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江湖行读后感锦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江湖行读后感锦集

2022-05-13 16:13:28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江湖行读后感锦集

  《江湖行》是一本由徐訏著作,海天出版社出版的32开图书,本书定价:32,页数:70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江湖行》精选点评:

  ●读的三联版《徐訏文集》。好的作品,能让人读毕掩卷长叹,这本就是。

  ●豆评视角清奇系列,惊

  ●农家子弟、跑船、学生、学运分子、戏班经理、土匪、流浪汉、鸦片贩子、作家、抗日爱国人士、战地记者、被捕坐牢、受伤、与人通奸、赌徒、出家,野壮子的前半生波澜壮阔,跌宕起伏,有种乱世民国版红楼梦的感觉。

  ●看的是电子版的,奇情系列,不可多得啊。

  ●不想太多人染指这本书

  ●作者笔下的世界太小了,每天都在重逢,真正的人生哪有那么多重逢呢。男猪脚遇到的每一个女人都对他倾心,想必是个美男子,而且遇到的每个男性都主动理解他帮助他,总之就是人见人爱花见花开,文艺青年害死人啊。另外,男猪脚就是个不主动不拒绝不负责的渣,目测是双鱼男哈哈哈哈哈哈哈。相信大多数男人都是这样yy的(๑ ̄ ̫  ̄๑)

  ●安徽文艺版。补记。

  ●好像是全集 第二册,实在仍不能理解为何这是徐訏最看重的作品,或许有什么兴寄?

  ●后来发现还是挺烦的,传统小说的那种没高潮,故事一直继续下去的感觉。而且,很多东西都是被理想化的

  ●听絮叨的老男人讲情爱故事,人生太短,故事太长,值得再读~

  《江湖行》读后感(一):徐訏一说

  受鲁迅提名赞赏,西方学者将其与鲁迅郭沫若相提并论,长中短篇小说手到擒来,诗歌哲学不在话下。到处喷的林氏对他的诗歌也是持赞赏态度。从红极一时到湮没尘封。曾被成为“通俗 反动 逆流”作家。

  作品以现实主义为基调,浪漫主义为目标。

  本作品传闻历时八年编写而成,是作者最喜爱的著作。

  十九世纪初其作品直接影响香港文学。

  关于五四…等系列问题见解独到又深刻,文风历史如此之久以来不曾受功利权势改变,其纯洁性可想而知。

  《江湖行》读后感(二):天涯社区,徐訏文集浏览下载网址

  周仲铮《小舟》

  徐訏先生作品系列

  徐訏文集之一:《禁果》《阿拉伯海的女神》《鬼恋》《精神病患者的悲歌》《吉卜赛的诱惑》:

  徐訏文集之二:《彼岸》《巫兰的噩梦》《春》《幻觉》《离魂》《鸟语》《花神》《百灵树》《痴心井》附《盲恋》《赌窟里的花魂》:

  徐訏诗集:《灯笼集》《借火集》《待绿集》《鞭痕集》《进香集》《轮回》《时间的去处》《原野的呼声》《无题的问句》:

  徐訏画传:

  霍国玲《红楼解梦》:

  《海边的故事》《日耳曼的忧郁》《露西亚之恋》《红魔》《龙窟》《北极风情画》《塔里的女人》散文集《火烧的都门》(亦名《薤露》)《天真》《情简》《水之恋》《尼庵蝴蝶》《葛岭梦痕》《一封未寄的情书》《忆“塔底的女人”》《月亮小札》《塔外的女人》《情诗一束》:

  《野兽.野兽.野兽》(亦名《印蒂》)《海艳》《金色的蛇夜》《死的岩层》《开花在星云以外》《创世纪大菩提》:

  《年谱简编》《1950年——1976年家书选集》(亦名《生死下落》)《豹笼大师》《散文选》《狱中诗抄》《花的恐怖》(亦名《圣诞红》)《契阔》《一根铅丝火钩》《一型》《拈花》:

  《江湖行》读后感(三):《江湖行》里的情爱意识

  《江湖行》主要讲述一个名叫野壮子的流浪汉与四个女子的情爱故事。

  葛衣情是野壮子爱上的第一个女子, 在蓝灰的天空下,在迷蒙的雾淡淡的月痕里,一段朦胧的带着乡土气息的初恋开始了。不久衣情进了城,看到了堂皇和富贵,以野壮子没有读过书为由退了婚约,另嫁他人。后来两人又在繁华都市上海重遇,野壮子与已离婚的葛衣情有了肉体关系并一直保持着。后葛衣情另嫁他人,却仍是怀上了野壮子的孩子——小壮子。

