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神之日》的观后感大全
《成神之日》是一部由浅井义之 / 铃木健一 / 松林唯人 / 高村彰 / 高桥正典执导,佐仓绫音 / 花江夏树 / 石川由依主演的一部动画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成神之日》观后感(一):『二次元』的巅峰
在我心里,麻枝准就是代表了青春作品的最高水准。尽管诸多文学理论大师、后现代壬以及大脑升级壬看不起麻枝准,我也从来没有因为自己喜欢他的作品而自卑。从Clannad到现在的成神之日,每一部(款)动画(游戏)都被嵌入了一种愉悦——既不同于幽默,也不同于搞笑,而是明朗的欢乐,也就是青春。 青春也就是奇迹。
虽然这样有点不合时宜,另一方面也要考虑某种可能的不同于古典时代的消费社会特质,但我暂且还是愿意这样认为。我从未认为麻枝准是一流编剧,二流都算不上,但技术的不足不会减少一点我的感动。
我很难表达这种感觉,Angel beats、Charlotte以及rewrite,在许多人看来并不优秀(节奏过快、烂尾、改编失误)但我只有在这些动画里,真正感受到了青春——忘记那个低俗的关于青春的宏大叙事——去生活,去悲伤,去错误,也要去感动——或被当成客体小a的作用,其实都是如此。
因为只有二次元可以感受得到。这种青春,以及麻枝准作品中那些所谓的爱情、忧伤,都是资本主义社会象征符码创造出来的虚拟价值——而恐怕只有二次元死宅才会真正被其迷惑,无私地将自己廉价的感动悉数奉献。
青春期的爱情被包装成通过在夏日祭典中玩乐逐步培养起来的某种朦胧的感情——扩展到其他要素,也是某种关于『青春』的宏大叙事的组成部分。Angel beats也好,Charlotte也好,其中的主导性话语都是关于这种青春的话语——当然这也一直是麻枝准的永恒主题。
享受这种青春对于当代死宅来说无疑是美妙的。死宅没有青春——或者说,象征性的青春之能指。他们没有现充们成熟的体验,于是轻易被麻枝准征服——也因此,惟有死宅会理解麻枝准。现充们或许也会喜欢看他的动画,也会感动,但他们的喜爱却更像是一种“现充式的走马观花”——就像出圈了的鬼灭之刃和jojo,现充们其实很喜欢在抖音、微博发相关的视频或动态,但也仅此而已。
于是,正如网购、花呗成为了消费社会的代名词,麻枝准也成为了二次元的代名词(之一)成神之日完美继承了麻枝准一贯的风格,目前看来,也继承了一贯具有的缺点。麻枝准的作品就是现代死宅的毒品,用感动掩饰空洞。看成神之日的体验就像吸毒,享受着非真实的快感,就像享受消费的快感——只要快感。
《成神之日》观后感(二):我的最近最爱
想写一下评价 因为想记录一下此时对这部剧的喜爱,真的好久没有看过这样的—简单、温馨,日常生活温柔朴素,不带着狗血一般的观众看法的思想就能完美的看下去,在我看来 我觉得作为一个初中生、高中生、甚至大学生,当你生活充满了这部剧的很多因素的话我想已经是幸福的,不管是和父亲、朋友参加很好笑的追青梅竹马的视频(虽然肯定是不可能发生的啦)、和朋友亲人坐在院子里吃着西瓜没有一点别的想法、在图书馆里和朋友(没有利益关系)简单的坐在一起学习着、参加花火大会(去过 嘿嘿,不过是和亲人)、等等 ,其实并不是说要经历一样的事情什么的而是说要要拥有这种心情、生活气氛、家庭环境什么的,真的好羡慕。这部剧评其实只是我私人的一些情感表达,写的一般,不过这样就好,看到这些画面,不过我非常开心,因为有些我至少经历过..希望心态如此那么生活则不会缺少幸福吧……我想
《成神之日》观后感(三):剧情进行到第四集 我终于开始理解一切(每期更新)
在分析开始前,首先我想抛出一个疑问:
看过成神第四集的小伙伴们 你们是否觉得剧情非常强行且尬?我觉得 如果你是个正常人,那么你应该很容易做出这个回答:是
男主在女主怂恿下,以麻将小白的身份参加了线下大赛 并且用各种自创役(牌型)大胜各路高手,这种事放在现实来看简直中二到了极致,是作者不懂麻将吗?非也 麻枝贵是有名的麻将痴 曾因为打麻将过度被送进过医院,那他这种人 专门搞出这么一集来“恶心观众” 是图什么呢?
