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我,来自广院读后感10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我,来自广院读后感1000字

2021-01-02 00:24:35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我,来自广院读后感1000字

  《我,来自广院》是一本由潘奕霖著作,出版的图书,本书定价:,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来自广院》读后感(一):人生的精彩属于追梦的人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希望我们都能找到最好的自己,实现梦想。或许路上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形形色色的事,但一定要坚持。

  因为人们常说,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在追逐我们自己梦想的条路上,我一直说热爱播音主持,喜欢它。当我真正的接触是,才发现越喜欢它,学到后面会发现越难。每一个主持人在舞台上时,都经历很多的考验和磨砺。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说的就是每一个从事和传媒相关的等等很多职业。

  特别是热爱播音主持的小伙伴们,我们一起努力。加油加油

  希望这本书,能给我们每个人多多少少的一些启迪,找到自己的方向和目标。

  在这个片段的时代,我们要努力追求自己的完整。

  ——后记

  潘老师的新书交流会

  《我,来自广院》读后感(二):“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我,来自广院》

终于收到这本书,有时“广院人”像一个暗号,一听就知道是干电视的,然后相互间相视一笑,电视人的酸甜苦辣也就不言而喻了。翻开书页,看到许多熟悉的主持人面孔,可以让不了解电视行业的普通读者知道这个热闹光彩行业背后的真实与坚守。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看到照片的树林,自动响起BGM ,“校园的大路两旁,有一群年轻的白杨……”

特别喜欢书页里的这句话,“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惊喜整部书都是彩印的,纸张的质感和装订方式非常高级贴心。

“广院人”

“广院人”的叫法特别有时代感,我入学的时候叫广院,毕业叫传媒大学,看到这个词,满满青春的记忆。

  《我,来自广院》读后感(三):聚光灯下的灿烂,聚光灯外的磨砺:读广院著名主持人访谈录有感

  当聚光灯打下来的时候,一切都是那么的光辉灿烂。当聚光灯照不到的角落,会是什么样子的呢?人都是有窥视癖的,对于别人的人生都有着无限的好奇。这才有了那么多的真人秀。那些名人,那些我们平时只能在屏幕中看到的明星演员通过真人秀把他们的生活本来面目展现给我们看。但真人秀也还是有局限性的,了解一个人最好的办法就是听他说,通过访谈让他讲述他们的人生。

  《我,来自广院》就是通过访谈,把10位屏幕上的名人拉进现实,让他们讲述他们的故事,让他们总结他们的人生,让他们来展示他们的喜怒哀乐,让他们来告诉我们聚光灯外的生活。 北京广播学院,作为中国传媒大学的前身,可以说是中国传媒人的摇篮,为中国传媒行业培养出了无数的人才,我们耳熟能详的媒体人如白岩松,欧阳夏丹,海霞,李咏,马思纯等等,可以列出一大串名单,当然还有本书采访的10位主持人,卢静,康辉,叶蓉,鲁健,史小诺,郎永淳,王凯,瑶淼,邵圣懿,尼格买提。当然这10位都是在北京广播学院时期入学的学生,他们亲切的称呼自己为广院人。

  作为采访对象共同的特征,均为广院人,对于母校的回忆肯定是最为关注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母校一直都是一个人最为魂牵梦绕的地方,那里可以说是梦开始的地方。在那里有着懵懂的青春,有着迷茫的梦想,有着成长的困惑,有着命运的抉择,母校是事业的起点,也是人生道路上的转折点。绝大多数人是从大学才知道自己今后要去做什么的,也必定要为自己今后的事业做准备。在采访过程中,这10广院人同样都是对母校有着极深的情感,母亲的老师,母校的同学都曾经是他们生命中重要的一部分,而且,这10位成功的主持人在母校也是付出了努力的,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像康辉这么火的一线主持人在母校时都是不自信的,像瑶淼,在母校是也会迷茫,像卢静在母校也有颓废的时候,但他们都是极为努力的,无论专业还是社会适用能力,都是在学校必须拿下的功课。 当然,广院也有着很多培养媒体人特有的传统。在这些采访中,在学校生活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广院之春”的文艺汇演,各种起哄,各种喝倒彩,这绝对是考验一个人心理素质的时候。媒体人就是要面对舞台,面对观众的,各种突发情况都有可能遇到的。“广院之春”就是提前给他们事业的洗礼,让这些准备走向聚光灯下的人预先有着思想准备,可以接受住洗礼的人才能真正走到舞台的面中央,而失败者就只能退而求其次了。同样的,广院的迎新晚会也一样是对这些年轻人的下马威。

