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躁动的,沉寂的读后感精选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躁动的,沉寂的读后感精选

2020-11-01 01:22:28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躁动的,沉寂的读后感精选

  《躁动的,沉寂的》是一本由玻璃洋葱著作,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2.80元,页数:24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躁动的,沉寂的》精选点评:

  ●这书是目前我想起来最世的书里体验最好的几本之一。

  ●很喜欢很喜欢洋葱的笔风,也很喜欢她叙事的风格,给一个故事结尾的手法风格。总之很喜欢。看短篇就是没什么压力,很轻松,再加洋葱毫无拮据的分段更是看起来轻松加愉快。所有人的躁动与他们的贪婪他们的死水一滩,造就了他们的戏剧冲突。空旷地飘然的,一篇结束。喜欢洋葱,喜欢洋葱。:)

  ●還挺喜歡的。

  ●说的就是我啊

  ●果然对短篇集还是没有多少耐心...《黄雀》最精彩,不论是文笔还是结构都可以算作无可挑剔。

  ●书名很喜欢,所以买了实体书。但没看完,看不下去了,也不打算继续看了。很多地方总感觉有点矫揉造作,不舒服

  ●每个小故事都有自己的味道 挚爱你

  ●考试月复习之余的无聊消遣 开始以为是长篇 收到之后才发现是短篇 或多或少能从几篇故事中找到零星的自己的影子 蛮好的 下一部想看《长日无尽》

  ●还是喜欢的~~

  ●看得最莫名其妙毫无共鸣的青春小说。

  《躁动的,沉寂的》读后感(一):就说说普善成海

  玻璃洋葱的书好几年了,却没认认真真看过几页。

  今日偶然想起,从书架上抽出《躁动的,沉郁的》

  随意翻到的篇目,就是这个短篇。

  本来以为“青春博物馆”里都是些傻白甜的恋爱故事,没想到《普善成海》却大大颠覆了我的认知。

  女主角智恩,为了救姐姐而失去走路的能力,却得到对方敷衍的照料。

  单纯的青春期女孩和唯利是图的夫妇,想想就让人心寒。

  我不禁思考,如果我是智恩,遭受了她所经受的这一切,我大概,也会寻找每一个机会,自杀来逃离苦海吧。

  现实确实无奈。

  可笑的是,就连自杀都不成功。

  结局却是姐姐姐夫死了而她经过抢救活下来。

  不知是幸运,还是不幸。

  一个不能走路的女孩,明明正当青春,却被迫经历亲人的去世和人情冷漠。

  这遭遇令人唏嘘。

  第一人称的我,莫名地让我有代入感。

  参加不少社交活动,集体课程,却在任何时候都莫名有抽离感。

  听课的时候,吃饭的时候,看电影的时候,我的思绪总是飘到更浩瀚、更深邃的海,没有头绪,却也不想醒来。

  但即使是这样的“我”,也对有特殊经历的女孩开始感兴趣,并着手去调查与她相关的一切。

  还在结尾,第一次买菜回家,耐心与父母交流。

  这算不算是一个好预兆?

  我偷偷设想的,最好的结局,是智恩和“我”在一起。

  说不定,两个冷漠的人,在一起,反而会开出比冰霜更锋利、但却美艳的爱情花朵来呢。

  题外话:

  一个好故事,应该能引人思考,而不是仅仅依靠新奇的刺激让人沉溺。

  玻璃洋葱的故事,是好故事。

  《躁动的,沉寂的》读后感(二):躁动的,终将归于沉寂

  先看了《平行交点》 平平淡淡的故事

  然后随意翻到《天台上》 故事的道理尖锐现实 但眼下我还不准备接受

  当时的自己 看完之后 写下了这样的文字:

  虽然听过很多人说 年少时认为的 自己与别人不同 只不过是一种错觉

  但我在想 我偶然降生于世 成为人类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

  绝对不是为了成为长辈口中“别人家的小孩”

  而是要成为自己 一个独特的 不可被复制的自己

  年少时不该考虑这些让人失去热情的事儿吧

  然后是《普善成海》 当时看完那种震撼感让我即刻写下了一篇读后感 以为我看的会是平淡温馨的爱情短篇 却意外发觉人性与现实残忍的不可理喻的我 震惊难以言说

  《进化论》讲述的也是 坚持理想的少年在现实面前屈服 最后取得了世俗意义上的成功的故事 描述他如何抗争坚持的篇幅很长 但在结尾寥寥几笔描写梦想轻而易举被摧毁的反衬下 用单薄的身体去抵抗现实的功利仿佛成了笑话

  《夏之香灰》表现了隐藏在孤僻的人心中的恶

  说实话看那些与人群抽离的主角我总有感同身受 不过还是希望心怀善意地活着

  《陆心全蚀》则用了人工智能的题材 却是描写不堪一击的情感和泪水 本该毫无感情的机器人进化出了可以表达感情的泪水 但在人类眼中这一文不值 陆心全蚀 她沉入海里 告别过去

  《缅因的方向》折射出时下人“生活在别处”的心境 或许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过 远方除了诗歌 也还是苟且 重要的是面对生活的心境【虽然很鸡汤但很实用的道理】

  《前男友》没什么好说 有点狗血

  《深流》是整本书唯一一个结局不错的故事 看完 忽然有了我也能学会游泳和交朋友的错觉 不过啊 骑车和游泳好像不是必备技能 所以感觉不很迫切

  《很多冬天过去》是为数不多带有青春气息的故事 不过结局依然令人唏嘘 谁也说不清不停换男友的人 和不停在心里更换喜欢的人的人 谁更可悲 不是吗 大家都渴望温暖但时间一长又向往单身的自在啊

