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的局:战国纵横(1-11册)(2020全新修订版!修订老版讹误
《鬼谷子的局:战国纵横(1-11册)(2020全新修订版!修订老版讹误237处!)》是一本由寒川子著作,河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9.00元,页数:2020-6-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鬼谷子的局:战国纵横(1-11册)(2020全新修订版!修订老版讹误237处!)》读后感(一):战国间的博弈,鬼谷子的天下大局
这是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故事发生在历史上有名的战国时期,周朝末年,王室衰微,出现诸侯割据的混乱局面,魏国——当时众多诸侯国中最强大的诸侯国之一,除此之外,在西边还有同样强大的秦国,经过历史上著名的“商鞅变法”,十年间,秦国逐渐强大起来,天下不容二虎,秦魏之间的战争早晚有一天会到来,小说正是以秦魏两国的矛盾为开篇,向读者展现出漫漫历史画卷中一段段惊心动魄的历史故事,一出出纵横谋略之术的精彩演绎,让人仿佛回到了战国时期,在战国中感受人物命运、国家命运以及天下命运的相互影响和变化…… 小说名为《战国纵横:鬼谷子的局》,小说表面上展现出战国各诸侯国之间的军事、外交、经济等方面内容,暗中却埋下鬼谷子这位看似年纪大得都头发发白的老头,实际上却是位不折不扣的在幕后操纵着各诸侯国、各国人民百姓从相互分裂、分离逐渐走向统一、和谐共处的天下一统的宏伟局面的真正大佬;天下在他看来,就是一盘棋局,每个诸侯国,每个起到决定历史发展关键作用的人物,都可以看成是一颗棋子,鬼谷子在下一盘大棋,亦是在布一个天下大局! 历史小说的作用好就好在作者通过历史真实的故事结合小说虚构的特点,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历史真实故事情节的不足之处,尽可能还原出真实历史,却又不是真正的历史,故事中的人物,也许会被过分描绘,颠覆了原有的人物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 正如商鞅出使魏国情节中,当面对魏王和众人时,尽管身负“议和”重任,出于隐忍,敢于向魏国示弱,却仍表现出过于“谄媚”、做作的形象,幸好商鞅早已猜透魏王的内心,很好地迎合了魏王真实的想法,捧得魏王信以为真,最终放了商鞅,也让秦国日后一统六国有了更加充足的物资准备……一个历史的转折点彻底影响了日后天下这一大局的成败!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国家管理体系、国家制度都还不够完善,毕竟各诸侯国原本都只是周朝的地方分封的臣子,商鞅作为一个即将与魏国交战的秦国的使者,来到魏国仿佛一点都不被人怀疑是间谍,魏国人也一点都不用担心魏国的国家机密会被窃取,上大夫陈轸、上将军魏卬都和商鞅很快成为及既是知心朋友,又因为彼此有着互利的交易,各取所需,整个魏国相信最终就会颠覆在此二人手中,见过商鞅与陈轸、魏卬交好的人何止一两人,却无人告知魏王,可怜魏王也是昏聩无能、自矜功伐、有勇无谋,俨然后来者的项羽形象。 历史小说,让人从中了解历史的发展,了解每个人与国家命运的相互关联,任何时代都是一样的,一个国家真正能够强盛起来,关键还是在于人才啊!
