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狐外传(上下册)读后感100字
《飞狐外传(上下册)》是一本由金庸著作,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7.50元,页数:72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飞狐外传(上下册)》精选点评:
●我真是不喜欢这里面的胡斐,真是大换血一样的人设。没法看。死了的那个姑娘拉高了一点好感值。
●程灵素,一片冰心有谁怜?
●金庸的爱情桥段总写的特别含蓄,跟琼瑶的遍洒狗血不一样,都快成特色了,怎么马春花和福康安一段写的如此露骨?好艳情。太香艳了也让人不舒服。小说写的跟说评书似的,真别扭。程灵素智计天下无双,算无遗策,智商之高大约只有黄蓉能匹敌,但胡斐心里总记着辣妹子袁紫衣,她活得这么带劲,闷骚大侠被迷得一愣一愣的。这跟张无忌甩了根正苗红的周芷若跟赵敏跑了一个道理。电视剧改编得都不成功,朱茵和钟欣桐一人顶一个爆炸头,人家是侠女不是杀马特好么。
●胡斐从怀中取出蓝花,只见花光娇艳,倒是不忍便此丢弃,说道:“小小两棵花儿,想来也无大碍!”于是仍旧放回怀中,纵马向西驰去。锺兆文在后叫道:“喂,还是小心些好。”胡斐含糊答应,一鞭向马臀抽去,向西飞奔。暮霭苍茫中,阵阵归鸦从头顶越过。这一段意境深邃,三十多年过去了,当年读到此处,那种纵马疾驰冷风扑面,冷空气混着晨雾刺入鼻翼,侵入肺腑,四周苍茫一片,头顶寒鸦穿过雾霭的情景如临其境……大侠胡斐,胡一刀,苗人凤之间的恩恩怨怨,沧桑人生,尽入此画,言语难描。 苗人凤雪中杀贼救南兰一场戏,如果让昆汀拍估计才能拍出那种孤绝毅勇一身正气英雄漂零的大气磅礴吧?结合之后南兰色欲迷心的背叛,开篇大雨夜商家堡单臂掖车的情节更显岁月无情英雄有泪独啸云天弦断谁听的伤心寂寥。
●我一向很记得那支小妹子和情郎的歌。可是,程灵素虽然很好,就是得不到爱情哎。
●袁紫衣怎么能是尼姑呢? 金庸哪怕把她写死了也好,说她是尼姑实在前后不太搭
●“倪匡说程灵素的暗喻是:再能干的女子,相貌不美,也无法讨得男人欢心,只能落个伤心收场。 ” 世间的女子们无论相貌秉性才情,只愿为爱自缚,却往往遇见的都是些李甲之类的风流薄幸人。胡斐们倒并无差错可挑剔,大抵可遇见的程灵素太多,心眼未开,双眼只能看到红粉皮相。
●程姑娘。
●文风不太像武侠小说,反而更像西方现代小说,但比模仿前人风格的《书剑恩仇录》好看多了。#可怜马春花# #还我程灵素#
●旧主无意怜白骥,君心偏欲傍紫衣。海棠七心成灰烬,幽情一片别时浓。此书最令人难忘的就是程灵素,将单恋进行到了付出全部爱与生命的极致,稳坐金庸“黯然销魂派”第一把交椅,其身后依次则是公孙绿萼、阿紫、郭襄、仪琳、阿九、程英、陆无双、木婉清、华筝、李文秀、钟灵、周芷若和殷离,还有霍青桐、林朝英和李沅芷……一切恩爱会,无常难得久。生世多畏惧,命危于晨露。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飞狐外传(上下册)》读后感(一):程灵素
没想到评论里十有九篇都是跟程灵素有关,而top 5更是无一不在挺程,这不仅让袁紫衣颜面无光,更让胡斐自愧佛如。
程的彻底,纯粹,正义,缜密,有为,赢得了多少人的认可,除了相貌不足,她的身上处处都闪现着人性的光辉。但是这毕竟是小说人物,没有缺点的人物在现实不存在,好在还有这样虚幻的世界去感受完美。
《飞狐外传(上下册)》读后感(二):飞狐外传简评
主角成才最早的作品。胡斐在商家堡,技战术已经相当优秀了。
高潮部分最难看的作品。福康安杯大比武,真的是混乱之极,看着看着,就失去了耐心。
爱情戏最泡沫的作品。都知道胡斐是苗若兰的,其他人,就算你能飞,也非死不可。
剧情最支离破碎的作品。胡斐碰到的人,遇到的事,都缺乏连贯性,因为线索太多。苗人凤一条线,凤南天一条线,比武一条线,红花会一条线。从一条线跳向另一条,弹跳中进行。
《飞狐外传(上下册)》读后感(三):胡斐,不值一提。
我是不是在评论《雪山飞狐》的时候把《雪山飞狐》与《飞狐外传》弄混了!?
