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世界博览读后感10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世界博览读后感1000字

2020-12-10 02:15:46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世界博览读后感1000字

  《世界博览》是一本由著作,出版的图书,本书定价:,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世界博览》读后感(一):无法撤销

  爱上一本杂志如爱上一个人。当你看到她现在的样子,你是会接受她现在的一切呢,还是不胜唏嘘。

  她是一个有独立性格的人,你爱上的只是那个你当时憧憬的影子。是时候跟这本杂志说再见了。

  《世界博览》读后感(二):开阔眼界

  作为由我国外交部主管的杂志,《世界博览》的后备资源力量还是很强大的。虽然一直没机会出国看看,但通过杂志还是能对世界有所了解。这本杂志的文化定位在那儿,把它当游记看不失为一种不错的选择。有时间会去图书馆多多借阅的。

  《世界博览》读后感(三):它实现了我的旅游梦

  穷学生没钱去旅行~读这本书就象逛遍全球一样,终有一天我会飞身世界~

  高三开始,每天在图书馆努力温习,看数学工式看到脸色发青的我,一定会留下半个小时的RELAX时间.看这本书,我想自己没被数学杀死,也应该归功于它.

  大学以后,自己打工,有自由支配的钱了,我就倾尽全力月月买书~誓死捍卫我的座右铭:"饭可以不吃,书不可以不买",世界博览就成了我每月必买的书~而且我的顽强作风还感染了身边的人,他们也开始读这本书,最起码爱买书了~

  迟早他们会感谢我的感染的~因为书真的带给我们很奇妙的生命闲瑕时光~

  《世界博览》读后感(四):此处无情胜有情

  很闲适的感觉,但算不上小资。它浓浓的人文气息,才算得上是真正的大气。历史,地理,游记,人物传记,科学小品,很丰富也很条理。从没有厌倦的感觉,因为它只会变化,从不停留。

  四年来对它的成长和关注,使我有了一种牵挂的感觉,它的文风很一致,风格隽永,淡泊的态度使人想起普鲁斯特和叶芝。我偏爱它的巨幅彩图,清晰之中是震撼。每每看到封面,我都会把它当作一幅油画凝视许久,它以完美主义的风格展现世界的一角,使人忘却紧张与不幸。它的选材绝对新奇,讲述的内容鲜为人知,就算我们耳闻过的名人,在编辑的笔下也脉脉有情,红颜薄命的,抑或是怀才不遇命途多舛的,在无限山河间,吐露着隐秘的怨恨。

  每期,我都会从编者的话开始细细阅读,进入目录然后是正文,我会刻意每期留下一两篇文章,期待多少年后的某一天,重新翻看旧杂志时,仍有新的发现,这样的惊喜也许会等很久,但人生本就来日无多,自己创造一些,在世界的每个角落都留下一些回忆,又何尝不是一件愉快的事呢?

  《世界博览》是一本可以让人静下心来的杂志,可能就像它的名字,它有世界般的容量,世界般的胸怀,一切就在不声不语中融进文字,融进你好奇又无知的头脑。

  无须赘述,美景前我依然会感怀落泪,因为它早已是我的梦中之所,虚有一腔情怀,仅在这几十页纸上寻找燃放之地。

  《世界博览》读后感(五):《世界博览》——展示世界各国人文地理新版图

  《世界博览》上半月为海外卷、下半月为中国卷,作为世界知识类综合性月刊,一方面从英、法、德、日、俄、西等多语种最新资讯中编整素材,另一方面,吸引众 多游历海外的优秀作者,为读者推出大量的世界描述。《博览》整体上讲求内容深入,文字考究,因此与其他新闻时事类报刊相比,切入点更深,文化味更浓,风格 更凝重,并很好地把握了厚重与软美,知识与情感,动与静的关系。

  订阅《世界博览》:http://www.zazhi.com/102717.html

  精彩内容

  《世界博览》杂志是中国最有影响力的世界报道类刊物,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主管、世界知识出版社主办,创刊于1984年,在国内国际同步发行,现为半月刊。

  《世界博览》读后感(六):找不回来的感觉

  我的高中过得很压抑。明明是个理科白痴可是为了所谓的情谊毅然(当时觉得自己真英勇啊!拿自己前途开玩笑真傻!)选择了理科。结果就是物理化学低分接连出现。48,33,直到最后难以相信的19分。