《鬼谷子的局:战国纵横(1-11册)(2020全新修订版!修订老版讹误237处!)》读后感(二):人生如棋
人生如局,世事如棋。黑白对弈,世人如子,何人可执? 临河山上,盘坐二人,白衣白发白须,黑衣黑发黑须,执子而行。黑衣者,墨家巨子墨翟;白衣人,鬼谷祖师王诩。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当镜头远去,秦国境内。数尸横野,只留得秦兵围观。可是依旧有人携带地理图逃走。 镜头又转,王撵入泥淖(周显王图治,可惜可叹王室微弊,老天似有预警)。等周王到了魏国,徒留的也只有遗憾而已。时间很快,路途也很近,转眼距离魏国迎宾亭也仅仅三里而已。从此,慢慢引出了鬼谷子布的局…… 最初看本书是在上大学的时候,被同学推荐,初读但并未细读,二次读来,又是些许感慨,书归正传,虽然本书当时属于热销,但是褒贬不一。本书最大的问题便是在一些称谓上(其实也不算太大的问题,因为小说出版当然要以大家都熟知的称谓来称呼,就比如说康熙王朝当中的孝庄,换到本书来说就是魏惠侯其实应该是魏惠王)当然不同的人眼中有不一样的审美。 本书其实还是有很多好处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观众对于历史的观感,但是又与历史不同,毕竟它依旧是历史小说范畴。但是依旧在历史关键节点上遵循历史真相。比如说秦孝公重用商鞅变法,国力虽然变强但是依旧需要在魏国强势的基础上求和平寻找生存空间。 而周王室日益衰微的大背景下,鬼谷子门下重要的,引发历史大变革的两位重要人物开始出山:苏秦与张仪。连横与合纵成为了当时各个国家发展的不同选择。看书其实对我来说,重要的不是故事,而是从中有什么感触。在古代封建制度的规划中,逐渐建立起来的君臣,父子,夫妻等各式各样的联系也就有了合理性(此合理性为形成过程有了形成的必然,而非现代意义下的合理,手动狗头保命)。 读史可以明智,但是读者在观看的时候,一定不能忘却本书还是小说的范畴,有些故事依旧是属于作者的主观构思,切不可当成真实故事。并且本文最大的影响阅读的因素,恰恰是本书选择了类似文言的方式,忽略了读者阅读的感受。虽然初看感觉文学性较强但是却给读者造成了很大的困惑,来源就在于现代语感的阅读环境。 最后再次回归到原书,文章从历史开始,但是还是没有免俗的忽略了各个人物出场是他们的一些差异,当然也能够理解,就是因为要制造矛盾,让他们可以很好的展示自己的才华。当然如果较真的话,鬼谷子本来就是一个可能是历史虚构的人物或者鬼谷子只是历史上鬼谷居住的一派传人而并非一人。那么苏秦张仪之间有些时间上的差异也就可以理解了。当然,也有可能是读书不求甚解的我记错了,在这里就不在赘述。
《鬼谷子的局:战国纵横(1-11册)(2020全新修订版!修订老版讹误237处!)》读后感(三):圣人?神人?
翻开史书,鬼谷子的故事似乎只是这历史长河中的一个小小的角落,被人们知道,却不甚了解。他是一个神秘的存在,关于他的故事史书上的记载并不是很多,人们了解更多的是他的的门生,四大弟子苏秦,张仪,孙膑,庞涓。几个人在战国时代纵横驰骋,覆雨翻云。关于鬼谷子,几千年来人们对它有着不同的认知,兵法家,谋略家,阴阳家,道家,每一个称谓都是因为其才能给予的最高评价。鬼谷子一生隐世,只下过一次山,收了四个徒弟,这四人则成为那个时代最为出彩的人。我们在学习古代史的时候关于孙膑和庞涓的故事早已经耳熟能详,而如今这本《鬼谷子的局》则让我们去认识那个神秘的人,他的智慧,他的能力,他在这风起云涌的战国时期所带来的影响。这深不可测的谋略和智慧又如何影响着后人呢。 《鬼谷子的局》作者是寒川子本名王月瑞,这部小说前前后后花费了近十七年,为我们带来了少年前那位智谋,诡谋,阴谋,阳谋等的至高境界。 战国时期在中国漫长的历史河流中有着浓墨重彩的一笔,那个时候的中国是还没有统一,战国各个国家书写着自己的历史。春秋战国时期,有着影响的国家有七个,也被后世成为战国七雄。而彼时虽然时不时的有着战乱却也是让农业经济等各个方面都有着较好的发展机会。而战国七雄争霸也有着能人异士,这部书中的鬼谷子以及其弟子孙膑庞涓等人,还有荆轲,白起,廉颇蔺相如等人,他们在历史的的位置也是非常重要的,商鞅变法使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集权国家。 