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新知客的读后感大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新知客的读后感大全

2022-05-26 02:07:06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新知客的读后感大全

  《新知客》是一本由著作,出版的图书,本书定价:,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新知客》读后感(一):为什么我喜欢的杂志都改版

  在他叫《新知客》前是多好一本杂志啊~

  现在改为更加关注中国,不能说这样就一定不好,但内容越来越不如从前却是不争的事实。

  残念,又一本我喜欢的杂志就这样消失。。。

  《新知客》读后感(二):关于新生活

  新知客就像希望一样。

  文学?感情?

  没有什么比坐在沙发上随着新知客一起探索世界的秘密更让我感到快活。

  追它三年了,以前是科学与生活。

  我想新知客是中国最好的科学类杂志了吧?

  《新知客》读后感(三):我很喜欢《新知客》这个杂志

  说实话,我很喜欢《新知客》这个杂志,因为它附赠的小玩艺非常有意思。比如电子体温计,手动发电手电筒什么的。所以我会依照附赠的小玩艺有趣程度决定购买还是不买。那一期附赠电子体温计的新知客我买了,因为电子体温计药店还卖8元,超值!!呵呵

  《新知客》读后感(四):内容贴近设计糟糕

  曾经要去做科学杂志,在办公室看过法国版的Focus

  和同样是版权合作的《新发现》相比,中文版的Focus更贴近生活,更容易让人产生阅读兴趣。可是,设计,实在是糟糕,色调俗艳,图片也不美。

  也或者是我个人的偏颇之见,因为不是热爱简单设计的我爱的那种设计风格。

  《新知客》读后感(五):还行吧

  《新知客》读后感(六):怪不得我对如今的科普行业不感冒

  准备删除豆瓣的若干小组的时候,又重新发现了新知客小组,

  回想起大学时候在逸夫楼陪闺蜜勤助,我就在那里长期读这本杂志。

  所以很早就了解了很多科学基本概念。

  以至于后来遇到现在各种满大街的科普机构,甚至对转基因抱有暧昧态度乃至鄙视中医的这种。。。实在是难以信任。

  然而这样好的东西,直到我好奇ta怎么很久 没有再出现在我的视野中,才发现已经停刊了很多年。。

  好可惜。

  《新知客》读后感(七):时代与生活

  记得成龙说过一句话“我去过那些研究科技的地方才知道,原来我们当下使用的科技早在十年前就已经发明出来了。只不过是在一步步向社会推广而已。”

  科技真的很有意思,成龙说的话也比较值得推敲。我认为,科技从研究到成熟是很有一段时间的过程的。而这个过程在进行中会在合适的时代发展的飞快,而不合适的时代。。。。。你总不能说碳经济会在二战取得飞速发展吧呵呵。

  研究,推广,被接受,然后成熟再被普及。新知客就是这样的一本杂志,让我们获知这世界正在发展着,正在变化着。让你警觉着,让你接受着。

  我喜欢。

  最喜欢的是,没有像科技新时代那样大量的软文广告。

  《新知客》读后感(八):我错怪了《新知客》

  大概是在注意《新发现》之前就看到一本《新知客》,根据杂志封面的印象,觉得这又是一本类似《科技新时代》那样以科普的幌子卖产品软文广告的杂志,况且封面的感觉非常不对我的路子,所以一直都没有兴趣翻翻。今天在图书馆看到《新知客》,发现之前的印象完全是错的,虽然里面也有产品软文,但是大部分还是认真做的科普内容,而且图片确实很精致,沿着这个路子走真有希望走出来也说不定。

  说说它的优点:1。科学和技术并重,并根据一般读者的兴奋点,将科技调整为重要板块,一方面为将来的产品广告市场做铺垫,另一方面弥补了一般科普杂志(包括《新发现》在内)时效性、生活趣味、生活相关性不强的弱点。

  2。内页的设计有明显的男性杂志风格,保证了杂志版面和色彩上的力量、活泼,避免了女性化的优雅。

  说说它的缺点:1。时效性仍然需要加强。这一点,刚刚看到新闻说2008年3月改版后,将从科普新知杂志向科普报道型杂志转向。依靠贝塔斯曼的经济实力及《新知客》几年来的耕耘,相信会有好的结果。看到这个改版说明,觉得中国科普市场大概真要出现一本大刊了,这个决定真是太英明了,赞一个。同时也对包括《新发现》在内的其他杂志惋惜一下,再不想办法,可能真要被淘汰了。

  2。版面设计在保证男性风格之外,要考虑适当的搭配,特别是一些非常好的大图尽量不要用小图来破图,也考虑将这些图片设计成供读者撕下来的样式。

  3。封面设计亟待改善。虽然在看了内页后觉得封面设计可以原谅,但是,相信很多读者都会因为封面而没有去翻看的兴趣,从而错过了一本内容尚可的杂志。

  4.亟待加强国内原创内容。合作刊物的好处是有可以直接利用的外刊内容,但是包括《新发现》在内的合作刊物现在的问题都是太依赖外刊了,不仅造成原创输出遥遥无期,人才培养不成体系,而且读者也会觉得隔膜。例如有一期讲《雾之风景》,完全可以从科普及报道的角度对重庆进行报道,成为另一种《国家地理》,我们读着也觉得有亲切感,要知道当年《国家地理》的天府专刊在四川可是卖疯了,也是其取得突破的重要的战役。可惜了。

  再说点八卦的:看到执行主编张强的博客,发现张强去年年底就已经辞职了,不晓得和新版改版有没有关系。就《新知客》现在的样子,我觉得张强也算是科普行业里做的很不错的,关注他的动向。

  上次听《新探索QUO》主编说《新知客》要停刊,大概是听错了。要按照目前《新知客》的走势及改版思路,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会越来越好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