这是因为作者开始正式暗示观众:XXXXXXXXXX(此处留白 请看后文)
这一集最重要的内容 不是什么奇葩的麻将日常 而是最开始的这部分:
女老板和浅间教授的会面
首先我们要知道这场会面是为了什么
黑客男被ceo请过来 为的是调查这个叫做興梠的物理学教授 这个人是研究量子物理的教授 同时还是精通计算机技术的大牛 而与他合作过的另一位 就是我们会谈的主角:浅间教授,浅间教授是研究nlp的语言学/计算机学教授 曾和興梠教授共同开发了某种nlp模型,正因为如此 黑客小哥想以这个人为入口 打开通往興梠教授“秘密”的路
好的 人物概要结束了,接下来我们来探讨几个简单的问题:
1 女老板想从他们那得到什么
2 興梠教授的“秘密”究竟是什么
3 作品名的成神意味着什么
1 女老板想得到什么
女老板对黑客的原话里提到过 她想得到“一样东西” 后来根据黑客的自言自语可知,这东西可能是某种大型硬件的设计数据 根据女老板曾经师从興梠教授的背景来看 这种说法的可信度非常高
2 興梠教授他们究竟开发了什么
目前我们有三个重要论据:
2-1 精通量子物理和计算机学的興梠教授 曾和精通语言学和计算机学的浅间教授合作开发过某种nlp模型
2-2 根据女老板的话 興梠教授的研究领域包含语料库(corpus)的自动构建等
2-3 興梠教授一直以来致力于对“爱”的定量化研究
这三个重要论据一出,事实真相其实已经跃然纸上,估计很多小伙伴已经明白我的意思了,如果还没明白,咱们接下来继续下面问题3的探讨
3 成神究竟意味着什么
咱们首先先试着想一下以下几个问题:
1 为什么男主周围全都是和神相关的名字
2 为什么女主可以预知未来
3 为什么男主家人要陪男主拍电影追女主
3 为什么要搞这么一出麻将戏
这三个问题其实可以归结为一个:剧中这些越发明显的违和感究竟是作者把控能力的不足(下降)还是有意而为?
事实到这里真的已经很明显了
男主所生活在的世界 本身就是虚拟的世界
准确来说,是興梠教授为了定量化爱而设计制作的大型语料库自动构建系统
而这些违和点 尤其是麻将篇这段完全不符合现实情况的剧情 也是作者在疯狂暗示观众:这一切是不是很假?没错 因为它确实是假的!
为什么世界还有30天就要毁灭?那是因为系统已经定在跑30天这么久了
为什么興梠要开发这样一个系统? 多半和他的家人有关
这句话说的很暧昧 说明这背后的故事作者还不想说出来 不过目前也可以看得出,教授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家人 为了爱
在这里给出一个初期预测:
興梠教授的女儿过世/或者得了绝症不久于人世,她的父亲为了留存住她,构建了一个自我自动生成的世界(男主所在的城镇) 里面所有的人都是虚拟角色,其性格等设定 都基于不断循环学习而成的语料库生成技术
而后教授女儿进入这个世界 在这里度过人生最后的30天(可见现实中至少女主已经无法自由行动)与一群“虚拟人物”生活在一起
为什么我会猜测世界是自行生成的呢?原因在这里:
男主父母明显是第一次看见女主 但是早就知道她的存在 也知道这一天可能会来,说明虚拟人的“人生”早在之前就开始构成了,他们以前就知道女主这个现实中的角色将来某一天就会入住 但他们也不确定是何时
最后,这里还有个小推理(推测)我想说一下: 女主看似可以预测未来(例如下雨 赌马等等)但是有时候又显得好像不能预测(表白失败等等)你当然可以解释为她的恶趣味(这么想也挺可爱的) 不过现在想来,这也有可能是因为:
赌马 下雨这些 是系统提前预设的属性,所以作为“管理员”的女主很容易就可以知道,但爱 是尚未定量化的存在,她无法预知人的思想 即使对方可能只是虚拟角色而已
好的 第四话的分析到目前就结束了,接下来每周应该都会有更新 我会在下方持续更新分析 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