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书十二卷读后感锦集
《兵书十二卷》是一本由赵嘉著作,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79.00元,页数:24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兵书十二卷》精选点评:
●更适合于高阶的摄影师去读
●对开阔眼界非常有帮助
●还好
●器材党们应该要看的一本书
●据说是必读的书,照片没有冲击力,家具多了就不会拍了吗 不过东拉西扯的说了一堆 看后回味感觉啥也没说 近似于读了张报纸而已
●摄影入门可读,也满好玩的。
●赵嘉以自己的经历为依托,对各种摄影器材和发展的介绍。
●文笔一般。图片一般。能学到点东西,但不多。
●很有范兒很高端的一本攝影散文集,外行看看膜拜一下就可以了。
●赵嘉自己巅峰,有趣的书;推荐每一个非意淫"大师"都看看
《兵书十二卷》读后感(一):有点贵啊
在当当上买的,55块。
书还可以,算是吸引人吧。大概五天看完的。文字密度不大,也算够了,在说多了我也看不下去。有些话有重复,某一章说了一遍后面又会提到。
总的来说对我还是有帮助的。以后我不会乱买器材了,要买就买好的。穷折腾没意思,争取能比较到位吧。
里面的照片很好,风格是我喜欢的。不是那种空虚做作的。色彩看上去也很饱满。
有些错别字和谬误,但不影响整体。比如说卡夫卡是德国人,就不准确了。当然,作者没直接这么说。
《兵书十二卷》读后感(二):一本没有完看懂的书。
买这本书主要是因为看了《最少的镜头配置》这篇文章。这篇文章用独特的角度去阐述器材的配置原则,语言诙谐,看起来很是轻松,也很有豁然开朗的感觉。因为这个文章的缘故,所以才买了这本书,当然也自然就对这本书自然有了较高的期待。
就整本书而言,作者始终坚持从自身的体验出发,写出了自己的摄影体会和摄影经验。较一般的器材书而言,这本书显然有更多亮点,更强可读性。
但是,有点遗憾的是,我没能全部看懂这个书,关于胶片,关于胶片相机,关于徕卡……数码时代才开始学摄影的人表示很是不懂。不过不懂不代表不好,同为胶片时代过来的人或许就会有很多共鸣了。
至于书的插图,跟文字的关联并不大。不过,在全是文字的书里起到了养眼的作用,效果还是不错的。有不少照片也挺让人眼前一亮的。不过有些照片感觉很是一般,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我的水平不够,不懂鉴赏?
《兵书十二卷》读后感(三):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由于收入水平所限及历史原因,本书中的大部分镜头一般人都无缘得见,只能寄托于想象。不过本书中的机身和镜头大都是胶片时代的产物。时移境迁,新陈更替,那些老镜头早就不复当年的风光,只能作为神话活在这本书里。事实上作者也承认,在镜头与机身上的确是长江后浪推前浪,盛名如'八枚玉'者,也只是明日黄花。而且旧镜头面临着空气氧化等各种有形无形地消磨,即便今日尚可工作,状态也大不如前。此外从前胶片时代冲洗画幅不高,对镜头的锐度要求自然也相应低一些。但自从数码单反时代开始,其发展一日千里,远不是之前简单的135胶片可比。从前的镜头在锐度上的缺陷到了当前的数码单反上就变得一目了然。当然总是有人怀旧眷恋,有人嗜痂成癖。偏偏抱着旧镜当宝贝,这且由他去。要是硬是声称那些镜头天下无敌,也大可不必
诚如作者所言,镜头乃是设计成本技术妥协之产物。完美的镜头或理论上无法实现,或技术无法企及,或成本上不可接受。折衷往复,就有了今天这琳琅满目蔚为大观的镜头世界。
如果有可能,希望作者可以续写此书。重点介绍一下当前数码时代日本的镜头。对于当代摄影爱好者来说,就显得更有参考价值。此外书中的图片也可以几乎全部更新。当年胶片时代的作品,现在看起来已经过于粗糙了。就像一百多年前的名菜,当时可能是风头无两,今时今日,未必容易下咽。
本书有满足猎奇心, 增广见闻, 又可以正本清源, 起破除迷信之用。故而还是推荐传阅的。
《兵书十二卷》读后感(四):这本书不是写给曹刿们的
大家都知道,一个人,当他没有选择的时候,并不是最痛苦的,当他选择很多的时候,他是真的很痛苦。
本书的作者,除了海试过所有我们听到名字就要打个颤的机器外,更了不起的是,他在同时拥有它们的时候,还清醒的知道自己要使用兵种。这个很多人不一样。许多摄影书作者,都很喜欢在序言里加一句话,类似“我一直使用XXX相机拍照片”,这句话的潜台词是“并也不觉得比别人拍得差”,是的,这句话特别的励志。尤其是为穷玩摄影的人指了一条活路——除了器材,你能发挥的东西太多了,你用卡片机也能拍出精品。本书到最后,说的也是这么个意见,但是,从书中的评论来看,这个人是真的从器材的战场找了一条路走出来,才最后得出这个结论的。我想,大多数的报道摄影师都不太容易有这种经历,而泛泛的说出那个我们“应该"早知道的道理,总显得不那么有底气。
但是,我并不觉得作者告诉我们的道理就一定要遵循。摄影的道路,没有一条是别人能给指出来的,没有人一辈子只用一种方法玩摄影,就能笃定它就是最好的——路是人走出来的,没有弯路是不现实的。你可以说自己所有投入在器材上的钱都不冤枉,可是,你从哪里买来教训呢?我觉得这本书非常非常不适合初学者看,作者把事情都说透了,告诉你了风险一二三,作为一个初学者,你还会出血去试试他走过的弯路吗?我想,摄影师走过的每一个坎,都将成为他/她以后影像的重要组成,你看一个人的片子,就能感觉到他/她是经历过什么东西的,每一张作品就好像是自己哲学的总结。所以,要读这本书,还是玩几年摄影,花点冤枉钱再看吧。你会对其中一些观点不能同意更多;还有一些观点,你暂时赞成,但还期待有挖掘的空间;还有一些观点,你不太有机会去认证,那就靠之后的经验去判断吧。总之,对于摄影这样一门实践为用的科技艺术,最好不要有先入为主的理论或思路来指导,哪怕涉及到器材也一样。
而且,我相信对于摄影入门者来说,看这本书也是一头雾水,其中的语言很恣意,没有过多的解释,就好像写在摄影论坛上给玩家们看的一样,像走进了一个”高端“的世界。其实,这语言的风格就是博客,乍看没什么好新鲜的。如果你是一个器材玩得不多的人,看看是有益的,因为这是另一类”过来人“的笔法,可供妄想一下。如果是真玩摄影,每个人有这么一本书都是不为过的,前提是你得有了自己的路,再安心去窥窥别人的,别让他人左右了你,摇摆了你的方向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