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射鵰英雄傳(新修版)(1-4冊)读后感10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射鵰英雄傳(新修版)(1-4冊)读后感1000字

2020-11-07 03:25:10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射鵰英雄傳(新修版)(1-4冊)读后感1000字

  《射鵰英雄傳(新修版)(1-4冊)》是一本由金庸著作,明河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HK$200.00,页数:2004-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射鵰英雄傳(新修版)(1-4冊)》精选点评:

  ●小说前后圆逻辑(相比梁羽生)还是金庸写的细腻,文化历史的沉淀更深一点,写活的黄蓉。当然海岛冒险那章写的一般吧,太冗长了,因为没有挖人物心理。不过我更喜欢古龙的风格。 @2018-08-19 00:20:08

  ●“我师兄他是天生的了不起,许多武学中的道理自然而然就懂了,并非如我这般勤修苦练的。”

  ●确实值得一读再读 只是新修版“黄梅戏”段落好生突兀呀 不免有画蛇添足之感

  ●黄蓉比郭靖更难得

  ●最喜欢的却是洪七公、欧阳锋,不喜欢黄药师,其实是很不喜欢,觉得他怎么说……?很矫情。看郭靖黄蓉,总有种“这是父辈们的故事”的感觉,因为剧版神雕太深入人心。

  ●无法接受新修版对于黄老邪和梅超风添加的感情线。

  ●新修版。黄药师师徒情有不一样的描写,拉手戏有些不自然。

  ●黄蓉的巅峰!

  ●新版,历时一年终于看完了。从来没有读过金庸的小说,现在准备一年补一本

  ●小说前后圆逻辑(相比梁羽生)还是金庸写的细腻,文化历史的沉淀更深一点,写活的黄蓉。当然海岛冒险那章写的一般吧,太冗长了,因为没有挖人物心理。不过我更喜欢古龙的风格。

  《射鵰英雄傳(新修版)(1-4冊)》读后感(一):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郭靖一开始虽然丧父,但是他拥有很多东西。 他有妈妈李萍。 他有大漠上陪他玩耍的拖雷安达。 他有教他射箭的师父哲别。 他有远道而来的六位师父教他武功。 他有大漠上的弯弓射雕。 他有未婚妻华筝。 他有每晚教他内功的马钰。 到了江南他遇到了一生所爱黄蓉。 遇到了让他脱胎换骨的恩师洪七公。 到了桃花岛遇到了义兄周伯通。 可是最后的他拥有什么? 他妈妈死了。死在他最爱的大漠。 大漠也不属于他了,是外邦,是要侵略自己故土的敌人。 拖雷安答和华筝也走了,一个恩断义绝,一个远赴西域。 六位师父死了五位。死在仇敌欧阳锋和义弟杨康手里。 欧阳锋疯了,义弟也最后得了报应。 周伯通去百花谷和瑛姑再续前缘。 恩师洪七公也走了,和仇敌欧阳锋一笑泯恩仇。 傻小子郭靖变成了大侠郭靖。江南的草长莺飞变成了襄阳城外的金戈铁马。儿女情长变成了家庭琐事。还好视如己出的杨过最终成了大器。不过他也寻找自己的幸福去了。 华筝和黄蓉之间的两难选择也被每次打完仗后多出的白发取代。 很遗憾,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这句话在郭靖身上成了反讽。 年轻时候的郭靖拥有亲人,拥有爱人,拥有师父,拥有朋友,拥有仇敌和烦恼。 年老的郭靖就只剩下黄蓉和一座孤城。 这就是人生的本来面貌。我们遇见的所有人都可能只是过客。陪伴我们走到最后的只有寥寥无几的几人。 “我猜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失去的过程,但遗憾的是,在离开的时候没能好好地告别。”

