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独活十年》的读后感大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独活十年》的读后感大全

2020-11-08 03:18:56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独活十年》的读后感大全

  《独活十年》是一本由本少爷著作,黄山书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27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独活十年》精选点评:

  ●看了独活十年,文笔如亦舒,故事如琼瑶,比喻如张爱玲,我记得多年前看了本书也是写人如藤蔓,也有2位女子,也是有血缘关系,最后养个孩子也是畸形,女的也死了一个,就是少了个同性爱者,可能当时还不流行这个

  ●本少爷的这种风格,真是忒着迷了,呃,看着很有感觉,跟江湖异闻录一样,一遍遍的看,每次都有兴奋点

  ●很早的一本书了,看出版日期是11年,但我印象里看完全本应该是更早几年。当时年纪小,被这本书的文笔和情感悲剧所打动,但现在回来看,事情还是有很多解决方法的,只是要委屈一下自己。毕竟爱不到你就去爱别人嘛,虽然爱你是那份顶顶的快乐,但也只是快乐的一种。

  ●不喜欢。文字架构只能说细丽,其时笔锋幼稚。最不喜今人用了故意复古的字句对话,极度矫情和作假。细细密密的文字织不好,就不是繁复华美的篇章。

  ●比起本少爷的江湖系列,让人感到失望的地方太多了。

  ●不喜欢那个腔调

  ●看到百分之十,实在看不下去,一大老爷们写出这么矫揉造作的文也够奇葩了。

  ●不错,冷冷清清的感觉。

  ●《独活十年》这篇实在像极师太。本少爷还是古风好些。里面就相忘记,发如雪还能一读。

  ●喜欢这民国时的笔调,浮华里透着沧桑。

  《独活十年》读后感(一):爱情的界限

  乱伦是让我很难接受的,这是我思想道德给我的答案。

  纯粹的爱情是应该祝福的,这是我心里告诉我的。

  或许矛盾,但我并不想将他们划分清楚。

  向来喜欢这般民国时的笔调,文言与白话的完美结合,透着股黑白默片,浮世沧桑的感觉。

  《独活十年》读后感(二):亦舒式平淡的钝痛

  知道本少爷是源于那本江湖异闻录,聊斋式的故事和白话笔译的叙述方式。待到这本独活十年,却是陡然一变,无论是叙事还是华丽细腻的笔调,都与执笔江湖异闻录的那位迥然相异。然而独活十年这一篇,不知怎么却让我想起亦舒来。说不出来哪里像,我也并不懂亦舒,不过阅读渐进却益见压抑,那感觉就似回到了看喜宝和人淡如菊的时候。看完了依然久久笼罩在那种低徊阴翳的空气里。

  《独活十年》读后感(三):简单的故事,复杂的读后情绪

  因为喜欢唐卡的画而知道《独活十年》这本书,就跟着找来了卓越。

  初看封面果然很喜欢,自然而然又细细去看了商品描述、内容简介。本来也就是随便看看,但一句“独活将是我献给爱情的墓志铭”跳出来,握着鼠标的手都不由跟着抖一抖。好凛冽的句子!刚感叹了一阵卓越这次的简介写得出彩,很快就知道这句却是作者本人写的。

  等到捧上书慢慢读,这才知道这“墓志铭”竟然是真真正正的。

  作者的文字很细腻耐看,读起来清清淡淡、自然流畅,但用以讲述的故事却都充满着凄厉与决绝的宿命感。每看完一个故事,我都会觉得有一口气憋在心头不上不下,不是全然的伤感,又夹杂一些释然。真是很复杂的阅读情绪,难得的看书体验。

  《独活十年》读后感(四):只看了《独活十年》这个故事,伤筋动骨,别的就先不看了。

  一开始以为是BL,翻到结尾又以为是BL,中间兜兜转转以为是乱L,后来发现是血缘意义的乱L。

  囧

  明白为什么上面会有人想起亦舒,我也想起了。大概是因为文章中有一种所谓的香港的味道。就比如我吧,我对香港的最初的了解不是来自港剧和粤语歌,而是亦舒和李碧华。

  也明白为什么我从头到尾都以为这是BL,不是因为主角对松临的依赖以及松临对主角的纵容,而是因为穿插始终的《春光乍泄》。

  那么一点点颓废,一点点糜烂,包裹在精致和优雅里面,是我们误以为感知到的所谓的那么一丢丢港味。

  很喜欢里面的这段话:“要紧的是每寸光阴都不知需做些什么方不浪掷,方得安宁自在,欢乐稍纵即逝。”

  亦舒的香港,李碧华的香港,不管有多颓废阴暗的一面,终归能找到锐利的生活朝气,而这篇里只有闲适的痛。如果主角知道光阴总不堪浪掷,如果生活不容他浪掷光阴,那么或许他的人生会更有价值一些。

  最后他的姐妹陪着畸形的孩子死去,而他在痛哭流涕中依然还是个孩子。

  总体来说,我的价值观该让我觉得这是个无病呻吟的故事,但是介于它让我想起了一个人——就好像这里的港味是我想象中的所谓港味,那个人也是我想象中的那个人——还是被虐到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