《鬼谷子的局》是一部历史小说,故事的内容是根据历史改变,在历史的基础上加入一些故事情节让内容更丰富些,众多人物出现的战国时期讲好一个故事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鸿大的框架内,人物要有着自己的鲜明特色,人物关系和逻辑要合集,国与国之间,人与人之间的的争斗是赋予挑战性的。如何将这些关系梳理清楚则需要对历史有着较深的研究。 在《战国纵横.鬼谷子的局》中,历史的车轮在这里停歇,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都蠢蠢欲动,乱世之中书写英雄故事。刺客,暗探,使者,质子,人们用着各种身份参与着这场权利争夺中,大国的野心,小国的自保,风起云涌的局势下该如何去扮演自己的角色呢?在第一册的故事中鬼谷子并没有什么出场费机会,而是作者为我们展现了战国七雄时局的动荡。跌宕起伏的故事,阴谋阳谋的算计,鬼谷子的毕生所学倾囊相授于几个弟子,用兵之道,天下运势,在这本书中我们可知一二。 《战国纵横.鬼谷子的局》在我们描述了千年之前的英雄争斗,是顺应天命还是我命由我不由天,你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呢。
《鬼谷子的局:战国纵横(1-11册)(2020全新修订版!修订老版讹误237处!)》读后感(四):鬼谷子的局
首先,定位一下,这本书是个小说。如果非要考究历史的真实性,这书大可不必看。小说这类东西,人物环境情节写得可以就行了。“这不符合历史史实,这里是乱改。”那写古代言情的,古今穿越的岂不是要死? 故事主要发生在春秋争霸的时期。魏王想要挟天子以令诸侯,简而言之就是,我现在这么强,周天子都弱了,居然还能骑在我的头上,不行,我自己要做大哥。于是他组织了一个会盟。你如果来呢!我就要打你。你如果不来,那我更要打你了。秦王没来,周天子来了跟没来没什么区别,反正伐秦就这么顺理成章的成了,但是我感觉我魏王的兵力不太够,你们来的人有钱的出钱有人的出人,就这样,一场鸿门宴般的会盟就结束了。达成一致伐秦的基本目标。(当然也有人不愿意,但是本身自己国力衰微,只能点头答应,到时候划划水吧!) 秦国这边得到消息,魏国要带大队人马攻打我们。怎么办?找个人商量一下。卫鞅觉得我们现在打没有必胜的把握,只有5成胜算,代价太大,不如先求和,稳定现在的局面。众人觉得:卧槽,人家都在我头上拉屎撒尿了,居然还要倾国之力给他送金银珠宝求和,大王也是昏了头了。不过,最终大王还是听了卫鞅之言,决定求和了。 魏国这边商量着怎么打,谁当大将军之类的,突然卫鞅带着礼物过来了。他来啦他来啦,他带着礼物走来了。魏王当时就不乐意了,我都想打你了,你居然还送礼物迷惑我,真是罪该万死,早干嘛去了。反正求和的过程很艰难,也很惊心动魄。这一段是全书最精彩的部分。 后来在秦国有个充分准备之后,杀了魏国一个措手不及,自然而然是秦国大胜,收回了失去几十年的地方。 就魏国而言,失败的原因是很多的。自大盲目这种都是有的。先是以为自己已经发展得可以了,可是你在发展别人也在发展,别人不是在原地踏步。我觉得自己可以的就一定可以。当然,也不能说他是傻,傻的话就当不了王了。权衡利弊的时候,如若有奸佞小人在侧,吹了点流弊,拍了顿马屁,估计听了之后都能起飞了,自然而然不会去想那么多了。 秦国先是示敌以弱,麻痹对手。兔子暂时睡觉,乌龟继续爬行。又审时度势,万众一心,在恰当的时间恰当的地点打一场恰当的仗,天时地利人和,哪有不胜的道理。 若论人格魅力,卫鞅当之无愧。无论是高远之见,还是临危不惧不辱使命,都值得称赞。 最近正好在看熊猫家的《五万年中国简史》,这部书不是很一本正经地讲述历史,而是根据历史朝代的更替,就一些历史事件,做出评价。这套书更多的侧重点是对于历史的一些个人看法。书里也提到这《鬼谷子的局》发生的时候。西周灭亡,东周开始。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这两个名字由来于两本书《春秋》与《战国》,只是大致上描述差不多阶段的事,并不确切。西周用分封制与宗法制来巩固地位。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分封诸侯,可是诸侯越来越壮大,羽翼丰满就不想寄人篱下了。这就导致了春秋初期群雄割据的场面了。而这就是这本书发生的故事。