  这件事令此时在远方痴心等着野壮子结婚的紫裳(野壮子的第二个爱人)及其失望,而另嫁他人。随后,野壮子遇到了第三个对他痴情的女子阿清和第四个爱人容裳(紫裳的妹妹)。纯朴的乡下姑娘阿清得知野壮子对其许婚成了泡影而自杀,容裳闻讯迅速嫁于他人而出国。而葛衣情因丈夫被刺杀受到惊吓,导致精神失常。小壮子最终由野壮子的朋友代为抚养。

  徐訏沿袭了以前的创作模式,即以情爱为主角,通过对爱情故事的描述展示着对情爱的深层思索。在徐訏以前的情爱小说里,我们很容易找到几个关键词:理想、 奉献 、纯美。徐訏正是通过对奇情奇恋的想象和建构,带着哲人的思考和诗人的感伤,寻梦似的展示着一个个美丽圣洁的形象,表现出一种带着柏拉图式的理想主义情爱观。而《江湖行》的情爱故事显得更加复杂和世俗,却更加深了情爱的悲剧意味。

  A.由神性情爱观转向人性情爱观

  徐訏在《性美》中说:“在恋爱上,绝对的精神恋爱可以说是一种变态,但完全是肉欲也是一种变态,前者是神的境界,后者是兽的境界。人介于两者之间”

  在《江湖行》之前的作品中,他笔下的情爱则更贴近于“神的境界”。 爱情显得神秘莫测、飘忽不定、单纯而美好。

  作者多用带着哲理性的语言与浪漫感伤的唯美色彩,不耐其烦的描摹着一段段或惊奇或空灵或悲壮或深邃的爱情故事。

  他的情爱故事中,还总是带着西方的宗教色彩,走马灯似的旋转着一些为了信仰而牺牲的男女主人公。

  《痴心井》塑造了一个为情而傻最终在癫狂状态跌入井中的痴情女形象。

  《风萧萧》里,我与三个女子都有着淡淡漠漠的爱,大家却能和睦相处。陷入爱情中的男女无私奉献与牺牲。

  《精神病患者的悲歌》宣扬的就是一种宗教式的牺牲精神的爱。当与我相爱的海兰敏感的意识到她喜欢的小姐也爱“我”的时候,保留着与我仅有的一次爱的体验而自尽了,留下遗书也留下对我和白蒂的无限祝福。

  《鸟语》中的芸芊看似痴呆却具有超乎常人的聪慧,她对我的爱更加显得扑朔迷离,好象飘忽于梦中的海市蜃楼。

  而到了《江湖行》,情爱则显得自然质朴、普通平实,一切都走到了人间。

  现世的情爱不再那么单纯美好,它夹杂着属于人间的易变和劣质。

  “这因为我是人,而我们在人间。神可以有纯粹的爱,我则只有带欲的爱;神可以有单纯的给,我的给则依附着取;天堂也许有圣净的奉献,而人间永远渗杂着占有。”

  因为这是人间的情爱,就不再具有唯一性。

  当“我”在葛衣情身上已发现不到当初心动的美好时,当痴情的爱人在远方默默等待时,“我”依然可以拿衣情填充我深夜的孤独。

  爱情也缺少了不计一切的痴情,容裳在与“我”相爱的开始也许只是出于对姐姐的嫉妒,和我在一起时也并不是用全部真诚付出,最终也不容我的解释嫁于他人。

  作者在文本中多次强调“人间”,给一切不完满的爱情行为找出合理成分。但又真实的写出由于爱缺少了宗教性情感而导致的爱情与婚姻的失败。尤其是野壮子的多情。

  “假如你爱过,你会知道爱情在某一刹那间是纯净清澈的。这是一个天堂的境界。但是人间不是天堂。天堂有永久的纯净与清澈,人间所能有的只是一刹那而已。”

