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一梦读后感100字
《十年一梦》是一本由徐景贤著作,时代国际出版有限公司出版的433图书,本书定价:平装,页数:2015-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十年一梦》精选点评:
●推脱辩白多,反思别人多,剖析自己少。
●还不错,从当事人的角度看当时的权力斗争和运作真的是惊心动魄;从造反派夺权到之后各派都想接管市府这段非常过瘾;从庐山会议到接管林彪住宅也描绘地极为生动
●敢于把那个年代的故事讲出来 不管讲得怎样 始终都是一种态度 对作者个人不做评论 看书时脑子里思绪乱飞已经进入那个年代了 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从大历史的环境中独善其身 苍茫如星空般的历史 任何人物都只是转瞬即逝 看历史看传记都会有带入的身临其境的感觉 怎么样的一生才是真实的一生 怎么样的一生才是对得起祖上和自己的一生 怎么样的一生才是永远的一生 永无止境去探索的问题 在精神上只能去历史中找到似乎有意无意的解脱 左宗棠且说 身无半亩 心忧天下 读破万卷 神交古人 这也即是对目前状态不如所愿的一种发泄 只能这样了 在大环境之下 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法 面对自己的内心 扛起现实的压力 继续低头前行 继续随着历史的发展 望有朝一日 改变自己发展的进程 改变历史的进程
●有意思,除了毛的遗体保留一事,徐是一点反思也没有,这点不如朱永嘉。本书充满各种八卦,真伪难辨,需要其他方面的资料来映证
●叶群勾引男秘书还有假阳具等等
●这书在豆瓣上原来有条目啊,相当好读,笔杆子毕竟是笔杆子,叙述很流畅生动。相较之下,写论文出身的朱永嘉的回忆录的可读性就差一点。
●不少八卦料,江青择婿、林立果选妃、王洪文养恶犬、叶群卧室里的男款充气娃娃、张春桥再婚等......徐景贤的文笔可以一读,有些细节估计也不太准确
《十年一梦》读后感(一):进程
敢于把那个年代的故事讲出来 不管讲得怎样 始终都是一种态度 对作者个人不做评论 看书时脑子里思绪乱飞已经进入那个年代了 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从大历史的环境中独善其身 苍茫如星空般的历史 任何人物都只是转瞬即逝 看历史看传记都会有带入的身临其境的感觉 怎么样的一生才是真实的一生 怎么样的一生才是对得起祖上和自己的一生 怎么样的一生才是永远的一生 永无止境去探索的问题 在精神上只能去历史中找到似乎有意无意的解脱 左宗棠且说 身无半亩 心忧天下 读破万卷 神交古人 这也即是对目前状态不如所愿的一种发泄 只能这样了 在大环境之下 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法 面对自己的内心 扛起现实的压力 继续低头前行 继续随着历史的发展 望有朝一日 改变自己发展的进程 改变历史的进程
《十年一梦》读后感(二):《十年一梦》像一份避重就轻的检讨书
徐景贤回忆录《十年一梦》是最令人失望的。人称“徐老三”的徐景贤,实际上是仅次于马天水的二号人物,而且在受到张春桥的信任方面优胜老干部的马天水,对于文革的内幕是重要的知情人,对于上海地区的文革更是重要的参与者和领导者。他写给张春桥姚文元的那封告王洪文的信从一开始就列入了“四人帮”的材料中,所以他的回忆录一出来大家都十分兴奋。
然而这本书就像一份避重就轻的检讨书,为了减轻自己的责任,在重要事件上花的篇幅很少或者干脆不说。更加令人哭笑不得是从由来不明的地摊文学上大段大段地抄袭“林立果花天酒地的腐朽生活”以表明自己的政治立场。一本书几乎就没有能拿来当作文史资料的真货。
不仅是徐景贤,很多其团伙人物的回忆录或者回忆文章也是这样,只有浓浓的小市民气息,和林彪手下的邱会作、李作鹏、吴法宪等人的回忆录相比完全不在一个层次上。
《十年一梦》读后感(三):不抵抗的变节者,为保晚年生活,向北京摇头乞尾的软骨头
一星给文笔,,,徐老三骨子里是个保派,秩序党,从cr一开始就千方百计地镇压学生,后来迫于形势才加入了造派。F4被捕后虽然和朱永嘉等人在上海做出了要像巴黎公社那样和北京玉石俱焚的姿态,其实不过是急于归队,给自己增加和北京谈判的筹码罢了。在北京发出诏安信号后,徐老三思虑再三还是选择了冒险北上去确认F4的情况,在确认F4已被控制失去自由后,缺乏孤注一掷的勇气和魄力的他很快就投降了。返回上海后在他的劝降下整个上海的F4残部几乎都放弃了抵抗,除了极少数真正的无继革派(如福建工农jf军)仍坚持斗争最后被镇压。至此,某大国的未来便基本被扭转了。可惜,徐老三即使是投降也没能避免牢狱之灾,因为他陷得太深,那些人不会轻易放过他。对比之下我更佩服F4中的张某某,审判席上一声不吭,用沉默做最后的抵抗,只是对被彻底“规训与惩罚”的王某某的认罪感到震惊,,,可悲可叹的是,当年的cr风云人物徐老三,在出狱后所写的这本回忆录,已经看不到任何阶级分析的影子了,净是些权力斗争的所谓宫廷秘史,无甚价值可言,,,徐老三大概也是在相对安逸却又凄惨孤独的晚年生活中默默幸终的吧。。。“唉!”不知何处传来了一声叹息。
《十年一梦》读后感(四):读书笔记 十年一梦 徐景贤
由本书可以从另一角度了解一些事物,如:
1、文革内幕(主要是上海)
2、当时一些名人的轶事,如江青择婿,林立果选美,王洪文接班,艾玲沉浮,于会泳起家等。
3、其他事件,如毛泽东遗体保留等。
这本书比较客观反映历史事件,不像叶永烈那样,先定性再写人写事。
如张春桥,叶永烈书中都是“混迹”,“倒行逆施”,“文坛小丑”等等字眼,实际张春桥基本上还是按共产党路线行事,总体上看还是比较正派的。至于政治斗争,中共内部一直没停止过,而且是非曲直往往反复多变。有些人死了多年,还是反复不定。因此,重要的是客观的描述历史,而不是带感情色彩的谩骂或阿谀。
有些事也很有意思,如书中提出的世界上凡进行领袖遗体长期保存的都是共产党的国家,如季米特洛夫,哥特瓦尔德(捷克),苏赫巴托尔(蒙),胡志明,金日成,福布斯(圭亚那),阿戈斯维诺(安哥拉)。
连徐景贤都感到奇怪,为什么都是共产党人?这是唯物主义者的行为吗?
老徐态度:一、不赞成,二、已保存的由各国人民自行决定。
徐景贤已经去世(74岁),他将遗体捐赠出来,沙叶新参加了遗体告别会,并写了一篇文章,很值得一看。徐景贤本质上还是一位正派的书生,命运将他卷入到“文革”的漩涡中,应该算是“历史的误会”,他似乎可算个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