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热带》读后感1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热带》读后感100字

2021-01-03 00:21:47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热带》读后感100字

  《热带》是一本由[日] 森见登美彦著作,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9.8,页数:2020-1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热带》读后感(一):森见登美彦 你是我记住的第二个日本现代作家的名字

  森见登美彦 好久没有对一个作家这么感兴趣了。[嘿哈] 意外得发现这是这段时间读到的他的第二本书了,魔幻现实主义感觉,感觉特别棒呀 小说开头是如生活的柴米油盐般平凡,读着读着,在沉默读书会开始引人入胜,设置悬疑,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继续下去,就开始像俄罗斯套娃,从森见的故事转到白石,从白石的故事转到池内,从池内转入热带这本书中的内容,再变换到魔王、千夜小姐父亲、佐山的故事……随着时间推移,我开始分不清这是书中的世界,还是书中主人公读的书里的世界?读着读着,得到的线索越多,牵扯进来的人物越多,谜团却也越来越多。为了解开谜团,你只能加快速度读下去,但是发现谜团没有解开,故事越来越多,故事里套着故事,谜团里又有谜团。最后才恍然大悟,这不就是文中不断提到的一千零一夜吗,作者模仿一千零一夜,让热带变成了无数个热带。

  后半部分出现在无人岛上的描述觉得有点冗长枯燥,可能也因为从这边开始,套娃越来越多,不太明白了。

  不过觉得这部小说最特别之处是:小说从一开始的森见登美彦找寻佐山尚一的热带开始引发出层出不穷的故事,到最后以佐山尚一读森见登美彦的热带结束,特别让人眼前一亮

  《热带》读后感(二):《热带》:这是一本谜之书,鉴定完毕!

  

我是从《春宵苦短,少女前进吧!》 《奔跑吧!梅洛斯:新解》接触到森见老师的作品,印象最深的便是穿插在故事中如彩蛋般出现的人物,和以京都为背景所展开的脑洞奇大的奇幻故事。

森见老师在作品中彻底践行着“有趣即正义”的理想。

但是最近看到的这本《热带》却在虚虚实实,真真假假中把我绕晕了,大脑时常出现短路的症状。

最诡异的一点就是,此书必须要一口气读下去。如果中间被打断了,尤其是睡前看过的部分,醒来后一点都没印象了。

所以无论是书中提到的《热带》,还是森见老师的《热带》,都是谜之书。

在寻找“我”曾经未读完的《热带》的过程中,《一千零一夜》这本大名鼎鼎的故事书也牵扯其中。森见老师效仿《一千零一夜》的连环包孕结构,在引出一个接一个故事的时候,读者我越发迷糊,每一章节的“我”到底是谁?

首先,《沉默的读书会》中通过种种迹象,比如作者的心境、住址、可爱的称呼,还有熟悉的京都街道,我都觉得这里的“我”是森见老师本人。

而接下来的《学团的男人》则讲述了白石和池内揭开《热带》之谜的历程。正是第一章中的最后一句话“于是,她讲起了故事。《热带》的大门就此打开。”,我期待第二章也将会是以第一人称进行叙述。

但是森见老师却粉碎了这种期待,此章中的第三人称割裂了阅读的连贯性,我是否可以认为前一章节中讲故事的女子就是白石小姐呢?

第三章《满月的女巫》则承接了《学团的男人》中池内留给白石的笔记本,通过笔记本的内容,读者了解到了池内独自前往京都所经历的一切。正当我以为马上就能看到真相的时候,有一个“我”出现了!

《不可视群岛》《<热带>的诞生》带来了一个失忆症男人,也带来了更为诡异和摸不着头脑的情节。这两个部分充斥着更多地连环包孕,每个登场的人物都要讲述自己的故事,这里的每个“我”在前文的提示下不存在理解难题。

正当我以为《后记》回到了现实,“我”应该回归到森见老师身上的时候,故事又给了我当头一棒,这里的“我”似乎是《热带》的作者佐山尚一!

所以在和本书“较量”了两轮之后,苟延残喘的我只能跟本书封底的介绍问出同样的问题:《热带》究竟是什么?它的作者到底是谁?这个谜团里哪些是现实,哪些虚幻?

如此烧脑的一本书,欢迎大家来挑战!

  《热带》读后感(三):一本神奇的书,感受森见老师突破天际的脑洞!

  

这真的是一本神奇的书!