  《射鵰英雄傳(新修版)(1-4冊)》读后感(二):“降龙十八掌”与《易经》

  “亢龙有悔”乃《射鵰英雄传》中洪七公传授郭靖的第一掌,来源于《易经·乾卦》“上九,亢龙有悔”。“亢龙有悔”指神龙飞至天际巅峰后便无更高之处可再飞翔,故感到忧悔,有“物极必反”之意。在《射鵰英雄传·新修版》中金庸特别增写对于“亢龙有悔”此招的解说:“这一招叫『亢龙有悔 』,掌法的精妙不在『亢』字而在『悔』字。⋯⋯天下什么事情,凡是到了极顶,接下去便是衰退,我这降龙十八掌根源于《易经》的道理。《易经》讲究的是『 泰极否来,否极泰来 』。『亢龙有悔 』的道理,乃是还没到顶,便预留退步。这才是有胜无败的武功。⋯⋯一艄大船,当顺风顺水之时,扯足了顺风帆向前飞驶,很容易触礁翻船。做人做事都须留有余地才好。”这也是金庸对于“亢龙有悔”这爻辞的体悟,另外在《天龙八部·新修版》中新增萧峰传授虚竹“降龙二十八掌”一段,当时萧峰说:“『 降龙二十八掌 』的精义,乃是『 有余无尽』四字,一掌之出,必须留有余力。⋯心中总须想到:对方有毒龙八十条、一百条,降伏了一条又一条,去了十条,还有二十条,然我的掌力始终无尽无漏,那就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了。”虚竹喜道:“多谢大哥指点。其实『 亢龙有悔』这一招大哥说必须击敌三分,留力七分,便已道出『 降龙二十八掌』的精要。”此处金庸认为要“源源不绝”之法便是“时时留有余力”。

  《象传》曰:“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要“自强不息”关键便在于“亢龙有悔”上,所以注意到金庸写“降龙十八掌”时,先言败再言胜,故第一掌为“亢龙有悔”而非“飞龙在天”,“自强”之术不只埋头苦干,“奋发向上”固然不易,“居安思危”更是难得。

  金庸重修经典,对于“降龙十八掌”之精要于两部著作中重覆叙述这绝非偶然,短短数言已含其人生之哲思,而其作品除了通俗的娱乐效果外更有许多道理值得去咀嚼。

  《射鵰英雄傳(新修版)(1-4冊)》读后感(三):为什么要把《射雕》一书排名第七

  作为“曾代金庸写小说”的倪匡,可以说得上是金庸先生的知己了,他后来根据自己的感悟,把金庸先生的小说品评了一番后做了一个排行榜,前几名名单如下:

  一、《鹿鼎记》,二、《天龙八部》,三、《笑傲江湖》,四、《神雕侠侣》,五、《雪山飞狐》,六、《倚天屠龙记》,七、《射雕英雄传》。

  彼时还是学生的我,曾对此名单颇有些不服,因为自己一度认为《射雕》一书应该排在前两位,除了《鹿鼎记》一书因为看到众多大家的一致肯定我无法反驳外,对于其他排名心中不免心生愤懑。

  然而时隔多年回想起来,其实造成我一叶障目的最大障碍,便是当年香港无线电视台的同名电视剧了,这部电视剧当年是如此的成功,不仅风靡了大江南北,同时也因为剧中演员们个性鲜明的演出,不禁令人神思不已,再加上曾在学生时代对本书曾反复阅读,以至让我得了先入为主的毛病。

  这两年慢慢把金庸的新修版作品都收集全了,在重新获得阅读金庸武侠快感的同时,心中对他的小说也起了许多异样的感觉,以至于当我我回想起当年倪匡先生的排名时,甚至心中也开始对这个榜单慢慢认同了起来。

  正如金庸先生自己在本书后记里所说:“但我自己,却觉得我后期的某几部小说似乎写得比《射雕》有了些进步。”

  当年也读过《后记》中这段话,甚至至今对此仍有印象,然而现在的我确实认为这段话并非金庸先生的谦虚。

  《射雕》一书我最喜欢的一点就是想象力的瑰奇,从水乡江南到漠北荒沙,从桃花岛的千繁万复再到华山之巅的比武论剑,极尽想象力为我们绘就了中华土地上千里河川的秀丽之景。而书中无论是《九阴真经》中黄裳的故事,或是书中各种奇谲的武功或是精彩的打斗,无不扣人心弦,因为金庸就是一个讲故事的高手。

  然而毋庸讳言,现在看来,《射雕》一书中人物的二元化描写比较严重,很多情况下人物的性格非黑即白,正义人物似乎自始至终便充满了正义感,许多邪恶人物却邪恶得很彻底,这种写作处理拍成影视作品是很好的,因为人物的性格很丰满,在镜头中就会显得很有张力,然而作为更细腻的文字作品,显然这种写法还不足够有深度。最近重读此书,发现书中对于杨康的描写倒是不错,对于流转于身份漩涡中的悲剧人物,很自然地描写出了他对于自己身份选择的游移不定的心理,是选择父母之邦,还是锦绣荣华?这本身就是很有内在冲突的矛盾体。对武林人物自是阴险狡诈,然而对于穆念慈的感情,却没有作伪,显然这种充满了复杂情感的人物性格,才更丰满,也更加符合现实。

