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日谈的读后感大全
《十日谈》是一本由[意] 卜伽丘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平装/精装图书,本书定价:2.65元/3.20元,页数:71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十日谈》精选点评:
●这个版本是俺的艳情文学启蒙书……哪个说的世界名著开卷有益哒?!明明就不适合小孩子看!单位图书室怎么也不管管当年的我?!自此对“把魔鬼关地狱、握着夜莺睡觉、修女错戴的头巾”这些再也无法直视……
●可以入选故事会了……
●貌似当年看的是这个版本,记得是硬皮的。今天重新读,还能记得不少。
●可惜不是全版的
●可惜了這個網格本是選本。
●机智の薄伽丘
●最近读的是这个版
●可惜不全
●这个版本有插画。小时候家里书架上的书。
●I've read it at age of 15. At that time, I regarded it as a "yellow novel" and read for fun..so it is hard for me to evaluate...
《十日谈》读后感(一):《十日谈》读后感
薄伽丘写出了一种摆脱封建枷锁,追求自由生活的倾向,体现了作者的人道主义精神。10个青年从触目凄凉的死城,来到阳光灿烂的人间乐园,象征从中世纪禁欲主义束缚下解放出来,表达了人文主义者追求尘世欢乐和对人生的热爱。人间百态都进入作者的创作视野,我认为此书是欧洲文学中世纪以来第一部现实主义巨著。
《十日谈》读后感(二):自由永远是人类的终极追求
毫无疑问,这本书给高中第一次看的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乖乖,名著还能这么写!当然我并不是觉得他尺度过大,只是没有想到我还能看到这样尺度的名著。
后来在语文课上,老师也谈到了十日谈,我又惊讶了,乖乖,这还能在语文课上说吗?当然老师并没有讲具体内容,他只是说,作者是为了表达当时人们对这种自由的追求,我想来,也的确如此。
但是倒也讽刺,明明当时大家就已经开始追寻随便大声讨论的自由了,怎么我们现在还不能大声的说呢。
《十日谈》读后感(三):十日谈
《十日谈》,谈尽了兽性的人的假丑恶,谈尽了精神的人的真善美。人的天性,被伟大的雕刻家塑造成活的形象,大胆地置于阳光下的我们面前;人的不容违背而常在违背——人为地强行违背着——的天性真实地被证明了。人类真实存在的东西,却盲目、野蛮、别有用心地压制它,囚禁它,千方百计地否定它,毁灭它,这真是人类的一大悲哀!这是惨无人道、罪恶绝顶的行为!但愿人的天性随着卜迦丘的灵魂,一起从历史的桎梏下得到解放,升入天堂!但愿这作茧自缚的愚昧历史早早坠入地狱!卜迦丘万岁!
《十日谈》读后感(四):当时只看到故事~
小学读的,我很强悍吧,读的时候只看男欢女爱了,其他的我也读不懂~又没接触过文学史,年龄又小~故事很精彩,世间百态,嬉笑怒骂,跟我能接触到的小说或者生活面貌很不一样~冲突转折很多,很有时代风貌~而且开始的楔子给我很美丽的意象,那种N个青年男女带着桂树之冠不理外务的每天聚在一起轮流说故事(我果然是Party animal)~有种伊甸园一样原初朴素的美~
后来我爸看到我在看这书大惊,你怎么能看这个呢.........·#¥%……—*传统的未接受过正统文青教育的老爹完全视这为色情读物呀~还好我当时不明白~
《十日谈》读后感(五):看欧洲在疫情期间是如何度过的
在佛罗伦萨闹瘟疫期间的一个清晨,7个美丽年轻而富有教养的小姐,在教堂遇到了3个英俊而富有热烈激情的青年男子。7位小姐中的3人是他们的情人,别的几位和他们还有亲戚关系。他们决心带着仆人,离开佛罗伦萨这座正在走向死亡的可怕城市。他们相约,两天后到郊外的一座小山上的别墅里去躲避瘟疫。那里环境幽静,景色宜人,有翠绿的树木环绕,还有曲折的走廊,精致的壁画、清澈的清泉和悦目的花草,地窖里还藏着香味浓郁的美酒。这10位年轻人每天不是唱歌弹琴,就是跳舞散步。在暑气逼人的夏季里,他们坐在绿草茵茵的树荫下,大家商定每人每天讲一个优秀动听的故事,以此来愉快地度过一天中最难熬的时光,他们一共讲了10天(其中因为种种原因耽误了5天,共计15天,但是就讲故事的时间而言还是10天),10天合计讲了100故事,这些故事收集成集子就叫《十日谈》。 10个年轻人分别是帕姆皮内娅、菲洛梅娜、内伊菲莱、菲洛斯特拉托、菲亚梅塔、埃丽莎、迪奥内奥、劳蕾塔、埃米莉亚、潘菲洛,每天由一个人担任国王,大家各讲一个故事。
和中国人民的中华小当家属性不同的是 欧洲人民骨子里的文艺细胞在这一刻凸现无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