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君士坦丁大帝时代》的读后感大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君士坦丁大帝时代》的读后感大全

2022-05-16 12:46:39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君士坦丁大帝时代》的读后感大全

  《君士坦丁大帝时代》是一本由雅各布·布克哈特著作,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00,页数:35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君士坦丁大帝时代》精选点评:

  ●多神教是一种自然状态,而一神教则是政治状态。

  ●凛冬将至

  ●拯救大一期末的一本书,当时读的半通不通,希望有机会重来

  ●应该归类为文化史社会史,虽然我觉得最好看的还是皇位继承那章,聚聚真的好嫌弃大帝哦字里行间克制不住的烦躁hhhh但不得不承认聚聚笔下的perfect cold bitch大帝超对我口味-_-||

  ●当然现在看来一些细节上的内容有些陈旧,但读这类有些年头的史著,要学的也不是知识性的东西,而是作者谋篇布局驾驭材料的能力吧。一种“顺观念的水流而下”的体验。

  ●译笔似欠圆熟

  ●此书是布克哈特自意大利之行后结出的第一颗学术成果,也为他日后的文化史写作奠定了基调。

  ●米兰敕令不是开始而是结果,基督的世界理应降临了~

  ●“……更重要的是,原始资料之真伪无关紧要,因为它们反映的是时人的感觉、情感、欲望、臆断、观念和信仰。伪作对于洞悉它所产生的时代精神往往比真品价值更高;而文学作品如果运用得当亦可用来书写历史。毕竟,文化史主要关心信仰和态度,而不是事件。这种宽广的视野和对实证主义的颠覆在(后)现代心灵那里产生了共鸣,为挑战传统史学提供了火药,直接影响到晚期古代学派日后强调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和重视思想心态的研究取向,并促使人们的思索从历史现场开始――“时人信仰什么?”“他们怎样对变化做出反应?”这类问题远比“到底发生了什么?”“这些信仰是否正确、有用与否?”来得重要。”

  ●....

  《君士坦丁大帝时代》读后感(一):网络版地址

  买了这本书后,突然看到网上有,心小痛ing

  《君士坦丁大帝时代》读后感(二):君士坦丁大帝时代

  这是我读的布克哈特的第二本书,我想可能也就读这两本了。也正因为文艺复兴写得相当精彩,所以才有兴趣读此书。   君士坦丁大帝是个划时代的人物,正是他使基督教合法化,也意味着欧洲基督教化的奠定者。也正因为此,所以对他的评价也就天上地下。而此书不是论君士坦丁大帝个人的作品,而以其前后的时代为背景,叙述性的历史著作。   读完此书后的感觉是,历史选择了他,而他也很好的选择了历史。当时的罗马帝国可真是混乱,从开国时期的强盛,渐渐变成混乱一团。在中国也只有五代十国时期才能相比。这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但思想上,信仰上也是一种关键性的原因。于是在戴克里先下台后,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秩序又要开始乱起来时,君士坦丁选择了正确的历史,于是重建了罗马帝国,也开创了基督教时代。好坏与否,各自品评吧。   作者是一代历史大家,此书对当时的历史大致进行了描绘。相当值得一读。

  《君士坦丁大帝时代》读后感(三):理性的鉴赏家

  用三个晚上读完了这本书,多少也能理解布克哈特招致非议与广受好评的原因。从前读过《拜占庭帝国史》,发现布氏的作品果然具有不同于他人的独特之处。

  他运用一种机智又不失风趣的笔调评论奥勒留之后的历代皇帝,他为戴克里先的四帝共治制的苦心辩护,这些无疑都是杰出的史家视角;而在讨论异教崇拜、衰朽文化和大都市的篇章中,我们也不难发现主导布氏日后文化史观点的滥觞;但在涉及君士坦丁的生平时,布氏对材料的甄别却又极度克制,他小心翼翼地把各种基督教神奇事迹屏蔽在视野之外——即使米尔维桥的“天空十字”这样显赫的历史事件也被语焉不详的一笔带过——力图还原出一个现实世界中的大帝。