  《琉璃心经》竟是古风的小说 这让我意外 并且是以男性复仇为主题

  让我看到玻璃洋葱的视野不局限于女性的斗争

  但总有一种仿佛宿命般的力量 让我们的挣扎都变得如此可笑

  难怪木心先生说过:“人人都在受苦,无例外”

  《黄雀》以前在《17》里看过 就直接跳过了 不过印象是 那本书里 唯一能记住的故事

  看完《钢丝上的人》以后 我的胸口剧烈起伏 呼吸急促 很久 才平复

  周一苇这样的人 远看神经 近看 绝对会被吸引

  所有人都害怕危险 但很多时候 危险都伴随着诱惑 让人欲罢不能

  恰好电话打断到以上

  那就这样吧 跟这本书说再见咯

  《躁动的,沉寂的》读后感(三):过去的,未来的

  《躁动的,沉寂的》是我看玻璃洋葱的第三本书。书中的故事,有一部分已经在《最小说》上看过,重温,是久别重逢的激动。因为现在已经没买《最小说》了,以前的也在搬迁中丢失,所以错过很多她的作品。这本小说集算是明智的补偿。

  书里的每一篇都还喜欢。读过的陌生的,早期显得执拗的,新作表达隐忍的,躁动如《缅因》,沉寂似《琉璃心经》。翻看的过程中也会想“原来以前她是这样的啊”以及“现在已经这么想了吗?”玻璃洋葱的改变体现在讲故事上,更清晰利落。

  已经想不起来注意到她是因为哪篇作品,或许是被很多人喜欢的《天台上》,开始看她的小说时我还在不经人事的高中,至少相对于现在已经复杂多了的生活环境,那时候的许多愁绪都没必要,而现在所烦恼的复杂,很久以后也会觉得不过如此吧。其实在“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年纪,还不太能忍受玻璃洋葱波澜不惊的写法,总是没耐心看完一整篇小说,要么看到一半就放弃,要么直接跳到结尾,要么睡着。(她如果看到这里会不会直接关闭窗口啊……这么老实真的不讨人爱诶)但是一旦看完,就会翻到印着标题的那页——写这么好原来叫做玻璃洋葱。多翻几次,拿到杂志会首先在目录寻找她的名字。后来高考逼近,杂志买得断断续续,喜欢也断断续续。偶尔几次逛书店看到《长日无尽》,翻看几页还是忍下。再往后高考近在眼前,忙碌和焦虑推着我熬过那些日子。毕业后以为的我解放啦并没有实现,而是在失落中一步步挣扎到如今。离家的日子还是一层不变地念书,忙碌和焦虑一波波带着加剧的势头。实在烦躁,就找点闲书来看。而极少的相对平静的时候反而不知道如何消遣。

  聊聊小说。她笔下的主人公大多平凡寡言,如果放到现实生活中被自己遇到,察觉到对方有点特别的可能性几乎为零。毕竟从认识到懂得需要时间的保证和微妙的缘分,而且人一旦有了稳定的关系,心里很难再耐心地容纳其他人。那些不善交际的人更难获得与他人的亲密,就算上帝给了一个机会,也会被性格的冷与远搞砸。《深流》是个意外,是我看过她写的小说里唯一透出一丝丝仁慈的作品,将信任置于一种可能实现的状态,让“原以为的”扭转成“没想到吧”。但现在很少有人会为了一门课去和自己较劲,不会就不会咯,装可怜哀求老师或者想点贿赂的办法,蒙混过关就万事大吉。何必呢,做努力后可能得不到回报的事,花费时间和耐心,还要一次次回忆起这怪癖的根源,也不可能将自己学游泳的狼狈拍张照传到网上,供别人点赞或拍砖。孤独的人连对手都没有,能不能战胜自己也要看运气。假如最后关路就死在自己最擅长的事上,“我”大概只能永远被困,甚至被越绑越紧。

  关于女生不能倾诉的情绪,《很多冬天过去》和《黄雀》都深得我心。《冬天》的沉寂和《黄雀》的躁动,让人想起一些,暗恋时可以倾诉的酸苦,和不被理解的顽劣。类似艾薇没有办法的让步和嘉琪相貌普通的不甘,也消耗过我的睡眠和笑容,就算现在还是不能举重若轻地接受。遇到喜欢的男生,大多数情况随之而来的是挫败。

  “要是我能再漂亮一点该多好。”

  然而每次不了了之,都能尽快调整。心里明白,这喜欢不够分量,错过也怪不到别人头上。而且难过无用,我肯定还会花开爱花,叶落怜叶。

  “往后好天气一定多得是,不用这么难过。”艾薇知道武瑶瑶和自己喜欢的男生在恋爱后,生病错过了雪景时她这么安慰自己。

  很多冬天过去还有很多冬天,不用这么难过。

  看到这里,我想起《长日无尽》里,忻绫被绑架逃出来后,不敢打电话给当时的恋人,害怕他让她自己走回去,随波逐流选择的人或人生,有人能将就着过,有人却不能说服自己去依靠和信任。

