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克伦佩勒的漫长旅途》经典观后感10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克伦佩勒的漫长旅途》经典观后感1000字

2020-11-04 07:44:55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克伦佩勒的漫长旅途》经典观后感1000字

  《克伦佩勒的漫长旅途》是一部由Philo Bregstein执导,奥托·克伦佩勒主演的一部纪录片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克伦佩勒的漫长旅途》精选点评:

  ●听克爷爷讲那过去的故事

  ●了解克伦的最佳途径。纪录片的风格也很克伦……有啥说啥,简洁直接,没有半点煽情却时常触动人心。克伦的一生就是颠沛流离的一生啊,看到克伦一家纠结接下来可以去哪里谋生时“Deutschland?Nein…”也是心酸。

  ●马二对Otto的影响,他对二十世纪那些作曲家的看法,作为犹太人在二战前后的经历

  ●本片画面质量比较原始,观看须谨慎。但用于探索克伦佩勒生涯却还不错,其中有他本人的口述。

  ●佩佩!馬勒預見了19世紀文明的衰落,但沒有人理解他,在他的時代,世界仍處於和平。如今,他成了一種流行元素,流行也是件很糟糕的事。晚年的馬勒很少說話。他擔心勛伯格,自己去世後,誰來關照他? 人類是最危險的猛獸,他們以殺戮為生,並征服宣揚寬容的人,進而掌控一切。 佩佩往來無白丁,佛洛依德、齊美爾、布洛赫、託馬斯曼、茨威格······

  ●补标。 没什么加工、各种资料堆成的纪录片。 可以看见克伦对艺术的敬畏、对新作品的宽容,大致感受他一生的颠沛流离。 老傲娇超喜欢主席啊www

  《克伦佩勒的漫长旅途》观后感(一):《最后的音乐会》

  是他先指挥勃拉姆斯第3交响曲,这首曲子一定对他来说非常特别,他把一些要点讲出来,让大家来遵守,比如说长笛和双簧管要一起演奏。第一小提琴的旋律。他的头脑依然非常清晰。这个50分钟的片子特点就是断断续续的。

  他的眼睛完全没办法形成视觉吸引,所以只能用语言和威严。

  虽然身体不好用,但是他仍然有巨大的热情和毅力。这是他巨大的吸引力,一直看着谱,那就是他的圣经。

  还有贝多芬第4钢琴协奏曲。

  第3段排练,小提琴解释,他不需要做多余的指导动作,我们只要互相倾听就行了。正是这样的,他的指挥动作是最简洁明了的,没有任何多余动作,又非常自然,让音乐流淌出来。

  《克伦佩勒的漫长旅途》观后感(二):先说1985年的纪录片。Omnibus 50分钟一共。

  先引用了1967年贝九的录像。布列茨说他对新事物很好奇。Heyworth说他有反骨。做事情一根筋。说他来自于中产阶级。

  1964年BBC的面对面录像,他说不要问指挥家是从哪里来,很多是从东欧来的。六九年说因为小时候的经历,所以特别害怕黑狗。母亲是钢琴教授。

  马勒的鼓舞,对他的好评。比较瓦尔特和他自己,他说他非常浪漫,非常优雅,而我完全不是。然后下面就是最著名的一段话,就是说我并不是一个道德主义者。布列茨的评价,克伦佩勒,就不是那么喜欢优雅,但是却经常出现辛辣,就好像维也纳的犹太人自嘲。

  他说自己学会了孤独,在1910年。一个有夫之妇爱上了他。她的女儿来谈他父母的爱情,女的是歌唱家。说他最大的性格就是特别强悍,他能够说服你任何事情,同时他非常的矛盾,他生来就是这样的。

  柏林爱乐的指导,斯特拉斯曼是这样评价他的,和富特文格勒那种浪漫主义者相比,他的声音听起来非常理性,更像是黑白照片。

  等他逃到了美国来,问他对美国怎么评价,他说,乐团特别是东部的乐团特别好。世界一流。她和勋伯格是第1批流亡者。和洛杉矶爱乐最早合作。;39岁得脑膜炎手术是他最严重的疾病。四六年回到德国巴登巴登指挥贝多芬。贝五的著名片段。