  正是把笔触转向现世而更能揭示爱的丰富本质。人间情爱不同于理想情爱,是由于人性的复杂与局限之存在 。

  因此相对于前期的神性化情爱观,《江湖行》可归纳为人性化情爱观。情爱的选择体现着人性的复杂性,而人性的复杂性也决定了情爱的悲喜剧。

  、由人性的弱质与复杂透视情爱悲剧

  徐訏惯写爱情悲剧:《鬼恋》中的我对“鬼”从痴迷到寻找等待,甚至相思成疾,而因为鬼的出家最终还是落寞不可得;《痴心井》里面,当我风尘仆仆从远方感到爱人所在的地方决定求婚时,爱人却在不久前怀着对的我失望而落入痴心井;《风萧萧》中,我因为爱与对民族的奉献而放弃了与海伦的爱;《精神病患者之歌》中,因为海兰高尚的退出,白蒂皈依了基督,放弃了小爱,而投入大爱中。

  这些情爱悲剧多体现为客观原因:或是时空的错过,或是奉献于他人而错过,并没有探讨导致情爱悲剧的人的弱质,而《江湖行》 则从人性层面揭示了情爱悲剧的根本原因。

  “爱和欲在人的生命中往往混合着使人不知所以”,“人性是善是恶的问题,我没有彻底研究过,但是反省自己,善与恶的界限真是只是一线之隔”,“人间的爱永远伴随着情欲和自私”,这都是作者的哲理性感慨。

  当葛衣情已经由原来的”酒一般的眼光、花一般的笑容、雾一般的头发”变成了“长方型的脸”、“嘴角多了两条纹路”、“说出这些世故老练充满阴谋的计划”、“既无诗的趣味又无浪漫”时, 野壮子已经不爱甚至憎恶此时的她。

  但又在她的带着占有的爱的表白下,在她每次魅惑的香味中迷失于肉体,似乎还是爱着她的,而事后则更迁怒于她,更加深内心的忏悔。

  在养病期间,他屈从于欲望令葛衣情怀孕并最终失去爱人紫裳。

  本来,野壮子与紫裳是可以结合的,但是紫裳是上海大红大紫的影星,而我只是一个没有成名的作家,我的自尊与自卑使我不愿接受施舍,也不愿和紫裳结合。

  人性的方方面面开始暴露,却无力改变,因为人性中还有脆弱和安于现世,于是“我”和紫裳的情爱悲剧不可避免。

  葛衣情无疑是爱野壮子的,可因为她的占有欲、她对金钱的追求失去了野壮子的爱,而最终走向精神失常的悲剧。

  对于阿清,野壮子先是把她从妓女生活中救出,帮其医治疾病,甚至许诺婚姻。而当被好友韩涛寿指出只是一种英雄主义的冲动而无爱意存在时,他才意识到自己的弱点,重又去找寻爱人容裳。

  阿清由失望而自杀后,“我”又意识到是嫌弃她的。

  野壮子在爱与不爱的摇摆中,在奋起与偷安中,在欲与忏悔中,在痴情与负心中演绎着一个个爱情的悲喜剧。

  由于人性的复杂与脆弱,加上客观的“变化的人间”,男女主人公的情爱终于无法圆满,悲剧是必然的。

  《江湖行》读后感(四):《江湖行》中的生命意识

  《江湖行》之前的创作中,徐訏多借助于情爱传递着他对生命的思索,用爱发现生命的光辉,对爱的奉献构成了生命的价值,在宗教的神圣笼罩下,爱可以使人超越死亡,生命由此而具有价值。而在六十年代的创作中,他开始在爱与时空的矛盾和易变中感知生命的无常,对爱由执着到怀疑。

  在《江湖行》里,更加全面传达出晚年的徐訏对生命的思索,这些思索集中在对偶然和机缘、流浪与寻找、生命与宗教方面。

  A.偶然与命运

  在以前的作品中,我们也能找到他对偶遇与机缘的认识。《鬼恋》里,我与“鬼”因Era香烟而结识,带着某种难以明说的偶然与机缘。但作家没有过多关注偶然、机缘对生命的影响,60年代之后,这种意识不断增强。出版于1979年的《时与光》中,作家表示是 “写我偶然机遇里的爱与我寂寞灵魂里的斑痕。” 。我与陆眉娜的认识是由于一个突如其来的电话和她突如其来的拜访,这种偶然改变了我的整个计划和生命。

  在《江湖行》里,对偶然与机缘的思索贯穿始终,而由于偶然的机缘,人对命运更加不可琢磨,也更加显得人在命运面前的渺小与卑微。

  正如小说开头所说: 我所有的也许只是对我的生命在人生中跋涉的故事。但是人生是什么呢?我们还不是为一个偶然的机缘而改变了整个人生的途径,也因而会改变了我们生命里最个别的性格?你难道要我告诉你那人生中无数机遇一步步带我走进奇怪的途径的历程么?

