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经济学原来这么有趣读后感1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经济学原来这么有趣读后感100字

2020-11-03 01:29:06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经济学原来这么有趣读后感100字

  《经济学原来这么有趣》是一本由钟伟伟著作,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80元,页数:23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经济学原来这么有趣》精选点评:

  ●两章弃,有趣在哪?

  ●简单翻阅下,了解下基础知识,但是这本书所说的有趣,真的是让我一脸蒙B

  ●谁有作者的联系方式?或者该书的官方读者交流平台。虽然这本书的定位是通俗易懂的,但书中有些数据还是让人很迷糊。比如第6页提到的土地用来种植粮食和开发房地产的差异,最后的430倍差异让人摸不着头脑...也许是我的数学确实太差,但还是希望弄明白.

  ●不怎么有趣,买书还是不能要赠品或者“加价购”

  ●看完之后还是不太懂,讲解的我觉得也不是特别大白话,还是偏理论的多一些

  ●怎么说呢,这种书就如同老奶奶的裹脚布一样。来来回回就是那几个经典的经济学观点加点社会性研究。怎么说呢,通俗读物来讲还好。但是这种书真的太多太多。看不出作者的牛逼之处了。扫盲,科普很好的。

  ●不是很好

  ●作为通识书来看,了解经济学。内容嘛,当然都是些很浅显的经济学常识。

  ●用很通俗的方法,把很多古典经济学家的理论用很浅显的方式来进行说明,很适合经济学理论初学者。

  ●基本想说的都表达出来的,作者试图把枯燥费解的理论变得有趣,在我看来就是矫情~

  《经济学原来这么有趣》读后感(一):经济学启蒙之书

  在当下牛市读这本书还是比较有趣味的,从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到前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的QE,读者选的18个学者零零总总的讲到了许多当下的热点。

  从富农主义到重商主义,从让市场经济自身调控到政府应该微调、适当调整市场。能让人想到中国从高速增长到中速增长,国家采取的种种政策,也能让人理解了。

  《经济学原来这么有趣》读后感(二):永远不要指望靠某一本书读懂经济学

  此书对十八位经济学大师标签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我们理清一些经济学的重要概念,比如配第讲土地、魁奈讲农业、亚当斯密讲自由、李嘉图讲价值、穆勒讲需求、马克思讲分工、瓦尔拉斯讲边际、马歇尔讲二元论、李斯特讲保护、凯恩斯讲国家、费里德曼讲货币、萨金特讲计量、谢尔曼讲周期、蒙代尔讲危机、罗宾逊讲资本、萨缪尔森讲生产、格林斯潘讲复苏、斯蒂格利茨讲调控,我不知道知名的经济学家是不是都亮相了,但经济学主要的概念基本上都已经借大师之口进行了阐述。内容中不必要的串词稍多,显得累赘了些。

