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耶尔玛》影评精选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耶尔玛》影评精选

2020-12-20 03:07:3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耶尔玛》影评精选

  《耶尔玛》是一部由西蒙·斯通执导,比莉·派佩 / Maureen Beattie / 布伦丹·考威尔主演的一部剧情 / 戏曲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耶尔玛》精选点评:

  ●道具场景真是没谁了,女主的内心好压抑

  ●Yerma,西班牙语,一毛不拔。执念,焦虑,心理失衡,无法处理好这些情绪问题,然后就介样了呀。布景非常的creative,传递着无处逃离的主题。女主演技着实很棒,肢体,台词,情绪,爆发力,really cool!

  ●Billie太赞了,美丽、真实自如、富有感染力,她全身心沉浸在这个角色里,也让我们强烈感受到角色的痛苦

  ●太好看了!!!!!

  ●非常动人。人类对不可得之物的执念和歇斯底里极易共情。生活如尖刀,如墙壁上的呕吐物。

  ●把1934年西班牙乡村的悲剧故事改编到现代伦敦——就完全不能理解女主为什么那么执念于要孩子这件事,而且要闹到做了12次试管婴儿失败,然后负债累累/家庭破裂/精神崩溃/自杀...更喜欢原著杀了丈夫的结局呢~ 镜面舞台不错,Pipper没那么年轻了,但笑起来一如既往的美!P.S.前任黑哥哥声貌俱佳。

  ●中年危机。「あなた将来子供がいます。」「私にはいない。」どうして?

  ●很喜欢的先锋女权戏剧。一个新时代的人格障碍女性,人物格外立得住,包括回避的依恋关系,跟她一样无法分手的姐姐,所有的过程推进的很有心理逻辑。扣掉一星给转场音乐,太瘆人了

  ●【补标】在孤立无援的绝望以及不切身因而无法感同身受的痛苦面前,一切辩解与慰藉都是那样的苍白无力。如2666第四部分一般的冰冷大字报/生活化演绎的反复切换将压抑一点点推向了顶峰。盛赞Billie Piper的收放自如,果真是既保有诗意又有新诠释的作品。

  ●Young Vic再度证明这里是见证戏剧神奇的地方。大家应当停止在当代剧场里寻找人物和动机,当代剧场的功能在于创造能引起观众反思的画面。叶尔玛最终还是成了一位母亲,在她不孕的子宫里流出了鲜血。这出成功的改编剧让人反思:在当今的语境下,母亲的意义为何。

  《耶尔玛》影评(一):酝酿一场备孕的悲剧

  整出剧目在透明玻璃屋中上演,让剧情像一台实验或手术般进行,观众看着女主角从快乐、自信、有趣一步步变得低落、消沉、执拗,直到最后崩溃、毁灭。 如果看了剧就恐婚恐育或恐备孕那只是被表面直观的剧情影响,更重要是应该反思对自己的过度沉迷和自怜导致的自毁。与原生家庭和爱人都感情不牢固的女主,偏执于拥有自己的孩子却多年未能成功。与其说她是真的想要一个孩子,不如说是不能接受自己的目标无法实现,于是走火入魔般地倾尽所有,也破坏了自己的事业、友谊和家庭。人如果太过执着就会变成魔,真的如此。 女主角Billie Piper十几岁时已是英国流行乐坛小天后,曾唱过女子足球世界杯主题曲,后转行表演工作。剧终她淋漓尽致且层次分明地诠释了女主角性格的变化。虽然这一角色的悲剧很大程度上是咎由自取,很难让人对她认同,但依然令人同情与怜惜。而相比于女主角,男主角就更加不讨喜了,甚至像个反派。在行为上他不主动、不尽责,在态度上亦是模糊不清。但最后那段rap般的连珠炮台词对女主剖析与谴责,却令人深感赞同,同时惊艳于演员功底之深。

  《耶尔玛》影评(二):备孕造就的悲剧根源却不是备孕

  整出剧目在透明玻璃屋中上演,让剧情像一台实验或手术般进行,观众看着女主角从快乐、自信、有趣一步步变得低落、消沉、执拗,直到最后崩溃、毁灭。

  如果看了这部舞台剧就恐婚恐育或恐备孕,那只是被表面直观的剧情影响,更重要是应该反思人对自己情绪的过度沉溺和自怜导致的自毁。与原生家庭和爱人都感情不牢固的女主,偏执于拥有自己的孩子却多年未能成功。与其说她是真的想要一个孩子,不如说是不能接受自己的目标无法实现,于是走火入魔般地倾尽所有,也破坏了自己的事业、友谊和家庭,乃至生命。人如果太过执着就会变成魔,真的如此。

  女主角Billie Piper十几岁时是英国乐坛流行小天后,还曾唱过女子足球世界杯主题曲,后转行演员表演工作。在这部舞台剧里淋漓尽致地诠释了女主性格的变化,虽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认同女主的行为,但也令人深感同情与怜惜。相对于疯狂的女主,男主角就更不讨喜了,从头到尾都是行为上不积极、不尽责,态度上模糊不清。而结尾时他对女主那一段rap般的连珠炮分析、抱怨、谴责,又不免让人在理性层面感到赞同。

