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守》读后感摘抄
《防守》是一本由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著作,时代文艺出版社出版的250图书,本书定价:20cm,页数:199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防守》精选点评:
●纳博科夫布下的迷宫,玩弄读者于股掌。好累,感觉不会再爱了 ==
●纳博科夫把下棋比作谱曲。我以前一直觉得象棋更像数学,因为下棋是有对手的,数学会有错误,反观乐曲却不存在错误。但是我们知道,纳博科夫所谓的防守,是自己对自己的战争,或者说,就是“作茧自缚”,因此,象棋是属于艺术的。
●不可改变,厌倦
●窗户的倒影聚在一起,自动拉成同一水平,只见整个深渊分成了深色和浅色相间的方格。在卢仁松开手的那一时刻,在冰凉的空气灌进他嘴里的那一时刻,他真真切切地看见了亲切地、坚定不移地展现在他面前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永恒
●纳博科夫的小说如画,对色彩、光线、明暗的描写细致入微。听别人说他是想到哪里写到哪里,最后把所有片段组合整理出来,就像画家在画布上作画一样。小说里对俄罗斯故乡的愁思跃然纸上,字里行间都是对俄罗斯的回忆很想知道的是小说的结构上有没有与国际象棋的下法相似的地方?卢金的死是敏感还是命运使然?他所认为的重复以前的棋步和遇见姨母的熟人以及小学同学有什么联系吗?姨母和父亲的私情对卢金有什么影响?
●没味道的故事
●心疼啊
●一次奇妙的经历
●唯一的出路,他说,我必须退出比赛。从而,做出了最后的防守:退出人生。
●卢金防御。不惑期怜影作。
《防守》读后感(一):迷失在象棋世界里
国庆几天就读这本,读后马上重新读,翻译不是很放心,尤其对多人合译的文学作品,更不放心,对比浙江文艺社的短篇集,文笔应该是更好些的.想起阿成的棋王,间隔时间太久,印象中棋王对气氛和动作等外部渲染更多些,防守直接刻画在现实中受伤在象棋中解脱沉迷快乐又痛苦的内心,把那份痴迷写得真实可见而又才气充盈.
最近没有时间,如果有时间可以找来比较一下,一定有趣.暂记于此吧.
2007,10,6
《防守》读后感(二):防守
在纳博科夫的小说中,此书算是比较通俗的,小说的主人公卢任算是个天才吧。从小内向但在象棋方面有着杰出的才华,从小便沉迷于下棋。可是这样的人生似乎并不杰出。 卢任长大了,父母也都去世了,这时他遇见了未来的妻子,在交往后他似乎开始了另一种生活,在一次意外外他放弃了象棋并结婚过上了平凡的中产阶级的生活。故事似乎很平淡,一个早夭的天才的故事,卢任最终选择了死亡,这是他最终的防御,正如同他少年时用象棋去防御生活一样。
《防守》读后感(三):既然是偶像写的,那就少打一个星吧
几个小时读完这部小说就来做一番评论似乎有武断之嫌,我欣赏纳博科夫的细读之道,但同时坚信不疑的是,辨识一部小说和玩味一部小说好坏完全是两回事,那简直是奠基于阅读经验的一种直观,二流小说散发的平庸气息会让你那么轻易地嗅到。有些话不吐不快,因为纳博科夫先生在《防守》的序言里得意非凡就写作技艺进行多个层面的自我赞美,这让我这个粉丝未免觉得有点脸红。
一: 开头几节就太平庸了,一个颇具天资的孩子怎么度过童年,如何受压抑,如何孤独,然后如何走上象棋之路。这是回忆录的开头,却很难成为一部优秀小说的开头。它不像《洛丽塔》、《斩首之邀》的开头,也不类同与戈里高尔早晨起床发现自己变成了虫子这种举重若轻的开头,它更是纳斯捷尔纳克式的开头——用纳博科夫本人的话说:《日瓦戈医生》是多么苦燥乏味的肥皂剧。
二:纳博科夫在序言里谈到:“事实上,即使是在那些对国际象棋一窍不通的人或者那些憎恶我的其它所有作品的人眼中,卢金也被认为是讨人喜欢的人。他笨拙、无知、其貌不扬——但是……在他那粗糙、苍白的皮肤背后,蕴藏着某种鲜为人知的天赋。” 非常遗憾的是,我在阅读小说的时候却对卢金没产生太多的同情之感,也不觉其多么讨人喜欢。这首先在于这个沉迷于棋艺中的人除了象棋几乎不懂什么,也几乎不会做什么,像一块坚硬的自足的石头,远离社会正常交往,他的“防守”情态毫无激情可言,这使他的形象干枯,像极了托尔斯泰笔下伊凡伊内奇这样没有灵魂的“物体”。我们可以把《防守》与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做个比较阅读,后者的主人公尽管与卢金一样坚硬甚至冷酷,但浑身充盈的生命气息扑面而来,让人同情,讨人喜欢。而显然,卢金不能带给我这样的感受,甚至会让我对他感到厌恶。在这部小说中,纳博科夫描述卢金的叙事视角是多样化的,在故事人物,包括他的父亲和妻子,尤其是后者,以妻子(她母亲、父亲和他是一个相对统一的视角)的感受来描述卢金,尽管突显了这个象棋手天才式的与世隔绝,但同时也会让我们感受到这个天才给这个充满活力的年轻女人以及她的家庭带来的悲剧意味,是的,连亲吻时口唇接触的部件都由这个天才来规定,天哪,这个可怜的女人!纳博科夫如此处理叙事视角必然会让我们萌生对卢金的厌恶之情,再看看《月亮与六便士》的视角,的确完全是另一个样子了。
三:《防守》这部小说可以按主人公的生活经历大致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卢金和他的父亲(以及姨母等),二是卢金和她的妻子(以及丈母等)。纳博科夫在序言里不无得意地谈到:“在接近第四章的结尾,在棋盘的一角,我走出一个意料不到的棋步,16年的光阴在一个段落中一笔带过,少年卢金一下子变幻成一个无精打采的成年人……在同一个人说话(是一个女人,这一点我们可以从铁桌的手提袋里推断出来),直到第六章我们才与这个女人相见。”毫无疑问,纳博科夫以走棋的方式来安排情节,但他的棋艺似乎太过糟糕了,优秀的棋手必然会要求每个棋步之间紧密的连续性,而所有棋步一步步推动出一个不可拆分的严密整体。可是在《防守》的棋步安排中,我们会发现小说这两个部分的棋步尽管有联系,但却不那么紧密,不无疏隔之感,卢金的生命尽管是一个连续的、有逻辑的进程,但他生命的这两个部分却由两组完全不相识的人来表现,而且纳博科夫在这不太相关的两组人身上用的笔墨不可谓不多,让人无法简单略过,但他们又无法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这带来一种叙事上的断裂,使小说的表现力又大打折扣了,可以说,这是一个太过松散的结构。
四:细节,感受到里面有一些福楼拜的东西,但显然纳博科夫没福楼拜做的好,具体再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