  《经济学原来这么有趣》读后感(三):经济学引领世界的发展

  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呵呵”了一下,有二:1、又是“忧伤”;2、作者在自序中说不喜欢名家推荐,但是腰封上又是“叮叮当当”的一串名字。不过看完自序又引得我继续看下来,同样有二:1、文辞清淡不乏细致,映上封面的淡绿色很有点“通感”的感觉;2、八点档元素的家族史。(--!好吧,“八卦”是女人的公因式。)    我觉得,这一定是个爱看电影的妹子。(--!好吧,只有这种不着调的称呼我才觉得亲近。)她能用轻声细语的言辞洇晕开一个一个镜头感十足的画面,来讲一个以“颠沛”为主题的故事,她说“说不出理由”地喜欢特吕弗,那便是被他的错总交杂的小宇宙吸引了去吧,她讲故事也是在当导演哪。    有一个地方,我印象尤为深刻,也尤为喜欢。当她想要交待一下自己并未曾亲见的上一辈的情杀事件时(P25,最后一段),你能感觉到,她像是在描绘一个电影的场景。声音,无声的欢乐节奏、噗通的心跳声、嗤嗤的血管破裂声、气球爆裂声、皮鞋声;颜色,红气球、白色衬衣、红色血泊;动态,心跳,血管爆裂,气球铺天盖地地飘来又爆裂,皮鞋来到眼前。具有张力的音效、视觉冲击的色彩,这都太像是电影片段了,“就仿佛有无数的红气球铺天盖地地朝他飘来”这又带上一些实验电影的感觉。对我来说,映入眼里的是线性排列的文字,但是流入大脑就汇成了立体的画面,看这一段实在是种过瘾的体验。大概,她把听来的故事先在自己大脑里电影化,再讲给别人听吧。    除却语言叙述上的惊喜,这其实是个实在够压抑的故事,封面上“异乡人、外来客”六个字似乎一直缠绕在这一家人身上。作者那段阴暗公寓闭塞角落里的童年记忆像是发了霉一样,我感觉这更是因为“父亲”这一角色的缺失,在这段孤单的成长史中,父亲鬼魅一般偶尔出现又不声不响地消失,这更加放大了父亲在这里的影响。    想来父亲真是将“颠沛”二字诠释了个透彻,一路从大陆颠沛到台湾,最后连名字都不是自己的,从这一个女人颠沛到另一个女人,最后却在一间出租屋里选择自杀。他来来去去地在找什么?我猜,排遣漂泊旅途的孤独感吧,像是房子之于母亲,像是学业之于“我”,像是年轻姑娘之于父亲,像是各种所求之物之于YMS以及其他排不上的字母的女人们,但这些又怎么能是长久可靠的呢。这让我想到,某次实习期间有一次外出,回公司的时候出租车被吭哧吭哧地堵在立交桥上,看着前方艳名远播的“大裤衩”我想,最后我将什么都剩不下吧,所有的时间、热情都投给了这个堵得不能再堵的“心脏”,我在这熠熠生辉的帝都是要做什么呢?所以,在他们有空停歇的时候是不是也会想,我这一路是在做什么,就像是河内街头的老白人,“奇怪自己怎么会走到人生的这一步”。温泉洗去的忧伤,应该是独行路途上的风尘吧,但路途一直向前,风尘一直不断。    让人觉得感动的是,最后“我”凭着父亲死前的一张登机牌,逆流而上,寻找父亲的最后一夜。这是最近的距离也是最远的距离,近,是你能看其所看,闻其所闻;远,是即便你能感到自己与他并肩站立却仍不能感其所感。可我又觉得,这糟糕的一段路上,是父亲最能充盈“我”心间的时刻,甚至比他陪伴“我”时更能感受他的存在,尽管感受得迷惑又痛苦。所幸最后,我们算是互相谅解了吧,尽管明知这一段父女之路上颠沛坎坷,可“我”仍愿意在他的手上来到这个世界。    我们不需要彼此间分分毫毫都了解得很清楚,只要一想起你便减少一些人生来路上的疑惑与孤独,摸掉一些尘埃再上路,这大概便是父亲了。

  《经济学原来这么有趣》读后感(四):经济学原来这么有趣之读后感

  本来是本着经济学是多么有趣才想去看这本书的(玩笑),当然也想在有趣的条件下来学习经济学。可是,枯燥的课堂、复杂的公式、相互评击的理论,实在是让人置身于云里雾里,不知所措。但是越往下读,不同的经济学模型、假设、框架也越来越清晰,要做得功课就是重新回顾与梳理脉络,对本书的全概重新进行审视。

  就在最后几个章节里,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有趣的事情真的来了。从罗宾逊夫人的讲座开始,知道了资本的积累总是遵守着一定的规则,而经济学的最基本命题就是解释价格和有限的资源在相互竞争的用途中是如何分配的。关键是这里面所有的条件都是静态的,都是理想化的,经济学家对此的研究往往忽略了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的问题。正是因为任何经济观点和分析都是当下的,所以人们总是喜欢怀念所谓的环境稳定,资本增长率稳定,资本运行良好的黄金时代,巴不得自己身处其中,殊不知,黄金时代只不过是资本血腥积累到一定程度后擦拭嘴边的血迹的分账时间,说明理想与现实差距甚远。罗宾逊夫人认为经济学就是经世济民,如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它真的是为了探索改变穷人命运的研究道路,只因良知在心中!