《鬼谷子的局:战国纵横(1-11册)(2020全新修订版!修订老版讹误237处!)》读后感(五):因材施教的重要性
《鬼谷子的局1:战国纵横》我还是第一次看这种类型的书,虽然对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很感兴趣,但是以前也没有彻底了解过,对于鬼谷子的认知还是通过国产动画秦时明月了解的,知道鬼谷子是盖聂和卫庄的师傅,实力超群,精通纵横之术,对兵法、奇门八卦、天文地理都广有涉略。身怀绝学,智慧卓绝,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极富神秘色彩的百科式传奇人物。他以天下为棋局,一手执黑,一手执白,左右互搏,旋转乾坤,将天下局势掌握于股掌间。所以棋如天下,治天下即弈天下,得鬼谷子得天下。这本书讲述了鬼谷子的四位弟子苏秦、张仪、孙膑、庞涓的成长和道路选择。他们在后来是如何在春秋战国时期大放异彩的。
因材施教、必成大器 看完本书后我个人最大的一点感触就是教学理论,鬼谷子的教学理论跟孔子的教学理论几乎是如出一辙,也就是因材施教,虽然不清楚他和孔子哪个在先哪个在后,但是这恰好也证明了因材施教的重要性,鬼谷子根据这四个人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实施个性化培养,将自己的思想、绝学传授给他们。鬼谷子精雕细琢四块璞玉,终使四个弟子,学有大成。谁都知道因材施教的好处,也知道它的含义,找出孩子的善长之处,看有哪些人格缺陷需要适当地弥补下,对症下药,也是我们生活中常说的,既要“扬长”也要“补短”,因为发挥最善长的地方,可以让我们的孩子在社会竞争中占尽优势,适当的人格补短可以让我们的孩子在人际交往中少吃苦头。根据每个孩子的“长处”和“短处”,对每个孩子进行不一样的教育,这就是“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可是说的容易做起来很难,在现代学校一个班上那么多人,而一节课却只有短短的45分钟,老师怎么可能在这短短的时间里照顾到每个人呢,再说老师也有教学进度要赶,要是真的面面俱到,让每个人都理解,时间上根本来不及啊。而且如果就算真的有那种因材施教的学校,那么可想而知学费有多贵。现在上个普通幼儿园都要花上一大笔钱,更何况那种贵族学校呢。所以导致现在新兴出现了许多网校,虽然它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因材施教,但是它不像在学校里可能一稍微一不留神可能就错过老师讲的重点,但是你在看网课的时候,你可以无限倒退,也可以快进,它不会消失,不是说讲完这一课就没有了,它甚至可以听上好几遍直到你听懂为止。以及最重要的是有些同学在学校不好意思问老师,觉得就自己不懂很丢人,但是在网课你可以大胆随心所欲的询问问题,也不会有人嘲笑你,老师基本上都会很耐心很详细的为你解答。我个人也在看网课学习,我觉得网校相对来说有一定的支配性,随时随地不受空间时间支配,可以专门抽出时间看,也可以利用零碎时间看,听不懂的地方可以倒回来反复看直至懂了为止。
所以我觉得因材施教要普遍执行还是有一定困难的,但是现在科技这么发达,我们也可以自己利用资源学习,不断提高自己。
《鬼谷子的局:战国纵横(1-11册)(2020全新修订版!修订老版讹误237处!)》读后感(六):天下战事,尽在此局。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段动荡分裂的时期。尤其是战国时期,周室衰微,只保住了天下共主的名义,而无实际的操控能力。中原诸侯群雄纷争,各国战乱不断。一时间,各国争霸,大国兼并小国的现象层出不穷。在这些纷争中,少不了杀伐果断的英勇将士,更少不了纵横捭阖、谋划天下的策士。
