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南方纪事读后感1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南方纪事读后感100字

2021-01-03 02:17:4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南方纪事读后感100字

  《南方纪事》是一本由瑞克·布鲁格著作,华夏出版社出版的简裝本图书,本书定价:29.00元,页数:28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南方纪事》精选点评:

  ●南方纪事

  ●文笔很好,好像全是作者的碎碎念 普通人的日常生活 出身卑微的人的自卑感和自尊心

  ●诚挚的感情和幽默的语言。通过他的视线,看出了美国南方居民的勇敢和智慧,我的感受是——世上哪里还有什么苦难

  ●一个成长于美国南方州贫民白人家庭的男人回忆其四十岁前的人生,袒露其阶级烙印和奋斗过程的心理隐疾以及逐步克服之过程。译文流畅,让这位据称是“前记者”的作者之自传显得既通俗易懂又文采飞扬---不知道是否是译者功劳还是作者文风就如此。TSG。

  ●一个基佬推荐的,不过真的是好书

  ●写的很真诚,煽情的部分也很真诚。很难得

  ●大学时代读过最美的一本书之一

  ●那种文字风格比内容更吸引我

  ●人生中的有些时候,除了悲伤还是悲伤。

  ●海地一章绝好业务学习材料

  《南方纪事》读后感(一):我有些肤浅

  我以为它又是一本煽情的畅销书,看到一半的时候知道早早就错了。我太肤浅了,心里只崇拜了贴有普林斯顿、哈佛、牛津的标签,却忽略了有血有肉的生活。那些文字或许你稍微留意下,它就在身边。

  “外婆从房子里跑了出来,我们在打点行装时,她没有说话,甚至没有看我们。但是,当车离开时,她没有挥手,只是愣愣地凝视着,我们驰过一道山梁,最终消失在她的视线中。”

  “我们离婚数年之后,在超市外面的停车场上,她从我身后赶上来,吻了我一下,冲我微笑,这个举动让我欣慰。我知道她并不恨我。”

  如此真切。

  《南方纪事》读后感(二):北方佬都去死!!

  来自南方的瑞克先生大部分的工作都花在写关于底层社会的报道:布鲁克林区的枪击、鸡被老鼠吃掉的老太太、出了车祸的家庭……,对于底层,瑞克怀着一种很亲切也很认真的感情。写这些,瑞克并不只是把它当成工作,就象瑞克半辈子都不肖的北方佬一样,那些上过哈佛、普林斯顿和哥伦比亚等名牌大学的北方佬永远都写不出这样的文章,因为底层对他们来讲,仅仅只是报纸社会版那一片地方。

  象许多的青年一样,瑞克先生直到外婆去世,才有机会回家乡一趟,见到那些穷苦的乡亲和几十年如一日平凡生活着的母亲,在写过无数惊心动魄的报道之后,在最亲爱的人故去之后,瑞克才发现自己想要对人诉说的,是南方这块土地带给他的情感和故事。

  这个故事象电影旁白一样,由瑞克娓娓道来,有点《阿甘正传》的感觉,讲他的亲戚们,那些从小就照顾他们一家人的叔叔婶婶,讲镇上那些帮助过他们的不知道名字的邻居,讲借给他们家玉米的黑人妇女,讲开车载他们一趟的路人,讲给他们家赊帐的小店……,记忆象花一样纷纷绽放。

  最大的问题,还是他的父亲带给他们家的伤害,就象大多数没有目的没有教育机会的穷人一样,他父亲沉迷于杯中之物,无法自拔。不光帮不到家庭,还带给他和他的母亲无数的痛苦和更加穷苦的生活,他们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回到外婆家去度过最艰难的时光。他以为他一辈子都不会原谅他的父亲,但当父亲老去,用积攒的钱给他买了一把质量良好的猎枪以换取生命中最后的时光可以和他在一起的时候,他才发觉,人生中的爱,是多么的复杂。贫困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带给人们的只有悲伤。