  紧接着,萨繆尔森告诉我们,交易行为完成了,利润就产生了。商品流、现金流和信息流之间交易越频繁,产生的利润也就越多,说明流通的利润来自于交换价值,也就是使用价值的实现。但是,现代社会,人们一直疲于奔命,寻求利润,寻求满足,寻求所谓的快乐。而快乐却被慢慢地忽略,越来越难得到,就是因为人们不能够减少自己的欲望,一旦减少欲望,增大效用,快乐就会增加。就像快乐公式里表述的一样:快乐=O+(N×S)/T + Cpm + He ,其中O代表室外活动,N为与自然的关系,S代表社会关系,包括与邻居和朋友的关系,Cpm为童年的美好回忆,T代表平均温度,He为即将来临的假期。那么快乐是什么呢?我理解为一个平衡的综合体。就如同地球村是一个利益联合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地交织在一起,根本无法割裂开来。全球化浪潮是不可避免的经济趋势,在这个浪潮中,各国只有尽快达成一致并制定拯救世界经济的计划,经济才能稳定,才能得到乘数效应的发挥。

  而格林斯潘说,经济总会在一段时间之后做出自我调整,原因在于,资本就是流水,只有流动起来才能创造利润。经济泡沫的形成需要一个较长时期的繁荣、受抑制的通胀和较低的长期利率,而能够引导经济复苏的,唯有全球股市这粒种子,还要追寻更加合理的市场经济模式并不忘吸取教训。随后谈到,金本位是无为而冶的工具和手段,想要达到经济自由,金本位的货币制度是必须坚持的,而金本位制就是以黄金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货币就是用作衡量价值的标准和作为储存价值的手段。目前黄金正逐渐取代白银,因其兼具艺术性、实用性与稀缺性,加上交易媒介需要的耐久性、同质性和可分割性,黄金成为公认的唯一的交易媒介。为啥每每谈到各国经济,都大谈黄金储备量,我想就是这个原因吧。回想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日本在制裁中飞速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是值得中国经济学家去学习和研究的。整个市场经济是由人组成的,人是市场活动的终端,只有每一人都做出有利于经济复苏的举动,整个市场才有希望在低迷之后复苏,关键是如何消除金融泡沫引起的民众恐慌。

  最后,斯蒂格利茨则说了这样一句话“赌博如果给它加上一个好听的名字,就是博弈。”博奕的终极目的就是达到均衡,当然规则也是博奕中最主要的部分。均衡一旦被打破,那么结果就是坦白从严,抗拒从宽,就是调控。这里穿插了一个生动的“囚徒困境”故事。有两名罪犯A、B同时被捕,但无法证明共同犯罪。这时,在两名共犯无法串通的情况下,根据“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的原则告知双方只要招出共犯,对方被判7年,则自己无罪释放;如果双方都招,则双方都是5年徒刑。而实际如果两人不招供,证据不足,就只能都判2年。这时A和B都陷入困扰,是A无罪释放B被判7年,或是A被判5年B被判5年,又或是A被判2年B被判2年,还是A被判7年B无罪释放呢?最后对A来说,如果认为对方坦白,则自己招供就判5年刑,抗拒就是7年;如果认为B抗拒,则自己坦白就会无罪,抗拒就是2年徒刑。所以说对A来说,坦白比抗拒有利。为了自己的利益,A、B明知道同时抗拒是最好的选择(只判2年),但是出于对对方的不信任,A、B都会坦白,最终同时被判5年。这个故事说明什么呢?信任与承担问题。美国正在向国外输出通货膨胀,以邻为壑的方式来改变局面,也就是通过美元贬值来从别的国家中套取外汇储备中的价值。就因为这个,中国人就丧失了2000多亿美元。在世界经济困境中,如果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勇于承担责任,那么最终就可以解决全球通货膨胀的局面。

  经济上出现了问题,虽然可能是受外国影响,但是最主要的是自己国内的原因,只有不断改革进步才能有健康运行的经济。这是不是跟做人的道理一样呢,时刻提醒自己内观、内醒,不断尝试突破,才有进步!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