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关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六次讲座》读后感摘抄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关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六次讲座》读后感摘抄

2020-12-05 03:09:48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关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六次讲座》读后感摘抄

  《关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六次讲座》是一本由(法)安德烈·纪德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3.00元,页数:15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关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六次讲座》精选点评:

  ●有人说纪德写这本书就像一个小粉丝在向偶像表达无上的敬意。我不这么认为,诚然陀思妥耶夫斯基比纪德伟大,但纪德也是拿过诺贝尔文学奖的大拿,虽然他字里行间透露出对陀氏的推崇,但依然能感觉到他骨子里的孤傲。在第六次讲座的开始,他自己承认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对于我,常常是一个借口,我是借他在表达我的思想。”当然,纪德在借陀思妥耶夫斯基表达自己思想的时候有一个前提,就是他不能歪曲陀氏的思想,如此直接引出一个结论,就是他俩英雄所见略同了。纪德有话想说,结果读陀思妥耶夫斯基,发现想说的都被陀说过了,而且说得更好!这时候通常会产生两种情感:崇敬和嫉妒。我不敢说纪德对陀氏没有一点点嫉妒,但至少前者占了绝对的上风。因此,他在借陀氏表达自己之时,也像一个忠诚的朋友一样,向世界介绍、推荐陀氏。他给了我们了解陀氏的许多

  ●对于陀思妥耶夫斯基而言,黑塞是侠客,快意恩仇;纪德是知己,浅吟低唱。纪德对陀氏作品关于谦卑、奉献、反智、上帝救赎和自杀等主题分析,真是太精妙了。他们3人凑个饭局真会是无比有趣的一件事情。

  ●纪德带领我朝陀氏迈步,尽管我仍然无法靠近。

  ●非常好

  ●起先拿起这本是书是因为书后导读中的一句话。纪德关注的是'陀氏的思想是如何以文学的方式表达出来'。在我看来纪德就是一位将小说的可阅读性和其中的思想深度巧妙融合的非常出色的作家。现在,看这本书,就好像在阅读别人的阅读,从而有幸获取两个人的精神食粮。现在看完这本书书,不得不说其中充满了思辨的意味。两个真正的思想家精神的碰撞,火光四溅。对于像纪德和托斯托尔夫斯基这样的作家来说,小说永远只是思想的载体。而作为他们的读者,在阅读故事情节之余,更值得花上时间,阖上书本,认真的品味做着充斥在作品中的意识和思想。此时,你仿佛在于作者促膝交谈。此时,在阅读中方能获取一种尽兴的酣畅和某种领悟。反观中国作家,小说的作用更多的则是纪实,很遗憾地缺乏一种思想深度。这并不是崇洋媚外,纯属有感而发。

  ●生命里遇到一些人,会明白是相同的灵魂在不同的际遇中漂流。多么奇怪,他所描述的自己恰恰是你。纪德引陀氏为知己,我也是。

  ●这本书使我终于在20岁这年进入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和俄国文学。为此我要感谢纪德!

  ●俄罗斯的天才大概会对陀氏有更深的了解。纪德对陀氏很熟悉了。

  ●篇幅很是短小,一个晚上即可全部看完。纪德对陀氏的理解还是不错的,从演讲的角度来说,也很难深入展开。陀氏的阴暗和复调特质对我永远是充满了魔力的。

  ●广为流传的关于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比较的那段话出自余中先译本。 “托尔斯泰伟岸的身影仍然遮挡了地平线,不过——这就像走在山里头那样,我们越是走得远,就越能越过最近的山峰,看到曾被它挡住的远处的最高峰巅——我们的某些先驱者也许注意到了,在巨人般的托尔斯泰后面,又显现出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身影,而且越来越大。他是依然半隐半露着的顶峰,是绵延伸展的山脉的神秘纽带,几条最充沛慷慨的河流从那里发源,新近干渴的欧洲今天正在痛饮它们的水。应该将他,陀思妥耶夫斯基,而不是托尔斯泰,与易卜生和尼采并列。他跟他们同样伟大,也许还是三人中最重要的一位。”

  《关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六次讲座》读后感(一):学习流水账(061121)-关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六次讲座

  纪德可以说是对于存在主义浪潮十分关键的人物。他对于尼采、卡夫卡、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推崇,对于萨特、加缪这一批人影响很大。当然,纪德并不仅仅只是一个传道者,他对于世界的观察饱含激情,同时又保留着应有的谨慎,例如他的访苏日记。

  1923年,纪德出版了这本关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专著。

  《关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六次讲座》读后感(二):一个天才的癫痫病患者

  纪德的这本书重又燃起我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兴趣。他是天才,是所有癫痫病患者中最有才的一个。有时候,中国人和俄罗斯人只有面孔的差别,俄国式的澎湃激情比法国人的略为严寒,中国人曾经很吃这一套——但确实合肠胃。纪德引用了一句格言:习俗造一切,甚至爱情。***这真是太准确了。“如果他们没听人说起过爱情,有多少人会从来不知道爱情?”