  或许事实不像自己想的那样不留情面,但和别人的距离就在这些恐惧和臆测里渐渐拉长。

  看完《长日无尽》后,我写了封信给玻璃洋葱,写完才发现无处投递,只好和别人寄来的明信片一起堆在抽屉落灰。短暂的心念不能及时被回应,被搁置了也就失去意义。在别人的书写中摸索着自己的未来,朋友够不够,恋爱何时谈,说些什么话等等,包括发型衣服口红,琐事冗杂,既不懂如何挣脱也无法就此顺从,人就在摇摆中凭着兴致自给自足。对自己的期望省略掉具体的条款,一点点关于习惯和性格的改变都足够安慰,但还是很难说清楚,生而为人,该以何种品相活下去。

  毫无章法絮叨这么多,也算不上书评吧。

  可诚意至此,算是对作者的辛勤和牺牲的微薄回馈。

  《躁动的,沉寂的》读后感(四):再看最后一眼青春的星空 灿烂火光就像盛夏的烟火

  从时光直接搬过来了。歌词来自五月天。

  最开始注意到这本书是因为封面,单调美好,直戳进了心里去。新书的名字因为太长让我一度记反【一上来就这样真的不会被作者仇恨吗233】。买书之前没有过多注意作者在时光发的帖子,阅读也因为期末考而一拖再拖——幸好在读完了一整本书之后已经很好地记住了这个名字,因为和内容十分契合,躁动的,沉寂的。是青春啊。

  平时看《最小说》的时候就非常喜欢洋葱姐的作品,描写的大多是自己现在这个年纪的故事,但是和其他的写青春的故事又不同。能说感情什么的更沉重一点儿么,看完之后会牵肠挂肚好几星期。早就有满肚子的感受不知从何说起。

  总算有机会来写点什么,因为这是让我比较有共鸣的一本书,所以这个帖子与其说是书评,不如说是对自己,给作者的一些碎碎念。希望不要被嫌弃呀。《云深处》的时候没有赶上,现在搭上这班车,不知道算不算晚。你好哟,我叫筱雅。

  平行交点

  Miles Davis素有“黑暗王子”之称,出身于富裕中产阶级家庭的他,父亲是一位牙医师,而母亲和姐妹都是音乐家。九岁的时候就开始接触小号演奏。他的一生都在创新,参与缔造了Cool, Hard Bop, Modal, Fusion等曲风。Miles Davis曾说过音乐对他来说是一种折磨,因为当他清醒时脑袋中除了音乐其他什么也没有。音乐是他的生命。Miles Davis以他演奏的慢、幽怨、歌谣味重而闻名。他本可以演奏得更快点,但他宁愿以中速演奏。 他曾说他演奏的方法就是他聆听音乐的方法。 他演奏时常模仿火车,老人的说话声,数年后,他还模仿电吉他的哇哇声。他是一个沉默寡言的人,他在演奏时很少说话,从不告诉听众他在演奏什么。因为他认为音乐就是他的语言,小号和曲谱应该替他说出所有的话。

  很不好意思地说看了三遍才反应过来故事的视角变换,不过洋葱姐的语言和描写方式的确很有特点。在这个故事里洋葱姐没有过多去描写两个人在一起的场景【嘛因为也没有经常在一起么~】,但是用双视角其实很容易就剖析出里面人物内心的想法——即使是这样也只写了一点儿,满满的四两拨千斤的架势。

  想来应该非常美好,这样一个正青春的年纪能够遇上一个志同道合的人。并不是没有遇到过种情况,莫名其妙就找到了和别人共同的交点什么的,只是远没有故事里那样沉重深刻罢了。在我看来小号是很遥远的东西呢,读完之后特意找了Miles Davis来听,属于自己喜欢的哪一类,但是虽然声音就在耳朵旁边,还是觉得很没有实感。果然只有真爱粉听起来才有感觉么(笑)。按理说真的应该是两个没有任何关联的人呐,若是如故事里所描写的,CD也很不好找的样子,要在万千人群里找到这样一个人可真是难。所以故事才会叫《平行交点》,这个交点真是珍贵又易碎的感觉。故事里的主角们以不同的方式活着,然后相遇,显得出乎意料而又意料之中。是因为现实生活里差别实在太大,所以才说出乎意料,但在我看来诺大一个城市有着共同爱着的人,怎么看相遇也是理所当然。不知道主角是怎么想。大概她,哦不,他们都觉得是前者,所以在相遇的时候才会有这么多感觉,分离的时候会那样想。看完之后说不上来是难过还是无奈多一点,但是洋葱姐对景物以及情绪的描写十分打动我,虽然不是着力渲染忧伤,但是感觉很难过。

  进化论

  graffiti起源于1966年美国的费城和宾夕法尼亚州(Pennsylvania)。开始时, graffiti没有piece的概念, 只是简单的tag等, 而这些graffiti writers(涂鸦者)的tag除了是自己的绰号还有自家门牌号之类,直到后期1971- 1974, 越来越多的writers开始在字型、效果等方面钻研。 80年代, writers在火车等不同表面上做graffiti, 墙不再是唯一介质了。一直发展到现在, writers有更多方法和途径。

  见景生情啊。通过回忆用倒叙的手法,让故事一开始就很牢地吸引住了我的目光。早期看小说总会被时过境迁物是人非这样的设定虐到,现在还好,想通了改变是发展的必然,一如所谓进化论,是根本无法就阻止的东西。所以刚看完这个故事是有点伤心,之后也就释然了。

