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厕神》的读后感大全
《厕神》是一本由朱莉·霍兰著作,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8.0,页数:178 页,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厕神》精选点评:
●恶趣味历史小段子合集
●治疗穿越臆想症
●这本书真是太好看了!
●挺一般的,不过作为飞机读物,还行。
●超级无聊的一本小。册。子。
●直觉这是本囧书,果然是本囧书,然而边看又边忍不住庆幸自己没生在书里列举的时代,足证它不全是囧书orz 以及:“19世纪皇族们钟爱的马桶则是‘奥普提马斯’(Optimus)”……………………
●屁和厕所………………囧囧。
●半途而废,平心难起澜
●搜索奇趣的历史片段是件有意思的事,不过这本书脉络不清晰,当作乐子一看吧。比如英国女王为了怀念亡夫,保持官邸原样,包括厕所……
《厕神》读后感(一):笑料粪石学
这本书逻辑不清,既不严格按时间顺序,也不严格按发展顺序,总体来说就是对西方(主要是西方)曾经或正在主要使用的便器作个介绍。
这本书最大的优点是超级多的逸闻趣事,作谈资是不错啦。
《厕神》读后感(二):臭臭的决战史
039|101,《厕神 厕所文明史》。
一天,在家里刷厕所,刷至“情深处”,突然想起,“现在文明的起点,可能起源于现代厕所(即文明的另一层含义应该是人类对待“污物”处理方式的变革)
进而,我便想知道,“现代抽水马桶是何时发明的?人类经历过怎么一段“臭臭”的历史?抽水马桶在现在卫生体系的意义?(如传染病传播的阻断)结果,果然有人研究厕所史,立马order两本书,此为其一。
事实证明,人类在“拉”这件事的发展上是极其缓慢的,直至19世纪开始才普及近似现代抽水马桶。至今,200年过去了,抽水马桶依然没有得到革新(像安全套)。
另外,现在所谓文明的西欧国家,中世纪甚至16、17世纪依然处于“粪尿横飞”的时代。走在马路上,不小心就被飞来横“屎”砸中!而中国,早已建立完善的“倒夜香”体制,明确地证明当时的中华文明远优于西方国家。这也是为什么中国并没有爆发大规模的传染病?仅仅是猜想。
最后,抽水马桶是个好东西!我在潮汕老家依然能看到所谓“茅坑”,每我想起,胃里一阵翻腾,实在恶心至极。上回,在贵州偏远地区仍看到这类“茅坑”,把我憋得一直夹着鼻子、闭着眼睛,“God Bless Me”。
《厕神》读后感(三):面糙里也糙
我承认是看了这本书在豆瓣上的书评才买的,上面那位书评写得太有诱惑力。但是看完之后就有些后悔。
首先说书的品相,封面用了不显档次的光铜纸,本来就有些模糊的封面图片更加显得黯淡昏黄。难道好点的纸都让广西师范和山东画报出版社买光了么?
其次,书中有一些史实性的错误,这是硬伤。作者引用的例子有很多是探险或殖民时期的普通人写的异邦见闻录,而不是人类学家或历史学家经过考证的史实。所以我们看到了很多有趣并且耸人听闻的例子,很好笑而且带着现代美国人的优越感。当然,作者不仅拿欧亚大陆开涮,她也勇于拿美国人自己开涮,善于自嘲是美国人的优点。
再次,书中照片的质量太差,很多幅都是模糊一团。不过这不怪中国的出版社,amazon上面抱怨的人也不少。
最后,翻译把一个个中文方块字按英文句法排列的做法,让我恨得牙痒痒。我肯定他英文不错,完全理解了作者的幽默,并且自身也有足够的幽默感,但说中国话有很难么?
以上是抱怨。抛开上面说的不谈,单纯的把它当个乐子也不错。如果前几年的青年想显示叛逆和嘻皮倾向就在书包里揣本金斯堡,现下这本书也可以表达无伤大雅的小玩闹精神。既然作者把世人对粪便的逃避态度表达给我们,那我们不妨借这本书向旁人秀出捎带恶心的无赖态度。我就是玩大便的阿拉蕾,你们拿我怎么着吧!
