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橘子之谜读后感1000字
《中国橘子之谜》是一本由埃勒里·奎因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26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中国橘子之谜》精选点评:
●想要隐藏一片树叶的最好方法是把它放在一片森林里。
●第十六章 实验 人类的大脑是一种奇特的仪器。它和大海极为相似,有深沟也有浅滩——有冰冷漆黑的深渊,也有泛着阳光的水面。像海洋一样,有一波一波冲击岸边的浪潮,水面底下暗潮汹涌;水面上则是被微风吹起的涟漪。还有像脉搏般有规律的潮汐。退潮时,所有的灵感都退得远远的;涨潮时,强烈的、不可抵挡的千思万绪都汹涌而来。 换另一种隐喻,尼尔·韦伯斯特曾说过,大脑是一切事物的伟大杠杆。人类的思想是一个过程,经由这个过程,人类会得出不同的结论。但是杠杆引发行动,因此不可避免地引起反应,韦伯斯特间接地指出,整个过程是沉寂与活动的周期交替及选择。
●完全没有去写调查各位的不在场证明,反正去编出一大堆故事,最后又回到最初的场景,衣服反穿的逻辑就是要所有东西都要反也是醉了.....这个系列真是越来越差,另外我觉得翻成中国橘之谜会好些,毕竟原作的orange有双关。
●当初因为说是十大密室才买来看的,非常失望,同系列中水平较低之作。
●就 没什么意思
●忍着没看解密。。。就是这么任性。
●你这么狂拽酷炫的机械密室让读者猜个屁,能破解的真乃神人。(注:和橘子没什么关系)
●trick还是不错的,毕竟一个倒转的密室在视觉上是很有冲击力的,但是整个小说的叙述真是忒烂了,而且枝蔓横生,不像是贴合整个案件的误导,更像是可有可无的鸡肋,而且奎因对中国的认知,真是集东方主义之大成。阅读体验很糟,卡尔夸得这么好,真的读来让人有些失望
●三星半 还是喜欢瑞恩先生
●有些差,显然功课没有做足,一开一关两扇门的误导有点意思,那个诡计就完全可以忽略了,估计没几个人能看懂,关于倒转的解释估计也没几个中国人能看破。
《中国橘子之谜》读后感(一):还是没有猜出凶手
虽然有时候作者给出答案后,总是会有原来如此的感觉,但是这次却没有找出答案,可能是因为是外国小说吧。
看外国推理小说的时候我总是猜不到答案,然后真相也常常和历史之类的纠缠在一起。
所以我真的是深深地意识到,要解出推理小说的谜,真的是要有相当相当充沛的知识和广阔的见解。
总而言之,我要多看点书。
《中国橘子之谜》读后感(二):邪恶的中国人与狡猾的皇后先生
皇后先生,又给读者开个玩笑,取个书名牵强附会了些,一开始就说邮票,动机就昭然若揭了,不过又用了相当长篇幅去描写了为了取证而不得不打听配角们的各种黑暗隐私与阴谋,结果我满怀期待会有之前一样的逆转,结果原来是噱头。奎因先生干脆改名叫噱头先生得了。而书中对于中国的描写各种神秘化,觉得每个中国人都是会施巫师的邪恶巫师吧,我猜应该源于邪恶的傅满洲吧,大多数外国人一开始对中国人应该都源于此,直到日后的李小龙出现在米国才改观。跑题了,对于皇后先生书中的半开放密室,我只想说,比起卡尔的密室来讲弱爆了,跟柯南相比,柯南要笑的,会说真相我一眼就看穿了。不过,皇后先生在意的是逻辑,其他的don't care。哈哈,虽然挑战读者之时,我是隐约猜到其他都是噱头,结果就脑中闪现出凶手是谁。对于连续读国名系列,从最初的愣头瞎猜,次次错,已经意识到挑战阿婆,卡尔的模式完全行不通,在这里靠的是无敌的逻辑到这里已经隐约摸熟了奎因的套路与模式,所以险胜吧。所以说皇后先生有时候说狡猾的。
《中国橘子之谜》读后感(三):《中国橘子之谜》分析:思考如何把一个核心主题拓展铺陈成一本书
《中国橘子之谜》分析:思考如何把一个核心主题拓展铺陈成一本书
一、人物关系
A(唐纳德•柯克):邮票与珠宝收藏家,酒店的主人。行踪诡秘的年轻富豪。
(柯克博士):A的父亲,脾气很差的老头。
C(戴弗西小姐):照顾B的护工,经常受气。
D(詹姆斯•奥斯本):A的助手,负责邮票整理工作。
E(费利克斯•伯恩):A的出版社合伙人。无礼的迟到者。