  依旧看了三次才看出第一人称的性别【是要怎样orz】,然后惊奇地吐槽了一下竟然没有感情纠葛么【。】~好吧言归正传,街头涂鸦什么的果然是最能代表青春的东西了。陈青阳充满才气而又倔强不妥协,怎么看都是我最喜欢的主角的类型,身边的小伙伴儿也是一个比一个重义气,比春晚上华少他们靠谱多了。【。】知道现实残酷得叫人无奈,已经在书里看过很多,但是又被用不同的方式写出来,再看到还是会觉得很不爽。故事看到一半,看到陈青阳受到来自学校的压力,家里明明已经遇到困难却因为自己而更加困难,偏偏这时却发现自己的创意被冠上别人的名字获得荣耀,是真的很不开心。虽说是困难能激励人奋发,但现在的社会,有着才气却永远翻不了身的人又有多少。

  是不是要活的真正自由随心不受拘束,首先就要失去很多东西;若是真的不愿对世界妥协,就要拼命往死里抗争么。陈青阳这样的人怎么会安于现状、原地不前、向现实妥协。这样的人,应该不管梦想多远都追着它去吧。因为本来拥有的就不多,即使这样已经在抗争,要失去的还是比别人多。就像我再也找不回那时的陈青阳,是因为那时的他早已远去,已成定局,谁都找不回来了,他自己也是,不是么。

  夏之香灰

  在整本书里这算是不太喜欢的一篇,hhh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动漫什么的看多了之后只对男生感兴趣了。不过故事的名字很棒。

  青春时期的女孩子,说不出是狡猾还是傻气多一点,那种刚开始学会变得锋利,使用这份能力时候表现出的生疏而笨拙的样子。讨厌故事里宝庆喜欢胡思乱想又不忍放开的性格,好死不死这偏偏是现实生活里自己的样子,意识到这点之后不知道对她是该加以同情还是继续嘲笑。也不喜欢桃江,或许这个女孩子是真的好、随性又友善,只是有点儿迟钝,或者说对外界微妙的改变感知不是很敏感而已——可还是不喜欢。本来自我感觉宝庆就是那种敏感过度了的人,一丁点的事情都可以想上半天,心事太重的人和粗心大意的人怎么做的了好朋友,一边难受的要死,另一边却全无反应么。若是当时感觉到了好友的异常,说不定桃江会明白些什么,说不定故事不会这么发展下去——会么,或许该说感情的事情怎么能勉强,所以不会啦,但之后桃江不是又找了个新男朋友么,这种事情。把情况什么的结合一下,桃江喜欢邝先生也是可以想通的。只不过宝庆。

  这个时候的友情,在我看来真是奋不顾身又不堪一击的东西。说着什么闯入自己生活,抢走自己喜欢的人。什么自己喜欢的人。为什么总觉得你更加在乎的,明明是那个女孩子。

  “害怕被遗弃的痛苦,同时又不断遗弃着身外的一切。人都是这样不知悔改。”

  嗯。

  陆心全蚀

  唔,机器人还有星球的设定点赞√

  话说难道关于机器人什么的故事发展到最后都会很虐么,作者你们敢不敢写一篇关于机器人HE的故事出来╮(╯_╰)╭。

  由自己来陈述自己的过去这样的事看起来多少有点残忍,不过配上洋葱姐惯用的平淡、没有大起大落的语气来写倒是很棒,不知不觉就被虐到呵呵呵。说实话觉得了解人类的感情真的不是件好事唔,人类最善变了。莫名其妙有了人心,莫名其妙被伤了心,机器人被迫接受了好多感情,最后还是一无所得,听起来就是个伤心的要死的故事。

  一直以来都觉得相伴是胜过一切语言的爱,和这个比起来血缘真的重要么,可惜好像并没有得到什么共鸣,用在主角身上更总觉得不公平。一直还记得乾达婆和歌乐神开始宣传的时候,陈奕潞说“有时候改变世界的,可能不是什么“我要保护大家”blah blah了不起的念头。有时候,可能就是身边的某一个人,某一个动作。”一句非常喜欢的话,但是觉得有些不可思议、没有相信过,最近看了这个故事,才真正开始觉得“欸原来真的有”。虽然说是非常奇怪地拥有了人类的感情、人性什么的,因为一句话而陪伴一个人很多年,若不是机器,也没有这样坚定的决心吧。这一点机器人做的倒是比人棒。

  一个星球的毁灭和一颗心的粉碎哪一样更让人难过一点。不管怎么样,故事里名叫殷的这个人两样都做了。这个人属于故事里让我看不透却又忍不住爱着的角色,虽然有时候很讨厌,但是有时候又会莫名其妙戳中萌点。或者是,他带着机器人的感情离开了么——芯片组合什么的。即使这样看到最后还是总感觉她的心,被淹在水里,沉没了。

  缅因的方向

  缅因州(Maine),法国古代一个省名。地形主体为新英格兰高地,地面波状起伏,海拔 600 米左右,中部卡塔丁山海拔1606米,为全州最高峰。西北部为崎岖的怀特山区,东南部多狭窄的局部沿海低地,海岸曲折,多港湾,岸外小岛棋布。最早居民为印第安人。本州特征有三:第一,它是美国大陆最孤立、最偏僻的一州。它位于美国的东北角,只有西南方与新罕布什尔州为邻。它的轮廓好像一块大木楔,向北方深深地塞进加拿大魁北克与新伯伦瑞克两省之间。第二,它是新英格兰六州之中最大的一州。第三,物产方面,它是美国主要产龙虾之州,产量约占美国总产量四分之三。