  “你说,那么你可是相信中国课命的迷信,以为一个人出生的时辰注定了一生的穷达顺逆与贫富呢? 我说,我也许不相信这个;可是我不可能不相信,如果我出生的时辰不同,我一定不是我现在的生命了。因为我原是由一定的时间与地点所定,换一个时地,其所产生的生命当然不会是我了。”

  野壮子本来是一个安分守己的农民的孩子,突然有一天一个名叫白福的痴傻男孩闯入后院家偷瓜果,因为父亲的一声怒吼,他失足而死。父亲突然发疯,不久父母相继去世,我不得不跟着舵伯去流浪。舵伯只是父亲的一个朋友,却象对待儿子样的照顾他。

  白福的偶然出现、他与舵伯的机缘改变了野壮子一生的命运。

  他与老耿的偶遇使老耿和失散多年的儿子相聚,却也把老耿带入悲剧的命运。

  他与野凤凰的偶遇却成就了一段美好的婚姻。

  与阿清的相识更是一种偶然的机缘。“我”在被劫而饥寒交迫的时候,被一家农户救起,而“我”恰巧长得象他们的儿子,“我”由此而与阿清定情,而后与已沦落为妓的阿清相逢,“我”救助了她,她的自杀更是改变了“我”的命运走势,我由此失去了最后一个爱人。

  在种种偶然下,野壮子的主观能动显得毫无意义:“许多许多偶然的机遇变成必然的因果, 而我竟象永无勇气与能力与这些机遇反抗一样, 一步一步陷于最苦恼最悲惨的情境, 这是多么可怕的人生呢?”。主人公发出了对命运的感叹:“我开始对命运怀疑,对命运恐惧,我想到我一生的际遇都象冥冥之中有人在摆布一样,而我的脆弱的性格正好象配合着命运而存在,我不但毫无能力超越命运可怕的安排,反而处处凑合着命运完成她所其期望的结局。”

  人生被种种的偶然和机缘决定了命运的走势,而这种走势又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在偶然面前往往无能为力,这是一种带着悲观色彩的生命意识。人在超越自身的社会和自然面前,能全部掌握自己的命运吗?不!人们曾一度认为只有在生产力低下、科学不发达的古代才有宿命论,其实不然。

  英国历史学家汤英比从人类社会和制度的种种历史中,研究出现代人的命运由三个方面的内容所组成:遗传、环境、人的实践。“人一生的命运或者由祖先遗传下来的遗传因子的组合决定,或者由本人的环境决定,或者由一生中积累起来的因果报应决定。”

  野壮子的命运,一方面是他本人的性格所导致,一方面也是他所遭遇的偶然(包括社会历史与超社会历史的因素)所决定。

  作者认识到了人在命运面前的局限性,说明他的生命观已摆脱了盲目的乐观主义而进入到一种现代的理性态度。

  .漂泊与寻找

  泊,是一个港湾,而漂跟泊是相反的东西,所以漂泊就有了走走停停的意思,漂泊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

  “江湖行”这个带着野味的名字正是野壮子的人生概括。他的整个人生就是一个不断漂泊的过程。

  在漂泊中开始体验到孤独,于是,他不断的寻找,寻找可以对抗孤独的东西。可当孤独又一次袭来时,他不得不又一次去漂泊。“江湖行”就是不断漂泊与寻找的过程,而就是在这个过程中,作家也在探索生命的意义。

  第一次父母双亡,被舵伯带上了草台戏班的船,此时的野壮子追求安定,幻想着赚了钱,和葛衣情回乡种田,过上安稳日子。

  可爱情失败,他到了上海,却陷入了与葛衣情难堪的情人关系,孤独中又注入了忏悔与厌恶。

  他加入了老江湖的杂耍班,又踏上了漂泊之路,在漂泊中开始了与紫裳的爱情。

  而回到上海,紫裳成了红角,紫裳不再是野壮子一个人的紫裳了。

  此时的舵伯成了阔佬,与野壮子曾经的亲密无间因为许多人事的繁琐而不复存在。野壮子陷入了难以排解的孤独中,他放弃了安宁的都市生活,与穆胡子一起加入了土匪队伍。

  穆胡子成了将领后,“我”感觉失去了他,又踏上了寻找—漂泊之路。

  后来,野壮子又参加野凤凰的戏班,在映弓的影响下进行抗战,受伤后转向写作并获得成功。漂泊之路以写作出家终结。

  野壮子不断的漂泊是因为寻找的失败,每一次找到的都不可能是原来所需要的了。作家借助于野壮子不断漂泊不断寻找不断失去的循环人生,无疑传达出了生命的无常与变化,“人生无不变的爱,无不醒的梦,无长绿的草,也无长开的花。”这似乎是在说生命的终极就是虚无。

  然而野壮子的结局不像贾宝玉那般缥缈不定,他“出家”了确仍在“写作”。说明他仍在思考并表达着,生命还有价值依托,何曾彻底虚无?

