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变向》观后感精选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变向》观后感精选

2020-11-01 06:57:29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变向》观后感精选

  《变向》是一部由Jonathan auf der Heide / 托尼·艾尔斯 执导,萝丝·拜恩 / 雨果·维文 / 凯特·布兰切特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变向》精选点评:

  ●看的时候就感觉是在看短篇小说一样,挺过瘾的,原来真是短篇小说改编的。就是大多故事看完容易让人抑郁。

  ●非常不错的短片集,其中个人最爱的还是Sam Stone导的CB和RR演的那个Reunion.

  ●什么鬼

  ●是不是这种拼盘电影是世界上最容易拍的?请几个大明星就算随便拍几段写真也照样有人会去看。每一个故事顾名思义都有一个事件的转折点,只是故事都太普通而已,导演们也没什么令人惊艳的表现手法,ABC1播出的电视版剪成一个半小时八个短片就已经够鸡肋了,三个小时的剧场版让人不敢去想了。★

  ●

  ●悲哀

  ●这样一拼,感觉澳大利亚导演的风格还挺明显

  ●看了CB的片段,有点不知所云。我想说:谁tm能这么坚持看三小时不是一般牛。

  ●为了女神Cate而来,看了一半拂袖而去。导演们都应该拖出去打五十大板。以及谁能告诉我女神到底是第几部出场的T_T @HKIFF

  ●这么细散的故事真没必要拼凑到18个,还没字幕,还是浓重的澳洲口音。大概也就凯特布兰切特那个Reunion 稍微可以挽回一些分数了。电影虽不成功,有机缘的话倒是可以翻翻书。

  《变向》观后感(一):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一个好剧本,是电影成功的一半。什么才是好剧本?穿越时空,跨越种族,地球上的人类从一而终的情感体验。

  这部电影是更高级的“工业”电影,博采众长,思想的火花不断碰撞,繁杂却炫目,我们都知道,纯金属的质地都是柔软的,钻石看得是瑕疵。

  澳洲四面环海,沙是他们的骨,水是他们的血。变抑或不变?这个哲学上的命题,全看你自己的理解。

  我突然想到了《百年孤独》,这是澳大利亚版的生存与毁灭,是他们的思考和追忆。

  《变向》观后感(二):意识流这么虚的玩意儿

  意识流。意识流这玩样儿老听人提,我没看过太多这类片子,老想弄明白这意识流牛逼在哪! 这个片子从一开始阴暗沉闷的小镇两个looser高考失败开始,男生分析完自己的人生看到了自己的未来,他马上能摆脱拖油瓶,可是这样的未来值得期待吗?小剧场尾声男生的声音突然变成一把中年男子声音...我的鸡皮~~

  小剧场2,全片只有那2个国籍不明年龄看着极小的孩子,女的较强势一直很主动,老以为这男生是被迫的,但片尾感觉这2应该都是哑巴,无法用语言表达感情,所以最好动作粗暴直接上,小男生也是深爱着她,他们戴着同一款鱼钩呢~

  小剧场3就更层层叠叠了,一开始是一对现代夫妻在吃饭,看起来就是现代社会生活,夫妻之间沟通不多,相敬如宾。晚饭后新。突然播出发现一个儿童的尸体,没有更多,小孩多大,死了多久...然后男主角看起来神情诡异精神恍惚,(这会我已经开始脑洞大开猜想这男的是不是个连环杀手,完好的身份伪装一直没被发现,直至现在?)老婆睡了心思重重又一个人开车到天亮去到办案现场,然后这时候又忽然了几个孩子,随着剧情的走向,我想故事应该是这落单的孩子是不是被同学欺负至死,几个孩子胡乱将他埋了,到今天被偶然发现遗体?最后是死了个孩子,可是到底发生了什么,那个男主就是小孩长大了?

  后面的自己看吧,已经剧透这么多...

  这片子在国内难看懂,你去阿姆斯特丹Cafe喝几杯咖啡再看,可能有点意思……

  《变向》观后感(三):十八個轉身 (HKIFF 2014)

  【十八個轉身】由 18 齣短片組成。這些短片的劇本,改編自澳洲知名作家添雲頓 (Tim Winton) 的短篇小說集 The Turning。這本小說集由 17 個故事組成 (片首和片尾的動畫是第 18 齣短片),內容關於各式各樣的 turning,包括內心和外表上的轉變。故事主人翁全都是平凡人,既有互不理睬的兄弟,也有關係破裂的夫婦;他們大多被往事羈絆,要重新在社會上找到立足點。有一位人物會不時在故事中出現,為這些故事添上似有還無的關連。

  電影監製 Robert Connolly 找來澳洲本土 17 位赫赫有名的人士,包括導演、演員、編舞家、攝影家、動畫家,讓他們以自己的方式,演譯 Tim Winton 小說集中的故事。據悉,他讓 17 位導演自由創作,不限風格,也不必理會原著中的人物關連;他希望透過這部作品,展現澳洲獨有的風貌,並重溫閱讀時那種興奮的感覺。

  有了這些背景資料,看電影時就多了一份刺激感,想憑自己的觀察,猜測人物之間的關連──這個故事中的男孩,跟那個故事中的男人是否同一個人?不過,短片的風格迥異,要找類同之處委實不易。據說這部作品在其他地方放映時,會給觀眾派發一本 40 頁左右的簡介,介紹人物之間的關係。香港國際電影節協會沒有照板煮碗,實在是太可惡了!

  由於沒有簡介和字幕協助,看電影時看得一頭霧水,幸好以栗有限的英文 (澳洲口音好難聽得明!),還是能看得懂約一半的短片。最喜歡點題作 The Turning,寫一個受丈夫虐打的婦人的改變,自然感性;Cockleshell 寫一個男孩的回憶與初戀,溫柔細緻;Damaged Goods 寫少男迷戀面上有傷疤的女孩,刻劃入微;On Her Knees 寫清潔工被顧主冤枉的故事,清新動人。較為暗黑的短片,例如 Aquifer (寫一位男孩對另一位男孩見死不救,讓他淹沒在沼澤中) 和 Fog (寫一位貪贓枉法的警察如何面對從前的過失),同樣拍得鏗鏘有力。Cate 主演的 Reunion,寫一位女士如何打破她和奶奶之間的隔閡,拍得有趣但不夠深刻,幸好有 Cate 撐著,影片仍然可觀。至於餘下的短篇,要不就是看不懂,要不就是睡了......

  電影以瑪妮嘉華絲 (Marieka Walsh) 執導的動畫短片 Ash Wednesday 起首和作結 (可能是短篇小說集的引子?),十分貼題。這首詩是在艾略特轉投英國國教後所寫,內容關於一個身處絕望境地的人,希望得到心靈上的救贖。全詩共分六節,導演選了第一節的幾段去闡釋:

  ecause I do not hope to turn again

  ecause I do not hope

  ecause I do not hope to turn

  Desiring this man's gift and that man's scope

  I no longer strive to strive towards such things

  (Why should the aged eagle stretch its wings?)

  Why should I mourn

  The vanished power of the usual reign?

  散場時聽到有觀眾說,他不是不喜歡這部作品,無奈作品的內容跟他所認知的世界距離太遠,他實在是搞不懂。是呢,跟【十三個雪莉】一樣,這是一齣要觀眾先讀很多很多資料,才能進場觀看的電影。喜歡不喜歡,就看閣下有多自重(虐)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