森见登美彦老师的书不是第一次读了,每次读森见老师的书,阅读感受都不错,常常折服于老师的脑洞。最近刚读过森见老师的两本书是《春宵苦短,少女前进吧!》和《奔跑吧!梅洛斯:新解》,这两本书都是和森见老师创作的“四叠半”舞台相关的,而本书则不属于同一个系列,如果说在“四叠半”的奇幻世界中,森见老师的想象力是小试牛刀的话,那么本书中展现的脑洞之大就是突破天际了。

本书围绕一本叫做《热带》的迷之书进行展开,这本书非常神奇,似乎没有人读到过它的结局。故事的开端,作家森见苦于创作无门,偶然间想起自己曾经读过一本叫做《热带》的书,却因为书莫名丢失而没有看到结局,心心念念之际,接受朋友邀请参加了一个“沉默读书会”,在读书会上竟然意外地发现了这本书,于是,关于《热带》的漫长故事徐徐展开…

书中的《热带》和《一千零一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千零一夜》在流传过程中有着诸多版本,收录着非常多的故事,而其中的故事又相互关联嵌套,而《热带》有着同样复杂的结构,学团们对于《热带》的探索、《热带》本身的由来都产生或包含着很多故事,这些故事之间也相互关联嵌套,最后一层层故事却能形成完美的闭环。总之,本书的结构确实很复杂,请恕我无法表达清楚。

相信每个读者在看这本书的时候都会有自己的解读。书中的一大主题就是“创造的魔法”,书中最后将其解释为记忆,的确,记忆在无形中进行筛选重构,当一段时间后再回想起这段记忆的确如同一次创作。而我觉得小说的创作其实就是“创造的魔法”,每一个小说作者都拥有这种魔法,他们从一张白纸开始,创造出一个个人物,一个个故事,一个个世界,当真是从一无所有变成应有尽有。

书中出现了一些我感到非常熟悉的元素,比如佐山变成老虎的桥段,让我想起了森见老师曾重新演绎过的《山月记》,在探寻《热带》秘密和《热带》故事中出现的无风带,让我想起了《海贼王》中的无风带,我觉得它们之间的联系,前者应该是森见老师有意为之,后者可能就是我的臆想了吧。另外有一点,就是书中的后记,开始我以为是森见老师为本书写的后记,读完发现是佐山为书中的《热带》写的后记,总之,就是很复杂,哈哈。

书的两个封面很有趣,外封是书中描述的只在最后出现过一次的森见写的《热带》的封面,内封是描述过好几次的佐山写的《热带》的封面,也可能它们就是一本书吧。

最后不得不再提一次,这本书无论是结构还是情节都是很复杂很神奇的,展现了森见老师强大的脑洞,相信广大读者只有自己读过才能感受,真的很有意思。

外封内封

  《热带》读后感(四):无限之书——读者与作者身份的莫比乌斯转换

  “只有我的《热带》才是货真价实的。”

森见登美彦作为一名畅销作家,并没有满足于故步自封,反而不断挑战新的文学创作。早在创作《热带》十年前,他就已经完成了《奔跑吧,梅洛斯!新解》这种重塑经典的作品。这一次的《热带》更是在挑战自己的创作才能,同时也向读者发起了挑战。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这是一部玩弄结构、解构故事的小说,通过不断叠加小说中的故事嵌套,改变叙事主角,重复小说场景,来达到对于故事创作者以及读者阅读故事本身的隐喻和解释。

外封、内封。两本不同的《热带》在书中完成了莫比乌斯循环

如果考察一下《热带》的意识源流,那必定《一千零一夜》。这一点只要看过小说的读者都会认可,毕竟在小说中一直都会提及到《一千零一夜》这一本书,可以说这是一部被《一千零一夜》触发的幻想小说。《一千零一夜》原来可能只是一个关于讲述不同故事的故事,经过不断的完善、继承、流传、书写,最终形成了作品,变成了书。

《一千零一夜》中的莎赫札德需要不断地讲述新的故事来维系生命,那反观之,故事中的人物们也是通过被别人讲述来生存的。在我看完《热带》这本书后最粗浅的认识就是,《热带》一书中有很大一部分正是在说这一件事情。也正因为这样,《热带》中的魔王具有“创造的魔法”,所谓“创造的魔法”就是指作家的创作力,而故事中的卡片盒中藏着的那些写有具体事件的卡片正是创作的灵感和构思。作家通过“创造的魔法”让世界诞生或者毁灭。