  对比后来的一些作品,在《倚天屠龙记》中,作者对于殷梨亭与杨不悔的情感处理,有一种勘破尘世的智慧感,这种情感处理在《射雕》一书中就很少能够看得到;在《笑傲江湖》中,很少再有机械降神的桥段出现,更多地是靠着人物的性格在推动整个故事的发展,这不得不说是极其高明的写法,不像是《射雕》一书中《密室疗伤》章节中庸舞台调度的写法,让诸多事件集中发生在牛家村的小客店里,让诸多巧合和不得为外人传的秘密集中爆发。

  后期作品无论是《侠客行》、《笑傲江湖》还是《鹿鼎记》,极尽反讽之能事,《侠客行》中的白自在,《笑傲江湖》中的东方不败,都有一种映射现实的谐趣,令人忍俊不禁,而《鹿鼎记》更是返朴归真,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也许这是金庸先生积多年笔力之功的杰作,早期的《射雕英雄传》是学不来的。同时因为金庸先生办报创业,经历了暗杀风波,笔战群雄,很多情感风波,阅历愈长,对于许多人性也好,情感也罢,显然也有了更多的感悟,而这也让他的后期作品《天龙八部》《笑傲江湖》与《鹿鼎记》,当仁不让地冲进了倪匡的金庸小说排行榜的前三位,现在重新思考,倪匡的排名还是很中肯的。

  《倚天屠龙记》中的情感处理,有一种勘破尘世的智慧感,这种情感处理在《射雕》一书中就很少能够看得到;在《笑傲江湖》中,很少再有机械降神的桥段出现,更多地是靠着人物的性格在推动整个故事的发展,这不得不说是极其高明的写法,不像是《射雕》一书中《密室疗伤》章节中庸舞台调度的写法,让诸多事件集中发生在牛家村的小客店里,让诸多巧合和不得为外人传的秘密集中爆发。

  后期作品无论是《侠客行》、《笑傲江湖》还是《鹿鼎记》,极尽反讽之能事,《侠客行》中的白自在,《笑傲江湖》中的东方不败,都有一种映射现实的谐趣,令人忍俊不禁,而《鹿鼎记》更是返朴归真,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也许这是金庸先生积多年笔力之功的杰作,早期的《射雕英雄传》是学不来的。同时因为金庸先生办报创业,经历了暗杀风波,笔战群雄,很多情感风波,阅历愈长,对于许多人性也好,情感也罢,显然也有了更多的感悟,而这也让他的后期作品《天龙八部》《笑傲江湖》与《鹿鼎记》,当仁不让地冲进了倪匡的金庸小说排行榜的前三位,现在重新思考,倪匡的排名还是很中肯的。

