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罪难逃》读后感摘抄
《活罪难逃》是一本由杜子建著作,作家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9.00元,页数:36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活罪难逃》精选点评:
●想看神作
●。
●亦然
●男
●干活斤斤计较
●听很多朋友说这是本好书,我也很喜欢老杜,所以想阅读这本书
●这是本好书!
●喜欢读书
●心理描写很好。责任意味太浓。后面几封信写得不错。
●看来打分的人太少了分数不可信。故事讲得不太吸引人,升华上力不从心。
《活罪难逃》读后感(一):哪里有卖这本书的啊
昨天去听了杜子建的课,真人很有感染力,想卖这本书,发现哪都没有,不知道大家在哪买的,好心人如果知道哪有卖的请豆油我啊,多谢了。
据说这本书是杜子建的妹妹建议他写的,他一边写一遍流泪,写完之后头发都白了。很好
《活罪难逃》读后感(二):讲故事的高手
知道杜子建还是从听说他的微博营销开始的,本来没想他会有这样一本故事书,看到douban评分还是挺高的,于是找了本来看,故事确实挺有吸引力。比较新鲜的是在就那么几个人的圈圈里面,将彼此之间的故事表现得浑圆天成,既不觉得单薄,也没感觉混乱,可见对情节的把控是十分到位的。除了叙述本身的技巧以及情节安排的灵活之外,故事本身是老套俗气的。
布道并非是传播思想的唯一方式,甚至并非是一种好的方式。
《活罪难逃》读后感(三):逃
没想到2011.1.1用一天的时间看完了这本书,这一天,我好像跟着谭林在坐牢,感受着他的压抑、恐慌、无助、希望、期待……我又好像是宁伊凡一样,宁静的夜晚,打开一盏灯,展开一张纸,给谭林写封信,像似写给谭林,又像似写给自己,所有的光环不见得能够获得真正的一丝的快乐,生活其实也像一场牢笼,当你在你的牢笼里面,看着别人的牢笼,你无比的羡慕,你拼命的想出去,可是你们想过,其实那个人也想出来……
陈英是不幸的,也是幸运的,谭林也许不明白,陈英的负罪感源于对他深沉的爱,而不是因为负罪感才爱他。她吃过再多的苦,只要想想心里的那个人在,就会无比的温暖。这就是谭林的力量;不过陈英幸运的是爱上的是谭林,谭林就是那个永远不会让她一个人陷入无助的牢笼里的男人!
人生就是这样,是个露天监狱,每个人的生活可能都是一个牢笼,每个阶段也许你只是从这个牢笼跨入另一个牢笼,所以珍惜自己每一个阶段,既然你是走过的路,就值得珍惜!
《活罪难逃》读后感(四):死罪可免 活罪难逃
谭林是一个书生,女朋友开服装店被流氓收保护费,谭林忍辱多次后出枪,被判6年监狱
监狱中的过堂血腥惨不忍睹,更让谭林郁闷的是,满脑子为什么不能问,因为
监狱的生存法则就是,低头干活,少问少说
牢头徐三军折磨谭林,老实的谭林忍辱负重憋着一口气,忍无可忍的时候,用铁脚自残脚背
干警发现了不公,调走了徐三军,谭林因祸得福,逐渐混上了铁桶
加上谭林的笔杆子和新机,他收拾了许四海,成为了监狱的一哥,老木
女友陈英死心塌地的爱上了谭林,拼命赚钱想要赎他,面对谭林的拒绝,竟然
陈英疯了,她的爱太脆弱,她在爱中丢失了自我
减刑一年后谭林意外的提前出狱,狱中笔友白富美宁伊凡被他忘在脑后
回到社会的谭林开了一个书店,但是他仍然被困在无形的牢笼中
宁伊凡把谭林带到北京的豪华别墅中,在沟通中伊凡越来越多的爱上了谭林
但是老木的内心,有陈英的一块伤疤,他说我的心是空的,是一块坟场,装不下任何人
伊凡绝望到底,甚至绝食抗议,
伊凡的公司被勒索,老木出马,轻描淡写,收下马仔痛快地收拾了对方
谭林出狱后意外变得阳痿,伊凡用自己的爱心感化谭林
在充满痛和爱的沟通中,肉身地枪林弹雨终于发生,两个人也确定婚期
订婚日期,陈英的朋友苏慧认出谭林,大骂谭林背信弃义吃软饭
把道德放到感情之上衡量,也只是因为苏慧认同了陈英的悲伤
谭林在大雪之中要坐火车离开北京,离别场面,伊凡和老木都已经泪眼婆娑
触犯了法律,有型地监狱囚禁你
违背了内心的情感,无形的监狱囚禁你,让你无处可逃!