  布克哈特就象一个拥有许多宝物的鉴赏家,他可以用最闪烁、最美丽的宝石镶嵌出一副全景画,同时也出于理性主义的立场,毫不犹豫地把那些奇异的东西扫进角落。只有皇冠,没有十字架,这就是一个理性鉴赏家眼中的《君士坦丁大帝的时代》。

  《君士坦丁大帝时代》读后感(四):翻的不差,內容有深度的經典

  提到雅各‧布克哈特(Jacob Christoph Burckhardt),大多數人想起的應該都是他那本經典《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化》,那確實是研究該時代不可或缺的作品。不過個人感興趣的是他的這本《君士坦丁大帝時代》。

  本書是布克哈特為數不多的作品中的第一部。跟《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化》相比,這部作品篇幅相對少,但從中已經可以感受出其大師的水平。雖然書名是《君士坦丁大帝時代》,但請把重點放在“時代”這兩個字上。布克哈特的特色不論是在他的時代還是如今都是與眾不同的-雖然坦白說在當時是“比較新穎跟具有爭議”,現在倒是還好-,他擅長從一個高度上去綜觀某個時代的全局:政治、社會、文化,而不拘泥於非要按部就班的陳述事實,此外,他把自己所吸收的知識信手拈來,不太引用當代人作品也不做太多腳註等等,這些都形成鮮明色彩。簡單來說,本書是一本“論述性”作品,要求讀者本身要自己具備深刻的認知,才能跟上布克哈特的步伐去感受他想呈現的。

  這樣的做法讓我想起了前些年剛過世的大師霍布斯邦,他的十九、二十世紀系列也是這樣的寫法,都是對讀者的一大考驗啊(笑)。

  我佩服布克哈特的觀察力,他在每個主題中的撰寫總是那樣的敏銳,只陳述“重點跟特徵”,沒必要的話題也毫不猶豫的割捨,不浪費篇幅。而其文筆更是絕妙,當他在說到君士坦丁用人喜怒無常時,寫著:「他的宮廷是非常滑的地板,任何人站在上面,必須謹防跌跤。」這樣的暗喻讓人讀來不免發出會心的一笑。不過,同時也有點不得不提,布克哈特也擅長找尋問題,他總是指出一些應該深思的點出來自問自答,讀者當能從中受益,但也必須謹慎思考作者的思路。因為布克哈特最被同行詬病的,大概就是其論述總是太過主觀;不過我得幫他說說話,歷史解釋有誰能客觀呢?總之,不論是去思考作者的答案或者嘗試自己回答,對讀者來說都是最大的收穫。這就是本書值得鼓掌的地方。

  假如我們要依循吉朋的思維,把羅馬的歷史結束在1453年,那麼,君士坦丁及其時代確實是一大轉折點。從奧古斯都所奠定的古典文明最高峰經歷了三世紀混戰的折磨後,到君士坦丁的手上已經變的不成模樣,人們總說是這位皇帝改變了一切,但事實上是本來就到了不得不改弦更張的階段,換作是任何一位稍有才具的領導人都必然有所為的。只是君士坦丁的作為涉及到了基督教這個至今仍然影響著1/3以上地球的宗教,免不了極具討論性。“古典晚期”學派的興起,主張這段時期是“轉型”而非“衰落”,想來布克哈特對這樣的話題並不陌生,他也在本書中深刻的指出這樣的轉折,而這正是為了八年後出版的《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化》對應,畢竟那是一個結束跟開始。

  比起《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化》在台灣有一本厚厚的繁體全譯本,本書只有上海三聯推出中譯本,而且已經絕版(其實台北某二手書店倒是很多本),頗為寂寥。本書翻譯的還算流暢,內容依然能仍激起不少思辨,堪稱經典,仍然是值得向大家推薦的好書。

  關於君士坦丁,麥田之前的世界史系列小書有一本介紹性的作品,雖然已絕版,但不少圖書館有收藏,可以參看。

  有興趣的朋友同樣可以看看BBC對於這位皇帝的影片,我個人覺得是拍的非常入木三分,用短短的一個小時把他的人生重點都講完了,值得一看。

  至於對君士坦丁的討論,就再另外開篇幅好了。:P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