  陀思妥耶夫斯基这个疯子对人类情感的细微毛孔,奔腾的欲望,每一个颤抖都有最精确的描述。我还想多写一些,但是不能够了。福克纳在诺贝尔获奖辞中再三提到:endure。这真是太真实了。

  我们给了自己一座大山,然后是无休止地跋涉。

  《关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六次讲座》读后感(三):当世界恢复“一体”时复活陀思妥耶夫斯基吧

  2008年9月20日凌晨读完这本书。记录如下:“这样的书,往往置身于整个人类的整个世界中。看到位于核心区的两颗伟大的心灵的会晤以及灵魂的碰撞。所见所感是一片‘光明’。”……近来深爱陀思妥耶夫斯基,从纪德的眼里,看到另一个被深层次剖析的努力恢复完整的陀思妥耶夫斯基,感觉世界再次恢复为“一体”……(当然,更重要的还是读一个人的作品;从这本书中可以看到纪德是怎样读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阅读改变历史进程,再次得到了印证。)……还想到库切的小说《彼得堡的大师》,也是一种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阅读,库切是有形象参与的阅读,同时带有小说艺术的创造的阅读……再回到陀思妥耶夫斯基怎样阅读普希金上,这整个世界就变得如此完整而坚固——少了谁都不成其为世界——少了俄罗斯就没有欧洲……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包围”式阅读……书中有一句拉丁语:Homo sum,et nihil humanum,意思是:我是人,人类之事没有不关乎我的。还有一句拉丁语:Et nunc,出自《福音书》,意思是:从现在起……先记住这些再说吧……总而言之这本书太美好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复杂加上纪德的良心……

  《关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六次讲座》读后感(四):高山流水,知音难觅

  有人说纪德写这本书就像一个小粉丝在向偶像表达无上的敬意。我不这么认为,诚然陀思妥耶夫斯基比纪德伟大,但纪德也是拿过诺贝尔文学奖的大拿,虽然他字里行间透露出对陀氏的推崇,但依然能感觉到他骨子里的孤傲。在第六次讲座的开始,他自己承认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对于我,常常是一个借口,我是借他在表达我的思想。”当然,纪德在借陀思妥耶夫斯基表达自己思想的时候有一个前提,就是他不能歪曲陀氏的思想,如此直接引出一个结论,就是他俩英雄所见略同了。纪德有话想说,结果读陀思妥耶夫斯基,发现想说的都被陀说过了,而且说得更好!这时候通常会产生两种情感:崇敬和嫉妒。我不敢说纪德对陀氏没有一点点嫉妒,但至少前者占了绝对的上风。因此,他在借陀氏表达自己之时,也像一个忠诚的朋友一样,向世界介绍、推荐陀氏。他给了我们了解陀氏的许多把钥匙:关注个人问题超过政治、社会、道德问题(p.74);类似点光源与阴影的写作方式(p.81);知识、爱欲、信仰三个层次(p.96);思想与行动的相反相成(p.122);自我放弃而人-神降临(p.135)……。之所以有这么多钥匙,正是因为陀氏太复杂了,陀氏太难概括、太难转述了。即便才高如纪德,整本书读起来还是觉得如此散乱,最精彩的句子也都不是他自己说的,而是他引用陀或其他人的(如布莱克),因此,要推介陀氏,恐怕只能说,去读他的书吧,那里有全世界。

  《关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六次讲座》读后感(五):在他面前,他也只是个粉丝

  我喜爱的他写我喜爱的他,无比珍贵!

  在我心目中,纪德从来就不是顶尖作家,他的小说阅读快感大于实际意义,但是我喜欢他用巴黎式的思维思考俄罗斯式的问题,有奇异的异国风味,轻松却不无聊,巴尔扎克相比之下太过于写实而有点腻味了。当然之前我也不知道他对俄罗斯文学竟然如此关注。不过一向信任他的品味,从他的文字不难想象他是个优异的读者大于作者,所以他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极力推崇也就不奇怪了,尽管这是如此难以理解的作者,他是真正的顶尖!

  世间的作者追求的不过是灵感和毅力,纪德是前者,放浪洒脱仗义执言,他的一生在别人看来足够精彩对他自己或许缺乏一点重量感;普鲁斯特是后者,是上帝的恩赐。陀思妥耶夫斯基则兼具,纪德像个小粉丝一样注意到这点,并且上窜下跳拍烂巴掌要别人也注意到自己偶像的超凡脱俗。灵感就像一条鱼,一不小心就从手里滑走,大概所有写字的人都会碰到这样进退两难的时刻,就着手里的几个鳞片继续下去还是重新抓那条鱼,大多数作者不喜欢自己的作品那是因为只有他自己知道这条鱼本来应该的样子,并且懊恼于最后的货不对板。

  在迷恋索尔仁尼琴之后我曾想过排名问题,陀思妥耶夫斯基能赢过他么,更现实更年轻更反抗的他?或者更宽厚更沉稳更自省的托尔斯泰大爷?他还是那座高山,在所有俄罗斯人前面。索某锋利太过(中国就少一个他呀,大叹气),老让我想到叶卡捷琳娜女王对叛乱者说的,你们只会毁坏,国家不会因为毁坏而继续(大意哈,顺便说,那个电视剧暴好看)。托大爷则多少还是局限于自己的贵族身份了,任何人都不能拎着头发把自己拎起来,这不是他的错。陀唯一的问题就是太难念了,对绝大多数人,这都是条太大的鱼。

  唯一可稍与之媲美的是罗曼罗兰写贝多芬,可惜罗曼罗兰不谱曲,没有纪德如此深刻的将心比心。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