小时候读春秋战国史,一直惊叹于那些谋士的谋略诡计,他们对世态分析清楚明了,对时局掌握精准,权衡各方势力的权势利益,将心理战术运用到了极致。他们用高超的言语辞令,通过“连横”或“合纵”说服秦国统一六国或者六国联手灭掉秦国。自此华夏大地风起云涌,直到秦朝一统天下才风平浪静。
在这段历史中,踊跃出来非常多优秀的谋士,如舍身变法的商鞅,陷害同门被反杀的庞涓,围魏救赵的孙膑,合纵的苏秦,连横的张仪……这些翻云覆雨的人物,为战国史添上了一笔又一笔的浓墨重彩。在这些决定历史命运的人物之中,最神秘也是最重要的一位便是鬼谷子。虽然他一生隐居于山上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但他所收的四大弟子——兵家孙膑、庞涓和政治家苏秦、张仪却在战国史上大放异彩,成为结束诸侯混战、实现天下统一的决定性人物。
《战国纵横:鬼谷子的局》系列书是由寒川子编著、读客文化出版的长篇历史小说。2020年全新修订的《战国纵横:鬼谷子的局(1-11册)》是作者修订了2018年老版中237处讹误内容后整理再出版的。这套丛书通过小说的形式讲述了谋略家、兵法家、纵横家、阴阳家、道家共同的祖师爷鬼谷子布局天下的辉煌传奇。尽管鬼谷子本尊在这些故事中出镜不多,但他的四大弟子在出山后出将入相、纵横捭阖、左右时局,在乱世之中呼风唤雨,将其所授谋略运用到极致,让这天下混战终是归于一统。
《鬼谷子的局·卷一》主要讲述的是秦魏争霸,河西血战争霸主的历史故事。故事以魏惠侯假借周天子的名义挟众侯于孟津朝王,秦孝公因与魏国的私人恩怨未出席孟津朝王,正好给了魏国出兵征讨秦国一个“强有力”的借口。于是,秦魏相争就此正式拉开帷幕。秦国因为兵力尚不如魏国,秦孝公卧薪尝胆、公孙鞅深入虎穴,同时不得不采用避战求和的策略来换取一时的平和,以下嫁公主联姻结盟的方式鼓动魏国称王。魏王中计,凭着国富兵强攻打魏国杀鸡儆猴,却不想被秦国摆了一道——秦国表面借助攻的名义实则却趁魏国出兵征战之际突然偷袭并收复了河西大部分土地,报了十八年前的河西之辱。在这一卷中,公孙鞅、公孙衍、庞涓和孙膑等人成为了主角,史上非常著名的庞涓因嫉妒同门孙膑而使其身陷膑刑也在这卷出现。这一卷,主兵法,辅谋略。
此时,鬼谷子尚未出山,天下纵横已波谲云诡……
《鬼谷子的局:战国纵横(1-11册)(2020全新修订版!修订老版讹误237处!)》读后感(七):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对我这种历史小白来说,其实是第一次看这种长篇历史小说,之前对于春秋战国的了解,仅止于中小学历史课本,或者语文文言文的那几篇课文。我想看这套书的主要原因是最近的国际局势,我本来以为美国式统一的国家,但是通过最近看新闻,在b站看一些up主的讲解之后,我才发现美国看似是个统一的国家,但其实各个州之间并不和睦,各个州有各自独立的法律,还有就是欧洲,我看到很多评论,说感谢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功在千秋。所以就想看一下春秋战国这一时期的历史小说。之后还想再看一下《大秦帝国》,听一个朋友说,大秦帝国和鬼谷子这两套书可以一块看,因为历史大框架是差不多的,但是里面的历史人物的性格以及一些小的历史是不太一样的,就是作者可能为了写书,会有所改编。目前刚看完第一册。
其实以前对商鞅也就是卫鞅的了解就仅止于他的变法,使得大秦强大起来,但在这本书里卫鞅的作用何止于此,设法让魏惠公信任大秦,从而夺回了河西。卫鞅的辩论功夫说实在的,我是真的佩服,虽然是在看历史小说,我看书的时候也带着自己的偏好在里面,我是希望秦国可以赢的,因为这个魏惠公实在看着让人讨厌。但是卫鞅在魏国的行为在我看来实在不是君子所为,甚至还把紫云公主给卖了。但是秦国想要赢,也实在需要这样的人存在,蛊惑他国君主,在自己国家,时时刻刻保持理智,实行强国之策,秉公处理所有事情。
卫鞅能得到重用,也是因为遇到了秦孝公这样的伯乐,面对嬴渠梁的知遇之恩以及信任,卫鞅是用尽自己平生所学,效力于秦国。而嬴渠梁也是对卫鞅无条件的信任,无论是无颜面的求和还是用兵之道,还是强国之策,嬴渠梁都给予了他无条件的信任。当然,秦孝公对卫鞅的信任也不是没由来的,他自己也是一代明君,他也懂天下局势,他也懂如何才能赢,他也懂秦国应该如何发展,如何走下去,和卫鞅与他不谋而合,刚刚好,在所有点上,卫鞅都知道如何走才是对的,而秦孝公也是一心想要强秦,两人简直完美组合。