  《射鵰英雄傳(新修版)(1-4冊)》读后感(四):金庸笔下的江湖:浪漫的乌托邦

  小时候先接触了杨过和小龙女的故事(虽然是电视剧),所以对神雕侠侣里已是中年的郭靖黄蓉不太有好感,郭大侠武功盖世,却已是名满江湖,功成名就,身为人母的黄蓉则已不再少女娇俏,反而有意无意是杨过小龙女爱情的阻碍,自带主角光环的后者,自然比郭黄更惹人喜爱。 所以读《射雕英雄传》的小说时,也是先入为主的不喜欢郭靖和黄蓉的。不过黄蓉出场便是灵动二字: 『那少年约莫十五六岁年纪,头上歪戴着一顶黑黝黝的破皮帽,脸上手上全是黑煤,早已瞧不出本来面目,手里拿着一个馒头,嘻嘻而笑,露出两排晶晶发亮的雪白细牙,却与他全身极不相称。眼珠漆黑,甚是灵动。』 换为女装时则『只见船尾一个女子持浆荡舟,长发披肩,全身白衣,头发上束了条金带白雪一映,更是灿然生光。郭靖见这少女一身装束犹如仙女一般,不禁看的呆了。那船慢慢荡近,只见这女子方当韵龄,不过十五六岁年纪,肌肤胜雪、娇美无比;容色绝丽,不可逼视。』 欧阳克用娇俏来形容黄蓉,可说十分恰当。而少女黄蓉又鬼灵精怪,聪颖过人,倒是没法让人不喜爱了。 但看郭靖呢,少年时就憨憨傻傻,连师父也嫌弃他,觉得十八年之约自己是必败无疑了。洪七公也嫌弃他,尤其和黄蓉对比,前者学武功甚慢,黄蓉则一看即会。 最让我不满的,则是郭靖固守原则,明明爱黄蓉至深,却仍说要娶华筝,言不可背信。看到这里,我是十分生气了。 直到看到第四册,才渐渐看出郭靖的好了。虽然喜欢郭靖的都说他并不憨傻,我倒不这么认为,单说他初出蒙古,师父叫他打不过就跑,但郭靖遇到危险时, 『郭靖心想六位师父相距尚远,定然无法赶到相救,既然逃不了,大丈夫就落个力战而死,四师父虽曾教导:“打不过,逃!”可是我打也没打,就即撒腿而逃,跟四师父的指点却又不合。其实单凭钱青健一人监视,他要逃走,并不为难,钱青健也未必打得他过。只是他脑子不大会转弯,南希仁当时倘若只说:“危险,逃!”他多半就会狂奔逃命,谅钱青健也追他不上。三头蛟侯通海只道江南六怪必在左近,依他们身分,决不会有约不赴,全没防到郭靖会单身逃走。』 郭靖不会变通可见一斑,书中也多次写到他武功领悟甚慢,说他不憨傻,确实是把郭靖捧得太高了。 不过憨傻则憨傻,却当真当得起大智若愚四字。其实细细较量,会发现,金庸是极喜欢郭靖的,可以说是理想型了吧。事实上,金庸笔下的这个江湖,绝对是最大的乌托邦。 虽说江湖险恶,恶人遍地。但你看,西毒欧阳锋够毒了吧,洪七公好心救他性命,他反恩将仇报,搞得洪七公武功尽失,差点翘辫子。但是金庸怎么写他呢, 『忽听黄蓉叫道:“欧阳锋,我靖哥哥和你击掌相约,饶你三次不死,那知你仍然恃强欺我。你言而无信,尚不及武林中一个无名小卒,怎有脸来争武功天下第一的名号?” 欧阳锋一生恶行干了不计其数,可是始终极重然诺,说一是一,说二是二,从无反悔,生平也一直以此自负,若非事势迫切,他决不致违约强逼黄蓉,此时与洪七公斗得正紧,忽听她提起此事,不禁耳根子发烧,心神大乱,出杖稍偏,险些为打狗棒戳中。』 绕是作恶多端,却还是重诺。黄蓉在完颜洪烈府中能靠机智逃走,也要感谢众人没有围攻她。而把铁掌帮搞得乌烟瘴气的裘千仞最终也改过自新拜一灯大师为师(虽然我觉得他突然“放下屠刀”不太现实,不过我想这是金庸的理想化想法吧,作恶之人原都并不想作恶,还是人之初性本善的看法)。 在这样的江湖里,郭靖一路从师江南七怪到洪七公,再与周伯通拜为兄弟,习得左右互搏和空明拳,武林中人人梦寐以求的九阴真经在他不知情的情况下就学到手了。最终在华山论剑上,与黄药师洪七公各战三百招而不输,年纪轻轻就武功盖世。还迎娶白富美,当真是人生赢家了。 但他们这些,都是靠运气得来的吗?并不。和江南七怪学武功和马钰学内功倒真得感谢自己的爹,但跟着洪七公学降龙十八掌倒未必都是黄蓉美食的功劳。洪七公何等聪明,若不是郭靖善良真诚,洪七公又怎肯将武功授予他? 再看郭靖忠孝仁义,各种品质都具备了,至诚至真。除了写他憨傻这一点,金庸何曾写过他半点缺点?而武功,段誉武功时好时坏,郭靖少年武功就闯入top10的行列,这武功造诣,勤修之后还不得独霸武林?所以之前才说,金庸还真是偏爱郭靖啊。 不过前面也提到,“在这样的江湖里”。试想若不是这样的乌托邦,而是人人为己的社会,郭靖怎么会有这样的际遇?江南七怪可能看他武功进境太慢,别说等到他十八岁,可能没教两年就走了,谁闲着没事花这十几年去遵守一个承诺呢?周伯通可能自己早就练就九阴真经了,根本遇不见郭靖。 再看『欧阳克和黄蓉各有关心,只盼两人中的一人快些得胜,但于两人拳招中的精妙之处,却是不能领会。黄蓉一斜眼间,忽见身旁地下有个黑影在手舞足蹈地不住乱动,抬头看时,正是郭靖,只见他脸色怪异,似乎是陷入了狂喜极乐之境,心下惊诧,低低的叫了声:“靖哥哥!”郭靖并未听见,仍是在拳打足踢。黄蓉大异,仔细瞧去,才知他是在模拟洪七公与欧阳峰的拳招。』这样如痴如醉的人,现今还能找到几个?周伯通、洪七公那样的人,恐怕也难寸于世。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