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的企鹅读后感1000字
《南极的企鹅》是一本由高仓健 著 / 吴树文 译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126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2007-1-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南极的企鹅》精选点评:
●平淡又温暖的小集子,对高仓健的认识又加深了一步。
●送了给他
●简单有趣的小故事,最喜欢比睿山的活佛
●文笔当然是捉鸡了点的啦,但是生活多么丰美呀。
●我也想走这么远路,见这么多人,写这么小的故事。
●一个老男人的温和文字
●まあ。。。三星
●很喜欢非洲少年、家乡的老母这两篇。
●阿健的文字好實在
●同样是影帝,梁家辉的文字严肃老派,高仓健一派天然,令人有种错觉,似乎所有译成汉语的日本文学都温柔细腻
《南极的企鹅》读后感(一):日式的平实亲切
高仓健的文字非常平实和温淡。一些事一些人,就以那么实在的方式缓娓道来。因此纵使是远在世界各地的事情,也让人感觉非常真实。最感触的一句话:自己定下自己想住的地方并生活在那里,这样的人就是自由的人吧。插图,占了很大的量。所以本书应算是绘本吧。画风也是淡淡的,和文字也算配合。如果文字字号小点,排版应该会更美…
《南极的企鹅》读后感(二):梦想和勇气
新买了高仓健的书《南极的企鹅》,右翻本,铜版纸,竖排字。全书一百二十六页,一共十个小篇幅。也不都是写拍摄工作中的见闻,有两篇象是读后感,有一篇是怀念自己母亲的。
字大内容少,以图充之。图是一个叫唐仁原教久的画家专门为作品配的,线条简洁流畅,挺好看的,为书增色不少。这个画家非常喜欢画背影,左倾的背影。全书只有一幅图是正面的人像。
高仓健的语言很直白,他的文字就象他的人一样,是感情不外露的,也许他内心很激动,但那些文字,看上去很平淡。
不怎么喜欢这本书。
《南极的企鹅》读后感(三):不论是不是高仓健。
特别特别好的书。不论什么原因你都别错过它。
它好到是不是高仓健都不重要。只是有这么一个人,他去过很多地方,遇到了些事,见到了些人,有了些毫不冗长的体会,然后他在那慢慢地说:
“我叫高仓健。
是一名电影演员。
我从事这项工作,已经四十多年了。
。。。
下面就来谈谈这些事吧。”
于是开始浮现出一个个分布在地球各个角落的活得很有味道的家伙们。
很多的“好”似乎只有看过了之后才能够体会到。
个人印象最深的是“家乡的老母” “非洲少年” “夏威夷的越南厨师” “比睿山的活佛” 。
插图印象最深刻的是(P) 91 71 75 125 7。我不算文青,但是很多图真的是能盯出泪来。
别被书的厚度骗了。它事实上版心很小,字行距挺大, 纸张很厚实。
但是这些难得都成了优点。和文字跟图的节奏挺合拍。
上班的时候在地铁上很快就翻完了。晚上回家忍不住又翻一遍。
不会花费很长的时间,而且完全不累眼。
另,我不清楚如果作者不是高仓健的话这些文字会不会出版会不会引进大陆。
不过听到了这些人的故事,看到了如此有韵味的图画,
于是发自内心地感谢了高仓健。
《南极的企鹅》读后感(四):插画非洲少年 挺像表弟 呃...
高中的时候一直以为高仓健是中国人.
看完《千里走单骑》的时候还在感叹.中国人,日语讲的真好,演的真像日本人.
时至今日,我终于搞清楚了,大梦初醒,原来他真的是日本来的表演家.
《南极的企鹅》是书中的第三个篇章,作者讲述的第三个故事.可能觉得很可爱,所以起这个名字,我个人很喜欢<非洲少年>,甚于<南极的企鹅>,但是我却是被<南极的企鹅>这个名字所吸引的...
书中配有插话,像<非洲少年>就配搭了一副非洲少年的肖像画.
像在<北极的印度人>,说道当地没有电视没有微波炉,但是到处都是无线通讯,而无线通讯不时会传达攸关性命的联络的时候,插画家微笑着为我们奉上一张北极人倾心倾听的画面.
