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美丽曲线》读后感摘抄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美丽曲线》读后感摘抄

2020-12-19 04:05:10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美丽曲线》读后感摘抄

  《美丽曲线》是一本由(英)阿兰·霍林赫斯特著作,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简裝本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40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美丽曲线》精选点评:

  ●2004年布克奖。拖到最近《陌生人的孩子》之后才一鼓作气读完。霍林赫斯特是个太喜欢炫技的gay,总忍不住炫耀自己对于性爱、音乐、文学和建筑的好品位,他喜欢瓦格纳超过理查德斯特劳斯,喜欢巴洛克超过洛可可,奉亨利·詹姆斯为偶像。比起《陌》的成熟圆融,这一本大概更能还原出他年轻时候的样子,敏感,张扬,性狂热。

  ●不知道是翻译的原因么,感觉很罗嗦,情节发展太慢。

  ●主人公的性格很。。。= =

  ●回想起这本书像回想起一瓶防晒油…黑色的皮肤

  ●差点忘了这本了,好不容易在二手市场淘到的二手。这书放在现在的审查环境下是不可能出版的,但是在十几年前他却能面世。还是那一招温水煮青蛙,步步紧收,最后就能被扼杀在摇篮里而不知。觉得可悲,但我也无能为力。还有,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真的好难看,要不是因为台版更难买我都不会选这版。

  ●一段社会史,封面太丑,叹之。

  ●封面和装帧也太低档了吧

  ●翻译的不是特别精彩.

  ●补记

  ●没有作者所愿地将认同放在主人公的身上 还是更爱那个算是耻于将自己的欲望抛于周围世界的万尼 结果变成了痛苦 我愿意将更多的同情放在这个角色上

  《美丽曲线》读后感(一):关于翻译的一点小建议

  文中提起两次的车牌号“WHO 6”应该是who sex的谐音吧?和脚注中的世界卫生组织貌似没什么关系

  另:有人知道另一个车牌NG2485有什么意义吗?

  抱歉,你的评论太短了抱歉,你的评论太短了抱歉,你的评论太短了抱歉,你的评论太短了抱歉,你的评论太短了

  《美丽曲线》读后感(二):刷新虐心

  长得越大,越不容易入心。

  从16岁到24岁,好像整个审美观都没有长进。先是日本,后是英国。而这两者其实也没有本质的差别,同是岛国,同闷骚,同不留出口。

  最近看毕的《never let me go》,不甘心而看了第二遍,仍然泪流不止,因它设定太过狡诈,根本没有退路可言;这同我看了一半的《故园风雨后》和刚刚读完的《美丽曲线》简直有异曲同工之妙。

  line of beauty,先看了电视,再看了翻译得一塌糊涂的书。就是这么一点点积蓄着,最后来个大的宣告。和never let me go相似的地方还有主角所见证的一场场身边人的故去,以及,最后自己的。

  ick对wani的爱,多少也算上的是肉欲、虚荣、奢华之爱,连最后的告白也是力不从心,自然也就没有得到任何强烈的回应。但就是因为年轻,连这点世故都跟着变成好处了。

  《美丽曲线》读后感(三):爱与虚伪

  故事刚开始Nike住进Toby家里的那种羡慕的眼神,在表面华丽的大家庭里懂得古董的Nike和附庸风雅的内阁大臣家里形成鲜明的对比。很多小的细节我无从说起,以至于到最后我都不明白为什么Cat会揭露自己父亲的丑闻以及把Nike和Winian之间的那段恋情公布。

  刚开始清纯的Nike和Leo之间的清纯的感情。或许是因为Like第一次是和Leo发生的,从刚开始到Leo提出分手,虽然作者在这期间真的很潦草交代了Leo这个人物,到最后Leo的了艾滋去世。在Nike在酒吧遇到Leo自己默默走开(这一点我一直很费解)Nike心里一直有Leo,这大概就是初恋吧……

  全过程没有感受到Nike对于minister大臣之子的爱。包括Winian喜欢和陌生人3P喜欢尖叫喜欢观赏这样的场景,其实Nike根本就不喜欢。每一次Nike觉得自己无法忍受的时候都会嗑药。其实在这个过程中刚来伦敦清纯的Nike已经迷失了。他开始试着让自己融入这样的生活这样的环境。

  全过程主人公都是在保持自己内心的基础上善良待每个人。Nike在别人屋檐下,看别人脸色行事。之所以一住就是四年之久,还是因为觉得别人需要他。他尊重Cat,尊重他们家的佣人,尊重每一个人。可最后只换来“今天你赶快给我滚出这个家”看到最后真的好气啊,看不懂其中的权谋之术,看不透Cat。唯一觉得至少善良的人应该得到善待………

