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杜甫传读后感1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杜甫传读后感100字

2020-11-04 04:33:55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杜甫传读后感100字

  《杜甫传》是一本由还珠楼主著作,武汉出版社出版的155图书,本书定价:20.00元,页数:2012-1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杜甫传》精选点评:

  ●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那段篇幅挺多,离开长安后行文仓促,草草收尾

  ●这本书格局太小。且不说作传连年代都不写,连大环境都不交代清楚。整日介跟着杜甫寻山访友,借酒抒怀,好像猛然之间天下就大乱了,对杜甫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壮志到“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的落魄失意没有很好的转变过程,而杜甫从始至终胸怀天地的广阔也没用呈现。整日吃吃喝喝,家人却嚼着菜根……这不是真实的杜甫。还有书中多少要写一些杜甫名篇吧,竟然没有……文字强行华丽,失于流畅。

  ●武侠文风传记,全看还珠楼主面子

  ●看到还珠楼主的大名,以为是改编成一段江湖恩怨的武侠版之类的,好奇之下在亚马逊找了kindle版来看,结果就真的只是杜甫传啊……与其说是传,不如说是诗扩写,辅以会友畅谈、接济送钱、找工作种田之类的串起全文。读到三吏三别那段,联想到最近的难民潮,当真觉得是宁为太平犬,莫做乱世人,太凄惨!

  ●作为小说是失败的

  ●还珠楼主胜在短句清丽,但全书只感觉杜甫和几个穷朋友互相周济讨口饭吃

  ●楼主啊,杜甫是个爱国诗人,你为啥把他写成成天混吃混喝、东躲西藏、不务正业、不努力挣钱的混混啊?我想看杜甫是在怎样的环境和心境下写出一首首现实诗篇,你干嘛老是黑他啊

  ●还珠楼主写杜甫的小说很拙劣,后半本完全是流水账。

  ●是因为还珠楼主看的。啊,还是他的武侠比较好看。

  ●要不是偶尔会有打着书名号的名篇题目来提醒我,简直要以为他写的是某三流江湖人士的惨淡人生了,人物塑造无力...看完我也无力吐槽...完全不懂为什么会买这本书,大概是被简介骗了吧

  《杜甫传》读后感(一):大侠笔下的诗人

  还珠楼主晚年的作品,不算佳作,但仍值得一看。

  说不算佳作,主要是因为缺乏小说味道,更像是一部长篇小说的梗概或缩略,没细节,不丰满。

  说值得一看,主要是因为对人物内心的表现非常高超。也许因为楼主也是文人,所以对文人既想清高,又要生活的那种纠结和郁闷体会最深,所以写来处处传神。

  其实想想,盛唐诸位诗人都是戏剧化极强的人物,如果以他们的经历为素材,像《儒林外史》那样写一部结构疏松的长篇,也是美事一件。不知哪位大才可以成就。

  《杜甫传》读后感(二):还珠楼主的杜甫,如侯孝贤的聂隐娘

  诗句、传奇,是当时读者耳熟能详的了。

  他们心中的受众,本不是我这一代不学无文之辈。

  他只将日常场景复原出来,领我感受。

  才子最家常的场景是什么?

  穷。

  饿。

  我重获了这份感受的能力,于是可以去感受传奇,就显出了传奇之所以奇。可以去感受诗句,典故就重新血肉呼吸起来。可以感受眼前身边四周的细节,于是我何堪的生活也就成了艺术。

  买书的梦强书店,我99年上高中就健在——门口从炸鸡变成了麻辣吃货——16年仍在。

  门就朝着北山,你以为我家风水:

  四邑环山、砥砺德操,

  一城穿水、澡雪精神,

  生出我白生呐?(自豪教亟招自擂使一名)。

  北山下曾是我一中。

  左转就是我奶家。

  我奶家楼下就是毓文中学,东北亚第一80后他爷爷的母校。

  买书累了,到我奶家打个尖。诗曰:

  放眼即好山

  时时水一湾

  关出山海秋

  盘锦叶叶红

  未申一下车

  阳光如铺绸

  果真清凉地

  十分淡荡秋

  ——《北京至吉林高铁

  豁開世界自豪教主歌诗三千六百首之第二十三、二十四》

  还买了《西游记》三册,人民文学1994年印的。问:多钱?