我叫高仓健.
是一名电影演员.
我从事这项工作,已经四十多年了.
书中就是述说那些他拍摄的故事.
[非洲少年]
少年赤着两脚,稳踩地面,并以两臂紧抱双膝,蹲着不动.一辆自行车躺倒在他的身旁.
-他是在静候沙漠风暴由此通过.
[北极印度人]
-住在这里,会感到人是可以信赖的.
他们生活在到处是无线通讯的零下世界里.
无线通讯,在他们的眼中,比电视,微波炉重要多了.因为每一响起,那都是生命的讯息.
那啥啥, 天冷不要紧呢.人心,暖.都开出花来了.
[家乡的老母](本来觉得这翻译也挺朴实的,但是这词儿,怎么也博不了我的好感)
在母亲眼中,我们永远是孩子,不管我们二十,三十,四十,她总是担心我们,一如往常.
-腿上生冻疮了吧.别到寒冷的地方去拍片啦.向公司求求情试试.
不管我说多少遍,母亲仍然还是那个脾气那个习性,到点到钟我就能接到她的电话.
好几个朋友的母亲或者父亲去世了,尽管表面没什么事,但是他们的语气他们的文字中总会透露出一些什么.
责任?珍惜?
树欲静而风不止.
说声感谢,然后最好地爱他们.
《南极的企鹅》读后感(五):谨愿所有读者,永怀梦想和勇气
高仓健因为职业的缘故,总是会到世界各地拍片。在路上他遇到许多有趣的人,和令人感动的故事。他把这些写下来,出版一系列的书籍,《南极的企鹅》是第一本。
高仓健在南极遇到的印度人向导,不明白这些日本人为什么要拚命工作。印度向导说:钱存得再多,一把火就荡然无存啦。
高仓健在夏威夷遇到的越南厨师,曾经爱上一个日本女子。厨师用功学习日语,把工资都花费在与日本女子的国际电话上。有一次,日本女子邀请越南厨师去家里做客。她的家又大又漂亮,于是越南厨师不愿这位小姐跟着他过吃苦受累的生活,主动引身而退。他向高仓健讲述这段旧事,仍忍不住眼泪扑漱漱地掉下来。
在澳大利亚牧场的骑手们都患有腰痛症。高仓健向他们索要地址,以便回日本以后寄些有效的药品给他们。骑手队长抬手摘下头上的高顶宽檐呢帽,并放手让呢帽飘落在地:“我们是四处云游。这帽子所在的地方,就是我们的住所。”读到这一段,整个人的心胸好像豁然被打开般激动不止。
高仓健也是个了不起的演员。有一次拍摄骑裸马的镜头。他做了澳洲骑手也不敢做的事情,令所有人钦佩,骑手们摘帽向他致敬。他竟然拔脚就跑,到没有人的地方大声哭泣。
在葡萄牙的一个小村庄里,给高仓健当临时司机的老爷爷总是拒绝他一起就餐的邀请。自己躲在角落里,一个人悠闲地吃体白的鱼和面包,喝上一杯白葡萄酒。那是金钱买不到的韵味。
电影《黄昏清兵卫》中有一段:一个武士在决战前吃他女儿的骨灰。恐怖之极。高仓健在书里写自己的母亲去世时,他并没有在母亲身边,待回家见到佛龛上母亲的骨灰时,突然冒出一股强烈的不愿与母亲离别的感情。竟然吃起母亲的遗骨来。他说,那是难以解释的冲动。不能与母亲分别的强烈欲望让他那样做的。
高仓健在七十年代的中国人心目中是最早的银幕硬汉派代表。他的婚姻生活并不幸福是早有耳闻。在日本许多记者跟踪他的生活,并有许多人提供许多细节以证实他是同性恋的猜测。他在出演张艺谋的《千里走单骑》时与一个小男孩独处,许多日本观众认为他对那个小男孩有更多私人的兴趣。当然这些都只是市井民间的闲谈而已。
至少在这本书里,高仓健尽情表达了,一些四海为家,不被诱惑和拘束的人们的生活。可以读出他对那种生活的向往。在最后一页,高仓健写道:谨愿所有读者,永怀梦想和勇气。真是了不起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