F(玛赛拉•柯克):A的妹妹。做出了令人怀疑的行为。
G(格伦•麦高恩):A的妹夫。做了神秘的事情。
H(乔•坦普尔):与东方有关的神秘美人,与A有暧昧关系。要出版书。
I:(艾琳•卢埃斯):丰腴的性感美人,与A有暧昧关系。
另有酒店管理员大妈、男管家、医生、保安等龙套角色。
肯定不是凶手方,有侦探(偷东西闯空门)、警官(侦探他爸)、警察、法医、童仆。
二、干扰与铺陈:不断提出令人怀疑的点并解决。同时使用花篇幅写人物性格行为灌水法。
第1章:C眼中B、F、管家的负面形象。偷吃橘子靠书名引人怀疑。和大妈抱怨、八卦出没的女人。喜欢D。大篇幅写D在邮票方面的专业。约电影。
第2章:一位位访客:被害人、G来留下神秘信息并聊几句邮票、HI分别出现来找A还上演对决、E来电话说要迟到。A与侦探出现,发现房间锁门异常,发现尸体。
第3章:众人发现尸体的表现、令人惊讶的现场:全部翻转。
第4章:警察到来,无法确认被害人身份。发现连衣服都反了。发现吃了橘子。
第5章:用尸体诈嫌疑人。G留下的神秘字条令人怀疑。E终于出现。
第6章:八人晚宴:侦探、A、H、E、B、I、F、G。B对I有好感。I是风月场上老手。获得H和中国有关的线索。讨论案情,侦探被B赶走。
第7章:侦探与警察的讨论。洒东西顺手偷了纸条。提供了不知哪儿来的名字要苏格兰场查。验尸结果。
第8章:侦探再次造访A家,躲开管家拦路。与H进行交流。中国的颠倒风俗。没啥用的人名:画家朋友。A、E出现。侦探怀疑E被骂。B吼叫手稿失窃解围。
第9章:中国风俗与天主教。来访的G带来珍贵邮票想要调查来源。去店里问出居然是A把邮票卖给G的。
第10章:一张邮票价值一万美金。质问A时他说财务难关。之前从H处得到的。偷窃手稿的竟然是F,又还回来了。
第11章:仍未查到关于死者身份的线索。新的思路:行李。苏格兰场回了电报:I是女骗子。搜查I的房间,发现属于A的珠宝。
第12章:I展示A写给他的求爱赠送信。F偷书是怕父亲B被怀疑。E的不在场证明是个女人。继续粗鲁无礼引人怀疑。
第13章:侦探闯空门,遇到A。A的秘密与妹妹F有关。
第14章:侦探对决女骗子I抢夺珠宝。F的黑历史:被玩弄、结婚、生育。吃蛋灌水。难道死者是那个前夫?行李有了线索!
第15章:钓鱼失败。检查行李。死者不是前夫。侦探号称找到答案。挑战读者。
第16章:侦探用人偶实验。
第17章:在众人面前演示犯罪手法。密室构成。找到了珍贵邮票。凶手D谋财害命,事败自杀。
三、核心推理:一步步发现并提问
1、死者身份:倒转掩饰身份。因为死者是神父,不打领带。
2、死者来意:邮票、珠宝、出版。
3、密室手法与凶手身份:
为什么尸体被移动?因为能利用
为什么凶手移动书架?空出来这一块
为什么书架摆成这样?因为长矛支撑尸体能让它们平行。
为什么放这个角?倒到空出的地方上
为什么倒在预设位置上?锁门。
为什么不自己锁门?不能、或者不愿意从走廊的门离开。既然不从办公室走,自己就不会被怀疑是凶手。
《中国橘子之谜》读后感(四):《中国橘子之谜》中的中国邮票考证
在《中国橘子之谜》中,出现了多枚中国邮票。这些中国邮票在剧情中,都有着重要的戏份。那么,这些邮票是否真实存在呢?作为一个推理爱好者和集邮爱好者,我决定考证一下。 第二章: 中国南京发行的龙票,红绿相间,加盖改值印记有错,竖排“中华民国”漏“国”字。 首先,竖排加盖“中华民国”、并带有龙的邮票有三套,为加盖宋体字“中华民国”邮票(大陆编号民普3,台湾编号常14)、加盖大“国”字“中华民国”邮票(大陆编号民普4,台湾编号常15)、加盖楷体字“中华民国”邮票(大陆编号民普5,台湾编号常16)。三套邮票均加盖于清代伦敦版无水印蟠龙邮票。此外,竖排加盖“中华民国”的邮票虽然还有一套欠资邮票,但图案并不带龙,故可以排除。这三套邮票中仅有1角以下面值邮票图案带龙,则该三套票的高值票也可排除。 其次,伦敦版蟠龙邮票都是单色印刷,但小说中提到“红绿相间”,这就只有一种可能,即是红色文字加盖于绿色邮票之上。在这里我们取广义的“绿”定义,即将邮票档案中的“绿”“深绿”“蓝绿”“橄绿”都认为是“绿”,则符合条件的仅有民普3/常14的2分、3分,民普4/常15的2分,民普5/常16的2分、3分这五枚邮票。 再次,小说中提到漏“国”字,我查阅了民国邮票的两本权威目录陈目和马目,前述五枚邮票的记载中均无“漏‘国’字”这一变体。 至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这枚邮票虽然具有实际原型,但小说中的变体是虚构的。
