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英国电影十面体经典读后感有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英国电影十面体经典读后感有感

2020-12-11 02:18:1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英国电影十面体经典读后感有感

  《英国电影十面体》是一本由李二仕著作,三联书店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8.80,页数:23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英国电影十面体》精选点评:

  ●结束一日早期电影学术论坛,匆匆返回广东的路上,在七年未光顾的盛世情买下这本书。内容上讲有些陈旧,少大卫里恩和迈克尔鲍威尔;行文上每个导演果然如十面体,风格相当不同,有兼及产业的肯洛奇、弗里尔斯,也有对贾曼、格林纳威难掩的溢美,还有写的奇烂无比的希区柯克放在了开篇……

  ●英国电影

  ●记录标题 商业作者 希区柯克的先锋性实践 格里尔逊和纪录片运动 林赛 安德森 从愤怒青年到 自由电影 肯洛奇的现实主义电影 斯蒂芬 弗里尔斯和BBC4的电影电视 萨莉波特奇妙旅行 园艺诗人的绘画 德雷克贾曼 复古主义到后现代 彼得 格林纳韦德迷幻与癫妄 酷英国与酷电影 盖里奇的暴力 丹尼 博伊尔新电影亚文化 呈

  ●虽然是按导演分,但写到具体导演时,并没有单说这个导演,有关联地在说英国电影

  ●相对而言,此书把学术知识相对大众化,分十个独立章节将当代英国电影作简要分析,比较适合看片有一定数量的影迷阅读

  ●大段大段的抄袭不注明出处。一章一个理论角度的构架还行

  ●其实以这样的写作方式去写国别电影史还是很值得借鉴的。

  ●bbc4.....

  ●英国电影产业历史还行 分析都比较老套

  ●就冲伊安·迈克凯伦出演过哈利波特这句话 我也得扣掉一星

  《英国电影十面体》读后感(一):只能随便翻翻

  当初翻这本书是因为我很喜欢derek jarman和peter greenaway这两位英国导演,可是书里对他们俩介绍可能还没我知道得多,深度分析更几乎没有,只是因为我对其他的导演并不熟悉也不知道他讲的怎么样,从这个角度讲还从书里得到了一些东西。作者把书名取为“十面体”还算谦虚,只是写的还不够负责。

  《英国电影十面体》读后感(二):很差

  走马观花,道听途说,缺乏态度,甚是无聊。

  英国电影在传统电影史学论中的地位被严重低估,可值得挖掘的东西很多。但由于国内的资料很少,国外的大部分是最新的论著,基本没有翻译,所以国内“研究”的就很少。至20世纪80年代末,英国电影在电影语言和制作方式上有突破性进展,摆脱以往给人美国好莱坞电影“后院”的印象,英国也成为艺术电影以及独立制片制度最为成功的国家。

  《英国电影十面体》读后感(三):比较失望的一本书

  不是势利,外行看电影评论类书籍大多如我,先看是不是老外的东西,再看作者资历,其次看出版社,最后才是内容本身。这本书前两点都打折扣,但是三联出版,加上毕竟是在写英国导演,所以最终还是买了。

  不过——这本书基本可以这么说:他说的你都知道,你不了解的他都没说,分析等于没分析,有时写着写着还会跑题。而且,文笔干巴巴的。

  尽管如此,还是看在作者写了英国导演的份上,至少也是找了不少资料的份上,不给最差。

  《英国电影十面体》读后感(四):英国电影,我喜欢,欧洲电影,我喜欢,

  之前有在书店里看到这本书

  但当时没有要买

  再决定的时候,已经被买走了

  之前在第10放映室就有说到英国文化与英国电影

  我觉得很有意思

  开始对英国的电影有兴趣

  应该是从BBC的<傲慢与偏见>的电视剧版本开始

  英国人的拘谨在尴尬的场面会起到意想不到的笑果

  而不是美国大搞特搞的画面效果

  我需要看的,无论是电影本身还是其他影迷的影评,专栏作家的影评

  都是一种很重要的学习

  我们自己的生活依然要好好的过

  人生本来就是个体吧

  恩,哈哈,有点离题

  《英国电影十面体》读后感(五):喜欢英国

  春节长假,与其在家里看一肚子垃圾电视,不如多一个选择,跟随这样一本书,按图索骥,

  做一个英国导演主题电影节。

  盖伊•里奇,也是本书介绍的导演之一,好不容易筹到点钱拍了《两根大烟枪》,可是没有一个英国的电影公司瞧得上这个下水道的泥瓦匠。一次偶然的机会汤姆•克鲁斯看到了《两根大烟枪》,喜欢得不得了,推荐给哥伦比亚公司发行,大火,29岁的盖伊•里奇一下子被誉为当今世界最有才华的导演,机会一箩筐,最后还把麦当娜娶回了家。(想想,谁能让大姐大麦当娜臣服呢?还有,因为这件事我对汤姆•克鲁斯也有了好感,没想到一个人长得这么好看眼神还不自恋。)

  比起卓别林和希区柯克对世界电影的影响,盖伊•里奇也就不算啥了。可是他们走的路都是一样的,从英国出发,最后被好莱坞收之麾下。

  所以要追溯美国的历史,尤其是流行文化的深度,还得回到英国。电影如此,音乐也一样,

  摇滚音乐界殿堂级人物披头士、U2、滚石、平克•弗洛伊德,全来自英国。一个国家有历史不算什么,回头看得清历史,望未来把得着脉络,传统和现代没有断裂,这才了不起。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