管这部纪录片片长才30分钟。最后当观众得知支撑这部纪录片的背后力量Ramón的结局时,真是泪目不已,本片也是对于他的一种纪念,没有制片人Ramón,就没有《无粮的土地》!

  《布努埃尔之神龟迷宫》观后感(四):艺术何以改变世界

  

一位作家或画家并不能改变世界。但他们能构成一个极其重要的不服从边缘。

最近这段特殊的时间节点,“艺术有无用处”的论调重归人们视野,正如对所有人文学科的评价一样。这不是该论调的第一次出现,自然也不会是最后一次。

  历史无新事,上世纪30年代的巴黎,各种意识形态风起云涌,法西斯主义和共产主义两大阵营不断扩张,局势动荡。一群艺术家、知识分子、评论者、作家集聚在咖啡馆讨论艺术的出路。语境一如当前。 有人对艺术的功用表示乐观。

  这是2018年西班牙动画电影《布努埃尔在神龟迷宫中》的开场白,短短一分钟的台词已借不同人之口展现了即将风云突变的世界局势、当时人们面临的艺术困境、介绍了超现实主义,以及本片最大的主人公——路易斯·布努埃尔。

  《布努埃尓在神龟迷宫中》海报

  路易斯·布努埃尔正是著名的超现实主义电影《一条安达鲁狗》的导演,《一条安达鲁狗》也是布努埃尔的处女作。其中刀切眼球的镜头至今还在被讨论和解读。 这部动画电影描述了导演布努埃尔在1933年拍摄《无粮的土地》的真实故事。《无粮的土地》是一部纪录片,纪录了西班牙中西部与葡萄牙边界的一个几近被人遗忘的地区:拉斯赫德斯。

  《布努埃尓在神龟迷宫中》截帧

  这也是影片《布努埃尔在神龟迷宫中》名字的由来——这个村落的房屋远远看上去像是乌龟的背壳。村庄的小路和布局形同迷宫。

  《无粮的土地》截帧

  路易斯·布努埃尔,在巴黎,没有人不知道他是谁,《一条安达鲁狗》令超现实主义大师的名号早已人尽皆知。他为什么要在30年代选择回自己的国家西班牙去拍一部反映现实题材的纪录片呢?

  《无粮的土地》截帧

  这要从布努埃尔的私人经历和当时西班牙的动荡局势说起。 《一条安达鲁狗》和《黄金时代》名声大噪,却引来了各种不同的声音,很多人认为萨尔瓦多·达利为影片贡献更多,片中大量的超现实主义的镜头归功于达利之手,这使得布努埃尔一直活在达利的阴影之中。 彼时进入30年代,1931年,西班牙好不容易建立了第二共和国,国家却并没有走向稳定,反而更加动乱。30年代经济大萧条,各种各样的意识形态开始斗争,其中两股最强大的势力:法西斯主义和共产主义逐渐形成右翼和左翼两大阵营。

  罗伯特·卡帕,《共和战士之死》,1936

  罗伯特·卡帕拍摄西班牙内战时期的照片《共和战士之死》。

  毕加索,《格尔尼卡》,1937

  1937年,德国法西斯无差别轰炸西班牙重镇格尔尼卡。

  到1936年,右翼分子决定推翻共和政府,西班牙内战正式打响。西班牙内战成为全欧洲意识形态战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前奏。其中弗朗哥领导的法西斯阵营得到了德国、意大利法西斯主义的支持。 1939年,以弗朗哥为领袖的法西斯独裁体制正式开始统治西班牙,长达40年之久。这段时间也是西班牙政治史上一段极其黑暗的时期,弗朗哥上台后逮捕、暗杀异见分子,有将近5万人被处决。其中,就包括《无粮的土地》的投资人、制作人、布努埃尔亲密的好友、诗人拉蒙·阿辛。 影片一开始,拉蒙对布努埃尔问到,“你,超现实主义大师,要去拍纪录片?” 此时,布努埃尔的初衷好像并没有强烈地表现出“要为当地人做些什么”的意愿。他很兴奋地感到,“这是一次难得的历史机遇”。

  拉蒙·阿辛也是《布努埃尓在神龟迷宫中》的主人公

  笔者在此猜测:当时的西班牙局势相当紧张动荡,是当时世界各大意识形态阵营的一次较量。因此也具有相当强烈的国际性质。西班牙内战期间吸引了全世界的理想主义青年,大量纪录片导演、摄影师、诗人、作家、记者、艺术家奔赴于此。 诗人聂鲁达在马德里组织了“世界作家反法西斯同盟”,海明威身为记者著述《丧钟为谁而鸣》,乔治·奥维尔支持共和军赴西班牙当志愿者。没有人不愿把自己置身于世界浪潮的中心。 《无粮的土地》拍摄的过程中,村民们贫苦的生活、面对生死、病痛、布努埃尔的心里发生了一些变化。他个人的梦魇、超现实主义大师称号、父亲和达利的阴影始终在心头挥之不去。 拉斯赫德斯的情况与片名如出一辙:没有一颗粮食的土地。很多村民连面包都没有见过,饥荒的时候,只能吃山上的葡萄果腹。 动画电影展现出布努埃尔在拍摄过程中面对自己的心魔:来自父亲的强权和不认可、潜意识中对母亲的依恋、(涉及到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同时超现实主义也是对弗洛依德理论的延伸阐释。)布努埃尔极力摆脱达利的阴影等等。现实、梦、潜意识、童年、真实、非虚构在一部影片中完成融合。 在纪录片拍摄将要完成时,布努埃尔达成了与自己的和解,最重要的是找到了自己的使命。于是在《无粮的土地》的开篇,有了这样的旁白论述: 回到最初的问题,艺术的“无用”在于它对人类心灵最细微之处的隐秘呈现,恰好填补了其他学科在人们思想和心灵中留下的那个真空。 即使艺术没有拯救过任何人的生命,issue,所有艺术,在艺术的迷彩下,精神行动仍能保持最大限度的自由,保持了人类精神的所有表达方式。现实的崩坏也好、可疑的愤懑也好,在失语的状态中,仍确保了我们在这个破碎时代中许多人的理智,治愈了很多被谎言、无助、同理心过度饱和了的心灵。 “过去的这些天对我很有启发。” “我了解这种感受,你开始以一种不同的视角看待这个世界。” “从此之后,每一件事物都拥有了不同的意义。” 艺术不是“面包与马戏”,不为任何一种意识形态服务。 布罗茨基提到:“艺术的历史是增加和提炼的历史,拓展人类感受力之视角的历史,丰富表达手段的历史——或经常的,浓缩表达手段的历史。艺术不是更好的存在,而是另类的存在;它不是为了逃避现实,而是相反,为了激活现实。” “在任何社会中,艺术家都有责任。他的有效性当然是有限的。一位作家或画家并不能改变世界。但他们能构成一个极其重要的不服从边缘。感谢他们,当权者永远不能断言人人都赞同他们的行为。……一旦权势感觉它是完全正义且被赞同时,它会立刻摧毁我们仅余的自由,那就是法西斯主义。” ——布努埃尔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