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构图学》读后感精选
《摄影构图学》是一本由【美】本·克来门茨 / 大卫·罗森菲尔德著作,长城出版社出版的259图书,本书定价:平装,页数:1983-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摄影构图学》精选点评:
●應該再版一下嘛
●去感受抽象的点线面,感受光影组合的魅力,感受才是不二法门
●粗看一遍,从基本的抽象原理,到实际的经验,我发现一开始自己摸爬滚打的经验,就是不断问自己“怎样拍会更好看?” 一是发现趣味点,二是自己不断去发现新的角度。从这一点出发,颇有一致性;另一方面也学会了怎样去发现生活的框架,大的构图能力,真的很重要。【值得反复看几遍】
●读后感:接受自己完全没有艺术细胞的事实
●“在摄影构图的研究中,存在着一种潜在的危险,那就是把掌握各种要素及其应用理解为一种纯粹的机械过程。”“艺术魅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拍摄者在创造瞬间对主题感受程度的深浅。不管拍摄内容是具体真实的还是非写实的,使艺术家的灵感受到激发的是拍摄内容的抽象形式。”“拍出的照片,无论是把明确可辨的事物抽象化,还是把纯粹的几何形状组合起来,都无关紧要。关键问题是要使抽象的东西转化为人们的感受。”
●视觉要素——形状,线条(轮廓线),明暗(灰色层次,高调与低调,配置),质感,立体感 构图原理——中心,布局,对比,节奏,平衡,统一
●1 视觉语言的原理性的书籍。类比于语言,视觉元素是词汇,而构图原理是把视觉元素组织起来呈现表达者意图的语法规则。 2 作者批判那些经验式的未经思考的固定构图套路,他们不从视觉表达出发而像是拿着锤子四处找钉子的工具人。 3 作者是形式派的。重形式、美感本身而轻内容、艺术之外的事。
●豆瓣摄影类的书籍都评价虚高,基本就是把许多构图的常识注了点水,更文艺地说了一遍,作者批判那些三分法、对称法的构图,然而自己给出的手法,其实并没有那些传统的手法好操作上手。关于明暗、对比、呼应这些东西,对于熟悉设计法则的人基本都是老生常谈了,如果觉得这些文字有启发的人,建议去多看看设计类的书,那你会有醍醐灌顶的感觉。至于本书讲理论就比较罗嗦,而且例子少了点显得缺乏说服力。关于excel小神童蒙德里安画作的解读倒是有点意思,如何通过区域和明暗来安排构图,颇有些启发。剩下的,其实并不出彩,并不算多的照片还选得不错,可浏览找找灵感吧;总归看摄影类的书主要都是看图的,试图总结规律的基本都是扯蛋;就像书法一样,非得一个一个字地慢慢攻克,没什么终南捷径,但坚持写下去,忽然有一天,没准就豁然开朗了。
●更多是原理性的东西,以后再看看
●设计语法类。18年4月重读。
《摄影构图学》读后感(一):很不错的构图学
作为80年代出版的书,内容还是很适合现在的人观看。作者从点线面的关系来给读者展示出了构图中的基本构成和构图的方法,同时提供了许多训练构图能力的方法,不但提高了构图的能力,还提高了读者对画面的把控能力。非常适合摄影爱好者的阅读。
《摄影构图学》读后感(二):值得一读的书
探讨了构图的艺术独立性。
估计是现代构成艺术观点的论述,如果你对现代早期的构成艺术认可,那么对这本书的观点还是很能引起共鸣的。
很多关于思想、设计、艺术的观点,如果自己发挥想象力,还是很能引起我的思想机器运转,因此值得推荐。
《摄影构图学》读后感(三):太棒了
必须说几句 看过很多书 被误导过很多次 直到读了这本书 真的茅塞顿开 虽然年代久远 但没有什么内容是过时的 因为作者阐述的都是本质性的东西 如果早些发现并阅读该多好 相见恨晚 相见恨晚 相见恨晚 相见恨晚 相见恨晚 相见恨晚 相见恨晚
《摄影构图学》读后感(四):刚开始学习
单反到手不就=就,实在是个小白,想来朋友推荐看这本,不过一看名字感觉自己要头晕目眩的说,因为过于专业了点。好在看过之后,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遥不可及,当然也是有人指导的原因。不过确实能够学到很多东西。
《摄影构图学》读后感(五):难得的好书!
看到这本书,眼前一亮!这是一本能人让人找到自己内心的需要、找到感觉的书!它不会教条的告诉你什么三分法,什么原则什么教条blabla ... 而是通过生动的例子,牵引你认识到如果你这么做这么安排会带来什么样的观感,慢慢的把摄影构图的诸多元素如何起作用拉入你的感知,启发你自己的思考。所有对摄影有点小兴趣的人都该看的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