  或许我们可以将瑞克先生找助手代写报道而被《纽约时报》开除的行为,理解为他在整个半辈子里都存在的过分强烈地自尊所带来的自卑感在作崇,虽然有一点点刻薄,但也确实是个事实。当然,假设没有这片土地带给他的自尊,或许他也无法达到现在的成就。只是有一点点想知道的是,什么样的助手才可以给一位普利策得主做枪手。

  《南方纪事》读后感(三):All Over But the Shouting

  我们首先应当向作者致敬。某种程度上说,他战胜了生活,也战胜了命运。这不是一件轻易的事情。《南方纪事》这本书,包含了一切在生活中应当被保存和传达的东西,比如希望,尊严,坦然,比如那种向往战斗的,永不熄灭的欲望。

  书在情节上分成两块。第一块从作者贫困而贫乏的童年开始,是一个关于成长的故事。这个故事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孩子,如何在母亲的保护之下,与生活中种种的不公对抗,而逐渐成长的故事。这段故事与辉煌,与成功,与荣耀无关。它仅仅是一个孩子如何苦苦挣扎避免被生活所吞没的故事。书的后半段在讲作者自身,作为一个记者,职业上的成长经历,直至其如何获得普利测奖。

  文章所表现出的坦然是令人肃然起敬的。那些对那些不够美好的往事的坦然,是文章最令人震撼的地方。当作者回忆起那些艰难的,窘迫的日子,当他有条不紊的叙述关于贫穷,关于死亡,关于歧视,关于那些,甚至会灼伤读者的,火烧火燎的往事的时候,他早已战胜了他们。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呢。生活曾伤害过每一个人,或多或少。在一个将自怨自艾变成了一种病态的审美取向的年代,在一个大多数人安于卑微,渺小而战战兢兢,遮遮掩掩的活着的年代,反抗生活的人尚属少数,又有多少人能够坦然面对,自己曾经遭遇的,不那么美好的过往呢。

  文章的笔触相当克制且客观,不带有太多的抒情渲染。这也是我认为,文章在写作上比较令人愉悦的地方。可能与作者的记者写作习惯有关。

  母亲是作者贯穿两段故事的线。母亲对于家庭和孩子的一网情深,令人十分动容。回想起公司里一个美国人,很奇怪的问我们“你们为什么要回家看父母,我已经很多年没有见过他们了。”这大概是美国经济的发展,所造成的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的变迁吧。

  《南方纪事》读后感(四):《南方纪事》不一样的感受

  对于我来说,提起美国的南方,第一个会想到是那场美国历史上惨烈的‘南北战争’接着就是斯托夫人笔下性格纯善,而命运悲苦的黑人汤姆大叔,和在壮美如画般的南方景色中,耸立着高大的庄园,富有的白人庄园主的女儿,活泼可爱的‘郝斯嘉’如小鹿般蹦蹦跳跳。

  很常一段时间,直到我读这本书之前,我对美国南方的了解还只是庄园主对黑奴的剥削,充斥着种族主义的南方社会,白人对黑人民族的排挤与不分青红皂白的迫害。白人社会除了富有的庄园主便是对黑人凶恶的白人暴民。

  这本《南方纪事》在买的时候,我本以为它是一本游记类型的书籍,因此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并没有去急着阅读。而‘瑞克 布鲁克’一个50年代出身贫苦的南方人 ,一个白人,用自己的成长经历,真实的笔诉说了一个真实,平凡,普通的南方。

  里面那些似曾相识的角色,那些在田地间头顶烈日汗流颊背,采摘棉花,打短工为自己生计而辛勤劳做的人物,第一次不在是黑人,而是白人。虽然作者对那个时代也有描写与评说,我第一次真切的感觉到南方那些底层的穷苦白人,他们的所思所想。也就是在很多文学作品书籍里,黑白两个种族两方相互攻击时,所谓的‘面杆’和‘白色拉圾’这里除去有敌意的发泄与讥讽外,更多的是因为他们的贫穷。