如果《热带》全书就是说了以上关于作家创作这一肤浅的事情的话,那远远称不上好作品。它在说作者创作的同时还说了读者阅读一部作品对于这部作品的重要作用。书正是通过讲述故事而产生的。没有读过的书就像在沙滩上没被人捡拾的贝壳一样,只是静静地存在在那里,也许会被砂砾埋没。但是,贝壳一旦被捡起,就有了新的存在意义,可能会被收藏,可能会被做成首饰,也可能被扔回大海。除了捡拾者之外,谁也不知道被捡起的贝壳会有什么样的未来。

所谓书架,就是自己读过的书、想读的书、近期会读的书、总有一天会读的书、读了之后扔到一边的书……是各种各样的书的集合体,在那里过去和未来、梦和希望、光与暗、虚伪与荣耀……所有一切都混杂着。这就是一片沙滩。读者拿起一本书,就像捡起了贝壳,特别的时间就开始流逝。在那之前什么都没有的空间里充满了语言,土地诞生,草木繁茂,人类开始生存,世界就出现在那里。如果换另一本书,又会出现另一个世界。正是这样,读者的阅读给书带来了生命。

甚至,自古以来故事也是通过被人代代相传,几百年几千年地持续着。被创造出来的故事的结局绝不只有一个,在传播的过程中,也许会被改变,从而诞生出新的故事。在新故事诞生的一刹那,也完成了读者与作者的身份转变。这一形式实际上森见登美彦也通过《奔跑吧,梅洛斯!新解》一书完整地呈现给了读者。

好了,我们现在知道读者和作者的身份可以自由转变,那么也能更加简单地明白《热带》中森见登美彦和佐山尚一的关系:这两人实际上是读者和作者一体两面的外化形象。从这一点再进行深层次思考,能更好地理解《热带》这部作品采用多重嵌套和循环结构的意义。

嵌套式的故事,我们所有人都肯定知道,因为每一个人在小时候都会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有一天老和尚对小和尚说了一个故事: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这就是我们听到过最多次的无限嵌套结构的故事,它采用了故事中人物说故事的形式完成了嵌套。

在《热带》中,这种嵌套有两种模式。一是在故事中经常出现故事之中的故事。例如森见登美彦听白石珠子小姐讲故事;在白石小姐的故事中,白石又听池内先生说故事;在池内先生的故事中,池内又听芳莲堂老板娘、牧小姐和今西先生分别讲了故事;在今西先生的故事里,千夜小姐父亲永濑荣造又讲述了他的故事。这种模式其实并不复杂,只能说是非常初级的嵌套。

而第二种则是非常重要的结构,关系到整部作品表达的主题,那就是章节上形成的嵌套。第一章《沉默读书会》是小说家森见登美彦的叙述;在第一章结尾引出白石珠子小姐说的故事,这个故事成了第二章《学团的男人》的内容;在第二章结尾开始叙述池内先生的手记,手记内容即是第三章《满月的女巫》。这三章写的都是追逐《热带》这本书的故事。

但是从第四章《不可视群岛》开始,似乎一直还是延续着池内先生手记的内容,但实际上主角已经开始悄悄改变了。这种改变潜移默化、有一种叙述性诡计的味道,故事中的人物开始互相重叠,慢慢和作者自身重叠,继而开始转变身份。直到第五章《“热带”的诞生》,这种改变真正完成,主角彻底从池内先生转变到了佐山尚一。如果读者有注意到的话,在不知不觉中,第四章之后的“书中的故事”就变成了前三章“追逐书的故事”的平行世界,一些地点、场景、片段都开始重复(重叠)。

经过这种嵌套加循环的结构,也完成了小说中读者和作者之间的身份转换。第一章中森见登美彦作为读者到沉默读书会听白石小姐说起了关于作者佐山尚一写的《热带》,经过中间这么多重嵌套的故事之后,到了最终章《后记》变成了读者佐山尚一到沉默读书会听白石小姐说起了关于作者森见登美彦写的《热带》。由此本书就像一个莫比乌斯环一样可以循环往复,无止无休。

极端一点说,本书从任何一页开始读,只要到最后再重回第一页都可以形成一个闭环。这就是这部作品结构的高明之处。但实际上为了在多层嵌套的故事中可以实现封闭,作者着实吃足了苦头,也造成第四章开始的主角转变离开了嵌套,可以说是本作的不足之处。而创作之难,我们看第一到三章在网络文艺志《马托格罗索》上连载后,经过8年多时间才真正完成了《热带》的全书创作,期间还跨越了刊登杂志停刊等事件,造成了第四章开始的文本结构和前三章不同的情况。

在整部作品形成莫比乌斯环之后,读者和作者的身份界限消失无踪,每一位读者都成了作者。那么,你是否也能够更好地理解“只有我的《热带》才是货真价实的。”这句话了呢?

作品初出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