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rry Potter and the Philosopher's Stone》经典读后
《Harry Potter and the Philosopher's Stone》是一本由J.K.Rowling著作,Bloomsbury Publishing Plc出版的Paperback图书,本书定价:GBP 6.99,页数:33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Harry Potter and the Philosopher's Stone》精选点评:
●让人开心的书
●我看了18遍啊~~
●第四本读不下去的我返回来读第一本 还是没读完 200911
●原著我也只读过这一本TT
●算是第一本英文读物吗?
●读英文版是装B呀..不过的确比中文好看..
●三年级认识Harry
●6天读完。当之无愧的童年最佳!
●追了近15年,第一次细读第一本的原版,很有感觉~~
●在英国读完的。。。。有意思。
《Harry Potter and the Philosopher's Stone》读后感(一):原版的,挺有趣
现在看的这本《哈利波特与魔法石》,是借来的,正宗的英文原版,很难得。虽然很多词不认识,但是看过电影,基本情节也大概了解,所以,看来也并不费力。其中一些有关魔法的词,基本不用去深究。
harry,ron和hermione三人中,ron确实是个极富喜剧色彩的人物,因为ron引起的言论也很是搞笑,等看完了回头再翻翻,希望能择出些片段贴上,跟大家一起分享。
《Harry Potter and the Philosopher's Stone》读后感(二):好
很惊讶的是儿童文学可以做到这种地步
本以为哈里波特无非就是儿童读物,能有什么新奇,初看只是想打发一下时间,却再也放不下了。
薄薄的一本,一个星期就看完了,一直怀揣着要快点看下去的渴望,幽默,睿智,深刻,纯洁,充满了想象力
看的时候会不自禁地发出 阿。。。。哦。。。。。的声音。。。
本来是可以坐在图书馆外面看的,最后也没有办法,只好进自修室了,一个人在外面又笑又哭的让别人觉得很神经质.....
我从来没有注意过中国的儿童文学,不知道也能不能做到这种地步,近几年来看了很多优秀的欧美的儿童文学,我不知道那些作者是不是真的志在小朋友,因为那些很简单的文字,很鲜活的人物,真的很打动人。
我想可能这就是商业小说和儿童文学的不同吧,一个优秀的作家能从孩子那里得到最大的满足,只要孩子说好,就是真的好,他们还不懂得怎么去迎合,怎么去盲从,他们只是很真诚的看,很真诚地喜欢。
这么好的书,居然被我忽略了这么久
还只是第一本,我希望每一本看下去都有这种惊喜。
《Harry Potter and the Philosopher's Stone》读后感(三):从第一部开始发觉整套书的小伏笔
再读一遍,发现好多伏笔,由衷佩服罗琳的巧思。
关于魔杖选择主人,魔法史作者等这种众所周知的大伏笔就不说了。说说那些小伏笔:
1. 当三人组发现有人要偷魔法石,哈利说他用自己的魔杖打赌这个人一定是斯内普——所以在第七部中哈利的魔杖就断了。(让你乱立flag)
2.哈利、赫敏通过了棋盘阵,进入洛奇的关卡时,发现有个倒地的巨怪——本部的小伏笔,说明巨怪属于奇洛,万圣节的巨怪就是洛奇放出来的,后面奇洛解释时就不突兀了。
3. 最后一关,斯内普设的障碍不是魔法而是逻辑,因此表明斯内普是了解麻瓜的事情,这是第六部他作为混血王子的伏笔。
4.
当哈利向邓不利多问起伏地魔为什么一开始就要杀他?老邓说等他准备好了就会知道了(其实老邓已经在为最终战役开始训练哈利了,从送隐形衣开始。若不是老邓默许,罗恩的哥哥查理的朋友们怎么能顺利地从霍格沃茨接走挪威脊背龙诺伯?)。这是一个大伏笔,直到第六部哈利才知道特里劳妮的真正预言,他是被选中的那个最终对抗伏地魔的人。
《Harry Potter and the Philosopher's Stone》读后感(四):时隔多年重回魔法世界有一种别样的激动
好多年前把中文版的书和电影看完了,但现在准备把英文版看完,才留意或者记起更多的小细节 比如,才记起邓布利多左膝盖有伤疤,他认为是伦敦地下城的完美地图……这么说来,我跟他还挺有缘,因为我的左膝盖在秦岭摔伤后,留下的伤疤像北京地铁图 实际上以前看中文版原著和电影时,总觉得故事是灰暗的,但这第一本的英文版实际上充满了英式幽默,有些地方也有点午后文艺片的感觉(例如描写哈利和海格坐在对角巷一个店外吃冰淇淋,例如邓布利多在Dursley家门口喝着柠檬茶跟麦格讲话),可能是因为电影主要是营造故事紧凑感,但书显然更有生活气和市井气 而且中文版以及电影里的哈利总显得很单纯很柔弱,但书里感觉就是个有点精的小大人 读的时候脑子里全是伦敦腔,不过书中描述海格的口音时,连单词都变成了吞音或者改字母的单词,让我适应了好一会儿……我记得电影里他没有那么重的口音啊 因为很喜欢邓布利多,所以对于他的场景比以前更留意,虽然不记得电影或中文版的这个细节,但现在看来觉得颇有味道:哈利问邓布利多会在Erised镜子里看到什么,邓布利多说看到自己拿着一双羊毛袜子,哈利很诧异,而邓布利多解释说"一个人有多少袜子也不够,不知道为什么别人老是送我书当礼物" JK罗琳跟尤·奈斯博的写作风格有一点像的地方就在于他们的前后呼应做得特别好,所以我在想会不会在接下来某一部里写哈利给邓布利多送了袜子 看完以后又重温了一遍电影,让人怀念,以前听过鹿特丹爱乐的哈利波特专场,背景是第三部电影,现在想要去现场听第一部 相对而言电影确实没有展现出书的一些幽默点,尤其巫师们对于麻瓜世界的好奇,例如邓布利多消失在照片里,哈利大吃一惊,但罗恩说"你不能指望他一直在照片里吧",书里哈利说照片不都是定格的吗怎么会动呢,罗恩大吃一惊:啊?真的吗? 才留意到电影里把巨怪troll弄成怪物史莱克的造型,看着还挺萌…… "After all, to the well-organised mind, death is but the next great adventure."