管他呢,反正这两本书合成一本也是没有问题的。
从《连城诀》开始,我觉得金庸的气魄已经慢慢在收缩,尤其是清朝为背景的几部,中原大地上,豪迈的大侠消失了,英气的女子消失了,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信念早就被丢弃,剩下都是些但求自保的碌碌之辈。
没有伟大的理想,成就不了伟大的事业。
胡斐,真的没什么可说的。
刚才有个朋友提到苗若兰,我觉得,苗若兰她根本就不应该掺和到这部书里来。
《飞狐外传(上下册)》读后感(四):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看过的金庸第一部也是在两天之内唯一完整看完的武侠小说(藏在高中教科书下面一气呵成看完,呵呵,现在想来也蛮刺激),算是武侠启蒙书籍,印象深刻。
《大雨商家堡》的经典描写开篇即勾起了我一睹为快的欲望,主人公胡斐、程灵素、袁紫衣的生动刻画和人物关系让我久久不能释怀,N多年过去了,那些经典的场面似乎犹在眼前。。。
后面也看过其他武侠小说,却再也找不到第一次的感觉,从此再无一本完整读完(除了武侠小说,我也很少把一本书从头至尾看完过,主观客观各种原因,自己都觉得奇怪)。
结语:始终觉得金庸是武侠小说鼻祖,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至少在我看来是这样。
《飞狐外传(上下册)》读后感(五):到头来、依旧孑然一身!
《飞狐外传》的结尾,在胡斐挖到父亲坟前宝刀之处戛然而止。胡斐宝刀在手,能否脱险,留给了读者自己脑补。事实上,接上《雪山飞狐》中的故事,胡斐在拿到宝刀后应该并未手刃田归农,田在雪山飞狐中是害怕苗人凤自杀身亡。
但就此结尾而言,依然是给人无尽遐想。对于未曾读过雪山飞狐的读者,心中也必坚信,胡斐最终能够脱出重围。
至于胡斐和袁紫衣,那确实也是结束了。在和田归农一群人的酣战中,眼见无望突出重围,胡斐本愿和袁紫衣共赴黄泉,想来不为遗憾。可袁在此时还自称为出家人,胡斐不可叫他袁姑娘。胡斐心下黯然。一片黯然,也告知了读者,胡斐和袁紫衣之间确无可能。飞狐外传写作在后,难免要与雪山飞狐中人物关系设定相对吻合。毕竟,在雪山飞狐中,胡斐确实和苗若兰“只凭一片言语,便传倾心之意”,在玉笔峰的第二次见面,便“终身不敢有负”了。
比之王晶导演的《雪山飞狐》电视剧,原著的还是干净利索,当断则断,任尔遐想。电视剧版从30集往后便拖沓、无聊、强行加戏,甚至连周伯通、双手互搏术都祭出来了,相当不伦不类。导演善于任性胡为,也是没办法。
喜欢这样的结尾,觉得雪山飞狐、飞狐外传、倚天屠龙记结尾的留白都是隐形喜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