  《总有骄阳》:本片改编于约翰•欧文的同名小说,讲述一个缅因州年轻人的故事。一个失去父母的孤儿荷马在一家孤儿院里被一名医生拉奇抚养教育长大,他们之间有着一种特殊的亲情。但是,拉奇教授了荷马关于医学方面的很多知识,却并没有教他关于是非善恶及生活的道理。一个没有见过龙虾,没有见过大海,也没有见过真正意义上的女人的人,总是觉得世界应该更大,更宽广。一心梦想着走出孤儿院。终于荷马坐车来到一座苹果园,和移民们一起摘苹果。看见粗鲁坦率的生活,看见打斗和乱伦。一切也不过如此。爱情也不过是小男女孤寂心灵的偶尔燃烧。当他的新生活开始后,他才逐渐感觉到自己的过去已经深深地影响了自己的未来。故事背景是美国40年代保守朴素的缅因州,一个在孤儿院长大的青年荷马,在老医生的关怀下成长。整个影片节奏舒缓,像小说一样,把太多激烈的情愫都隐藏在波澜不惊的画面之下。

  一下子百科上找了这么多,然后发现其实书评都不需要再多说了呀……扶额。翻开这个故事的第一眼,以为看到了写游记的洋葱姐。机舱,高空,本初子午线,满满的要开始新的旅程的感觉,后来想想要这么说主角其实也没错,是新的开始。

  然后画面出乎意料地转换,回到很久以前——虽然说是出乎意料但也十分流畅的样子。话说洋葱的笔下的很多角色还是让我非常有共鸣的,说到这里想吐槽高中一开始上课就失眠真是太痛苦TVT主角看起来比我刻苦多了,只不过也难过得多。缺钱,尴尬,这样的情况正好激励她,或者说逼她变得如此自立,到不需要任何人的样子。女主兜兜转转是想要摆脱现状,却在这样一个情况下遇上阿广。

  不得不说洋葱姐笔下的男生,啊真的是一个比一个戳中心头。简短的几句介绍,阿广这个名字虽然不是很出众,但已经开始给人一种很靠得住的感觉。况且故事里坚强独立的女主角都会依靠的人,怎么会差。

  女主角说,即使不能去缅因州,离开也是迟早的事。如果说留恋,那也只是来自于阿广林荫般静谧的微笑。关于感情纠葛什么的实在不想说太多,这样的感情自己感受可能更好吧。只是女主兜兜转转想要摆脱现状,得到的解决方法就只有离开么。

  《总有骄阳》里面的荷马最后见识到了龙虾,也见到了大海,更加重要的是,不管结果怎样,他见到了所谓的爱情的样子。而这个故事里的“我”,也通过自己的方式,离开了逃了,最后也到达了梦中的缅因,只不过感觉还是缺了什么。或者说根本,什么地方、什么梦想都没有达到,吧。

  天台上

  又是一篇充满了青春气息的文章呢。抽烟上天台什么的不是少年时候大多都会有的黑历史么hhh刚开始看的时候这样想,后面看到还有老师加入了,感觉瞬间就变——欸?!

  在一开始,就十分准确【。】地把徐鸢定义为了一个特别的,不让人反感的,稀有【咦】的老师。看完之后也想过“要是现实生活里也有一个徐鸢老师该多好”,之后又想,欸,故事里的环境不是和现实生活中一样嘛,真的在生活里遇上这样的老师,有了这样的经历,最后的结果还不是一样,根本改变不了的样子,sad。

  而且至少现在是接触不到。

  很难概括“我”和徐鸢在一起时候的感觉,两个同病相怜的人惺惺相惜么?不吧,只是遇到了同样的困境,前路被别人轨道一样铺,好只等着走了。相比下来老师受到的压力还更大些,抗争也更激烈——也才有了任教时的与众不同。而之后的路,两人选择的路,根本就是彻底不同啊。对于“我”来说,天台上的经历的确是终生难忘,对自己影响也极大,但最后自己不还是选择了被铺好的路——别无选择。比较难过的是最后徐鸢的结局,所以是自己年少时候的梦没实现,所以希望别人可以不要和自己一样错过么。老师并没有错,谁都没有错,只是不够现实而已了。安定下来按理说是个不错的选择,你不知道我有多现实,可是即使这样在我看来妥协也是太过残忍的词。

  故事里说,觉得自己和别人不一样,只不过是个大多数人都会有的错觉。

  虽然不愿承认但的确是很正确的一句话。Sad。

  普善成海

  文章题目取自故事里普善敬老院院长自己当年亲自题写的牌匾,奇怪一般来说发生在敬老院的故事不是该治愈一点嘛。看完之后才发现这个故事……这个故事明明就是一把锋利的匕首,而标题不过是包裹着它的柔软丝绸罢了,并没有料想中的温暖柔软,质地反倒过分地冰冷与锋利,读完之后觉得,还是有点儿讽刺吧。

  每个人——不管是主角还是配角,从“我”到里面的很多人,都是这样带着笑面人的面具活着,或许没有什么不对,人人都是这样,为何不为之。智恩在我看起来算是个特殊的人,嘛大概故事里的“我”也是这样想的吧,从来没有遇见过,这样的人。

  但也并不喜欢智恩——不如说故事里没有最喜欢的角色,对智恩的感情要说喜欢,更不如说是微量同情以及大量的另一种说不太清的感情在里面了,和主角的感觉差不多。而对主角的感情——仔细想了一下却发现是一片空白,不如说没有产生任何感觉的原因是整个故事从头到尾我都把自己带进去了,除了性别不同以外【。】我就是主角。我和与外界显得格格不入的智恩相遇,因为从来没有遇上过这样的人于是好奇,或者别的什么,然后发现智恩的,不论是心境还是行为,都是自己永远无法达到的高度。

