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我们时代的病态人格读后感10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我们时代的病态人格读后感1000字

2021-01-02 02:53:4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我们时代的病态人格读后感1000字

  《我们时代的病态人格》是一本由卡伦·荷妮著作,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出版的191图书,本书定价:20.00元,页数:2007-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们时代的病态人格》精选点评:

  ●心理学

  ●她对人性的解析相当透彻

  ●怀宁读过

  ●oh 扫描本看到眼瞎

  ●摆在靠马路的打折书柜,也不知放了多久,书页泛黄都是灰,四折拿下,倒是给我看的。想想真是缘分,要不是遇到室友,要不是她碰巧提起去买书(都是出来游的谁会想去买书....),那么远的距离,还是唯一一本,何处不相逢啊..........现在再看,岁月如梭啊.....

  ●心理学的发展无需我复述,至弗洛伊德将生理学与精神分析相结合至今,已有百年历史,卡伦荷尼曾作为佛洛依德后继者应用他的学说在临床实践达15年之久。那么促使她脱离弗洛伊德的原因便是其将社会学的元素添加入心理分析中,有幸品读到她的这本通俗的心理学著作(本人对都市变态心理的研究颇感兴趣),对于她在神经症关于关爱的焦虑方面的解释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对心理学有兴趣的朋友很有必要去读读她的著作~~

  ●翻译无良。

  ●很强大!

  ●是一本很好的书,不过读起来需要花点儿力气。翻译水平应当是一部分原因。

  ●焦虑很适合作为当下群体生存状态的注解

  《我们时代的病态人格》读后感(一):这本书让我豁然开朗

  我看的好像不是这个版本。。。是从学校图书馆里翻出来的。。。

  但是不管怎么样,看完之后我有了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关于如何解决不适当的忧虑,以及如何放松心情,心理学的书籍真是奇妙,总能让我感觉到:“啊,太神奇了,我就是这样的。”从而解决自己的问题

  《我们时代的病态人格》读后感(二):超赞

  这是第四次读Horney写的书,其他三次 (e.g.,自我分析) 都看得有些小懵,本书读毕,却是一种如醍醐灌顶的爽快感。Horney写书有一个特点,就是直接,这也正是我喜爱读她作品的一大原因。一直以来,潜意识里是感觉自己心理负担过重的,甚至有些问题,究其原因,却始终说不出个所以然。心理学书目之前也读了不少,始终找不到自己所犯何症,甚是苦恼。而一口气读完本书,心中的那个结也被彻底解开了,原来自己有着神经症的特征。本书并未着眼于潜移默化的治疗详情,更多的是聚焦于对神经症进行切入体肤的详述和分析。关于书中所涉神经症,如果说佛洛伊德比较热衷于从"性"入手,那么Horney就是在分析"性"的基础上再作以延展,使得诊疗可以变得更加的有针对和实践性。无论如何,个人感觉,从理论上而言,对于成年人而言,适度的性行为加上针对自己特征的应对方式应该还是比较有效的方法,可以使得个体在社会群体中正常发展(就是不那么的"非池中鱼")。另外,有一点感觉很有趣,就是"性行为"这个对个体而言相当重要的元素(无论是关联出个体的各个方面的"欲望",还是衍生开的其他东西),直至今日,还是尚未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正视和重视,谈性色变依旧浮于世,可怕!

  《我们时代的病态人格》读后感(三):焦虑着生,挣蹦着活

  因恐惧而生成敌视,压抑敌视造成焦虑。发现焦虑并试图找到纾解焦虑的途径,但由于理性或非理性的自我保护机制而建立起的相对成熟的逻辑思维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阻碍或是断绝了纾解焦虑的可能性,进而又因找不到出路而累积焦虑,最终由障碍发展成为病态人格。

  恐惧个体的独立存在,需要寻求和封闭无限度的关爱,对关爱的病态需求强化了对拒绝关爱的敏感性。而通过对性欲、权力、声望、财富、竞争、罪责的病态追求或逃避,试图满足在此过程中不断膨胀的对关爱的病态需求,从而期望在心理上和精神上获得安全感以排除恐惧,减轻焦虑,但这势必又会因不断膨胀的对关爱的无限度的需求而无法得以实现,以致加重恐惧,压抑恐惧,增强敌视,累积、升级焦虑。恐惧—压抑—敌视—焦虑—恐惧,宿命的恐惧感构成坚不可摧的病态人格的循环上升链条。“病态”源于根本,无法摆脱,不可避免,“过度”则成为释放“病态”的喷发口。

