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狄公案经典读后感有感
《大唐狄公案》是一本由(荷)高罗佩著作,海南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9.00元,页数:49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大唐狄公案》精选点评:
●【在 @雨枫书馆 翻书185】洪参军死了,乔泰死了,马荣和陶甘成家,狄公将致仕,水流云散。四位译者:陈来元、胡明、赵振宇、李慧芳
●毕竟是荷兰人,虽然是汉学家
●断断续续看完了这一套,都很棒。
●一开始看的时候完全没觉得这是外国人写的,翻译的很不错啊,不过每次看到结婚都会脑补,我四本一起看完的,顺序完全打乱,没哟元芳,但是狄大人的几个随从,马荣,洪参军,乔泰,陶甘,故事展开,他的随从与他一起慢慢变老,为救他而死,哎,印象很深的有几个故事,那个时候对女性的束缚很大,一个单身女子在街上乱逛会出事,看完小说开始看电视
●向星星送。封面所绘不知是哪篇章节的。
●翻译得良莠不齐
●很早前读过
●中国公案小说,多有重复,特别是包公案和狄公案。但做为一个外国人的再创造来说,实属不易。在此向一个会十四国语言、琴棋书画无一不精的高罗佩先生深鞠一躬—— 此书当然还有缺点。有些地方能看出外国人的口吻。人物的脸谱化是公案小说中的惯例,怪不得作者。里面出现的女人,无一不美,形容词不外乎俊美,俏丽,孤媚之类的,实为俗套,而插画中的女子多赤裸,不知是不是为了迎合西方审美?
●一本拿起来就放不下的书
●高罗佩
《大唐狄公案》读后感(一):如有神助
短篇,狄仁杰遇到酒宴上的歌女,歌女相信自己的丈夫是无辜的,狄仁杰在大兵即将出征之际,既解决了督军的难题又拯救了歌女的丈夫。颇有曹冲称象的感觉啊。
唯一觉得不太满意的地方就是歌女丈夫的清白实际上没有证据,是直觉。
《大唐狄公案》读后感(二):。。。
说来惭愧,我是在不经意间发现了此书,在这之前毫无所知,。后来可真说得上是爱不释手,整套书是由二十多个案件组成的,虽然作者是外国人,但却有这么好的文笔,里面的案件更是扑朔迷离,实乃佳作,不看实为可惜。其实看了这书发现,我阅读古文的能力也提高了很多。。可不要错过了好书哦。。
《大唐狄公案》读后感(三):这种阅读的快意很久没有了!!
首先得承认,我是瞎猫碰老鼠,走运看这套书的---嗯,只能说,这种阅读的快感只有在很久以前我在看福尔摩斯的时候才有,包括以前看女王的书,还有卡尔的,还有奎因的,馆系列的。。。都没有这种感觉,很畅快,也许这就是文化的同源性?虽然他是荷兰人,哈哈!只能说我太幸运了,看了这套书!在此强烈推荐!将推理小说写得文学化的,不多。。。
《大唐狄公案》读后感(四):曲终人散:《大唐狄公案》四卷读毕
首先,我想每个中国人都应该感谢高罗佩君。他身为荷兰人,却为中华文化添上了一篇华章,实属不易。
《铁钉案》里洪亮被歹徒所害,《广州案》里乔泰又献出了性命,这些人物与我伴了四天光景,此刻我不禁扼腕叹息。虽知小说乃空中楼阁,子虚乌有之物,但狄公与其四随从皆仿若活脱于书页之中。
只可惜《大唐狄公案》只有如此四卷,更无续章,甚为可惜。
曲终人散,兀自神伤。
——————————————————
《大唐狄公案》中高罗佩所作的插图中,女子皆坦胸露乳,未免有品味低俗之嫌。假若莘莘学子要阅此书,难免不佳。
希出版社重版此书时,将此类插图撤下。
《大唐狄公案》读后感(五):渐入佳境
这套书我本来就看的晚了,很多朋友早已阅读完毕并将其列入2006年值得阅读的好书行列时我还没有拿到手。后来回家箱子塞不满,就塞了这一套四本书带来英国,可惜也看得哩哩啦啦的,一拖拖了半年。
怎么看得这么慢呢?初初实在是不大提的起兴趣来,一个中短篇看完就不想再看下一篇,于是扔下来再去看别的书。看惯了不论是古典黄金时期四平八稳的推理,还是当代日本多种多样的风格,再来看这套毫无疑问不是以推理取胜的《大唐狄公案》,总是有点不够浓不够味道的感觉。
这个状况大致从《御珠案》和《红阁子》开始得到改善,《红阁子》竟然涉及密室谋杀,解答也可圈可点。更让人惊喜的是,高罗佩最初的习惯里喜欢在一篇小说中融和多个案子,不可避免的,有些现象要归于巧合,而在后面这几篇小说里,不同时间地点,看似无关的案子终于有了联系,小说本身的结构也更严密,更像是完整的侦探小说了。到了第四本,故事变得越发紧凑和吸引人,高罗佩擅长的故事背后的历史和人物关系也发挥得更好,《迷宫案》看到最后我竟有一丝感动的感觉。而这套书中人物的命运在第四本里纷纷收尾,终于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末篇《广州案》中隐隐浮现唐朝武则天登基前后政治斗争的影子,狄公的何去何从成为故事结束后读者还不免牵挂的一点余韵。
四本书我愿意给它们一个渐入佳境的评价。
另:后三本的名字实在起得非常不好,拿短篇来当篇名不说,名字本身极恶俗。其实《朝云观》《红阁子》《御珠案》《迷宫案》这些不都是很好听的名字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