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多维思考》经典读后感有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多维思考》经典读后感有感

2020-12-31 00:23:5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多维思考》经典读后感有感

  《多维思考》是一本由王烁著作,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9.00元,页数:22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多维思考》读后感(一):《多维思考》直面现实绝对不是丧

《多维思考》是财新传媒总编辑王烁所著的得到图书中的一册。这本书出版的目的就是帮助我们看清时代焦虑的真相,去面对它,解决它。现在的人好像被焦虑传染了。我们要做的就是直面这些现实,去寻找解决它的方法。

书中的有些内容就仿佛是在你的心口上插刀,能够让你直面你生活中的痛点。记得前一阵子看过一个笑话。大家一起讨论,上班的年轻人公司这么低,而退休的人拿的工资比年轻人高的多,这样发展下去会出现什么情况。有个网友说的非常有趣,他说大家不用担心,等着我们拿退休工资的时候就会只有一点点了。这本书中的"规划:你已经输在起跑线"这一个章节就是帮我们认识到,不管是延迟退休的讨论,还是生育二孩的问题,都是我们这一代人所要面对的困境。我们已经到了,伸头也是一刀,缩头也是一刀的状况中了。有一代人要付出代价,而我们恰恰就是这一代人。文中把社保的逻辑给我们讲清楚了。还友善的提醒我们,我们这一代人必须有终身保有工作的能力。回头看看35岁的裁员潮,真是觉得必须直面这个现实啊。

好在后面的一段"学习:老狗这样学新招"帮我们厘清了一个事实。我们成年人学习新技能的困难,主要的问题是练习量不够。也就是说,年龄并不是太大的问题,想要缩小与年轻人学习力的差距,最好的方式就是反复练习,刻意练习。

这本书也纠正了我很多思维的误区。比如说在"解题:宁复杂,别简单""这一个章节里。我就重新认识了简单和复杂的关系。我是一个非常崇尚简单,透明的人。对于十分复杂的事儿我都避之不及。在这一章中,作者传达了一个概念,就是越简单越没有出路。不得不说对我来说简直是颠覆性的当头一棒。文中所传达的观点是,越复杂的事情越能够给你腾挪的空间,保持开放的姿态,有面对难题的决心和领悟。这几个观点对我来说都是非常的切肤有感的。对我来说没有一块想象中的净土,还是非常让人绝望的。但是事实就是这么直接的摆在你的面前,越是去追求简单,不想去面对难题,难题就始终在追逐着你。

综上所述,《多维思考》这本书就是给我们撕开血淋淋的现实,让我们尝试着去当敢于面对惨淡的人生的勇士。我们有限的能力和无限变化的现实如果想要能够和平共处,那就需要我们一起来直视现实,寻找书中教给我们的有效有用的思维和方法。

  《多维思考》读后感(二):思考才可精进 博闻才能智慧

  

现实生活中,我们会面对诸多问题,众多现象,用单一的观点和标准仿佛无法解释所有问题。虽然没有现成的公式和定律来科学解读所有问题,但是现实的存在需要我们勤用脑、多实践、重反馈、期未来,才可能有所突破、收获和成长。

《多维思考》一书提供了不少角度和方法。作者是王烁,学院派出身,在中国人民大学接受本科教育,取得哲学学士,硕士毕业于北京大学,现任财新传媒总编辑、《财新周刊》总编辑。全书用30讲娓娓道来,探讨人生的困境与破局方法,让你知晓除了直面现实外,还要多维思考,认知升级,才是面对诸多困难的正解。

在全书开篇的自序部分,作者写道:“洞察现实的真相,想办法与它周旋,不放过一丝逆天改命的机会,这需要很多勇气、不少智慧,以及一点慈悲。”很有哲学气质但又激情满满,带你找到在丰盈感性的基础上,不乏理性的解决问题方法,改善自己处境的思路,进而形成必备的思维技能。

“降维打击”是科幻小说《三体》中的词汇。网络上对它的解释是:降维攻击有别于降级攻击,两者的区别有点像量与质的区别。如果有人说降级攻击,最多是说两者的水平不在一个层次;但如果说降维打击,则代表两者已经不是在一个共同的认知范围内。《多维思考》就以“趋势:世界是否在降维”的话题为开局,多角度探讨现实问题。