《厕神》读后感(四):你我忽略的文明
非常有趣的一本书。
在读这本书之前,喜欢看电视特别是少年时代喜欢看有中世纪法国衣着繁华如云的美女漫画的同志们,肯定想象不到中世纪的美女们是如何在T型架的帮助下解决这迫切一生理问题的;喜欢罗马的同志们肯定也想象不到,罗马的英雄们也曾经在"公共厕所"里和无数人共用同一块湿润的海面来擦屁股;喜欢剑客的同志们肯定也想象不到剑客们如何利用粪坑的特殊构造来完成他们的大业……
如果稍微有点想象力,这本书会更加有趣。
想象一下,晨曦初露的恒河,2000英尺的悬崖上你抓着摇摇晃晃的竹竿,观察坠落物的完美入水;在某一场异常艰苦的攻城战中你游过满是排泄物的护城河;某一天早上你发现自家马桶浮出来75支圆珠笔;在急驰的马车上奔向好客的庄园大门,地面裂开将你吞没,原来那是一个万年粪坑……
或许在阅读间歇中你会回顾童年至成人的入厕史,这个时候你会不得不承认,这本书不仅仅是带给你一些可能值得怀疑但是非常具有传奇色彩的谈资,更是给你提供了另一个追溯事物本源的视角。
For example,让我们从罗马人往街上倾倒马桶开始重新思索一下关于侵权中坠落物伤人的证明责任分配原则吧~
最后,入厕愉快,and……注意角度。
后记:其实我们伟大的祖国,由于地域广阔,在悠久的历史中也有着一部“灿烂”的厕所文明史。作者在这本书中着重描述了西方的厕所史,有兴趣的同志们不妨在翻阅古籍时对照一下同时代中国的厕所文明。我们是一直在进步着么?
《厕神》读后感(五):马桶史和人类史
其实,认真的讲,马桶的进化史就几个阶段,就地挖坑填埋,蹲坑(粪便直接入坑或入下水道),夜壶和封闭式马桶,抽水马桶(经过多次改进)。而这几种方式,基本上现在都还存在。为什么人类厕所进化史能写一本书,是因为从这个角度亦可以了解人类各民族文化横向区别,和纵向比较文明进步的历程。
一个非常有趣的地方,应本书之名,古罗马人真的给粪神或者说是臭神取了个名字,斯特库蒂乌斯。还有一位掌管公共下水道的女神名叫克罗阿西娜。通便神克雷皮特斯,或称为肠胃胀气之神。雨水则被视作神灵的粪便。虽然猎奇,但是看过古罗马神话的话就知道,古罗马人的众神与普通人无二致,具有欲望,情感,恶习。而古埃及法老相信自己是神灵的后裔,有一个法老认为身体自然功能氏自己同纯粹的凡人并无二致,为了维护自己的神灵地位,他在拂晓之前潜出行宫,趁无人注意时在沙漠中排便。想了一下中国神话故事,我觉得中国古代应该更倾向于没办法否认是人都要出恭的事实所以尽量避免提到这尴尬而不美好的一幕,向往的是辟谷的境界。
直到17世纪的欧洲,城市居民仍然保留了罗马时代的习俗——将夜壶直接倒到窗外——古代欧洲出了很多诗描绘这一场景。1666年瘟疫(8万人既五分之一的伦敦人口死于鼠疫)和1667年火灾使得伦敦城大部分脏乱差地区得以重建,之后随着英国政府着手改善地区卫生条件,要求重建时各家搭建下水道。
法国的下水道则得益于京杭大运河式的政府工程(与1832年欧洲遭遇霍乱不无关系)。雨果曾经在《悲惨世界》中写到“在这种臭气弥漫的环境里,灯笼极少能点着。下水道清理工也不时头脑发昏,失去意识。有的路段险象环生,泥土已然崩散,砖瓦已经碎裂……”。而在拿破仑三世统治时期实施的大型工事项目中,巴黎下水道扩建到全城,并且船只亦可通行。游客可以坐马车和小船参观隧道,甚至葡萄牙国王也来参观带动巴黎下水道成为上流社会旅游胜景。
这本书的缺点是作者对中国古代的厕所史并不熟悉,提到中国方面是近代19世纪之后,基本上洋人的视角就是灰扑扑泥泞的路面污秽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