在书里面我看到一个狂妄自大的魏惠公,不信任手下的忠臣,所谓忠言逆耳,一心想要南面称尊的魏惠公似乎并没有看清天下局势,而卫鞅就是看准了魏惠公这个致命的弱点,在惠公面前巧言令色,让本来就头脑发昏的惠公执意南面称尊。惠公执意称尊之前之后,白圭,公孙衍,墨家巨子都前来劝谏,甚至相国白圭在朝堂之上以死劝谏,都没能另惠公回心转意。而一开始执意伐秦的惠公居然只是听了卫鞅的几句花言巧语,以及之后秦国假意求和,以及紫云公主的和亲,就完全相信了秦国。甚至在攻打卫国以及对付其他几个前来支援的国家时,完全撤走了河西的防守,从而使得秦国有机会在不损一兵一卒的情况下夺回河西。
当然,历史是残酷的,我虽然主观上希望秦可以赢魏,但是魏国也有很多良臣,可惜没有遇到明君。每次看到白圭,公孙衍,龙贾等人的建议被魏惠公无情的驳回,其实看书的时候也是很揪心的,那种无能为力的感觉让人唏嘘。
之后还会接着往下看,因为对那段历史不怎么了解,所以看的时候还是感觉很刺激的,因为我不怎么清楚之后会发生什么,所有带着好奇去看这套书,说实话,感觉挺好的。
《鬼谷子的局:战国纵横(1-11册)(2020全新修订版!修订老版讹误237处!)》读后感(八):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读《鬼谷子的局》
早就听说有一部讲透历史权谋之术的小说,很受读者的欢迎,不论是在线下的书店还是在线上的网店,这本书一版再版仍然一直畅销。这套小说就是寒川子老师的代表作《鬼谷子的局》。这套书用历史的角度和小说的手法,讲述了谋略家、兵法家、纵横家、阴阳家、道家共同的祖师爷——鬼谷子布局天下的传奇故事。
拿在我手上的这套新版的《鬼谷子的局》,用重新的编排,整齐对仗的标题,再现鬼谷子的传奇故事。这套书的第一部,讲述的主要是魏恵侯意欲通过挟众侯孟津朝王,迫使周天子和诸侯同意共同伐秦。同时,魏恵侯不甘居于人下,心中蠢蠢欲动做着取周天子而代之的美梦。孟津朝王,魏恵侯给天下诸侯都发了请柬,表面上是在为朝见天子,却是以此为契机,找借口伐秦。一方面,魏恵侯将帖子分送各诸侯和周天子,另一方面加紧排兵布阵,为伐秦做准备。彼时,各诸侯纷纷启程赶赴孟津,周天子也不顾年迈体衰乘坐一辆负载沉重六骏王辇冒雨赶赴孟津。同时,魏将裴英引甲车三万,连夜经函谷道抵达阴晋,扎营于阴晋城东南角。此外,魏将张猛部亦集结重甲武卒四万,龙贾锐卒五万已屯扎在大荔关及洛水一线。魏人奸细也在秦境四处侦查,收集地理及军事情报。这一切均已表明,魏恵侯伐秦的决心非常坚定。
这边魏恵侯蓄谋已久的野心,自然是逃不出秦大良造公孙鞅的法眼。在去与不去孟津朝王的事情上,秦孝公态度坚决,不惜贸与魏侯开战的风险,坚决不去孟津朝王。秦孝公不是不愿意去觐见周天子,而是忘不了十八年前的耻辱——先君为光复河西在与魏罃大战中不幸中箭薨天。为此,秦孝公在先君灵前起誓,不报先君之仇,不雪河西之辱,则誓不踏入魏境半步。秦孝公也明白,自己不去孟津朝王,自然会被魏恵侯拿住口实——对周天子不敬,也极有可能被魏恵侯挟天子以令诸侯,逼迫天子和诸侯下令向秦开战。
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秦孝公已作出了不得不与魏开战的准备。于是一番调兵遣将和攻防部署在所难免。打还是不打,胜算几何,只有励精图治、呕心沥血的大良造公孙鞅最清楚不过。他虽然在秦力主变法改革,使秦获得了十年的快速发展。但是如果与魏开战,则胜算不足,很可能会葬送变法改革的成果,并且使秦永远会沦为魏的附属。权衡利弊,来不及考虑个人得失,公孙鞅自告奋勇出使魏求和,以秦尊魏为王的条件,换得秦魏的安宁。而秦则利用魏恵侯想称王的野心,换得发展和巩固的良机,然后在与魏决一死战。
公孙鞅果然不辱使命,在差点被魏恵侯祭旗的险境下,利用陈轸、公子卬与白圭等人之间的矛盾,巧妙布局,成功的促成了魏恵侯称王,换来了魏秦的暂时安宁。魏恵侯满足了自己称王的虚荣心,以短视的行为而秦蓄积实力以及后面的迅速败亡埋下了伏笔。可谓“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是也!
