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笔杆子、画笔和毒药》读后感摘抄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笔杆子、画笔和毒药》读后感摘抄

2022-05-13 16:31:07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笔杆子、画笔和毒药》读后感摘抄

  《笔杆子、画笔毒药》是一本由(爱尔兰)奥斯卡·王尔德著作,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2.00元,页数:16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笔杆子、画笔和毒药》精选点评:

  ●排版可以说是一泡污,插图插得毫无规则,到了影响阅读的程度。

  ●“他把他的天才都倾注在生活里,在他的作品里只倾注了才华。”

  ●有很多珍贵的图片,不过越到最后,貌似图片对文章越是一点支撑作用都没有

  ●算一些随笔日记之类的

  ●喜欢第一篇

  ●美国印象不错

  ●封面做得太俗了,内容还是靠谱的。 这个才华横溢的毒舌基佬永远这么讨人喜欢...............

  ●聚集着中国劳工的唐人街,是我见过的最富有艺术韵味的街区。这些古怪,忧郁的东方人,许多人会说他们下贱,他们肯定也很穷,但他们打定主意在他们身边不能有任何丑陋的东西。

  ●kiss

  ●以前看文学和艺术评论太少,特意借点书来读。很喜欢里面的画,突然觉得,被画家画成垂世名作也是件幸福的事吧,可惜爱上艺术家从来都是个悲剧…

  《笔杆子、画笔和毒药》读后感(一):笔杆子、画笔和毒药

  只有平庸之辈才会以成果的多寡这一庸俗的标准来衡量一个人。

  内在品德并非是艺术的真正基础,尽管这可能是二流艺术家绝好的招牌。

  艺术和科学都不过问道德上的赞同和反对。

  我一直认为,缺乏想象力的最后的解救方法是让一切趋于和谐。

  《笔杆子、画笔和毒药》读后感(二):无标题,摘自博客(07.05.25)

  “什么都没有,除了我的天才”。

  浙江文艺的这个版本装祯得很不错,内页的插画里,王尔德俊秀忧郁的脸,他的同性恋情人纨绔潇洒的气度,让我翻开书,来不及阅读,先从心底发出长长的叹息。

  天才,这个永远散发着不可触摸的迷人而恍惚的毒药气息的词,似乎总是只属于逝去的时代。

  因为活着的天才不是天才,只是上天的疏忽。而这个疏忽要到被收回之后,才会引起世人的关注罢?是这样吗?

  《笔杆子、画笔和毒药》读后感(三):除了天才,什么都没有的幽默天才

  他太逗了,简直是幽默的完美主义者。他的幽默跟他的完美主义息息相关,让这冬日的早晨充满了笑。进入美国海关时,边检问他要申报什么,他回答:什么都没有,除了我的天才!书的前页有一张他的黑白大中景(knee shot)照片,椭圆形鸭蛋脸配上大而有神而又有点忧郁的眼睛以及中分贴着头皮的波浪状头发,谁能想到他还是一位完美的喜剧作家呢?

  第一篇“美国印象”就让我笑了N次,他比宋丹丹还幽默,隔三差五就用讽刺在你的咯吱窝挠痒痒。值得一提的是,他讽刺美国的大、盗版文学、衣着品味,但诚心地赞美了旧金山唐人街里中国劳工精致的生活态度。当你看到“请别打死钢琴家,他已竭尽所能”时,如果不是办公室有人,真会嚎啕大笑一番。旅行应该找王尔德为伴,旅途一定充满了乐趣。

  请读这本书,一定会让你觉得生活充满了阳光。说不定,可能会把你也变成一株王尔德式向日葵,在梵高的画笔下绽放法国南部浪漫的热情。

  《笔杆子、画笔和毒药》读后感(四):天才对天才

  出差杭州,等人无聊,站在中国美院边上的书店里大致翻了一遍。对于王尔德描写的一个多世纪前的美国和美国人,看看长点见识。

  quot;sought to be somebody, rather than to do something. He recognised that life itself is an art" (Wilde, 1927)

  最后一篇描写查尔斯.兰姆的朋友:托马斯·格里菲思·温赖特(Thomas Griffiths Wainewright (1794-1847)

  ),相当有意思,这个人真是个奇怪的综合体,艺术与罪犯的完美结合。完全可以说是《沉默的羔羊》中的罪犯的祖爷爷。这个文艺天才青年外加毒药杀人犯的人生放到今天来看还是非常奇特,不知道有没有被拍成电影。 狄更斯有本小说也是以他为蓝本。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