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unders at Work》的读后感大全
《Founders at Work》是一本由Jessica Livingston著作,Apress出版的Hardcover图书,本书定价:USD 25.99,页数:50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Founders at Work》精选点评:
●I recommend it.
●如果让我推荐创业者只读一本书,10多年过去了,最好的选择还是这一本。我很庆幸创业之前读了这本书,对未来将要发生的事情有了正确的预期。
●成功的企业往往需要一个成功的老板 虽然不是必须的
●很有启发
●大概读完了。Joel Spolsky就是个话唠。。。每一篇故事读起来都不错,文字平实,没多少夸大的部分,虽然不像Facebook那篇短故事那样精彩。
●对于做产品和公司非常有帮助,比普通的商业书籍好太多。每个受访者都是超级大咖,当年的风云人物。
●没太多共鸣。
●周鸿祎作序,文章翻译的不好。
●命中自己神经的内容比较少~
●以前读的
《Founders at Work》读后感(一):想读!
看过dominicbasulto在 Endless Innovation 中的评论:
quot;Book with the most stickies"後,对此书的兴趣极高。
可以从Google中查到那篇小文。
很希望看到书中所述早期开拓时代的人们工作状态~
在追求结果的社会浮躁心态下,需要有这样揭示开拓者工作的书籍,来为年轻的将来社会中坚力量提供一点点宝贵的、现实的创新经验。
期待能早些读到这书~
《Founders at Work》读后感(二):强烈推荐
一个很深的感触是,有了想法就去实现。前言中也提到,这些成功者共同的品质,不在于智力超群,而是他们的坚韧不拔。
这些成功的创业者最初的想法可能和最后大获成功的产品相去甚远,中间也会遇到各种有挫折感的时候,但是他们会努力去做下去,努力去解决遇到的困难,终于取得最后的成就。
序章很简短但是非常有趣。一个企业,最具有效率,最能迸发火化的时候,是创业初期,最不讲究形式的时候,而并非成规模之后衣冠楚楚正襟危坐。所以不要一开始就花很多精力去搞一些形式上提高效率,相反是浪费大家精力的事情。
呵呵。
《Founders at Work》读后感(三):Extraodinary!
Kindle 上买的第一本书,非常棒!
Apple, GMAIL, HOTMAIL, Flickr, Craigslist, Paypal, Blogger.com, Adode 等等的创始人谈自己的创业经历,当然不能错过。
有意思的是,从出书到现在,这些创始人中,很多都已经创造了新的神奇。比如 Evan Williams 创造了 Twitter,Paul Graham 做了孵化器 Y-Combinator,Joel Spolsky 创造了 StackOverflow,Caterina Fake 继 Flickr 之后又创造了 Hunch, 而且现在又开始做另外一个新产品了:http://caterina.net/wp-archives/81
Entrepreneurs gonna entrepreneur.
真是如此!
《Founders at Work》读后感(四):看看序言就可以了
看看序言就可以了,然后再随便看几个自己感兴趣的故事。内容翻译的不好,责任编辑估计不是互联网行业的人。
几篇序言中,周鸿祎的序最实在:
在中国,一个互联网公司要走向成功,还是要靠创新,然而,中国的创业公司必须要找大公司看不上或者没有意识到的领域与发展,这样才有机会。只有做别人不做的事,你才能有可能异军突起。
公司创始人要有开放的学习心态,开放的合作心态,创新能力以及坚韧不拔的毅力。
----------------------------------------------------------------------
故事1:PayPal创始人马克斯 莱文奇恩:努力寻找一个好团队,一起创业,人的因素很重要,如果你完全靠一个人的力量去创业,事情将变的很困难,并不是说不可能,但如果你是一个人而且性格内向,事情将会复杂的多。
故事2:Hotmail创始人Sabeer Bhatia:如果你体验过这种成功的滋味,如果你体验过这种创业的过程,你果你听过你的用户们称赞你的网站,你就会知道公司的价值,你就会坚持下去。一定要写一份商业计划书,因为这会明确你的想法并有利于你同别人进行沟通。
故事3:Apple的创始人之一Steve Wozniak:在一生当中,如果你十分渴望得到某些东西的话,当机会来临时,你就得抓住机会。首先,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为人处世一定要坦诚,再有就是不要错过人才。要坚信自己是一个胸怀大志的有位之人,因为只有抱着这样的信念,在技术能力方面,你才能树立足够的自信,始终追求卓越,把你的产品做到比别人更好。
故事4:Excite公司创世人乔 克劳斯:在创业的过程中,许多人选择了放弃,他们放弃的太草率了,我不怕第一个人对我说“不”,如果有人对我说“不,我不感兴趣”。我就会想:“这正是一个挑战, 现在要经历一个比较困难的时刻了。“ 天才很难被定义,但是伟大的人不是找工作 ,而是别人出钱雇佣他,如果他们一开始没有花钱雇用你,你必须想法设法战胜他们。
故事16:del.ciou.us创始人乔舒亚 沙克特:简化,对于你不得不干的事情,干的越少越好,尽量少做一些,并把它完成。
《Founders at Work》读后感(五):Persistency
有人说,在创业公司工作就算创业者。我不这么认为。企业创始人和初期的员工之间承受的压力还是有本质的不同的。我在创业公司工作,但我能间接感受到老板受到的各方面的压力,而这本书也证实了我的感觉。
创业其实是一直存在的事情,而且完全不局限于IT行业。只是最近几年各种基础设施的进步,IT行业创业的成本变得及其之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创业,关于创业者的故事、关于创业经验的总结也越来越多,国内商业化的气氛越来越浓重,大家对于企业家的起起落落与生存状态才有了更多的了解。对于我来说,作为一个并没有工作很长时间的菜鸟,这一切都还很新鲜。
这本书中的创业者有的我们耳熟能详,但有的却并不是那么有名,但他们和他们的公司无疑都是在计算机和互联网大潮的发展史上留下过一笔的。他们有男有女,有软件工程师也有硬件工程师,还有几个读过MBA的商人。有的人在创业之前已经有过二十年的工作经验,而有的人在创业的时候还没从大学毕业。有的创业者写过商业计划书,而有的在创业时还根本不知道商业计划书是何物。有的人拿过风险投资,而有的人则坚决拒绝投资人。这些人的背景各异,行事也各有特色。显然这本书在告诉我们,创业并没有什么定式。不仅创业者的失败各个不同,连成功似乎也毫无规律可循。
这本书组织的很好。虽然每个访谈都是独立的,但是章节的顺序是按照接受采访者相互提及的次序安排的。读起来前后偶尔还有一些联系。提问者并没有有意引导受访者评论其他公司,但英雄识英雄,创业者们也都是惺惺相惜的吧。
有几个问题是固定的,比如"What's the big turning points?"、"Is there a time you want to quit?"、"Who is your mentor?"或者"How it all begins?"。事实也证明所有的受访者在这几个问题上都有很多话想说。这些创业者的公司大多都已经不在了,但从他们的描述中我们还是看到他们的雄心壮志,时间一会儿似乎回到了那个热火朝天疯狂增长的年代,一会儿似乎又回到了那个暗淡无光节衣缩食的窘境。创业的道路崎岖坎坷,“救火”永远是主旋律。但我想这也是创业吸引人的地方。创业不止是为了赚钱,更多的是为了创造,把梦想变成现实。
作者把“坚持”(persistency)放在了最后,我想这是对能够坚持看到最后一篇的人的奖励。创业者想要成功,一定要坚持乐观的心态,坚持对工作的激情,坚持对未来的希望。坚持,不一定能成功,但不坚持必将倒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