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天》经典读后感有感
《玻璃天》是一本由(日)北村薰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3.00元,页数:18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玻璃天》精选点评:
●因为前两本别姬小姐系列的关系,原本是打算把这本也当成纯文学、轻推理来看的,文字么就不用说了,意外的是本集中三个短篇,居然有两个很注重逻辑推理,其中标题作还是本格推理,真是不容易啊~
●奇怪的3-1-2阅读顺序……虽然《鹭与雪》有个神一样的结尾,但是还是希望这个系列能继续
●三星半,没什么出彩的。
●狂人演说家的登场意味着故事无可避免地转向了。英子同若月英明和干原刚造的两场对话,预言了不愿加入“国粹”狂潮的人们的悲剧性命运。大结局一定要给力啊
●又远又古老的故事氛围,仿佛是神秘的远古时代,隔着时空看不真切
●三星半。磨磨蹭蹭看完了,以前看到豆瓣评分8.6,真是不科学
●2013-10-12 首图 / 后购书
●花枝英子有些失落 慢慢躺到床上 回想着那些不知是什么的文字 像是抓着一朵云 那夜 她梦见了福寿草 是一个有颜色的梦 可绫乃的梦乡 却怎么也不可能知道
●最喜欢第一篇。第二篇暗号还是有不亲切的感觉,第三篇信息量开始大起来了,不过我就在乎日常~
●书写一个不属于自己的时代有多难呢?北村最可怕的地方就是能那么收敛自己用力的地方,遮挡她们面前的路的同时又将其若隐若现地编织成一种预感吧。
《玻璃天》读后感(一):短评写不下
看完感觉比城市之光更好,因为这本已经逐渐接近北村想要在这个系列中讲述的核心主题了。如果说城市之光更多的描写了华族的日常生活以及在他们光鲜背后不为人知的内心悲苦,那么玻璃天就更多的展现了北村本人对于战争的感悟。他通过英子和别人的交谈一点点提出了感悟。我通过此书感触最深的点一是英子和哥哥提到与谢野晶子的诗作时,说道这不是在为自己的弟弟发声,而是在为千千万万个弟弟发声。二是英子和若月英明交谈时说的关于民族大义的探讨。这两点一个反映了北村的反战思想,另一个更是升华在了反战之上的民族问题。国家倡导民族大义去号召民众,但是在北村看来,这是肤浅的,狭隘的民族主义。
回到故事中,前两个故事讲的都是有地位的家族中的年轻人,他们产生了爱情,但是他们的爱情并不掌握在他们手中,以此来探讨什么是爱情中重要的东西。两个故事的推理没什么好说的,但是用北村的笔触写出来感到了不一样的东西。第三个故事是全书的核心,推理部分强了一些,不过依然不是重点,英子和干原的对话以及案发后英子和别姬与两人的对话才是这个故事的核心。这两段更明确的提出了北村的思想,即他倡导不应该以一个人或者一个民族所认为的正义去否定别人的正义,每个人都是尊贵的,因为两个人所持正义的不同,就去抹杀掉对方的做法绝对是不正确的。而战争正是这种做法的放大化体现,这在书中有一段话,“帝国正在为拯救大陆的人民而战,我的同学中也有很多人热血沸腾地说‘真想做一个男人,马上去参加正义的战斗’我不禁自问:如果别的国家说是为了拯救日本而发动进攻,杀了我和我的家人,我会觉得那是正义吗?”这一段话最是明确的提出了这个观点。
最后用干原的一句话做一个收尾:“如果有神说‘一个异教徒的命比我更重要’,——能有勇气说出这句话的神如果真的出现了,到那时候,我就跪在那神的面前。”
《玻璃天》读后感(二):无题
读北村薰的小说时常想大喊,这个时候能认识北村薰,真是太好了!因为“别姬三部曲”中涉及的小说,有的曾经读过,有的暗合自己的阅读预期。前者如《玻璃天》中提到的《长腿叔叔》,后者如《城市之光》中出现的《名利场》。二者都是关于女性的书写。而且北村薰的小说里总是能响应自己很多的疑惑,比如本书曾提到《长腿叔叔》里的一个比喻:人生存的空间像一个镜子做成的中空球体,被镜子团团围住,人将如何鉴照出自己的模样呢?虽然对于很多问题,北村薰只是以对话的形式予以呈现,并未给出解答。但是,只要想到世界上还有人在和我想着一样的问题,便是一种安慰。北村薰也是这么想的吧! 这一部小说谈的问题并不复杂,一个人可以有自己的立场,但不能因为坚持自己的正义而抹杀别人说话的权利乃至生命。其中涉及到公与私的问题,即公理与私怨之间的矛盾,我们是否应该对“恶”进行复仇?北村薰对此是比较宽和的,他选择不予还手,带着痛苦的记忆走向明天。