  《美丽曲线》读后感(四):五千英镑的抚慰

  有人觉得有删节,对这版翻译的“信”提出怀疑,根据我的阅读经历,译文中只缺少几句对他们吸食可卡因的描写,见书308页,“万尼已经跪在地上了”一段,省略号部分的原文是:

  He was lost,beyond humiliation-it was what you paid for.He sniffed as he licked and sucked,and gleaming mucus,flecked with blood and undissolved powder,trailed out of his famous nose into the waitor's lap.

  ~~~~~~~~给不眠不休看完电视剧又看书的60小时~~~~~~~~~~

  2009-01-20 18:38:54

  书里有很多电视剧没有使用的情节,让阅读过程满是新鲜,作者借给主人公眼睛和心灵,观察,体会,不厌其烦,无比细致,连那些看片时曾被忽略的角色,都被作者一笔一笔描绘成清晰的立体的人,剧中那些深深浅浅甚至一晃而过的身影背后,居然有这么多未被展现的经历...有一些段落很有趣,我边看边忍不住笑;更多的时候作者这样精心周到的描述很冷酷,悲剧的主调被琐碎掩盖后无孔不入,简直虐极了,让人心里非常难过。即使是已经在剧中出现过的场景,算是打了预防针的,仍然不能免疫,那些积极保持先进性、早在片子拍出来前就读过了这本书并且喜欢它的家伙,我同情你们,五十步的我很想建议一百步的同志们——孙中山先生原始用法,包括但不限于三个字君——读书和另一件私密事一样,事前也要做好保护措施哪。

  遗珠之一,去Hampstead ponds“探险”的那天之后不久,wani开给Nick一张五千英镑的支票,他把原因给含混了过去,不过两人都明白是补偿nick对整件事的纵容和忍耐。财富/英镑作为真正的君主,在整部书里的几次直接出场都很有戏剧性,Nick对票面金额的反应很醒目,他先为这么一笔钱欣喜,立刻动了念头要邀请自己念念不忘的toby去玩乐一番,盘算后发现如此挥霍的话这点钱会很紧巴,心里开始抱怨钱少,对wani有些不满。最后听从了在银行工作的大学同窗Sam的建议,把这笔钱全买了股票,五千英镑的故事就此结束。经过1987年10月那个著名的黑色星期一,它一定和那些数以亿计的巨额财富一样都打了水漂了。

  1986年的五千英镑,在书里描绘的那个世界,代表什么呢?全书艺术名词层出不穷,写到具体物价的地方屈指可数:Nick曾花五英镑坐出租车;付Fedden家房租每周二十镑;按照wani他老爹的估计,那份不计成本奢侈考究的Ogee杂志,一旦发行,定价会高达十镑至十五镑;恐同症患者Tipper夫妇一顿饭吃了Gerald 五百镑,身家价值一亿五千万英镑,却捐给教堂五法郎即半英镑;wani花了一千镑买手表,他的奔驰车牌照“WHO6”价值一千镑。两人日常花销还有:用三百五十镑购买七克可卡因;撒切尔夫人驾临Fedden宅邸那天,Nick、wani和他们勾搭的一个侍者躲在洗手间里放肆狎戏,付给那人七十镑。wani的支出中还包括四十万英镑购买的一处房产clerkenwell大厦,也就是后来wani坚持要在遗嘱里留给nick的那个“Baalbek”,说靠租金也够Nick下半辈子生活了,两个人坐在那辆变得暗淡的奔驰车里谈论着后事安排,这是wani唯一的也是最终的温柔体谅,但是作为读者,能够知道wani所不知道的,Nick的命运取决于作者留为悬念的HIV检测结果。没有悬念的是,曾经围绕着五千英镑的那些小心思,连同最后的夏天一去不返。

  《美丽曲线》读后感(五):美之轮廓

  这本书的中文正式译本叫做《美丽曲线》。而且若不是我受了译者在创作的影响,那么通览了全文后,似乎叫《美丽曲线》也是最恰当了。可是我还是倾向于《美之轮廓》,且不说译者所强调的种种“曲线”译法皆和文章的立意主旨没有没有直接关联,勉强认为,也最多是一个背景。若译做“美之轮廓”粗看来似乎离文章更远,却离文章中的NIKE更近。撇开一切有争议的他的身份和取向,他不过是一个追求着爱的敏感的骄傲的隐忍的忧郁的男子。在“the line of beauty”这个充满了隐喻和契语的词组里,我们会有更多的想象余地,充满了故事性的欲说还休。