  然后嗯,看完之后对自己说了三遍“人要知足”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和主角产生了共鸣【。】。于是就从另外一点来讲,生活造就人,环境影响人,除去心境来说,有着这样遭遇的人并不多。“我”带着面具活着,但是并不喜欢这样的世界,遇上智恩也许能够让自己更加看清这个世界,不管怎样,这个世上还是有,爱着自己的人。这样的话,就应该义无反顾地,活下去。

  前男友

  这个故事……紧张的开端,诡异的结局,或者说,不可思议。瞬间就把这本书拽到了"惊悚"那一种类型去了。

  一开始是主角被搬绑架,原因是罪犯想要她的房子。前男友失踪的原因是被她杀了,这个故事有太多的不可思议,我是一边尖叫(……)一边看完的,虽说有太多不可思议但是读起来不觉得牵强,会觉得这个故事本身应该就是这样的。虽然有些不可思议,但是你深深相信,这就是玻璃洋葱文字的魅力。

  关于内容,我不想说太多(其实是不知道怎么说)(喂——),在里面我印象最深的是K,不知道为什么会一直记得这个人,也不知道他在这里面扮演了一个怎样的角色,那个女人真的是他的前女友么?最后他的结局是怎样的呢,我不得而知,虽说他在里面是一个绑架别人的坏人(算是吧),但是比起里面的那个主角来说,已经算是很纯洁(……)了。

  特意翻了自己当年评一月最小说时候对《前男友》的感觉……天啦噜当年的我是有多二【现在也并没有好起来2333】。不过唯一能和过去自己产生共鸣的地方是洋葱姐的故事真的不好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真是。

  比起前一篇,《前男友》的发展节奏的确是紧凑【紧张?】了很多。不过气氛……好吧我承认我没有从上一篇里缓过来,不过现在已经习惯了洋葱姐的故事不会尖叫了。

  对这篇文章一直评不出个所以然的原因是,实在是不了解爱情。一个“我”,一个K,都爱上了我在现实生活中并不能理解的人,在我看来这种感情真的太不可思议。不过人间百态,这个东西也不是两三句话就能说清楚的事情。纵然“我”和K爱上的都是这类的人,最后的结局却一点儿不同呢,因为爱着人的方式也不同、看似平静的其实最危险么。

  阿弥陀佛果然还是我这样没人爱的女汉子最好了╮(╯_╰)╭

  【。】

  深流

  不知道是不是错觉,感觉这是整本书里最长的一个故事——不管怎样自己是看了好久。

  一开始就点出了自己的弱点,读起来满满的面对这个世界时候的无力感。一边在故事里的“现在”这条线上有条不紊地发展着,一边又在其中穿插着名为“过去”的故事,不断解开一开始所说的问题的解。第一人称的叙述中不断显露出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的无奈——不管是交友还是游泳,都是自己怎样努力都无法做到的事。再然后的一点就是,正因为作者这样描述,关路在故事里的重要性十分明显。

  一个是游泳。还是不得不说主角真的太过敏感了,还是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么。实在做不到却因为现实所迫,拼了命去改变自己学习这样的决心看起来略萌,应该说是给我传递了正能量【。】吧,一件事如果我努力了做不到就会果断放弃的。不过说得再多,不会游泳这个事情最重要的原因,果然还是心结未解。

  二是交朋友。明明自己被伤害了别人却完全没有意识到——这种情况是够伤人的——但是那又怎样,本来大多数情况下人和人之间就是依靠这点微薄的利益关系联系在一起的,非要一副看破红尘累觉不爱的样子,怎么能够好好活下去。也倒是能够找到真正愿意真心交好的朋友,在故事里关路算吧——只不过找到这样的人之前,要忍受好久的寂寞不是。说不定一个人久了,胆子越发的小,就会忘记相信的感觉哟,不愿承认那样的人是真的到来了。这是通病吧呵呵。

  于是只有现实里再施加一点儿压力之后,才敢正视相信这个词啊。那场越下越大的雨,虽然让我越看越紧张,不能否认的是它的出现让故事有了一个完美结局不是么。于是故事到这儿,游泳和交朋友两件事儿的问题合成了一个,两件事儿一起圆满解决。故事结束了吗,我想没有,以后的日子,“我”已经克服了这辈子最困难的两件事,以后的路上,想必一定可以勇往直前吧。

  溶解之末

  原来,不是咖啡和糖,而是水和油。

  嗯。知道的。之前的一些事情让你感觉到一点儿共鸣——但也只是一点儿。最后还是只能说,没办法啊,我就是这个样子,再怎么样,我还是这个样子,改变不了啊。

  故事开始前首先选个阵营,子清,确定。

  不是觉得可怜哟。不知道是自己太神经质还是敏感,嘛这些由自己说出来怪不适的。就是子清这样的人,从小到大一直想变得像,茉莉那样,哪怕是一点儿——但还是做不到,水和油,不管怎样都无法相溶。即使是需要帮助,也表现出一副独立得不需要任何人的样子,留着莫名其妙的自尊心,若是被同情了就像被侮辱一般,实际上活得比谁都作死。最后怨谁呐,还不是自作自受,不然还要怎样。