全书共分六章,每章又分若干小节。每一章看似独立,从结构上却是层层递进;每一个小节看似独立,从内容上却是相关联系。可以提炼出六个关键字:大势、社会、组织、技能、思维、天命。基本概括了困扰我们的方方面面,“看清时代焦虑的真相,面对他,解决他。”

文字逻辑严谨却又不落俗套,没有掉书袋般的简单说教,反而颇接地气儿,加之俗语,结合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等综合内容,辅以生动的实例,引经据典(例如引用《庄子·内篇·人间世》、《资治通鉴》等内容),用辩证的眼光分析阐述,让人对书卷爱不释手。

有些话语一语中的,读来很是酣畅,例如:

1 你跟这个极度冗余的关系网的关系是这样的:你对它没有什么价值,而它是你的全部。

2所有提意见的话里,说出来的好像冰山露出水面的部分,没说出来的水下部分要大的多。

3 山有群峰,大环境中有多重小环境,局部最优通常是全局最优的敌人。

4 有些时候,有些地方,我们必须全力以赴,不留余地,力争第一,因为次优就是失败。

………………

文章的每一章既是自己的独到见解,也是对其他名家经典书籍的深入解读,可读到许多衍生信息与跨学科知识,读来节奏紧凑,很有共情之处。因为多详尽介绍的是可操作性、易实行的方法论,所以现实指导意义很强。

希望你能通过《多维思考》,搭建起更科学的思维体系及行为方法论,不单纯执着于计划,不盲从于已有理论,不为现实所束缚手脚,实现个人的提升。

  《多维思考》读后感(三):阅读与现实之间的连结——《多维思考》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90后变得不快乐了。同龄人之间的聊天话题总是围绕着各种生活的压力,比如生存,婚姻,孕育。压力这么大,看书有什么用处?《多维思考》是新闻人王烁的读书感悟,书中的每一个观点都来自于他所读过的大师著作,但同时每一篇文章又加入了他自己的见解。阅读与生活就是这样在他的笔下连成一片。

一、养老

关于养老问题,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着“养儿防老”一说。好像只要有了子嗣就不再需要考虑养老问题,这也是“多子多福”观念的来源。子孙越多,养老的待遇越好,年老时也就不需要再为生活奔波。但这些观念只适用于小农经济下的中国,因为在小农经济下,每多出生一个孩子就是给家庭增加了一个劳动力,生活质量理所当然的会略有提高。而且古代医疗条件差,新生儿的存活率低,那么就需要提高出生率以来降低夭折导致的人口损失。反过来,正因为医疗水平的提高,新生儿存活率提高了,所以人们本能的降低出生率以留存更多的社会资源以供下一代生存。所以“多子多福”的观念早就不攻自破了。

那么我们90后怎么才能让自己的老年“多福”呢?2020年第一批90后已经跨入了30岁的门槛,即使从30岁开始考虑这个问题也整整晚了十年了。假设我们能活到80岁,用二十年成长,四十年工作,剩下二十年养老。这意味着我们在四十年的工作期间,不但要保证自己的生存问题,更要考虑孩子二十年的成长成本,还有我们老年的二十年养老成本。也就是说我们的工资需要分成三份,一份现在用,一份孩子用,一份老年用。

是不是生存压力又更大了?但是与此同时我们赚钱的动力也应该更足了。要想办法创收,才能让以后的生活不窘迫。不要学美国的及时行乐主义。现实早就证实了过多的超前消费,只会让生活水平变得越来越低,经不起一点风浪。养老问题越早提上日程,日后的生活越是轻松。

创收说的容易,我们应付朝九晚五的工作都费劲了还怎么有精力去创收呢?其实这是一个策略问题,“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把目光放长远,工作效率提上来。下班后的时间利用起来,做一些看似与当前工作无关,但能提高你附加值的事情。说不定哪天就真的实现了。虽然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成功,但是我们知道只完成眼前的工作远远解决不了我们的养老问题。

所以未雨绸缪吧,好好想想深远的养老问题,我们怎么赚到养老的钱,而不是只纠结工资应该怎么掰成两半去用。如果眼前的路看上去不那么好走,那么另辟蹊径可能会更容易。尽管这会比较幸苦。但是年轻人的幸苦总比年老者的幸苦要容易恢复。早为自己打算,不给子女拖后腿。