  高三那年开始自暴自弃。周围的同学越死命地做题我就越放松自己。好像这是我唯一可以向这个世界宣泄的方式。自习课我开始泡图书馆看足球世界乒乓世界。。。累了爬下睡到自然醒醒来心情不错就出去散个几圈步。日子看似悠闲可是心里还是怕的。怕自己落下太多。但又不想做试卷,发下来一张我就撕一张。那种心情是很难受的。心很累。到现在还是不太愿回忆。我就是在那种心情下遇见世界博览。

  图书馆的老师把半年的期刊钉在一起。我借了两大叠,就是一年的量了。同学挥动笔杆在稿纸上飞快运算。我趴在桌上一本一本翻着世界博览。纸张翻动之间,散落世界各地的人们通过世界博览大大小小的专栏向我述说他们生活的世界。记得名字的有女孩拽拽、胡续冬。还有其他作者,世界各地在哪的都有,写他们的生活,写当地的风俗甚至法律。因为不是专栏作者的关系,名字我记不住了。可是他们文字所传达的信息我悉数收到。这里面有阿尔及尔的婚礼,布鲁塞尔这座老城,有津巴布韦的石头,有爱尔兰的一切,有加德满都的寺庙,还有那个与鹰为伍的老外,我后来经常会想起他戴一副墨镜和雏鹰的那张合影。最后知道他在一次飞行中遇难。翻着翻着,原本焦躁的心都被博览的图片和文字给抚平了。我至少开始愿意去解物理题,开始背分子式。对一些事物也渐渐看开。

  上了大学,一直想找回阅读博览时的美好感觉。可惜学校报刊亭都不太会进世界博览。老板说只有有人定了才会有。偶尔有的时候买来一看才发现博览改版了。不再是以前的风格。那些我喜爱的专栏也没有了。以前地理气息很浓。现在似乎和政经一类的杂志不异了。可是我想,即使它没有变,大概我也找不到高三那年的记忆了吧。环境在变心境也在变。我又能要求什么呢?可是那样的阅读记忆,真的还想再拥有一次。

  《世界博览》读后感(七):从新加坡谈起

  无机客

  2008年第3期的《世界博览》以“新加坡”为主打,倒是引起了我对新加坡的一点儿思考。当新加坡最初进入大陆人的视野,是作为一个正面的典型出现的;国人对它的报道,往往称赞新加坡司法严明、公务员廉洁、经济蓬勃等等。大陆也一直在派遣官员到新加坡去取经学习,但新加坡真的是那么“民主”么?《世界博览》里写到“在新加坡,人们不能公开讨论政治和政策,就连媒体的舆论导向都由国家掌控,新闻报道也都如履寒冰,谨小慎微,不敢触及敏感话题”,新加坡是一个“限制言论自由的国度”。

  回顾新加坡建国以来的数十年历史,可以发现新加坡其实是在一个恰当的时间和一个恰当的环境,选择了做出一个经济发展至上的决定。它在外交和国内政策上采取了“谁也不得罪”的策略,终于成为了经济腾飞的亚洲四小龙之一。

  政治上,新加坡就是李家的新加坡;新加坡的廉政就是像封建王朝的廉政一样,高薪养廉,让公务员廉洁的目的是捍卫李家族的利益。再看新加坡的严政,一个禁止咀嚼口香糖的国度竟然又为了经济利益允许开办赌场,可见新加坡的严证的取向并非民众选择,而是长官的意志。

  大陆要学习新加坡的经验,很容易就可得知。两地同样是一党的天下,同样是一个利益集团掌控经济和政治上的大权。但新加坡的体制能否长久呢?本人存在疑虑,新加坡的成功,和李光耀本人的个性和能力是分不开的。必须承认,李光耀是筚路蓝缕开创了新加坡的现在。他的子嗣能否让李家的天下百年不倒呢?

  其次,新加坡的体制只能在像新加坡那样的小范围下才能获得成功。单单就论让新加坡国民普遍生活安定的“组屋”工程,似乎就无在大陆获得真正施行的可能。【杂志P32页曰“新加坡住房拥有率(90%)”似乎有误】

  对于美国物价的报道,很是应景。假如说物价上涨下跌循环是历史必然的规律,那么能够跳出这种规律,尽可能地规避风险呢?我想,这不是不可能的,但却是少数利益集团所万万不想见到的。

  《林肯的污点》揭破了长久以来的一个假象;告诉我们林肯并非黑人的朋友。他心目中的最佳选择是将黑人迁出美国,在南北战争中宣布黑奴解放只是上策无法实施后的下策而已。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