不过战火硝烟和权谋较量正在逼近,如何应对复杂的局面,鬼谷子是如何脱颖而出并且如何破局的,都在下回分解。
《鬼谷子的局:战国纵横(1-11册)(2020全新修订版!修订老版讹误237处!)》读后感(九):棋如天下,治天下即弈天下
鬼谷子身怀绝学,智慧卓绝,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极富神秘色彩的百科式传奇人物。棋如天下,治天下即弈天下。所以,他以天下为棋局,一手执黑,一手执白,左右互搏,旋转乾坤,将天下局势掌握于股掌间。小说《鬼谷子的局:战国纵横》,是以战国中后期这位旷世奇人鬼谷子以及他的四个弟子苏秦、张仪、孙膑、庞涓拯救时局,致力于“列国共生、天下一统”为主线,勾画出一幅波澜壮阔、荡气回肠的战国末期争霸图。
一
因材施教、必成大器
鬼谷子一生只下过一次山,选中了苏秦、张仪、孙膑、庞涓这四块璞玉。他根据这四个人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实施个性化培养,将自己的思想、绝学传授给他们。鬼谷子精雕细琢四块璞玉,终使四个弟子,学有大成。
苏秦、张仪、孙膑、庞涓四人都是鬼谷子之局的执行者,也是这部小说中最重要的人,各自践行着自己的使命。有意思的是,苏秦、张仪下山时,鬼谷子以棋为喻,剖析了大势与世道,显然是一出精彩的战国版的“隆中对”。
苏秦张仪,合纵连横,功成名就,名传千古;孙膑庞涓,在围魏救赵和马陵之战的两次对决中,孙膑在运动战中调动庞涓,以绝对优势的兵力歼灭庞涓的精锐部队,诠释了什么是伟大的军事家。弟子们建功立业,实现了老师一生的抱负。有弟子如此,鬼谷子是一个真正的教育家。
二
列国共生、天下一统
苏秦为实现停止战争、列国共生的目标,奔赴列国游说,获得了成功。他佩六国相印,使六国相安,秦国一时不敢轻举妄动。但这一局,却被好大喜功的魏国庞涓破坏了。庞涓借六国纵亲之机,兴兵伐秦,却遭惨败,致天下棋局变化无穷。秦国张仪亦入局,远交近攻,瓦解弱势联盟,离间各国将相,逐一击破。伴随历史车轮前进的脚步,秦国最终在始皇的引领下,灭掉六国,实现天下一统的目标。
天下大势,分分合合,“合”终究比“分”更符合人类发展规律,所以,“一统”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旋律。没有战乱纷扰,百姓安居乐业,都是庙堂或是江湖期待的画面。
三
个性鲜明,共谱战国
苏秦志向远大,情深义重;张仪大开大合,豪放洒脱;庞涓阴沉自大,狂狷不羁;孙膑恭敬礼让,谦和大气。四人背后的男人——鬼谷子则是淡泊名利、心怀天下。他们都是人中豪杰,不同的个性成就了不同的传奇。不论是历史,还是小说,我最喜欢的是孙膑。庞涓嫉妒他,陷害他,但他从未想到是自己兄弟害他,恨他。当他得知罪魁祸首是庞涓后,装疯卖傻式的“忍”令人动容……“做人不能太庞涓”,凡事一张一弛,张弛有度。不过也正是这些个性鲜明的传奇人物才能共同谱出这精彩绝伦的战国狂歌。
后记
《鬼谷子的局:战国纵横》作为小说,写得是很精彩的,人物塑造得也很丰满,很有立体感,但很多内容不能当成历史来读,也算有点儿小遗憾吧。
《鬼谷子的局:战国纵横(1-11册)(2020全新修订版!修订老版讹误237处!)》读后感(十):《战国纵横:鬼谷子的局》:政商精英推崇的谋略经典!