  《耶尔玛》影评(三):人间坠落的天使

  这部的特别之处在于,整个剧放置在一个四面玻璃围绕的空间里完成。既让观众近距离观赏,又让你好似透着玻璃窥视着别人的私生活一般,真实可怖。故事的一开始,就是一对新婚夫妻刚刚买下一栋崭新的楼,两人坐在空地上开始男女之间暧昧又放肆的言语调情,言辞露骨大胆,从开头就像一个诱惑的隐喻,吸引你必须保持耐心接受后面过山车般的,心驰电擎的旅程。 交流就是冲突的开始,马上女主的话题引到了生孩子的问题上,男主开始逃避,于是关于备孕的轮回往复,颠三倒四,磨折两人关系的激烈交战持续不断。女主的一意孤行,固执己见,甚至跟着了魔一样,誓必要生育的决心,让男主愧愤难当,无奈抵抗,甚至消失于女主几近精神崩溃的生活里。女主整个过程的表演非常淋漓尽致,到后面愈演愈烈,疯狂到让你感觉整个剧幕空间都在为之战栗。 电光雷雨之夜,女主在和朋友一路买醉,流落街头,和诸多陌生人交会,痴癫撒泼之后,终于迎来男主的回归。两人激烈的争执达到了顶峰,四面的玻璃仿佛都容纳不下他们厮杀到极限的氛围,恨不得震碎,让所有一切粉碎,毁灭,才能换来一丝内心的止息。说到底还是观念的不同,价值观的冲突,一个执着于有孩子才能得到满足,一个认为没有孩子的婚姻依然可以自由精彩富足。男主最后的心声真的出于无奈: 我想要的只是你,只要拥有你,那个婚前和我一起肆无忌惮也能过得自由快乐的你…… 其实女主的内心一直是孤独敏感的,在刻薄的母亲那得不到哪怕一个亲密的拥抱,在男主的眼里连做爱都要被想象成另一个变装的"她",在前男友那也在努力寻求一丝旧情,却抵挡不了生活彼此分道扬镳的洪流。没有人会一直陪着你,就像没有人能够给予女主精神上完全的依托。她对情感的渴求太过多,太直接; 她无非想要的是亲密爱人与自己共同奋战,共同期待,却得不到共鸣和陪伴。求而不得的痛苦才最致命,只有纵身一跃才能得到解脱。 这样的她,毁了自己,也毁了婚姻,让一切变得面目全非,颓然轰塌。最后以拔刀自刎来结束,爱如果被无辜牺牲成了一场遗憾,留下的只是一片惨烈的空白和失落。

  《耶尔玛》影评(四):耶尔玛究竟想要什么

  带着四个月的身孕看这个戏实在不是明智之举,转场时轰鸣的音乐,以及最后两场近乎癫狂的戏,引起了强烈的生理不适感。就这样带着隐隐抽痛的子宫和胀满的膀胱离开影院,连厕所都懒得去,只想快一点回家里紧紧抱住我那个15个月的小男孩。

  在有孩子之前很多事情我是不明白的。比如我绝不会明白不能生育为何让她走向歇斯底里,没有孩子的人生一样可以很精彩啊,甚至更轻松、更自由不是吗?不能生就不能生呗,为什么一定要生孩子呢?的确没有必须要生孩子的理由,但是却有一种需求,只有一个孩子能让其得到满足。那种毫无芥蒂的亲密、全然的信赖和托付、一点一滴的给予与得到,父母给不了、伴侣给不了,只有生一个孩子。用一个孩子来圆满自己的人生,填补自己的空洞,充实自己的婚姻,这样的想法不是很自私吗?的确是。可是谁说抱着这样的初衷就不能成为一个好的父母?我们需要孩子,正如孩子需要我们一样,都是出于自私的目的吧。除非你从不曾正视自己内心无法消除的孤独,也从不曾对婚姻感到清醒后的失望。

  当耶尔玛第一次向丈夫诉说改变主意想要生孩子的理由,她看起来并不是很确定,只是说也许以后会感到遗憾。她不知道的是,她的心里有一个空洞正在往外嗖嗖的冒着凉风。她会在意丈夫在做爱时将她想象成“另一个她”,这在她丈夫的眼里完全不是一个问题,其实理智上她也知道这不该构成一个问题。但是她说她只想和丈夫做爱,甚至在工作时都充满渴望。她就是这样一个人,在母亲那里,从未得到过一个真诚的拥抱。在意自己在前男友眼中变了没有,努力想找到一丝对方难忘旧情的痕迹。这些线索解释了她对情感的渴求,并不等同于任何一个人。于是当她想象出一个小男孩,害羞的把脸埋在她的大腿后面,这样的渴求似乎得到了抚慰。她明白只有这样一种方式可以给她真正的抚慰。

  如果你想要一样东西,但可以要也可以不要,那就不叫真正的想要。真正的想要才会带给人痛苦,求而不得的痛苦,只有拼命追求过的人才会懂。这样的痛苦似乎永远都得不到合理的解释。比如说是不是因为我或他还不够努力?为什么别人都可以我却不可以?也许再坚持一下就会成功?也许换一个人试试就会成功?我无法想象,每个月都要排一次卵,每个月都要燃起一次希望,同时经历一次失望。这样的日子一过就是好几年,怎么能受得了?她就这样一步步将自己推到了悬崖边,回顾身后早已找不到退路,只有纵身一跃才能摆脱日复一日的痛苦。毁了自己,也毁了婚姻。

  其实她丈夫已经做的算是很不错了,起码真的有在配合,甚至承受12次试管失败导致的破产。然而爱她,却不曾真正懂得她的需求,爱她,却不爱她残缺的部分,爱她,却无法与她共同期待、共同受伤。这样看来真不知该为谁感到遗憾,是那个口口声声说爱的人,还是那个看起来一直被爱着的人。

  我真的不懂中产阶级中年危机女性主义blabla,也不能从剧作和演出的角度作出什么客观冷静的分析。只是在看完这个故事之后,有了些许感同身受的痛和怜惜。最后想说好庆幸我能怀孕,可以拥有两个属于我的治愈系萌物。尽管我知道孩子会长大、会离开,我们也会老,会释然。最后留下的只有彼此陪伴的一段时间,以及在这段时间里所有辛酸、甜蜜的回忆。这样就够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