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周易经传十五讲(第二版)的读后感大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周易经传十五讲(第二版)的读后感大全

2020-11-04 04:22:15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周易经传十五讲(第二版)的读后感大全

  《周易经传十五讲(第二版)》是一本由廖名春著作,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00元,页数:32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周易经传十五讲(第二版)》精选点评:

  ●逻辑学基础

  ●明了易懂,成果新颖

  ●看了可对易经有一个总体的了解

  ●我所读过关于周易的书里,最客观,最不故弄玄虚的书。写周易解析,最难能可贵的正是这一点。

  ●此书适合入门用。

  ●后悔没有早几年读系列。能把一门“神棍”且玄虚的学问说得扎实、严谨、有货,并且能结合帛书、清华简等最新考古发现,实在不容易(此处自黑)。说是导读类但部分内容比导读深,而且干货略多,比如通过虚词的古汉语用法流变为周易本经断代,但初学者就未必有耐心读下去了(此处自黑*2),其实倘若把对元亨利贞吉凶悔临惜等基本名词and相应卦之间往来升降错综变化的考证放前面去,似乎可读性更强一点? ps廖老师对科学易学打脸真是漂亮~

  ●“兑”:刚中而柔外,说以利贞。

  ●比市场上那些杂述好多了。《名家通识讲座书系:《周易》经传十五讲(第2版)》分八卦、六十四卦卦画、卦爻辞、义例、成书、概论、《彖传》、大小《象传》和《文言传》、《系辞传》、《说卦传》、《序卦传》和《杂卦传》等部分。本次出版修订版,作者增加了近年新的研究成果。

  ●只看懂一些基础名词,其他的不是看不下去,或就是看不懂。以后有缘再见吧!

  ●易经虽说是天地之理,但周易却更多是为人处世的道理。看时算了几挂,还满准得。至于易传部分看得就不怎么详细了...

  《周易经传十五讲(第二版)》读后感(一):干货不少

  

周易导读类书籍,前几张干货满满,唯讲坤卦六五爻“黄裳,元吉”时引用皇帝的龙袍为明黄色,不敢苟同,秦汉尚水德,以玄色为尊,龙袍都是黑色的,至于黄色那是近古的事了,先秦典籍怎么会这么写,除此以外作者虽然强调了象数的作用,也非常赞同用非覆即变,两两相耦这个原则去解易,但是写的都是义理解易的东西,于象数无多大的发挥,让人总有点少了点什么的感觉,不过书中引用了许多帛书易中的内容,如衷篇,二三子篇等引证自己的观点,让人耳目一新。总之比起那些用卜筮说事,动辄无限神话周易的书来说,这本书满满干货,不可多得。

  《周易经传十五讲(第二版)》读后感(二):一些印刷错误及疑问

  .7 “商人先祖王亥在有易这个地方放牧牛羊”

  或言“放牧牛羊”应为“进行牛羊贸易”。

  .39 “奇偶奇——战必胜,掳获必多(平)。”

  “战斗有胜的希望”即为“上”,为何必胜多掳却只是“平”?

  .49 “219”应为“216”。

  .53 上表中“离”卦的卦形未标出。

  .57 中间“其余六十四卦皆无”,应该为“六十二卦”。

  .64 “利见大人”解释为“利于拜见大人”。

  而P.160则说“见”为“现”解。P.132就解释为“利于出现大人”。

  .66 对“黄裳”的解释:“黄为王者之色,裳为下衣。象征谦下之义非常清楚。”

  黄色并非一开始就是王者之色,这个解释有待商榷。

  .85 九三爻辞的解释存疑。后文有说,“小”表示程度,而这里(“干父之蛊,小,有悔,无大咎”)却解成“别人会小看自己”。似应该为“匡正父辈的弊乱,但程度不深”,所以才会有悔,但没有大的咎害。对比九五爻辞“干父之蛊,用誉”解释为“匡正父辈的弊乱,会备受称誉。”结果的不用,应该是“小”与不小的缘故。