另一个印象很深的地方是别姬小姐引用的《汉书•刑法志》中的一段话:“善理者不师,善师者不陈,善陈者不战,善战者不败,善败者不亡。”
善败者不亡。这句话使我想要流泪。 《三国演义》里刘备在新野就是这样的“善败者”,拖着百姓,浩浩荡荡,一路败战。刘璋也是“善败者”,关于安排百姓撤退的具体细节我不记得了,只记得毛氏父子批了一句,大致是刘璋虽弱,也有保民之心
善败者真的不亡吗?不是的。刘璋亡了,萧定权也亡了。形体与精神都消亡了。他们保护的百姓会成为异姓的子民,遗忘掉过去的身份,甚至根本无知于他们是被解救的。宴之敖者的头颅与楚王的头颅一齐被煮沸,混到一起,盛起来,被观看。
仁爱是微弱的。一点点恻隐之心却又可以使人活下去。很简单,活下去。虽然有时只是一时,但相比于死亡之轻、之无,活着本身意味着重量。
《玻璃天》读后感(三):别姬系列的本质思想绝非反战如此简单
玻璃天是别姬系列中间的一本,也是我看这个系列的最后一本。
比起另外两本,玻璃天在描述华族时代风情方面下笔力度较弱,更多的对话和理念的碰撞是这一部的主题。而收录的三个故事里,梦见桥和想夫恋情节性较弱,故事也不是那么好看,而玻璃天的情节和推理包括人物塑造就相当精彩了。
只不过全书在讨论或者作者流露出并赋予女主角英公的是来自于一种涉世未深的贵族少女的观察力,怜悯心和模糊的反战之心。
反复提起的则是所谓“民族大义”和对此怀疑的矛盾和冲突。
就像在梦幻桥里,英公和若月少尉的对话一样,英公认为,“如果一个国家行进的方向和意义不明确,脱离了人性最根本的仁德,而扩张为所谓“为国家民族不得不战斗”的此类大义的话,那如果邻国和别的民族也有此类大义,人类就会自相残杀。”
“如果:我们能够创造一个不靠“大义”这种魔咒来维系的国家的话,守护住这样一种创造奇迹的国家,这就是一种大义。”
若月说,“我是一个军人”,所以意味着他不可以产生像眼前这个小姑娘一样“危险”的想法。但是他对英公的想法是本质赞同的,他说“无论何时无论出生在哪个国家,无论拥有怎样的想法,人总是尊贵的存在。”
这两页的对话看似枯燥,其实我认为是北村薰思想的核心。这已经不止是反战这么简单了,而是更有深度的存在。刻意把故事的背景和人物设定在日本帝国/军国时代,而不是我们后人的时代,这两个角色的思想可谓相当超前。
在某种程度,大多数我国民众即使到了2017年的今天,也不具有这样的思维,依然被狭隘的民族主义和脱离人性根本的“大义”束缚——轻率地表示“我要维护国人的正义!”“别国人的死活我不管,我没有那么博爱,他们的生命没有我们国家人民的生命尊贵”这样的思想——这样的思想固然无法以我们一己之力去说服,但是却让人觉得切肤之痛……我想,北村薰在写玻璃天的时候,一定也这样痛苦着吧。
在玻璃天中,再次登场的宣扬日本帝国的纯粹,荣光和繁荣的“社会演讲奖家”段仓,成为了案件的死者——这也许是痛苦的北村薰通过故事,把自己厌恶的狭隘民族主义和帝国理论的化身杀死的“泄愤”设定吧。
当英公和干原先生聊天的时候,不信神的他说“我不需要那种气派庄严的神,如果有神说'一个异教徒的命比我更重要',能有勇气说这样的话的神真的出现了,到那时候,我就跪在那神的面前。”
这段话也令我相当感慨。
别姬系列根本不能算是推理小说,之所以能获得直木奖,我想它更多的是有一种深刻的理念,这种清醒,超前,智慧的理念使得我们在纵观整个系列的时候充满感慨和佩服。
但因为大环境的愚昧和执念,又让我们即使“看透这一切”“怀抱人心最初的美好祈愿”的初衷,显得如此的悲伤,无力和孤独。
别姬系列的思想,即使放到今天的日本,中国,韩国,中东,巴尔干,非洲……任何一个正在战争或者曾经战争的国家,依然是一个悲伤而无奈的寄托而已。
《玻璃天》读后感(四):《玻璃天》注一點释
12页 “要赶时髦就去坂田山或三原山相约自杀”呀。“在天国成就爱情”
——出自1932年“坂田山心中事件”。5月在坂田山发现某华族亲族出身的庆应义塾男学生与一女性喝升汞水殉情。此后发生女性尸体被他人盗走事件。东京日日新闻发表了“純潔の香高く 天国に結ぶ恋”。坂田山与“天国に結ぶ恋”由此出名,并有同名电影与歌曲,使得坂田山一定程度成了自杀圣地。三原山,伊豆大岛的最高峰。
小林清亲
——明治时代初期的浮世绘师、讽刺画家,被称为“明治的广重(歌川广重)”,与月冈芳年、丰原国周合称明治时代浮世绘三杰,以风景画为多。(海運橋 國立第一銀行www.douban.com/photos/photo/1803674521/)
月冈芳年