  这不由得使人想到鲁迅《野草》中“死火”的人生哲学:与其冻灭,不如烧完。结果都是“无”,但“烧”的选择却是积极主动,主张意义在于过程。

  徐訏认定的也是生命的过程。“一个人知足就是幸福。” 舍弃了彼岸世界,在世俗中寻找和创造幸福。野壮子拼命的在社会中奋斗,爱倒了爬起来再爱,直至无爱可爱,出家了却还在写作!

  这多么像作者自己的人生。徐訏一生经历了太多的坎坷,尤其是爱情生活。他用晚年的心灵和智慧塑造的野壮子,可以说是“天鹅的绝唱”,生命最后的回响。

  至此我们似乎明白了小说的主人公为什么叫“野壮子”了――一个朴实而顽强的男性生命,这一姓名获得了文化的象征意义。

  C.生命与宗教

  一般说来,宗教都是主张爱的,主张超越生命的自然与世俗状态。

  例如基督教就是一种爱的宗教,它主张博爱,为人类带来天国的福音,它的教义中有原罪、救赎与灵魂的永生之说。

  徐訏是一个溶中西方文化于一身的作家,他与宗教有不解之缘,作品中直接提名的宗教既有西方的基督教又有东方的佛教。他前期作品中的人物,有很多是信教的,或者是虔诚的教徒,或者怀着浓烈的宗教情感和宗教精神。

  《精神病患者的悲歌》中的海兰就是一个基督般的人物,她选择死亡而把爱留给别人。

  《风萧萧》中,白苹在教堂门口虔诚的祷告。

  《时与光》中,苏雅因为对多塞雷的爱而皈依天主教,实现了爱的超越。

  在徐訏的大多作品中,主人公都带着宗教式的忏悔意识,在带着忧伤的忏悔中思考个体存在的意义。

  在《彼岸》、《院内》《离魂》等作品中,还写到了灵魂的永生。

  同时在许多作品中也带有佛教色彩,《幻觉》中的墨龙就是和尚,《鸟语》中的芸芊身上带着一种菩萨的超脱与空灵,最终她也走向空门,法号“觉宁”。

  在徐许看来,生命要找到价值依托,就离不开宗教。他一生花了很大的精力思考宗教对于人生与艺术的意义。

  《江湖行》也没有脱掉宗教的痕迹。开篇就提到“文艺是不同的生命在相同的人生中作相同的尝试与失败里流露的不同的忏悔与祈祷。可以代表忠诚的忏悔祈祷的就是文艺。”

  主人公野壮子最后的人生出路就是出家,宗教成了灵魂最终的归宿。

  但《江湖行》又不同于他以前的作品,在叙述中宗教开始淡出。

  小说体现和弥漫着宗教中关于生命的思想,而在文本中,自始至终都没有提到宗教。但宗教的生命观对小说的影响却分明存在:

  生命无常而无奈,在命运面前人是渺小的,人的命运受冥冥之中的力量的操纵,人生只是一个顺应命运的过程,在个体的人生实践之中,是有着因果报应的。

  这些思想弥漫着佛家的无常与虚无。处于乱世之中,宗教是一片清静之地,可以对迷失和危难的灵魂实行拯救。

  所以,在野壮子饥寒交迫的时候,救助他并无私帮助他的是几个和尚,当他最后失去所有的爱人时,佛门也向他敞开。

  作家在《江湖行》里,不再像以前用宗教的思维构思人物,传达、善、美,而是在思索生命的意义时不自觉的向宗教靠拢。

  总之,《江湖行》虽然传达了某种宗教的气息,但更多的是作家对自然生命的感悟,这种感悟是植根于对人性与社会历史的思考,因而更能贴近生命的本真,从而又超越了宗教。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江湖行读后感锦集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