  我觉得特别有意思的问题是这样的。别的优秀的指挥家,嗯,比如说做古乐的,仍然你会感觉他们是在一个层次上的波峰和波谷起起伏伏而已。富特文格勒听起来像一条巨大的河流,嗯。极度的深沉,壮美。瓦尔特却温文尔雅。但是到了克伦佩勒,却有一种深不可测unfathomable,这是所有的指挥家都不具备的素质,她的客观主义使用在一些二流的乐队上一样能够展现出来。

  还有就是他永远常听常新。

  其实他乐句的处理是特别老辣的,但让你听起来仍然觉得特别新鲜,

  《克伦佩勒的漫长旅途》观后感(三):Beethoven Comes First!

  那些专注于自我表演,闭着眼睛指挥的艺术家,最后都变成了傻逼。把作曲家放在第1位的人,仿佛有神明徘徊在听众之间。

  1971年的彩色排练录像。客观主义深受他导师马乐的影响,他预见到了19世纪文明的衰落,还有这个让他爱恨交织国家的瓦解,他们不会将个人感情投入到乐谱中,但令人惊奇的是时代的内部矛盾反而得到了清晰的呈现。

  在汉堡看到了一瘸一拐的马勒。少时就想当演员,然后被莱茵哈特带进了剧院。说他已经是很好的钢琴家了,为什么还要当指挥家?说马乐指挥什么都浑然天成。

  了不起的纪录片,他的新闻影片不仅说明了指挥本人,还说明了他所在的那个时代,说明了维也纳气质。

  多亏了马乐,他在布拉格找到了第1份工作,去了马里安巴德。而马乐离开维也纳歌剧院的原因是因为他们从来不排练,女武神就能演起来。水平简直糟糕得惊人,就像一个剧目剧团,天天演出不同的话剧歌剧。所以后来他和汉斯·卡杰尔合作,简直就是一次大整顿。还改变了合唱乐手的随意的状态。

  评论家如保罗·得绍非常讶异,克伦佩勒仅凭记忆就能演奏马勒第八。

  第18分钟爆料他和弗洛伊德聊天,他说犹太人信仰着一位看不见的神,基督徒信仰着一位看得见的神,你更倾向于谁呢?他回答我是个无神论者。1916年,齐美尔对音乐特别感兴趣,当时他因为是犹太人,只在斯特拉斯堡边境获得了教职,来看唐璜,他对我说你是对的,莫扎特确实具有某种魔力。布洛克评价他理智与情感兼有。

  她女儿说在当时他已经不受欢迎,而且非常专横,大家都知道。

  小提琴解释,他不需要做多余的指导动作,我们只要互相倾听就行了。正是这样的,他的指挥动作是最简洁明了的,没有任何多余动作,又非常自然,让音乐流淌出来。

  纳粹的崛起,把一切都归罪于犹太人。36年之前他去过12次苏联,那里也有很多犹太人,表面上一切平等。经常去戏剧,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真是一个伟大的导演。俄罗斯人不是用耳朵,而是用心在倾听音乐。

  他在改革剧团的时候,有一种布莱希特式的感受,这种新颖性必须让观众每一刻都保持注意力。但他自己却说很失败。演出斯特拉文斯基。他在拜罗伊特演瓦格纳,那种效果简直叫粗犷。

  不允许演员有个人表达。又是布列兹的评价,它既不像瓦尔特那样多愁善感sentimental ,也不像富特文格勒那样悲悯动人pathos。他更热衷于表现音乐的结构。

  宋老师认为,克伦佩勒最伟大的地方在于,他最后简化到只管节奏tempo。节奏是最重要的事情。如果你问问和他合作过的乐手,他们都会告诉你,他的节奏是最完美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