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2020:熬过所有的苦,便是晴天
文 | 妙元法师
一月静谧,二月苏醒,三月朦胧,四月轻柔,五月清澈,六月光华,七月激荡,八月升腾,九月丰足,十月灿烂,十一月高远,十二月安寂。
——冯骥才《心中十二月》
转眼间,又是辞旧迎新之时。
不知为何,相比起春节,个人更愿意将元旦作为新的一年之始。
这一年,你去了哪里?做了一些什么难忘的事?有多少欢笑?又有几许进步?
这一年,你丢了什么?经历了多少苦痛的日夜?是隐忍流泪,还是迅速自愈?
这一年,你是依旧固执、偏执,还是懂得和解、愿意放下了?
这一年,哪些人默默从你的生活中消失?又有哪些新朋、旧友陪伴着你?
每年1月1日,是一个既适合细数过去一年,又适合信心满满迎接新生的开始。
所以,我异常珍惜每个跨年,和谁,在哪里,一起看31日最后一抹烟花,迎接1日第一缕阳光,起承转合的小小仪式感,是值得装入心中的。
尽管我们有无数个31日和1日的轮转,但跨年的意义是可以被赋予的,因为将来的回忆是可以被当下书写的。
“风雨过后不一定有美好的天空
不是天晴就会有彩虹
所以你一脸无辜不代表你懵懂”
1月,到站与出发
元旦过后,终于领到了博士毕业证和学位证,没想学位证还有英文版本,和同学开玩笑说,我们是真正的古希腊时期的“ of Ph”(哲学博士,现今所有学科门类的博士学位,包括哲学学科,都统称为PhD)。
手捧证书那一刻,我真的体会到妙一法师所说,一件对的事要能成就,需要所有条件都是对的,缺一不可。
这就是缘起的独特。我们不能主宰结果,但我们能够期盼结果,为了这份期待,时时刻刻需要付出十足的努力。
当你全然不辜负自己之时,便是结果自然呈现之日。
就如这薄薄的证书背后,承载着无数人对我的帮助、指引,以及我自己毫无保留的最大努力,最终才能成就这份期盼已久的、让人欣慰的成绩。
花了整整一天的时间,将图书馆博文样本随明信片寄送给特别需要感谢的人,同时一一发讯息或致电给我能想得到的需要感恩的人。
还有无数一路以来默默支持我的人,以及没办法逐一联络上的人,便在心中诵经回向,我相信他们都能收到这份感恩!
接下来的时日,奔波各个部门办理离校手续,似乎这真的是一个人一生学业的结点,因为再也不可能有这样的大学时光了。
但这似乎又是一个人学习做学问的起点,如同一颗种子刚刚发芽,欲成参天大树,尚需风雨兼程。
那时的我,不知是悲是喜。
2月,暂停与困顿
疫情突如其来,春节前一天还在筹备法会事宜,突然接到主管部门通知,连夜发布寺院关闭的讯息。
寺院内部开始全面消毒、相对隔离。但微信宣传不能停,除了关注每天疫情动态,还需时刻报道抗疫捐赠等等。
一个月都在处理微信公众号,也在为持续更新的疫情数字而揪心。
不知是个人抗压能力减弱,还是工作能力退化,一个月的工作重压,几近窒息。这件事只能自己默默承受,感觉与任何人都无从谈起,一开口就显得无病呻吟。
人生很多时候就是这样,窒息的感觉就是一种深深的无奈和顾影自怜,没办法找到突破口,没有人能感同身受。
整个月,要不是坚持诵经拜佛,我想自己迟早会抑郁。
因为能力不足而达不到工作要求,这样的情况,只能怪罪于自己,但又舍不得持续伤害自己,所以我选择抽身。
飞机上的安全播报通常是:“紧急情况下,自己先戴好氧气面罩,再帮身边的人戴上面罩。”逃避不是办法,但或许是一个出口,困苦之时,先保护自己,只能如此。
至于成全他人,那只能假以时日,尽力而为。
这并没有突破道德低线,可能只关乎职业操守,既然不能两全,只能退而求其次。
“不是所有感情都会有始有终
孤独尽头不一定惶恐
可生命总免不了最初的一阵痛”
3月,转机与重启
计算机等电子设备出现故障,最基本的排除方法就是“重启试试”。
正当我在寻找如何脱离重压的方法之时,转机出现。疫情缓解,各地逐渐复产复工,经过沟通和申请,导师同意合作,让我返回学校做研究,但前提是全职研究,不能参与其他工作和兼职,包括寺院事务。
这几年,除了学位答辩,再一次感到呼吸顺畅。
因为我深知,在寻求解脱之前的人生,于我最为可贵的就是自由。
精神的自由在于,我不受制于任何思想桎梏,我能拥有明确的方向和价值判断。
肉体的自由在于,我不被环境、金钱、欲望、人事所困,说走就走,处处为家。
若为自由故,便需不断放下,甘心舍弃,必要牺牲,恒久坚持。
这些话,看上去极为自私,但请原谅我的自私,因为人人生命有限,不容一错再错。
世界重启了,我们是否也应该反思再反思?