  一开始的子清有阿荣,这个是让我比较开心的一点,虽然子清心里想的……嘛算了性格就是这样不要在意细节╮(╯_╰)╭欸话说这性格的人真的不是很招人喜欢啊,又不会讲话又不会温柔真是,好难生存呵呵呵,一开始没被抛弃真是太好。茉莉是让这种性格的人,至少我,讨厌,却又希望成为的人。一边觉得太过圆滑感觉满身不舒服(或者只是单纯的不能适应这样的存在吧),一边又希望着有那么一点儿,可以变成这样的,被爱着的人。最后的分道扬镳是意料之中,不管和茉莉还是阿荣都是。不过至少阿荣在陪伴子清的这段时间,很好地扮演了陪伴者的角色,这就够了呀,怪只能怪自己,这样的性格是不适合和别人生存在一起的吧。

  结局大概还是算HE?毕竟是主角不会太过绝望的结局(应该吧233)。虽然一个人看起来有点儿孤独的样子,不过只要还在前进,你没有害怕,那就走下去算了。

  很多个冬天过去

  在最小说上几乎把这有篇文章的那几页翻到烂。青春暗恋什么的真是太过戳中心窝了好吗,而且故事里那股浓郁的青春气息,简直把看前几篇文章积累起来的忧愁有多少赶走多少了。虽然结局有点儿不尽人意还是觉得已经很棒。比起瑶瑶更喜欢艾薇,比起詹瑞文更喜欢李墨田。前者是因为觉得性格好棒啊点个赞√后者是因为名字比较好听【。】。

  其实艾薇的名字也很棒【。】,虽然故事也里并没有说她长的漂亮balabala,但真的非常喜欢艾薇这样的性格——呐要是艾薇真的就在我面前,一定会吐槽我吧。“欸,你喜欢这样的性格有什么用呢,结果还不是只能默默开始默默结束一段暗恋啊。”这样说。嘛也是啊,故事里小心翼翼藏在心里的感情的确很戳人泪点——不过谁说一段音讯渺茫的恋情就不美好了呢,虽然中途会失落可能也会嫉妒,没有开始,就不会伤心的结束不是么。艾薇是那种对待感情太过认真的人吧,从文章里各个角度来看都是这样。这样的人才不适合谈恋爱。

  相反的,武瑶瑶绝对是不谈恋爱会死星人hhh对这样的人也并不讨厌,只是不认同她对爱情的态度而已——果然还是嫉妒吧,喜欢的人可以拥有,不喜欢的人也扑上来,人生充实也就算了还有多出来的可以炫耀的部分——不过李墨田喜欢上的人,一定还是有着闪光点的吧,会这样安慰自己——我这样一个历来只看脸的人这次竟然会喜欢上李墨田,想想也觉得有点诡异(李墨田:几个意思啊你!)。按理说身边聪明绝顶的理科男生已经够多【。】,但还是觉得李墨田和他们不同。脑子容易一根筋,所以容易动真情吗。爱上李墨田可能仅仅是因为被他说出的清楚坚定的“我爱她”三个字打动了呢。这样一来虽然故事里的詹瑞文长得帅气又被爱着,可是在我这里就瞬间完全被忽略掉了。

  故事里最喜欢的两个梗,一个是“I know”,还有一个就是“他爱她”。前者是因为单纯被青春时期的悸动什么的打动了,瞬间在脑子里把placebo的《I know》循环千万遍(二者有何关系……);后者是因为。嗯。别急先等我想想。

  这就是,青春吧。四个字,要是得有逻辑的话,有着六种说法,我爱他我爱她他爱我他爱她她爱我她爱他,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回答,管他男生女生。友情爱情,开心失落,这就是,青春啊。

  琉璃心经

  完全没有意料到是一篇属于古代的文章。回望那个时代,也不知道是该说比现在更加简单粗暴还是复杂势利。只能说是科技在改变,方式变了,但社会毕竟是人创造出来的,要说到人心的话,一直都是这样、没有改变过吧。

  任何故事,在我看来,一旦扯上“复仇”这个关键词的话就会沾上好笑的意味——但关于“复仇”的故事,结局往往都是悲伤得无法言语。对我来说真是不知道该用怎样的心态来读这样的故事啊。一边恨铁不成钢地对主角说着“你不要去复仇好吗你傻啊”,一边又看不惯故事里人生赢家一样的那些人们的做事方式,想着“快来个人惩罚一下啊”,想着主角复仇成功之后他们的惨象,哈哈哈哈恶有恶报啊这样想。然而故事结果往往是鱼死网破,谁都没有好结果。SO SAD。

  洋葱姐就更残忍了,鱼都臭了网也没有破,小手指一推就把主角推进棺材里呢呵呵呵呵_(:3JZ

  也许也并不是想复仇。子芥空有一身好手艺,四处奔波却遇不到识自己的伯乐,这样的人不管出现在哪个时代都让人惋惜。而信陵侯这样能够掌握生杀却自己利益为重的人也不少见。都是为了让自己更好地活下去,也不能说谁对谁错。只不过二者一对比,任何人都能看出实力太过悬殊——即使你子芥后来凭借自己的能力爬到了和他平起平坐的位置,但不要忘记,要是这世上只有能力就够了,那金字塔底部那些民间高手【。】算什么?要是早些看清这世上那些无法轻易改变的东西,自己也不是热血动漫的主角,就应该学会甘于平淡,并不是消极的想法,至少要把自己所珍惜的东西,给守护好啊你说是不是。

  怪只怪自己的一念之间。明明身边的东西就少,为什么要为了难以握在手中的东西而放弃真真实实触摸得到的事物呢,赌不起就不要赌。子芥最后是已经,后悔了吗。阿梓。

  也许是因为自己的一念之间,才明白自己这辈子的最爱到底是什么。失去之后才懂得珍惜,虽然略俗气,但这是人类通病。想复仇?想赎罪?想解脱?