——幕末到明治初期的浮世绘师,因其在无惨绘(浮世绘一种样式)的风格、成就又被称为“「血まみれ芳年」”,受三岛由纪夫和江户川乱步喜爱,同时也是剧画的先驱者。《美立七曜星》绘于1878年,描绘天皇的侍女。(权典侍正五位 柳原爱子 www.douban.com/photos/photo/1803649644/)
多瑙河之波
——多瑙河之波圆舞曲,作者伊万诺维奇,罗马尼亚著名影片 《乔松的故事》(中译名 《多瑙河之波》)将此曲作为主题曲,并取名为《结婚纪念日之歌》。
宫城道雄
——明治到昭和时期的作曲家、演奏家,十七弦的发明者。第1回放送文化赏受赏,文中的《春之海》发表于1929年。与休梅的合奏在网上似乎可以找到视频。
卢奈 休梅。
——Renée Chemet,未查到具体信息
塔蒂尼
——小提琴作曲家、演奏家,以《魔鬼的颤音》闻名
穿制服的处女
——即《穿制服的女孩》,1931年德国电影,1958年曾经翻拍
间谍X27
——豆瓣条目名为《羞辱》,1931年美国电影。
关于“暗号”
1)先胜、友引、先负、 佛灭、大安、赤口
——日本日历上注释的吉凶。即把日子分成6个不同含义的日子,周而循环。日本语叫“曆注”。其中大安为黄道吉日,佛灭为诸事不宜,友引意为不宜出殡;先胜曾经还写成"速喜""即吉",意为“先行即胜”,上午吉下午凶;先负还写成"小吉""周吉",与先胜相对。赤口由来是"阴阳道"中被称为"赤目日"的凶日。是六曜中唯一没有变过名称的。只有午时是吉时。
2)和歌
——这年头大家对百人一首都很熟了。在别姬大人的帮助下英公解开和歌暗号。每个词对应的假名就不写了。和歌分别是第一首天智天皇、第十五首光孝天皇、第二首持统天皇、第九十四首参政雅经、第九十一首后京极摄政前太政大臣(后两首老“寂寞”了……)
和歌如下:
1:秋の田の かりほの庵の 苫をあらみ わが衣手は 露にぬれつつ
15:君がため 春の野に出でて 若菜つむ わが衣手に 雪は降りつつ
2:春過ぎて 夏來にけらし 白妙の 衣ほすてふ 天の香久山
94:み吉野の 山の秋風 小夜ふけて ふるさと寒く 衣打つなり
91:きりぎりす 鳴くや霜夜の さむしろに 衣かたしき ひとりかも寢む
如书中所言,《八重衣》就是以这五首和歌作为歌词的
与谢野晶子
——和歌人、诗人,著有著名反战诗写给弟弟的《你不要去死》(君死にたもうことなかれ)同时也是第一个用现代日语翻译《源氏物语》的人,另还翻译有《徒然草》《蜻蛉日记》等古典名作。处女诗集《乱发》已出版,在网上好像看到同名Gumi曲……
137 布鲁诺*托德
即布鲁诺·陶特Bruno Taut,1880~1938,德国建筑家,其于1914年展出的设计“玻璃展馆”(The Glass Pavilion)被认为是西方现代表现主义的代表作之一。1933年赴日本滞留至1936年,到日本后参观桂离宫并予以高度评价,后任职于仙台的“商工省工芸指導所”(现在的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在热海留下在日本的唯一作品(日向邸)。后赴伊斯坦布尔任教并于此地去世。
141 巴别塔
——全书唯一一个注释,但是说了没说一个样,出自圣经 旧约 创世记 “11:1那时、天下人的口音言语、都是一样。
11:2 他们往东边迁移的时候、在示拿地遇见一片平原、就住在那里。
11:3 他们彼此商量说、来吧、我们要作砖、把砖烧透了。他们就拿砖当石头、又拿石漆当灰泥。
11:4 他们说、来吧、我们要建造一座城、和一座塔、塔顶通天、为要传扬我们的名、免得我们分散在全地上。
11:5 耶和华降临要看看世人所建造的城和塔。
11:6 耶和华说、看哪、他们成为一样的人民、都是一样的言语、如今既作起这事来、以后他们所要作的事、就没有不成就的了。
11:7 我们下去、在那里变乱他们的口音、使他们的言语、彼此不通。
11:8 于是耶和华使他们从那里分散在全地上.他们就停工、不造那城了。
11:9 因为耶和华在那里变乱天下人的言语、使众人分散在全地上、所以那城名叫巴别。〔就是变乱的意思〕”(摘自和合本圣经)
劝进帐
——歌舞伎名剧目,十八番之一,1840年初演,讲了源赖朝欲除掉源义经的故事。山伏是指苦行僧,源义经与弁庆出逃过程中被守将怀疑盘问,向弁庆询问做山伏的心得的和秘密咒文,弁庆流利地回答了问题,此乃山伏问答。
184 大石内藏助
即赤穗义士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