  答:十块。

  《杜甫传》读后感(三):意料之外的一本书

  前段时间觉得自己的古文功底需要恶补一下,于是饥不择食,一股脑在亚马逊买了好多诗歌类型的书,什么最美唐诗,最美宋词,名诗人传记,不辩好坏,买了一大堆,也是买过即忘。

  最近终于想起来该消化他们了,于是首先拿起了这本薄薄的《杜甫传》,居然是老熟人还珠楼主的作品。

  我看诗人传记,目的很简单,普及基础常识,了解诗人的生平,解读每首畅销诗的写作背景,这样方便我记忆他们的名作,增加我的文化修养,出门好装逼。然而《杜甫传》却和一般的传记不太一样。

  它没有完成普及工作,楼主笔下的杜甫,不鲜活,也不立体,平庸和贫乏。杜甫的高才雅量没有正面描写,全是平铺直叙。

  这本书读下来的第一反应是,还珠楼主写错了人,他可能应该写一本《李白传》,如果李白是他的主角,这本书的故事结构大概就不会这么无聊。

  杜甫的生活就只有每天吃吃喝喝,和他的穷朋友们你接济我我帮扶你,很绝望。

  即使这样还珠楼主还在强调杜甫身上的一股子侠气,锄强扶弱,体恤百姓,蔑视权贵,然而从描写中我看到的却是满目的烟火气。这种强加的侠气,窃以为李白会合适。

  《杜甫传》的故事每章以诗歌开头,而第一章的“夕阳残照,汉家陵阙”也正是来自李白。

  首先不得不说《杜甫传》确似还珠楼主的文笔,看过《蜀山剑侠传》的大概都知道,还珠楼主的叙事沿袭的是真正的古风,讲究的是一个散字,就像《儒林外史》一样,一个人接着一个人的写,上个人还没写完遇到了下一个人,新的故事跟着第二个人就展开了,故事随着人物而走,属于人物中心论,而非故事中心论。

  当然读者也别想的太高级,这种中国古代的人物中心论和西方文学中的人物中心论,还是有很大差别的。

  简单的说,中国的故事是一个人套一个人,像链条一样,依次发生,故事虽然零散,却仍占有很大的比重,而西方的故事,比如文艺复兴的作家,讲究的是人的绝对中心,因为人被解放了,到司汤达的《红与黑》,故事完全随于连的心理活动而变化走向,又是更高级的写作手法了。

  如果不是题目醒目的写着杜甫,作者很可能,写着写着就从杜甫这到李白,高适,岑参……像那长江水,滚滚不回头了。

  《杜甫传》也有它的优点,前文提到的侠气,算一个,虽然吃喝真心无聊,但是困苦时期文人间的不妒忌,相互扶持,已然难能可贵。

  其次是用词,书中好些词已经不是现代汉语的常用词了,可是读起来怎一个美字了得。

  像我们这种古代现代青黄不接的人,有一天能像他们那样用词,谁还会在乎,你写的无聊不无聊,美不就好了吗?

  《杜甫传》读后感(四):年少难读杜甫

  提到大诗人杜甫和李白,想必全中国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一般我们说到齐名的大抵总有一个更厉害而另一个稍微逊色,可“李杜”被誉为唐代诗坛的双子星座,似乎的确是无分高下,当真是名副其实的齐名。但是小时候如果问我这两位诗人的作品更青睐于谁的,我一定毫不犹豫地说李白,李白清新飘逸的诗风给我的背诗岁月留下了深深的印象,而杜甫的诗则总是充满了苦楚,即便是壮阔的景观在他的笔下也总是带着一种深沉苍凉的感觉,更不用说那些读来令人心酸无比的写实诗歌,所以除了课本里,我背诵的杜诗极少。或许现在我年龄到了,阅历丰富了,近两年来我竟然读的进去大半的杜诗,又或者时光渐进,他那沉郁顿挫的诗风终于为我所理解了。

  这本《杜甫》,据说是还珠楼主生前最后一部作品,他口述完就溘然长逝,在他那长长的作品名录中,大多是如《蜀山剑侠》一般神奇浪漫的武侠小说,难以想象绝笔之作是一本传记。在我看来,或许是,他与杜甫的人生有其相似之处,虽然留下了不少传世之作,但他也拥有坎坷苦痛的一生,同样经历过国家兴亡与战火纷飞,所以,他才以这样一部传记作品作为自己的临终之笔,更像是,写他人以记自己。