既然谭林和伊凡已经真心相爱,那么就用爱心去面对陈英和苏慧
再一次离开伊凡,岂不是又一次伤害一个女人,也同时伤害了自己
只有自己被爱充满,才能真正的去爱别人
痛苦无法疗愈痛苦,只有超越痛苦的成熟,才有真爱的付出
祝福所有像谭林和伊凡一样的爱情,都能走出内心的牢笼,携手此生一起走~
《活罪难逃》读后感(五):牢房里走出来的作家
漆德奎 文
苦难人生,他迷失了方向
1966年,杜子建出生在安徽省贵池区农民家庭,虽家境贫寒,但他勤奋好学,成绩在班里总是名列前茅。1983年,一场大火将他家烧了个精光,他只好辍学在家务农。1990年8月的一天,杜子建酒后到一口水塘里钓鱼,几个外地捕鳖人惊跑了快要上钩的鱼儿,酒后失去理智的杜子建将三人打伤,其中一人重伤。法院判处他有期徒刑6年。
牢房里,他再度获新生
入狱时,杜子建只带了一箱子书。他对人生有了新的感悟,写了一篇题为《雪》的散文。指导员杨瑞平无意中发现了这篇散文,当即推荐到《安徽新岸报》发表。不久,杜子建被调到宣教科,负责写材料和出黑板报。
1993年,杜子建调到基建组。那天为了赶工期,他们冒雨给楼房下基石。一块百余斤重的大石头从坡上滚了下来,可此时,杜子建的双脚却陷在泥浆中!就在这万分危急之时,杨指导员冲过来,用身体把石块挡住,自己却被砸伤。
杜子建被深深地感动了,禁不住嚎啕大哭。从此,杜子建白天拼命劳动,晚上伏案苦读。他做了四十多万字的读书笔记,先后发表了三十多篇文章,被《安徽新岸报》聘为报道员。在杨指导员的动员下,他还参加了成人高等自学考试,在狱中通过了六门功课。由于他表现突出,先后被记功两次、奖励三次。1996年4月20日,他获得减刑一年零一个月。
爱情和事业为他喝彩
1997年7月,出狱后的杜子建足不出户,埋头苦写了3个多月,一部名叫《活罪难逃》的四十多万字的小说手稿完成了。1998年底,杜子建回到家乡小镇,开了家小饭店。第二年,一个叫俞桂兰的姑娘发现他是一个真诚坚强、有进取心的人,2000年他们举行了婚礼。
《清明》杂志社主编段儒东先生看了小说原稿后赞不绝口,请几名编辑对小说“会诊”。2001年初,几经周折,中国作家出版社决定出版这部小说,通知杜子建到北京改稿。杜子建夫妇听后欣喜若狂。到北京后,为了节省开支,他们找了一个阴暗潮湿只有八、九平方米的地下仓库住了下来。杜子建没日没夜地对小说进行出版前的最后修改。最困难时,他们身无分文,杜子建不得不到一家广告公司兼职抄信封,一只信封6分钱,他一天抄了七百多只。
2001年7月5日,小说《活罪难逃》终于面世了。这对患难夫妻捧着还喷着墨香的新书,相拥而泣!(《检察风云》2002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