加盖宋体字“中华民国”邮票(大陆编号民普3,台湾编号常14)加盖大“国”字“中华民国”邮票(大陆编号民普4,台湾编号常15)加盖楷体字“中华民国”邮票(大陆编号民普5,台湾编号常16)第九章: 福州变体票。面值1元,大尺寸,长方形,四边有齿孔,边为赭黄色,底部设计有中国式花环,有赭黄色大写“FOOCHOW”,中心为黑色印福州港口图,黑色图案印在票背。可以说,小说对于福州变体票的描述相当详细了,但是,是否存在这样一枚邮票呢? 小说中提及,这枚邮票是“地方邮票”,这在中国邮票的分类中称为“商埠邮票”。福州书信馆于1895年1月1日开办,于同年8月1日开始发行邮票,共发行了两次龙舟竞赛图邮票,第一次9枚面值分别为5文、1仙、2仙、5仙、6仙、10仙、15仙、20仙、40仙,第二次2枚面值分别为5文、1仙,所有的邮票都采用单色平板石印印刷。因此,小说中提到的双色印刷的1元邮票显然是虚构的了。 但是,小说中所描述的邮票样式与真实的福州商埠邮票是完全一致的。这套邮票的主图是“龙舟竞赛图”,正如小说中所写的“在邮票中央,出现了一只仪式上用的长独木舟,舟上坐满了当地人,背景是港口的景象”。每枚邮票的左右下角均标有阿拉伯数字面值,主图下方均有花环装饰纹样,上方有大写的“FOOCHOW”字样。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奎因在描写福州变体票的时候,一定见过真实的福州商埠邮票。
福州商埠邮票第一次版第十七章: 实寄封,贴有五分邮票,橙黄色,盘绕着一条龙,印刷粗劣,中国最早发行的官方邮票,实际发行日期比公认首发行日期早好几年。 毫无疑问,这是在描述大名鼎鼎的大龙邮票(海关一次云龙邮票)。这套邮票共三枚,为1分银、3分银和5分银。而5分银的颜色,恰恰就是橘黄色。1878年(清光绪四年),清朝总税务司英国人赫德授权天津税务司德国人德璀琳,办理北京、天津、烟台、牛庄、上海五处邮务。当年6月15日,德璀琳函告上海总税务司署造册处请求印刷3分银和5分银邮票应急。同年7月,大龙邮票陆续发行。目前存世的实物,最早仅见盖有9月份邮政日戳的邮票。 首批发行的大龙邮票,纸质薄而呈半透明状,故通称“大龙薄纸”。这与小说中所说的“印刷粗劣”似乎可以吻合。那么,它又可能像小说中所说的那样,实际发行日期比公认要早好几年吗? 恐怕难以这么认为。在德璀琳的信函中我们得知,大龙邮票的印版是在1877年5月刻好的。显然,就算当时印刷了一些不为人知的邮票,发行时间也只可能早一年,而不是“几”年。所以,这大概又只是奎因的虚构了。
大龙邮票(海关一次云龙邮票)(大陆编号清普1,台湾编号常1)综上所述,奎因在小说里描写的多枚中国邮票虽然是自己的虚构,但却是基于实际存在的邮票而进行的设计,相信在这本书的写作过程里,他一定看了不少中国邮票吧。 本文参考资料: 1.《中国橘子之谜》,埃勒里·奎因著,新星出版社,2013年3月第二版; 2.《中华民国邮票目录(建国一百年纪念)》,中华邮政股份有限公司编,中华邮政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10月第一版; 3.《中华民国邮票目录(1912~1949)》,《集邮》杂志社编,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年5月第一版; 4.《中国清代邮票目录(修订版)》,本社编,人民邮电出版社,1997年12月第二版; 5.《全彩色中国邮票图鉴(1878-1949)》,根据陈兆汉目录原著,MFI Services Asia Ltd.,2010年6月第三版; 6.《中国邮票图鉴》,马任全编著、马佑章修订,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