二、夫妻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到底是越亲密越好,还是越坏越好?夫妻关系真的是牢不可破的吗?越是看上去牢不可破的关系,越是容易被破坏。想要挑拨一对仇人大打出手,你要拥有大量的信息差,并且这些信息差要足够让其中一方大动干戈。但是因为两方长期敌对,早就对自己和对方的情况了解的很彻底了,所以你很难得到这些信息差。但相反如果你想挑拨夫妻关系却很容易,只要让他们产生怀疑就可以了。因为对彼此的过度信任,一旦产生怀疑就很容易过度反应并且很难恢复。

离婚的产生,除了背叛方的背叛行为,被背叛方的过度信任也是有问题的。其实,犯错是人之常情,有什么是不可原谅的呢?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越是亲密,越是需要精心呵护才得以长久。被背叛方是否有做到足够精心的呵护这段夫妻关系,如果你真的做到了,感情又怎么会这么快走向破裂呢?所以换个维度去考虑吧,人与人之间越是亲密越是需要小心维护。只有在两个人的关系很坏的时候才可以为所欲为。下次你想为所欲为的时候,请你冷静的想一想是不是关系已经坏到了可以为所欲为的地步了。

三、写作

今年我们常说的写作是新媒体写作,主要针对的是新媒体的阅读群众,他们大多想要快速获得信息,且要触动他们固有认知。但实际上,只要留下文字即为写作。我们总是要先有写的意识和动作,然后再去习得特定的写作技法。其实写作也没有你所想像得那么高深。如果你想让自己拥有一个附加技能,那么写作是个成本极低的技能。并且可以快速的在工作中变现,让你搏得头彩。此外写作还具有疗愈功能,可以很好的避免现代流行抑郁症。

多看书,多思考。21世纪的生活比以前任何一个世纪都要好。不要总是愁苦着当前的不如意,要相信你不是第一个被生活难倒的人。多去书中的黄金屋坐坐,跟大师们聊聊他们是怎么处理这些问题的。一定会给你带来新思路。

你阅读的目的是什么?是与大师交流提高自己的思维层级,还是愉悦自己打发时间?欢迎来讨论。

  《多维思考》读后感(四):如果改变不了世界,那不妨换一种思路

  

文/时光规划者

不知道你是否会遇到这样的情形:

感觉自己已经特别努力了,但仍然迟迟没有成功;认为世界对自己不公,周围的一切都阻碍自己前进的道路;讨厌的环境和人,怎么甩都甩不掉,特别烦;不知道怎么和同事沟通,建立更好的关系。

……

总之,我们每个人都曾因这个世界而烦恼,甚至想过去改变世界。但到头来,只不过是自己碰了一鼻子灰。那改变不了世界,世界带给我们的焦虑,我们怎么去处理为好呢?

由财新传媒总编辑王烁编写的《多维思考:跨越认知边界实现人生的精进》似乎给了我们答案。本书从面对大势、认识社会、洞察组织、加持技能、打磨思维和面对天命六个方面,教给我们省视过往,正视现实,作用多维思考,寻找最有用、最有效的打法。

结合了很多社会热点问题,很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我认为本书最大的优点就是可以将各学科的知识与现代社会的热点问题融合在一起,并给出方法论。本书涵盖的领域众多,包括经济学、社会学、国际关系学、哲学等等,而涉及到的热点有国际政治关系问题、钱的问题、社保问题、三观不合问题等等。其中,我认为最贴近生活的一个热点就是是否应该使用信用卡的问题。

钱是最坏的主人,最好的仆人。如果你把钱当作唯一的KPI, 不顾一切拼命刷,结果就是它当家做主,你变成它的奴仆。反过来,如果你把钱当作工具,那它就是最好用的工具。

读到这的时候,我不禁想到了之前听到的一些关于大学生因还不起信用卡而选择自杀等新闻事件。由于现代科技和信用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会选择借钱消费,一味的刷着信用卡。然而,刷卡时的感受特别爽,但之后要费劲心思想办法去还钱,这个时候你就是钱的奴隶,还债的过程又是特别痛苦的。