今后食物是否应该更清淡、素食最佳,垃圾是否应该分类、切莫污染,人心是否应该净化、不再造作。
4月—6月,回归与安住
能够安心回到自己清净且自在的生活常态是极为难得的,我深深铭记并感恩成就我每一个美好当下的人。
准备已久的《金刚经》讲义已再次修改成形,接下来便是录制讲经音频。
持续三个月的录制,每天早起做完功课,便开始认真回顾讲义。讲之前,先给自己泡一杯清茶,燃一支香,安静三分钟,开始录制。
一段时间后发现音频效果并不好,于是自己用纸板和隔音棉做成的简陋的录音台,继续录制。
尽管一个人讲,大家在远方听,但讲到动情之时,也会随着须菩提一起流泪;
体会到世尊的用心良苦之时,也会随之喜不自胜;遇到极其难解的经文时,会持续数日查找资料,和师兄争论不休。
三个月,除了早晚功课和洗漱吃饭,便是白天讲经,晚上看书。
由春到夏,气候回暖,疫情可控,心中安宁。
我需要的,和我一直努力创造的,便是这样的当下,无忧无虑,做自己喜欢的事,以一己之力,帮助尽可能多的人,虽然不能有求必应,但愿彼此心中有光亮,有暖意。
“但愿你的眼睛 只看得到笑容
但愿你流下每一滴泪 都让人感动
但愿你以后每一个梦 不会一场空”
7-8月,写作与独立
博士毕业,意味着默认你拥有了独立做学术研究的能力,接下来的研究之路,只能靠自己走下去。
图书馆陆续开放,但需要按照预约时间段进入。
两个月的时间,几乎所有时间都用来查资料、借书、写论文上面,就连答应师兄的五台拜山也没能参加。
今年的广州,出奇的热,每次奔波图书馆,搭地铁背回大包的书籍,已经全身湿透。
想到还得还书,就真心希望这些书以后都是自己的,在寺院房间四壁做上书架,是一种真实的幸福。
除了功课和写作,已经再无精力应付其他事宜。
唯一觉得放松的时刻,便是每天睡前看一集科幻美剧。
远离这个世界,到未来看一看,是一种不太真实的幸福。
“天上人间
如果真值得歌颂
也是因为有你才会变得闹哄哄”
9-10月,聚散与别离
母亲来电,外婆身体极其不好,准备从医院接回家中,等待最后的告别。
事实上,作为医生的母亲,能够和家人一道做出这样的决定是好事。
临终关怀不是回家等死,而是让病者能够在临终前获得舒适、安心的环境,得到亲友的陪伴,安详走完最后一程。比起全身插满导管,ICU体外维持,外婆已经很有福报了。
放下手中论文,仓促回家看望,此前快递回去的OMEGA-3也还给了母亲,外婆说不吃了,别浪费。
见面之时,外婆已卧床不起,将10年前我送给她的念珠,归还给我。
那一刻突然泪湿眼眶。
星月菩提子已经发黄变黑,想来外婆也念佛很久了。
但遗憾的是,临终关怀时限可长可短,甚至有人能继续活很久。我不能时刻陪伴在老人家身边,陪她一起迎接死亡。
我只能每天功课后祈祷,愿外婆和天下如外婆一般的病苦众生,病者得安、死者得往生,毕竟成正觉。
人生就是一本书,封面是出生证明,封底是墓志铭,中间书写怎样的故事,贴上哪些光影照片,全是自己的事。
当然,除了主角,也有很多重要的人物,一起成就这本长短不一的故事集。
如果未能明心见性或得生极乐,那么书的结尾,只能落款“未完待续”。
是精彩绝伦、情节扭转,还是平淡如歌、一日三餐,都无妨,关键是你需要时刻清楚,故事什么时候结尾,由不得自己。
我们能做的,只有尽力写好当下的篇章,如此,哪怕半途停止,也可让人回味无穷,甚至可歌可泣。
“天大地大
世界比你想像中朦胧
我不忍心再欺哄 但愿你听得懂”
11月,结识与淡忘
寺院水陆法会,在法华坛诵七天《法华经》,许久不念,经文生疏,跟不上大众师父的节奏,那种快速和流利,让人心生惭愧。
讲经之人不熟悉经文,犹如老师不熟悉课本一样,只会贻笑大方。
