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致格蕾丝》经典观后感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致格蕾丝》经典观后感集

2020-12-29 23:40:4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致格蕾丝》经典观后感集

  《致格蕾丝》是一部由Kevin Pang / Mark Helenowski执导,Curtis Duffy主演的一部传记 / 纪录片 / 家庭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致格蕾丝》精选点评:

  ●一位芝加哥大厨周薪才400美金。白手起家,创业不易。

  ●Thought it was a cooking movie.

  ●背景人物很多 方方面面的 这位大厨帅得不是一点点啊!有实力又亲切的直观 摆盘有自己的一套美学 中间部分有乱入【MasterChef】的一位哦 但是却没有镜头说明是什么关系 没有狂嘶吼 没有炫肌肉 比起Bradley Cooper这种演出来的浮夸感要好很多 不过整体剪辑略有散

  ●Every single day is a new step.

  ●太散了

  ●I said to every single one of them, if you bring to me every day drive and focus and positivity and energy and work ethic, if you bring that to me, then what we will give back to you is a thousand times that.

  ●真三星大厨的故事比假三星大厨的故事动人多了

  ●介紹Grace餐廳從建立到獲得micheal三星的過程。在同類題材的紀錄片中,這部拍的很次,本末倒置,著重點不明。又被整個餐廳努力的故事所touch,嗯每個餐廳都有他自己的故事,like a family。

  ●竟然能辣么熟练的使用筷子

  ●很有温度的纪录片

  《致格蕾丝》观后感(一):格蕾丝的匠人精神

  唯美食和情感不可负,柯蒂斯的所作所为一直在诠释这句话。作为食客,我往往关注的是一道菜的口感,而厨师在菜的背后付出的情感成本是我从未预料到的。反思自己的生活太安逸了,花钱也大手大脚,这些不自律的行为的前提还是我不是富二代也不是创二代。看完纪录片,从柯蒂斯那得到很多启发和感触,说到底还是那句去年听来的话吧“愚者不努力,懒人盼巅峰”。为了达到完美,你必须做到事无巨细,并且世间本无完美,即使是米其林餐厅二星的主厨,他也没有放弃继续上升的可能。他的人生是积极的,肯定的,始终做着走上坡的准备,钦佩!尊敬!That's awesome!

  《致格蕾丝》观后感(二):零碎创业史

  如何成为一间米之莲三星餐厅?恐怕是全球厨师的终极梦想,正所谓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创业心酸引起同行共鸣,饕餮美食勾起万千吃货无限欲望,恐怕这才是美食传记片最起码的元素。

  可惜这部《致格蕾丝》既没有着重笔墨在创业艰辛,也没揭示餐厅美食的过人之处(从头到尾我只记得那个削皮后的菊芋),琳琅满目料理如同流水线的成品,过目就忘;就算是因应季节才有、绝无重复的天才厨师,最起码,也要交待几样绝学吧?莫非心中满是旧时武林世家的迂腐观念,生怕电影播出同行会趁机偷师影响自己生意?

  主线模糊,我权当只因处于山中迷雾中;琐碎支线太多却是致命硬伤,尤其男主角童年悲惨往事,我真不明白只是去餐厅享用美食,为何要八卦主厨前世今生呢?是要煽情赚取眼泪和同情心,还是增添味蕾之外的好奇心?唯一触动是搭档的真诚和不离不弃,只是为何在其他方面不能如斯坦诚呢?

  《致格蕾丝》观后感(三):电影背后的美国故事

  

我看到很多豆友评论说,为什么一个讲美食的纪录片非要加入这么多主厨童年生活的内容?其实,这部纪录片虽然涉及到了美国的高端餐饮行业,但它并不是一个讲美食的电影,它讲的是一个美国家庭的故事,以及片中的主人公如何从贫穷、凌乱、充满暴力的悲剧原生家庭里走出来,并找到自己的人生意义,从而更进一步通过努力实现了自己的美国梦的励志故事。这个故事非常像 Hillbilly Elegy “乡下人的悲歌”这部电影所讲的,而且它们还都发生在俄亥俄州,只不过时代背景完全不同。它们所讲的美国梦其实是一样的,大致可以总结为这么几步吧 - 首先是遇到一个困境,然后是要有一个找到人生目的的神奇转折时刻,同时需要在对的时候遇到生命中的贵人,还一定要加上对自己梦想的无限信任以及超出常人的付出和努力,最终到达人生巅峰...... 故事虽然老套,但却总能变化出很多不同的神奇版本,什么乔布斯啦、乔丹啦都是老生常谈了,但我今天碰巧又读到一个最新版本,就是 Moderna 的新冠疫苗背后的匈牙利裔女科学家的励志故事,在这里 你们看,是不是一样的套路呢?

对不起,我跑题了。再回到主厨达菲的故事,我觉得整个故事里面最感人的部分就是他是如何在六年级上家政课的时候突然发现了做饭才是自己的人生意义和目的,以及如何与他的贵人、就是这个家政课的任课老师成为了忘年交。那些能够找到自己的人生意义和目的的人都好幸福啊,在找到的那一刻就可以被这种热爱所点燃,从此心里有了梦想、眼睛里有了光。梦想不但可以帮助一个人突然找到人生的重心、生活的方向、还可以帮他找到一个随时的避难所 - 他可以躲在自己的热爱里面,从而不去理会人生中的很多坎坷、不堪、一地鸡毛......我觉得整个电影里面最最有意思的还是主厨和他的这位贵人之间的这种忘年交般的情愫,这是超越师生情和母子情的吧。这种情愫很难用一个词去概括,否则很容易就玷污了它的美好和深度。但正是缺少了与这种情愫相关的一些东西,主厨难以避免他自己婚姻的失败。在这里,有一篇对主厨人生的深度报道,还挺感人的。不行了,我太八卦了.....

索性就继续八卦一下好了 - 我在刚来美国的时候,就听过这样的说法:如果你恨谁,就应该让他去办报纸或者开餐馆。这样说是因为这两个行业可能是最最辛苦、竞争最激励、风险最高的行业吧。我想辛苦这部分,已经在电影里足有体现了。疫情期间,纽约有无数家餐馆或门店关了门,每当我从这些店门前走过的时候,有时候我会看到里面空无一物,有时也会看到还没有来得及被收拾的满地狼藉。在我看来,这更像是一个人的梦想被狠狠地砸碎了,或者内心的热情被抽空了,很让人难过。每一家餐馆,不管是米其林三星还是苍蝇小馆,它们不仅仅是一个吃饭的地方,它们是主人梦想的寄托。所以我每次在 Yelp 上给一家餐馆写评论的时候,除非是真的被逼急了,我是不会写差评的,不喜欢的顶多就是不去评论罢了。因为我觉得以自己的一次偶然主观感受就给别人的梦想泼冷水,是非常残忍的事情。Grace 这家餐厅就是主厨的梦想,是他呕心沥血、精雕细刻的杰作,他甚至给自己的小女儿也起名叫 Grace,可见这家餐厅的份量,这就如同是他自己的孩子一般。这就让我很好奇,这家餐馆它有没有躲过2020疫情的摧残呢?搜了一下才发现,这家餐厅早在 2017年就因为狗血的纷争突然关门了,纽约时报还为此写了专门的报道,在这里 这着实令人唏嘘。不过,主厨到是在今年三月疫情期间重新开了一家米其林新店,貌似生意还不错。

本来我还想再八卦一下电影里面出现过的美国烹饪界的传奇人物 Charlie Trotter 以及他写的这本烹饪圣经 Charlie Trotter Cookbook ...... 算了,马上要去开会了,以后再说吧。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