  .93 初九爻辞“有厉,利己”,应该为“有厉,利已”。

  .93~94 对“童”字的解释,前文已经讨论过一次了。

  .97 “‘牖里’常写作‘牖里’”,后一个“牖里”应该为“羑里”。

  .104 “后世遂改为‘肥’字”,“肥”应该为“飞”。

  .106 “辟怒’,避免得罪人”,漏半边引号。

  .123 六二爻辞“已日乃革之,征,吉,无咎。”

  “已”应该为“巳”。

  .125 震卦卦形后漏“震”字。

  .131 “秦翏公”应该为“秦缪公”。

  .139 “繻”前后引号混乱。

  .163 注释⑩“《告秦无<易经论>》”

  应该为“《先秦无<易经>论》”。

  .170 “为指示词共30例”,疑“30”应为“40”。

  .211 中间需卦卦形有误。

  《周易经传十五讲(第二版)》读后感(三):孔子被认为是我国历史上唯一深谙《周易》并有独见的人

  “圣人” 孔子五十岁以后,他当了鲁国的太宰,开始接触到被视为国家最高机密的《周易》,从此对《周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爱不释手,须臾不离,“居则在席,行则在囊”,“读《易》韦编三绝”。他感叹地说:“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他对《周易》给以充分肯定,并大加赞扬。《系辞》中说:“夫《易》何为者也?夫《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大道,如斯而己者也。”指出《易》不仅包括宇宙变化之规律,也包括社会发展,创造事业的道理。他对《周易》的独到理解,被认为是我国历史上唯一深谙《周易》并有独到见解的人。

  孔子专门著述“序、彖、系、象、说卦、文言”等文字即《易传》,对《周易》进行历史性的解释,成为对《周易》最权威最经典的解释,成为学《易》必读之作,因而《易经》,成为五经之首。孔子书《易传》,对《周易》的解释,使只有五千余字卜筮性的《易经》转化为哲学著作,使之发生了质的升华。孔子释《周易》之前,人们都以为《周易》为卜筮之书。文王演《易》把它视为卜筮之书。所以卦爻辞中多以吉、凶、悔、吝来判断卦的好坏。孔子以《彖辞》、《象辞》、《文言》、《系辞》《说卦》、《序卦》、《杂卦》七篇来解释《周易》,范围囊括天、地、人,包罗万象,博大精深,显示我国古代光辉的科学智慧和深刻的人文思想。它的取象比类,阴阳对称,刚柔调和的整体思维,强调序列,注重节律的象数思维,表现了我国独特的思维特点。它的大化流行,生生不息的宇宙发展观;万物变化日新,物极必反的矛盾转化思想;仰观俯察,穷理尽性的认识原则;人能“赞天地之化育”的主体能动性思想等,成为我国古代观察问题处理问题的指导原则。

  孔子在《易传》中指出,卜筮只是一种表现形式,其内容则是以整个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为研究对象,我们应当看到卜筮形式之下的真实内容。又对蓍、卦、爻、辞作了精辟的哲学分析,来阐述《周易》中的哲学思想。比如在卦爻辞的解释中特别重视“时”和“中”的作用。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时效性,先时或后时,都会造成失误。《系辞》中每句话都表现哲学的色彩,比如“阖户谓之坤,辟户谓之乾,一阖一辟谓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刚柔相摩,八卦相荡”等,就连《序卦》的六十四卦排列,也表现其必然性。《易》从伏羲画八卦始,文王演《易》使之成为《易经》,但是不被人们理解,又经孔子释《易》撰《易传》,才被人们接受。《易传》成为学《周易》的必备之书,只有通过《易传》的解释,人们才能弄明白《易经》的真谛。所以说《易经》成书“世经三古,人经三圣”。“三古”即伏羲远古,文王为中古,孔子为近古。“三圣”即圣人伏羲,圣人文王,圣人孔子。孔了释《周易》,点燃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火炬,使《易经》的光辉穿透历史尘埃,照亮了现在以及将来。

