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间集》读后感精选
《花间集》是一本由赵崇祚著作,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25.0,页数:148 页,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花间集》精选点评:
●经典的还是始终是少数啊
●高中抄过一点...画罗金翡翠,香烛销成泪,花落子规啼,绿窗残梦迷
●这个封面的还有更早版本的,高中时期很爱拜读
●补一个,高中时最喜欢的词集之一
●也算读过了哈哈哈
●对乱世和盛世需要重新认识,被误解忽略的朝代需要重新认识,少年时喜欢大江东去喜欢奔流到海,三十郎当读起兰烬落和小山重叠,被那种游移连绵的意境深深吸引,光影扑朔的细节,香气缭绕。与其看义正词严挥斥方遒,倒不如闺阁香暖人性闪耀。
●这个艳啊,愁啊
●柔糜婉丽的风格,语已多,情未了
●公子桥边沉醉
●牛皮本。
《花间集》读后感(一):花间之词
前日整理书籍,翻到一本《花间集》,似乎买回来就没看过。晚间略读了几页,忍不住有感而发,胡诌一首,我实在是不喜欢这种秾词艳曲。
一本花间集,
满纸脂粉味。
春思思不尽,
秋伤伤无垠。
世间多情子,
惭愧女娇娥。
《花间集》读后感(二):看到第一个评论这本书的诱惑。
花间集,好玩的是,这些我在书读小说中才知道的。很少有东西我不是从那些相对来说有地低俗的白文中了解。这本书里。最要说的人就是温庭筠了。他的那种气质给了这本诗词集一种婉约美人的韵味。从菩萨蛮的经典出世,到那些深藏的隐士孤本。这里的, 理所当然的。我能记的也就。“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花间集》读后感(三):佳作
看了后蜀赵崇柞所辑《花间集》,不曾想五代十国的人虽饱经战乱,却格外开放,动不动就巫山云雨,惹得我脸红心跳,绣幌佳人日日阁楼上等待,绮筳公子夜夜红袖招前徘徊,各个幽恨难传,真意难销。始乱终弃者言故人已去,不可追忆。情真意切者称佳人不负,相思难断。偶有健朗清新的作品,便十分难得了。不过佳句甚多,惆婉相思之情也表达尽致,以至于宋初小令深受此花间词的影响,明显有前后因袭的痕迹。但宋词形式更为丰富,内容也不局限于惆怅婉转的深情,怀古伤今,抒发志气,乡土风物也多有呈现,尤其喜爱苏轼,词句间洒脱之情跃然而出,所以比较下来,偏爱宋词多一点。
《花间集》读后感(四):何处恼佳人?
2012.07.19<<花间集>>
柳烟轻,花露重,思难任
近来情转深
礼月求天,愿君知我心
相思空有梦相寻,意难任
休相问,怕相问,相问还添愁
深相忆,莫相忆,相忆情难极
梦中说尽相思事
佳期幽会两悠悠,梦牵情役几时休
几多心事,暗地思惟
魂梦如痴
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
记得那是相见,胆战
知否,字字尽关心,红笺写寄表情深
春半,春尽
身闲心静平生足
几多惆怅,情绪在天涯
"灯花笑"
暗魂消?天涯一去无消息,终日长相忆。教人相忆几时休?
教人无处寄相思,落花芳草过前期,没人知
离愁别恨千般
愁肠欲断,正是青春半
断魂何处相寻
离恨多,相见少
何处恼佳人,檀痕衣上新
无聊悲往事,怎奈牵情思
相见无言还有恨,几回拚却又思量
去去,何处?
伤如之何?
《花间集》读后感(五):《花间集》记
《花间集》记
昔余病时,尝以《花间集》一册随身。即住院亦不离,而所读无非“小山重叠金明灭”数句。往往循字目视其后辄忘其前,刻求深记,片语不得。或方欲览书,脑如塞雾,思无着处。稍愈,则方举书,左右呼扑克,则斗牌竟日,更无暇顾。后经岁月,时时备览而不览,直如南渡北望之心也。
余初于词中,最重“花间”。盖王观堂、况蕙风故也。蕙风犹推之,以为极则。复曰难习。后观之,京话谓之“扯淡”也。盖后清诸词家,欲立一己之说,外砌檐墙,内徒自解。穷思圆以饼画,实无涉乎实据。而书荐之事,如彼之愿矣。
后余肆力于词,摹写气味。犹以为温韦之词,还不易记。而日夕倚读,惟资文辞以致自作。及读《迦陵论词》,方稍得飞卿“菩萨蛮”妙处。
去年春,余专“菩萨蛮”一牌月余,乃遍搜书中“菩萨蛮”,更欲体味,后目转长调辄止。今余犹重长调,“花间”之兴,惟待他日再顾也。而窃以为,以飞卿下开美成,美成发思玉田,此余为一己学词之提索也。而至于后主、正中、端己,及于小山、淮海,至于白石、梦窗。参差纬之可也。故虽南唐美则美矣,终非自家门径。余犹自西蜀入也。“花间”之用,乃弥合唐宋尔。诗词之变,从“花间”之可辨其分,诗之化用于词,自“花间”正可参其法也。以是为法贴,虽性情稍乏,要不出规矩,更兼体用。熟之,则即飞卿数人,亦可置之矣。或有云词之高者“花间”,余不敢同其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