棋局里,阡陌纵横,井田分布,人如蚁。人生在世,恰如一盘纷繁复杂的棋局,如若没有智慧与谋略,那便只能为人所用,败于他人。翻开《鬼谷子的局》这本书,让我深刻意识到人生智慧就在于谋略,毕竟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且看鬼谷子如何用深思熟虑教授弟子们纵横战国,如何传授他们实现:结束诸侯混战,实现天下统一,百姓安居乐业等崇高理想的智慧。与此同时,平民百姓亦能汲取到为人处世之道,在人生这条道路上愈走愈远,百无聊赖。 生而为人,免不了要和人打交道。在人际交往中,识人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节。老话说的好“宁可不识字,也要会识人”,只有具备了识人的慧眼,人生才能少走弯路。鬼谷子道教代表人物,同时又是纵横家创始人,其所建立的鬼谷门派,里面的门人更是才华横溢, 拜在鬼谷子门下的徒弟最多时有500多人,鬼谷子的徒弟左右了春秋战国局势,可以说是非常了不起,鬼谷子在识人方面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鬼谷子的局》这本书即为他指点四大弟子苏秦,张仪,孙膑,庞涓纵横战国的精髓所在。 一:“若是揣人,则要察其言观其色闻其声视其行”------《战国纵横:鬼谷子的局》 魏侯组织孟津之会,各诸侯蜂拥而至,表意各竭股肱之力,共赴天下太平,然实则局面波涛汹涌,人心叵测。周显王奔赴途中,王辇车轴损坏,将士疲惫,六骏乏力,致使贻误行程,此点让魏侯颇为不悦,待到周天子一行人排除万难赶到迎宾亭,却无一人前来迎接,魏侯故意不出迎乃为试探诸侯以及羞辱天子,配以秦孝公因之前嫌隙而故意不前往赴孟津之约,天下即将大乱于个人的淫威小利。 魏惠侯之鸿门宴着实让人惊叹,在宴会门外清一色持戈,持戟之魏武卒,宴会内部,魏惠侯公然挑起事端,先是怠慢周天子,后是将混乱事端扣子猛套卫成公之身,令其不得不回应秦公嬴渠梁之事,这招声东击西,借刀杀人之举措不可谓高明,只能慨叹天子周显王被其拿捏住,毫无反手之力。 天子赐晏突然变成誓师伐秦,周天子都始料未及,魏惠侯不免有些喧宾夺主,但是其又怎会在乎,野心勃勃更是不用心想他人如何坐态。魏惠侯之行径不为人足道,但是在当今盛世,为人处世,如果太过在乎他人,不主动出击确实容易令自身陷于不妥之地。 王霸之业,首在务本!国之根本,为治在人才,为政在农商,不在兵革之利。魏惠侯伐秦,纯属有勇无谋,反观秦孝公,卧薪尝胆,忍辱负重,待到火烧眉头之时,恰当求祥,上演一出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之妙绝,只可惜天下之乱,百姓将士最为受累。在《战国纵横:鬼谷子的局》第一部中,我尚未看到鬼谷子传授关门弟子治世智慧,只惊叹秦国公孙鞅卓越才能,运用口才即将魏惠侯欺骗的团团转,自然只因为明哲保身之思绪深藏于内心深处。 周天子不作为想必也是导致魏惠侯如此明目张胆称君缘故,天下之大,皆为利益所致,野心勃勃的魏惠侯也怎会知晓他已经引起天下人神共愤之地,烧杀抢掠妇孺,此点足以使天下共讨之,只可惜其尚且沉迷于眼前的苟且。一切只不过是一个开始,战争一旦爆发,和平之日就遥不可期,必将引发人文勇士出现,在第一部书中庞涓与张仪已经初见端倪,作为读者,我甚是期待他们如何运筹帷幄将天下重归于统一。 二:君王尚且为私利而发动战争,百姓只争安居乐业,动乱的背后谁应该负责这起霍乱! 魏惠侯因为私利妄想称霸天下,就擅自发动战争,秦国保身运用诡计骗取魏国信任,既而偷袭,其他诸国也因为各自利益,要么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要么虚与委蛇强行附和。一切都只是君王之间的私人利益,却要令天下臣民百姓为此共赴黄泉,这究竟应该向谁讨教真理。 自古以来,君王之战无论如何叙述都是因为私利而引发,在魏人和卫人大战中,魏国武卒不仅烧杀抢掠,甚至连儿童都不放过,美其名曰他们在抵抗,有数十名女性在死前甚至遭受了凌辱,这样的行径国人似乎很熟悉,曾经大日本帝国就对我们如此过,想必人性的黑暗是所有人的致命点,在战国时期,士兵尚且因为苟且的一点想法而残害妇孺,我们又怎能要求异国他乡对我们抱有怜悯之心。 天下之大无奇不有,但归根到底都是人性的堕落,如果没有魏惠侯想要称霸天下,又怎会有公孙鞅的计谋得逞,如果没有魏惠侯想要称霸天下,又怎会有卫国上至君王大臣,下至妇孺百姓,都在竭力抵抗。我们终究抵不过强势力的野心勃勃,在当时社会背景下,想要安居乐业谈何容易,稍不留意就会命丧黄泉。 看此类书籍,读者不仅能够掌握政商精英都推崇的谋略经典,更能够切身体会到身在和平年代的不容易,但愿没有经历过战争年代的我们依旧怀念曾经的不易,既而刻骨铭心的记住如今的美好,让生活变得更加永恒美好。 时间治好了忧伤和争执,因为我们在变化,我们不会再是同一个人。一点点小事就可以安慰我们,因为一点点小事就可以刺痛我们。 ——帕斯卡尔《思想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