  《周易经传十五讲(第二版)》读后感(四):近期学易有感

  话说学习《易经》也有五六年了,最初仅仅是感兴趣,后来跟着学校的同学学,学着学着起义了,跳进这个圈子自己来,门道越来越深。看《易经》的书也是不得其门而入,先是从南师那一套,然后又从熊逸学,都不得要领,一知半解,有时还从百度百科搂一眼,越学越糊涂。可是另一方面,这几年给人起卦算命,在实践中体会易经,却感觉越来越灵,越来越顺手,可见是实践出真知。暌违既久,总算寻得一剂良药。最近看了学长廖名春先生和隔壁李零先生的作品,终于醍醐灌顶,恍然大悟,“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回首来时路,为啥走了那么大的弯子呢?原来还是出在文字上。《易经》书成于殷末周初,正是中华民族的文字创造期。训诂学很难处理的阶段。而《易传》却始于孔子整理散落在鲁国的周朝文献,灌输进当时的思想,文字上当然已经属于东周时期的风格了。古人在理解已经上,多出于儒家正统观念,以传解经,或经传合参,难免木枘圆凿。须知,越是古老的书,流传下来越是遗失或讹误,周代八百年,这一头一尾的作品,捏在一起怎么能合得起来呢?何况易传中很多部分还处于汉儒的增订呢?

  近年来,出现了经传分离的解经方法。近年来伴随考古学的发展,大批文献重见天日。特别是马王堆帛书、子弹库帛书、睡虎地秦简、清华简(实为海外拍得,出土情况已不可考)等文献的发掘和研读,掀起了先秦诸子文化的大翻牌。通过对同一文献不同版本的比对和研读,以前在今本易经中出现的脱漏、误解等一一澄清,易经被独立地研究,涌现出金景芳、高亨、黄寿祺、张政烺等一批易学大师(这批今世易学大师都出奇地长寿!),至于李零和廖名春先生,都是他们的高足,隐然为当代翘楚。他们对易经的理解,建立在比较训诂学的基础上,以深厚的学养,对比多处出土文献,订正今本易经的很多错误,从而对易传中牵强附会之处大动手术,使今人得以更好地认识易经了。

  这里不想多吹捧二位的工作,有的只是感激。终于史无前例地把六十四卦的经传全部串下来了,对卦辞里常用的上古文字做了切实的理解,不再猜测了。以前通过自己摸索的许多结论也得到了肯定,以前不懂(咋也不懂)的地方也得到订正。感觉学易要记忆,记忆的量少了还真不行,以后还得多看几本书。希望街上摆摊算命的前辈们也好好读几本书,吸收一下易经的新成果,本着科研工作者研读行业期刊的精神,不断跟踪易学界的新成果,然后再去谋生,也不枉了来测算的顾客渴望的目光。

  最后一段谈一点对易经算命的认识,知我罪我,一任诸君。我们这一代人,其实从上一代人就开始了,受教育时有些极左,把和《易经》相关的一律打倒,视为“封建迷信”(其实“封建迷信”这四个字本身就很自相矛盾,有易经那会儿还没有封建这概念呢。)可是人天生都是有好奇心的,对未知都有恐惧感,对发生在身上的事情都有解释欲。有了这三种感情,卜筮就不可避免。所以现在大家去算命,总有非常纠结的感觉,仿佛一开始占卜,自己就摔倒在道德的天平上了。其实社会发展到今天,自由的范畴越来越广,我想,卜筮是很私人的事情,算命人仅仅是卜筮人自己的一面镜子,和心理医生差不多。占卜这件事,一点不丢人,更轮不到别人指指点点。只要把握一点,不要拿占卜去图财害命,干涉别人的生活就是了。比如算命的说,你和妻子合不来,你如果从自身性格找原因就好了,可马上去离婚就太极端了,因为这破坏了别人(你妻子)的生活。当然,作为从业者,也要极力避免负面引导。同是占卜,有些手段是消极的(比如紫微斗数,当然我以后可能另文写这个),有些手段却是积极的(比如《易经》),《易经》是讲积极行动,趋吉避凶,化凶为吉的,对事不对人,知道具体情况下人的行动很有意义。这也是孔子冒着巨大的风险在晚年整理易经的着眼点。孔子他老人家道德上何其伟大,如果不是《易经》真的更伟大,孔子怎么会在功成名就的时候去碰以占卜为名的易经呢?正因为《易》是积极的,我们对《易经》占卜的结果才要积极地去认识,并积极地改善自己,更好地面对人生,完善人生。

  第二版还是有不少明显的错误,请作者速改,对得起读者的厚望啊。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