《Harry Potter and the Philosopher's Stone》读后感(五):一些电影里错过的片段
从来没有完整读过哈利波特,断断续续看过电影,最近找来audible听啦。读的太棒了上下班配合着圣诞的街道感觉自己偶尔也像穿梭在魔法世界里。写下一点点我特别喜欢的几个瞬间:
1. 圣诞的时候收到大包裹,罗恩说,“奥,那应该是我妈妈给你织的毛衣吧!因为我跟她说你可能不会收到圣诞礼物。” 能有这样的朋友真的太好了。对从出生以来就没有拥有过什么人间温情的哈里来说,霍格沃滋和周围的一切真的太好了。
2. 哈里收到了隐形斗篷,信上说,这是你爸爸留下的,“use it well”。哈里摸着滑滑的衣服心里想着,这真的是我爸爸穿过的吗。突然觉得真是一点带着悲伤的甜蜜。如果我从来没有见过我的爸爸妈妈,能在圣诞意外收到一份他使用过的礼物,隔着时空的重逢,不知道自己会笑着哭还是哭着笑啦。
3. 胆子超级小的Neville,看哈利比赛紧张的时候躲在后面,等赢了罗恩叫他说,好啦,你现在可以看啦。好像小时候看到电视里恐怖镜头的我奥。要等别人通知恐怖过去了才敢把手放下来。但这样胆子小小的他,却在最有勇气的队伍里啊。谁知道我们每个普通人是不是也都像他一样藏着多少勇气和能量呢。
4. 还是Neville! 书比电影里的他惹人怜多了!听到马尔福要去山上堵放恐龙的哈利,不怕黑暗的冲去找他们。后来被McGonagall抓住,批评哈利说,你们一定是故意放消息给马尔福说些什么恐龙的谎言,好让他半夜出去!太坏了各扣50分!Neville睁大着眼睛不敢相信。当时听到这里真的很心碎。不要辜负每一个一直单纯的守护着你的朋友啊,虽然有时候他笨笨的。
5. 哈利赢下了第一场比赛 觉得从未有过的开心,因为人们认识他,不再仅仅是因为他的名字了。
6. Hagrid 照顾小恐龙。说着,我怎么能送走他,你看他那么小!你看他认得我!被咬了还说我照顾他完全没有问题啊。送走的时候,留着眼泪塞好它的teddy bear。还有最后去看哈利的时候,为他做了个相册,搜集了熟人们有的所有他爸妈的照片。我从前只觉得Hagrid是个讨人喜欢的大可爱。但现在更多了很多温柔。他一定很喜欢这些小孩子吧。谢谢他给了魔法世界这么多温柔。
6. 罗恩因为下棋为格林分多赢得50分。他涨红着脸,双胞胎哥哥却在骄傲的跟别人说,听到了吗这是我弟弟!其实家人们一直以你为骄傲啊,就算我们不能比他们厉害多少,或者永远只是普普通通不会惊人的小角色,又有什么关系呢。还有为格林分多赢了10分的Neville! 旁白是,他从来没有赢过那么多分数。霍格沃滋和邓布利多都好好啊,因为再小的我们,再卑微的努力,也一直有被看到啊。
7. 还有最爱罗恩的一些爆笑瞬间哈哈哈:
哈利说,斯内普的脚怎么了。罗恩回答:不清楚,但我希望他挺疼的。
拿魔法棒狂戳树怪鼻孔,老师来了手还举着。哈利os:你快把你的手放下啦。
哈利知道斯内普要去做裁判了,告诉罗恩赫敏。赫敏:don't play. 罗恩:say you are sick. 赫敏:break a leg. 罗恩:really break a leg。哈哈哈
哈利突然想到罗恩的哥哥可以养恐龙。对着罗恩叫 Charlie(他哥名字)! 罗恩痴呆:啥 我叫罗恩啊。哈利:(p.s我想是我的话会翻白眼的哈哈哈)我是说你哥啊!
大概就是书和电影完全不同的魅力吧。这些小小的温情和可爱,书好像要比电影更深刻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