于是法会结束后便发愿,每天一卷《法华经》,一周完成一部,念100部。
加入日常功课之中,更充实了,也感受到时光的流逝,有时忙碌,头天的经文还在脑海中,竟然又该念下一卷了。
学术交流会,和几位旧友相聚,都是好久不见。会议上又认识了一些新的朋友和师长。
这些朋友,都是年轻、高学位、才华横溢的出家众,多数在国外留学,拥有极好的外语训练,研究特长也大为不同。读别人的文章,是快速吸收养分、扩宽知识面的好方法。
包括新认识的学者们,都是在各自领域专攻多年的人。
保持谦虚,持续学习,能够使人不断进步,这是最重要的成长方式。
12月,生病与发愿
年底通常是最忙碌的,忙碌之中,自己整个月都在断续生病。
最先是体检时查出血液几项指标微高,医生建议服用中药调理。
药还没吃完,又突发急性肠胃炎,高烧不退,医院输液,卧床一周才见好转。
病到无力做功课,那是很遗憾的事。功课还没补完,头部开始不适,真是如母亲所说,按着这头那头翘。
磁共振检查有问题,医嘱服药半年后复查。于是开始每天三次大把的药物迎接来年。
这期间,身边几位法师也病了,竟然有病得骨瘦如柴形色惨淡的,让人甚是心疼。还有两位法师的父亲相继去世,突然想到,人越长大,就注定要面对越来越多的长辈离开。
站点到达,有人总要下车的,留也留不住。
于是发愿,救助病苦,先从救助出家人开始。
这些人的身份选择,让他们越来越有能力面对病苦和死亡,但正是因为这样的选择,也让他们面对病苦时,治疗所需的费用甚难负担。
不是所有寺院都会给出家众买社保,即便有社保,一些病种的治疗药物仍然不在报销范畴,当然,社保费用也很低。
这些都是出家人面对的困境。
“但愿你会懂 该何去何从”
就这样吧,一年之中,经历的人和事太多,说的话、思考的问题也太多。
经历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些经历能否让你懂得反思和寻求改变。
同样,忘记什么也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愿意将那些忘不了的逐渐安放,不再纠缠。
当你感到幸福时,一定不要说出来。
当你体会到悲伤,记得要尽情地诉说。
这就像吃糖,自己感受那份甜就好,但吃到过期发霉的食物,一定要吐出来。
这一年,虽然疫情耽误了很多事,但我仍然欣喜于自己在坚持中完成了很多事,比如增加了功课,拜佛满十万,仔细地讲完整部《金刚经》,读了很多书,写了7万字的论文,以及15万字的公众号,如此等等。
也有折磨煎熬的时候,比如连续头痛、失眠一个多月,发了四次高烧,进了六次医院,吃了无数的药,为一些人的离开、一些人的苦痛而落泪,如此等等。
但值得欣慰的是,这一年,我依然坚定方向,依然寻求自由。
同时,我感觉自己依然年轻草率,依然过失重重,尽管如此,我也依然热泪盈眶,依然满怀希望。
我依然深深地爱着这个世界,以及这个世界中更多的可爱的人们。
说了这么多,一年的经历已是该放下的时候了,如同认真书写了一整页纸张,该翻过去,开始书写下一页了。
如果此时的你,还有没写完上一页,也就算了吧,给自己一些喘息的机会,也给自己一个小小蜕变的可能。
至少,像我一样,给自己一个仪式感的存在,每年1月1日早起看日出。
即便阴霾,只要心中有光,亦能现世温暖!
祝福每一个2020平凡但独一无二的你,终究重见光明!
妙元 合十
师父陪你聊聊
2020年,你最难忘的事是什么?
(留言告诉师父吧)
©文|师父曰原创
图|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