  或者仅仅是因为想你了,想和你在一起么。

  管他是怎样,再催人泪下的故事,史书里也不过寥寥几笔。

  时代的发展从不停步,历史的长河奔腾不息。

  黄雀

  并不是每一场初恋都有结果,并不是每一场初恋都美好,但是初恋过后每个人都要从中吸取经验才算值得吧,和美不美好并无多大关系。没有经历过这些事情的我,这样想。

  高一。那么主角年纪应该和我差不多大——话说不管几岁,上学在我看来都是最讨厌的东西,但又没有权利拒绝。一把辛酸泪。虽然还没有经历过补课的滋味也不想,同时讨厌上课,不过这一切要是建立在老师很帅的话就另当别论。

  ——于是故事就开始啦w

  倒是让很多人都有共鸣的事情,高中时期情窦初开什么的,少女心总是很难控制呐。故事里的梁老师温柔又有耐心,嘉琪夸了他整整大概故事篇幅的1/2,看起来真是个不错的老师。虽然老师从头到尾并没有什么错——俗话说人无完人——不过因为主角视角的限制,也并没有让我的挑刺之心【。】得到满足【……】,嘛既然故事里不说就不要在意啦。只是想起曾经有人说过一旦真的喜欢上一个人,会把他的闪光点无限放大,与此同时,缺点与过失就会被缩小到看不见,我觉得不管是这句话还是这件事都美好极了,带着一点盲目又无法控制的意味。 嘉琪在故事里的脑内独白坦诚又单纯,扑面而来的青春时期独有的气息。不止想法、话语,连行为也是。从书里来看,这该是多美好的一段时期,有了喜欢的人也有了情敌还出现了酷似男二【。】的男生,完全可以过一把偶像剧里女主角的瘾。……或者说往往结局心酸的女二么?

  好了不说笑。其实一开始我就说过,挑刺什么的,自己的确有点儿恶趣味,但是在一开始看到嘉琪和众女生对梁老师满满憧憬之后,真的十分认真地想过要是哪一天心中的美好幻想被打碎之后会怎样。我真的没有乌鸦嘴啦。

  所谓期待越高,得到让人失望的结果会格外失望吧。【这是什么“所谓”?!】

  其实也并没有错,梁智源于自己不过是个美梦,谁都明白的事。既然知道一定没有以后,如果还想把梦做下去就应该把自己的行为控制在仅限于做梦。少年时期谁没有点儿美好的期盼,若是自己执意要去打碎,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真的没有办法啊,正青春的人谁会甘愿安于现状,一点胆怯但更多的是期盼,要经历了才知道什么叫不该。或许也不会后悔吧,不然就是成熟了,不然就是,心灰意冷?

  也并不是对那只黄雀有特殊的感情,只是它出现的时机太过凑巧。它由于遇见你才来到我身边,但是随之带来了好多不可思议的变故,好多关于青春的、特别的痕迹,还有和你在一起的时光。

  但是这些都过去了,黄雀死掉的话想继续都不能了啊。况且我已经不想要了。所以还是把它,送给你。

  连同我懵懂无知的那小段青春。

  钢丝上的人

  在《少数派报告》上就对这个故事格外深刻。曾经名噪一方,又有胆量又有能力的,钢丝上飞人一样的周一苇,最后死得这样悄无声息,让人一时觉得很难接受。并不是指他应该死的轰轰烈烈满城风雨——当年那么迫切地想要出名不择一切手段用尽各种方式最后还是从自己最爱的钢丝上掉下来了么。风向改变了,什么的。

  时间啦现实啦什么的,都会把热情还有追求这样的东西给消磨掉的。

  是这样理解。

  ——又或者只是一个孤独患者,为了能够逃离孤独空虚这些玩意儿,通过各种方式不断努力,但还是失败了,的故事吧。

  《钢丝上的人》是个不管自己按什么方式理解都不喜欢的故事——也许是因为配合了“少数派”这个主题来写,感受不到一点希望简直。

  我和周一苇之间的关系究竟是怎样的。周一苇自私又丧心病狂,也不知道他是在对什么狂热,钢丝吗,还是出名。两者都有吧,因为要是成为顶尖的、独一无二的、万众瞩目的,就不会感受到孤独了。大概。这样一想“我”的出现可真是周一苇命运的转折,毫不留情打碎别人的理想。不过名声一落千丈之后还有爬起来的勇气,不管动力目的是什么都值得尊敬。这样 的话“我”和周一苇之间的关系看起来应该是相互利用,和互相看不看得顺眼没太大关系,要真的竞争的话就看自己对彼此还是对方对自己的利用价值大一些,虽然这样想着好不爽,但另一种可能也并没有好多少。周一苇已经说过他们是一样的人,看完故事之后我也有点儿这种感觉,那么关系是,惺惺相惜?不打不相识么,笑。只是因为在对方面前并不用隐藏自己的目的与野心,免了客套吧,说到底是在保护着世界上的同类么。

  摇头。他们的世界我不懂。

  到底为什么要出名呢,如果害怕一个人的话,为什么明明身边已经有一个殷立惠却还是要推开——不够吗?要怎样才能满足呢?你到底多孤独空虚?本来就不应该用那种极端的方式吧,想要一辈子呆在高空万众瞩目可难啦,待的太高的话摔下来就会死哟。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