而相反,有的人用钱买书看,用来投资自己的大脑;有的人用钱买衣服,投资自己的形象;有的人用钱投资股票,投资自己的未来……这时候钱就仅仅是工具,因为它只是在帮助你实现自己的目标。

读到这一章的时候,我是有强烈的共鸣的,我喜欢用读书来投资自己,把钱当做工具。所以,也建议那些靠信用卡购物甚至是生活的人,早日脱离来被钱“奴役”的日子,成为钱的真正主人。

所以,本书不仅涵盖了各学科,还包含了很多社会热点,特别容易引起共鸣,是一本难得的好书。

打破常规,用别样方式帮助读者解决各种领域难题。

书中的话题,很多都是老生常谈的,但是,作者却能另辟蹊径从一个不被关注的角度,深入分析问题,让人佩服不已。

例如,这本书中,作者提出不同三观的人的理想不是合,而是共处。问题是怎么共处?并给了四条建议:

第一,和平共处。 第二,不要撩拨对方的敏感点。 第三,实在管不住嘴的话,至少不要去跟人讲理,而应该讲故事。 第四,只要和平共处,三观不同其实是好事情啊。

怎么说呢?现代社会的离婚率越来越高,而很多人将离婚率高的原因定为“三观不合”,因而动不动牛离婚。这里的“三观不合”被大部分人理解为很不好的事情,既然都因为这个事离婚了,能是好事吗?

而作者却认为“三观不合”不是坏事,只要能共处还是搞事情,双方可以互补啊。尤其是上面的第二条,三观确实不合,互相讲不通道理的时候,可以讲故事呀,毕竟讲道理是会伤感情的,不妨试试讲故事,这样反而容易沟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所以,作者这种思维方式给读者们也提供了多元的思考方式和解决问题的办法,让人受益匪浅。

各章节之间关联不大,可以遇到问题随时翻越解决。

对于这种类型的书,我原本是没有兴趣一口气读完了,毕竟全篇都是认知类、干货类的文章,读起来有些枯燥和无趣。但是,我按照书中的观点“换一种思路”去读,发现我竟然爱上了这本书。

总体而言,这本书各章节的关联并不大,而且每章的题目都是章节的主题。虽然各章关联不大,但似乎涵盖了我们生活中的各种领域。所以,我没有着急把书读完,取而代之的是我遇到某一领域的难题,就赶紧把这本书拿出来,找到相关章节去翻越。

例如,在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我究竟是否应该继续坚持下去?我找到了书中关于选择这个话题:什么时候应该孤注一掷。总结一下,有三层意思:

第一层意思:当概率越稳定地不在你这一边时,你越要孤注一掷; 第二层意思:当大家都孤注一掷时,你也只好孤注一掷,你的才能就被运气拉平了;而如果你不愿意孤注一掷,那就得站起来走出去,寻找一个不需要孤注一掷的环境。 第三层意思:当概率变得不稳定时,你反而不必着急出牌,因为真有机会了。

我看后仔细分析了一下:首先,在写作方面我还是有一定优势的,起码粉丝也有近两千了,比那些刚刚进入的新手要强得多,所以,我排除了第一层;其次,虽然自媒体竞争特别大,但我要走出去的话也没有其他更好的选择,所以,我排除了第二层;最后,自媒体是个新兴事物,虽然竞争大,红利期过去了,但不代表没有红利了,所以,这可能就是机会。

经过上述思考,我最终决定继续做我的自媒体,继续坚持写作。所以,这本书对于我而言可以当做解决面临问题的百科全书去使用,功能着实很强大。

综上所述,如果你面临着很多剪不断、理还乱的难题和困扰,不妨换个思路、换个角度去思考,去寻找答案,可能会有惊喜哟!

后记

本书作者王烁是财新传媒总编辑,得到app《30天认知训练营》、《王烁·大学·问》的主理人,是一位博学多才、才思敏捷、思维活跃的青年才俊。

希望我们也可以向他学习,跨越认知的边界,实现人生的精进,成为多维思考的终身学习者。

我是和你一同读书和成长,分享时光中小美好的@时光规划者,欢迎关注,感谢大家!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