  杜甫的人生并不同于李白,李白在生前已有盛名,堪比明星,相比较而言,杜甫更像个落魄的才子,交好的也多是落寞之人,画技高超却无人问津的郑虏,在政治上均不得意的岑参和高适。而他为了生活所迫也需要做客豪门,偶尔也得写一些歌颂宴飨之作,更加悲凉的是还经常需要到朋友那里去借钱以维持生计。可是,在杨氏兄妹当道的时代,他始终守住了自己的底线,纵然穷愁困苦也始终不曾跟纨绔子弟结交,更加没有像一些人一样攀附奸臣,即便在最穷的时候,哪怕小儿子已经因为贫穷而饿死,他依然没有折节,甚至在收到了一些接济之后,还不忘给同样穷困的郑虏一份。后来安史之乱,他也能够坚守自我,没有投降,更没有当伪官。在朋友落难时,向皇上上书替其求情,哪怕因此惹得龙颜不悦,或许这就是那个时代正直的士大夫的一种精神,以前的陶渊明诠释得很好,后来的苏轼也坚守得很好,似乎对他们来说,贫穷、落魄、失意、贬谪都可以看淡。对于现代人来说,这的确已经很难了。

  至于他的死亡,也远远不同于李白的醉酒捞月而死,没有任何浪漫色彩,有的只是心酸,他在船上卧病多日,朋友送来一些吃食,他饿久了一时吃的多了,加重病情,很快就病重不治,撒手人寰。他死后,她的妻子甚至要变卖衣物才勉强凑够了殓葬费,而在他死后四十多年,他的孙子杜嗣业才几经周折,将祖父母的灵柩合葬在洛阳首阳山。

  这样的一生似乎称不上辉煌,也不够浪漫,说实话读杜甫的传记,完全没有读李白和苏轼传记时的那种跌宕起伏、惊心动魄之感,大部分时间都是情绪低沉,哀叹不已,更多的还是那两个字——心酸!难以想象这样一个光耀千载的大诗人拥有这样落魄而贫苦的一生。但除了心酸,还有两个字,敬佩!如此落魄依然不改初心,笔底不是歌功颂德,而是民生疾苦,世上疮痍,这或许才是他被称为“诗圣”的原因。

  读名人传记最大的坏处就是,曾经的神会走下神坛,他生活的点点滴滴会以极其细微的方式呈现在你的眼前,你发现他的生活跟你一样,也是衣食住行柴米油盐,也需要为了生计东奔西走,他并不是生来就是才子、圣人,也有过诸多的妥协。但也有一个好处,你会有一个更客观的认识,读完他漫长的一生,你会发现,在那样的俗世生活的叠加中,在种种痛苦与磨难中,最终成就了那个光耀后世的他,才更加难能可贵。

  当然读传记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孟子所说的“知人论世”,这也是我读完杜甫传记深切的感受,清楚了他的一生,似乎更加能懂得他作品中的那些深沉苦痛,他的满目疮痍,他的悲天悯人,不是凭空而来,恰恰是因为他生逢其时所以感同身受。或许有人会奇怪,自己都吃不起饭,孩子饿死,还有空去担心别人?这或许正是他能成为一个伟大诗人的原因,他曾经多次从事农耕的生活,歉收时,他想的不是自己,而是觉得,自己这种尚且如此艰难,何况那些完全指望收成的农民?他的“三吏”“三别”几乎都写于同一时期,每一篇都是目睹了一场人间惨剧,无愧于诗史的称号,透过那些朴素的诗句,我们似乎依然能感受到那一场浩劫下的民不聊生。

  培根说读史使人明鉴,其实是很有道理的,历史虽然已成过去,却能给人留下无穷的思索。当然读历史也有一种痛苦,一切都是既定的事实,你无能为力,只能看着故事中的人物一步步走向覆灭的命运。

  相比较编年体,我更喜欢纪传体,或许是因为,它以一个核心人物为主体,将历史事件贯穿于他的一生,让人看到了在那个时代之下,这个人的选择。穿过历史的长河,我们不仅能看到前人生活的足迹,还能学到他们的经验,无论他当年是成功还是失败,都能给我们以启迪,身正者引为榜样,堕落者引以为鉴,所以我说,读完《杜甫》,才明白,他的一生,不改初心,方为圣哲。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杜甫传读后感100字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