  这些名人的工作经历是这本书采访的重头戏,他们已经非常成功,他们成功的经历肯定有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但也无外呼是努力和机遇共同的结果。我在这些采访中我更欣赏这些工作如此忙碌的名人对家庭的关注和责任,每一个人在谈到儿女,谈到家人都是无与伦比的幸福和甜蜜。瑶淼和叶蓉对于女儿的宠爱和陪伴就不用说了,这是母亲的天性,无论再忙也会陪女儿,给与女儿最好的生活和教育。就连看似酷酷的凯叔——王凯,对于女儿都是宠溺有加的,而凯叔能创立品牌“凯叔讲故事”都是受到给女儿讲故事的启发,也许“凯叔讲故事”就是在给他自己的女儿讲故事吧。 《我,来自广院》,虽然是来自10位成功的广院主持人的访谈,但也可以代表了大多数成功人士,我总结了他们成功秘诀——坚持、努力、机遇、责任和爱,好像也没什么高深处,却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那么完美。我们自己呢?如果也把这些优良品质发扬光大,相信也一定能成功。

  《我,来自广院》读后感(四):人生就是一次又一次的选择,过后你会发现它是最美的回忆!

  

一个人在一生之中会经过很多的十字路口,也会经历很多的选择,正是这一次又一次在路口,或自觉或不自觉的抉择,成就了这个世界上成千上万种不同的人生。

人生路口

当有一天,我们回过头来再看看这条走过的路,也许我们会发现,它之所以会是现在的样子,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是偶然,而是我们对生活的一步步选择后,生活呈现给我们世界中的一个必然,所以说人生并没有捷径,而是充满了选择和坎坷,但是如果我们积极面对,它可能会与我们的愿望无限接近,无限重合。

这,也正是《我,来自广院》这本书想要告诉我们的一个道理。《我,来自广院》是展现人生抉择和青春记忆的一本书,与芸芸众生不同的是,这本书对准的是一些“特殊”的人,他们都是经常“抛头露面”的主持人这个职业,而且还是央视等这样比较大的一些平台上,康辉、郎永淳、叶蓉、王凯、尼格买提……可以说他们都是大家比较熟悉的人,我们不管是在前几年的电视荧屏上,还是现在的手机屏幕上,早已经不知道看过他们多少次了,但是我们通常也只是看到了他们比较光鲜的一面,只看到他们亮丽夺目,风光无限的一面,但是对于他们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到今天这个人生节点上的,估计很少有人知道。

《我,来自广院》封面

这本书却以“访谈”的形式,让我们近距离的走进这群人的生活,从他们高考,到他们毕业,到他们工作,再到人生的理想,甚至个人的生活,详细的如数家珍,带着纪录片的视角,带着朋友聊天的融洽,走入他们曾经的冰与火的青春回忆中,在一个又一个的故事中,我们知道了,原来他们也和普通的人一样,有爱有恨,有悲有喜,有过迷茫,有过纠结,有过选择,有过失败,但是最后他们还是都成功了,可是在这些不易的成功背后,是无数失败过的努力和坚定的执着信念在支撑,印象最深的一个是鲁健的故事,他曾经连续三年考广院研究生的经历,读来十分励志,当时他已经在银川电视台工作,可以说有着稳定的工作和舒适的生活,但是他并不甘于平凡,而是努力向前,为突破自己而努力,他抵制着舒适的诱惑,自己蜗居在一个没有暖气的小宿舍里,奋发学习,在一败再败的情况下,破釜沉舟,最终考上广院,成为日后中央国际频道的一名知名支持人。可以说,每一个成功的背后,都是经历了无数的努力,也许有的人会幸运一些,没有那么多坎坷,但是这并不代表他没有在努力。

而想想当下,在这个物欲横流,节奏快得让你目不暇接的社会中,很多人早已经忘了甚至没有了理想和热情,只想着如何活着,苟且当下,这本身就是一种悲哀!

灯红酒绿

人活一世,草木一秋,如何在有限的人生中过得更有意义呢?最简单的,就是要为自己确立一个目标,不管它是大是小,大到你一生的理想追求,小到你生活中的一个小计划,只要每天都向着它前进一步,每天都在心中看着这个目标,每天都鼓励自己要保持对生活充满热爱,并最终实现它,那就是有意义的。

也许,当有一天我们走到人生的尽头时,回头想想,我来到这个世界上,都做了什么?是否对得起这个亿万年前的物质组成的生命?当在最后一刻,作为一个生命体,你觉得对得起你用生命雕刻的时光时,那就足够!

�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