  拥有厚重历史文化心理的文明积淀下一种民族性集体无意识的精神传承,而缺少这一积淀的过程,则注定会在理解与实践上难以达成完满。正如个体的生命循环一般,在数次描画波浪的起伏后,洗尽不安与躁动,血脉中稳定地流淌着平静的调和与平衡。发现并继承这种平和的安宁,需要缘分的降临与严厉的自我克制,既然我们无法强求欲望与理性的和解,那么也只能握紧经验的手,走在书写着训诫的大路上嗅得花香。

  《我们时代的病态人格》读后感(四):读书有感

  外国文学小分队精读,作为组长的我特意挑了最长的一部:《安娜卡列尼娜》。一来,它长,可以用来打发寒假时光;二来,我已读过《战争与和平》,对托尔斯泰略知一二;最重要的是,大家恨不能抢到最短篇,所以拿最长篇泄火。我当时研究的是列文,自由散漫、毫无纪律又不得章法的我完全忘了他该是一个文学人物,我沿着利己主义的线索,挖到密尔和他的精神危机,又沿着神经质人格,摸索到了霍尼,新年化冰迎春,我翻遍了图书馆三楼b系列书架,蹲坐着听窗边的鸟啼,两腿酸麻。《我们内心的冲突》、《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神经症与人的成长》。我又反向去看托尔斯泰、拉斯柯尔尼科夫、陀思妥耶夫斯基、伊凡、于连、哈姆莱特、贾宝玉……文学视域越广,我越发觉得大家实在病得不轻。当年交上去的论文,现在回想起来,多是胡言乱语,洋洋洒洒都写成了心理“个案”分析。再回过头看,如果不是认识了霍尼,我其实并不有多爱看书。不过没有霍尼,也有许尼。我读书,全凭着好奇,好奇心来,恨不能为大脑插上导管,免得吃喝拉撒;好奇心止,床上一躺,地老天荒,又与我何干。至今,我仍不会读书,也怕读书。精神分析学派,拉拉杂杂才读了几页弗洛伊德,没有找到联动按钮,身体便本能地排斥所有脑力活动。《我们时代的变态人格》全仰仗整理式阅读推进,即便如此,也总推推走走、断断续续。读来觉得有趣,重拾觉得艰难。我像霍尼的案例们一样,不由自主地陷入到焦虑和内耗中去了。

  《我们时代的病态人格》读后感(五):好书,烂翻译

  书还没看完,忍不住上来说几句。

  书本来是可以打4到5星的,但翻译太差,只能给1星,所以综合起来打个3星吧。

  翻译实在太烂了,莫名其妙的句子比比皆是,这个翻译者还翻了另外一部荷妮的著作《神经症与人的成长》,也是翻译的极差,不知所云。

  而另外一个版本,冯川翻译的就好的多,随便举两处:

  1、第三章,焦虑。

  陈版: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值得做些事情以便意识到我们不能做它。

  冯版:首先,我们必须先意识到自己有做某件事情的愿望,然后才能意识到自己实际上没有做这件事的能力。

  2、第五章,神经症的基本结构。

  陈版:例如,一个儿童非常幸运,有一个慈爱的祖母,一个善解人意的老师,一些好朋友,他与这些人的体验可能会阻止他从他人那里只得到坏的印象。但是,他在家庭中的经验变得越困难,孩子越会易于形成对父母及其他儿童的敌视反应,同时也对每个人产生不信任或敌视的态度。

  冯版:例如,一个孩子如果十分幸运地有一位慈爱的祖母,有一个善于理解孩子的教师,有一些好朋友,那么他和他们在一起时的经验,就可以避免让他感到一切人都是对他不安好心的坏人。但如果他在家庭中的处境越困难,那么他就越容易不仅形成针对父母和其他兄弟姐妹的仇恨心理,而且形成对一切人的不信任感和敌对态度。

  建议对本书感兴趣的去看冯川的译本(http://www.douban.com/subject/1051097/)。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