  我对英美文学向来没有好感,记忆中英美文学的名著是几乎一本都看不下去,即使是莎士比亚也不能提起我的兴趣,记住了莎翁的几个名句,也就是为了卖弄一下。唯一能让我有兴趣一读的《双城记》,前后坚持了很久,终是没有看完,纵是如此,我总算对英美文学生出了一点点好感,《双城记》的结尾虽然说有一点宗教意味的做作,但确是很感人。最后让我喜出意外的是《荆棘鸟》,澳大利亚的一个女人写的,太美了。法语文学和德语文学是我的最爱,《爱的沙漠》、《一个世纪儿的忏悔》、《阴谋与爱情》、《香水》、《睡眠兄弟》、《铃蟾的叫声》、《从月亮来的男孩》,还有昆德拉那长长的一个系列,我大学几年来看过多少这类书,我自己都记不得了。法国人和德国人两种完全不同的浪漫气质彻底地把我征服了,当然我也遗憾,中国这样子的作家太少了,当世界文学的潮流已经向着后现代推进的时候,中国文学的主流还停留在现代。古典文学之后,中国似乎就被定格在现代现实文学上了,所有可以一说的作品都属于此流。也不知道是我太挑剔,还是春天的风不够温暖,反正我没有看见“百花齐放”。以至于,中国的作家一旦出现这种后现代的标记我就会情不自禁的摇旗呐喊,《尘埃落定》、《空山》、《羽蛇》、《幻鲸》;还有我即将要去看的《赭城》。

  这本《美之轮廓》我也是花了很久时间才看完的。本以为我能够有毅力一天把它读完,却发现里面的文字充满了美感却并不引人入胜。作者就站在你的耳旁,对你轻轻诉说,你随时都可以把他打断,他也不生气,也不会胁迫你或者讨好你听;他就保持着高傲的不屑一顾的神态兜售着他的故事,充满了典型的英国文学的眼高于顶的绅士气派——这其实就是我讨厌英国文学的主要原因,而美国文学主要是太媚俗了,消遣一下可以,没有什么看的价值,为一出了个瓦尔登湖畔的圣者,又被形容是永远无法追随的,罢罢罢,我今生与英美文学是无缘了。《美之轮廓》其实没有多少页,却偏偏用了厚纸印刷,像砖头似的,我带来带去的很不方便,以至于我看完的时候,居然长长出了口气。

  其实这本书对于我在文学上的修养没有任何益处,我确是把它当作一本通俗小说来看了,不禁觉得有些对不起作者和译者。我没有看见原版序,但是译者在译版序中写得很是深情,我当是知道他们对于这本书都不仅仅是匆匆写过匆匆译过。不过,他们也当欣慰,这本书确实改变了一些我对于爱的看法。原来爱有无数的表达方式,背叛和放纵都可以被理解为爱,与忠诚相比有过之无不及。小说的最后,回到了NIKE的记忆,他见到了他的恋人LIO,LIO整个儿衰老了,NIKE字数他曾经在和LIO分手后,无数次和陌生人在一座他与LIO初次爱抚的秘密花园里做爱,只不过是为了寻找LIO仍在身边的感觉。我一下子就被这个细节感动了。NIKE与TONY的分手是其中最令人悲伤的,若我的感觉没有错,TONY是NIKE一生的最爱,好友,初恋,从来没有得到过,始终暧昧的感觉。最后,TONY被保守的官僚阶级贵族家庭同化了,他的身形越来越胖,越来越像他严肃刻板的外祖父;当NIKE受到伤害的时候,他彻底的抛弃了NIKE。NIKE最后离开TONY家的时候,深吻了TONY的照片。这部小说里最后一个主人公,ANTHONY是一个花花公子,他是我全文里最不喜欢的一个角色,到最后他的艾滋病死了,偏偏是作者笔法最含贬义的一个角色,最后对NIKE最好,而NIKE也没有在他的死前离开他。小说的结尾,让NIKE站在伦敦仓促的大街的一角,若有若无地望着我,然后作者优雅地停止了叙述,尽管这个故事意犹未尽。

  这本小说得了“曼布克奖”,英语文学最高奖。据说理由是展现了撒切尔时代上流社会核心的种种真实,这个我倒没有在意,时间离开这么久了,而且我又不在英国;第二个理由是“精巧的搜寻并展现了生活中的爱、性和美丽”,这位作者在这方面的写作天赋令我很是惊佩。他居然能把一个敏感的骄傲的人细腻的心理活动描写得那么传神,读小说的时候我常常会把NIKE和作者混淆,在我看来若是一个从来没有这么脆弱心思的人仅仅凭揣测,根本不可能体会得到这么多。

  最后要说,好书,但我不推荐所有的朋友看,因为有人说过这是一本表现同性爱恋的经典。

  写于2006.5.19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