  作者‘瑞克 布鲁克’那句话:“贫穷与饥饿是不分肤色的。”这句话始终贯穿全书。特别是那户与他们同样贫苦的黑人家庭在作者一家困难时,还为他们送来玉米。实在另人唏嘘。

  我第一次感受到我们和他们其实也没什么不同。大家都在用自己的智慧和辛勤的汗水来改善自己平凡的生活。

  当我读完这本《南方纪事》时,同样是那个美国的南方,但带给我对那块土地上人民的感受却是一样的,有一种共鸣的感觉。如开头这句话:“这儿每一寸土地都是神圣的,每一个山坡、每一条山谷、每一片平原和树林都由于一些在那早已消逝的岁月里的悲伤或愉快的事情,而变成了圣地。”

  现在的我走在那些儿时曾经常玩耍的那些地方,这种感觉真的存在。

  《南方纪事》读后感(五):美国小事

  很难想象《南方纪事》曾能那么畅销,我当初看到书名的时候还以为是国内某报社出的什么杂拌集。它不是小说,也不算是纪实作品,它没有一个完整的故事,没有起因经过结尾也没有高潮,只是一个人絮絮叨叨地记录自己前半辈子的人生琐事,从出生长大到工作,从结婚到离婚到再交女友,从自己的父母兄弟到自己的同事。

  买到这本书后,我很久都没有提起兴趣来看它,直到最近百无聊赖。我拿起它,就很难放下。我细细地读了那每一行密密的小字,饶有趣味。

  吸引我的首先是它的行文,文笔细腻生动,琐碎的事情被描绘得如同亲见,字里行间透着美国南方人的玩世不恭和混不吝,如同读塞林格的作品,很有阅读快感。

  第二是,它为人展现了一个日常的美国,一个在《近距离看美国》里,在引起满天喧嚣的美国新闻里看不到的美国。

  从这里,我知道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美国南方乡村,母亲会在吃饭时间说自己不饿好让孩子吃饱,冬天为了避免水管冻上会在晚上让它一滴滴地滴水,夜里上厕所要出门走十几米;到八十年代,警察会在一起刑事案后强迫穷人自证清白,青年为了脱离开这种地位去考大学、进入大企业工作;八九十年代,迈阿密还是黑社会控制的地方,离开富人区一点距离可以看到很多无家可归者,晚上出门会挨枪子,纽约偏僻的街上,整条街的便利店都遭到过打劫。我还知道儿子会攒上很多年的钱给母亲买栋房子,母亲会希望在隔壁城市工作的孩子每周末回家吃饭,老人为了省钱会从类似“小商品批发市场”的地方买不合口的假牙……

  从这里,我看到一个普通农村人的雄心和奋斗,还有他的自卑感和虚荣心;看到一个破碎家庭中母亲的含辛茹苦,几个孩子的顽皮与亲情;看到在美国电影里不容易出现的那些下层人和底层人的有滋有味的生活。作为一个写社会新闻的记者,作者不仅描绘了他自己的经历和他认识的人,还描绘了他采访到的那些人的故事,如同一幅美国版清明上河图。这些故事让我读起来感觉很亲切,其中不少情节,都让我想起我的成长经历。它拉平了我作为中国读者和他所处的那个国家的距离,让我对以前知道的很多事情比如民权运动、黑帮等都有了新的评价。我终于看到一个活的当代美国,不是被美化的,也不是被妖魔化的。看完这些,我对我的国家的未来都有了更大的希望。

  回过头还想说说这本书的语言特色。书里很多词句,我在读的时候都不由得想抄下来,分享出去。比如我在网上分享的这两句:“亚特兰大算得上是个好地方,在那里,不会象我喜欢的城市诸如迈阿密、新奥尔良那么快就挨枪子儿。”“路过的人喜欢偷这里的邮件,当地邮政局冒着被偷的危险把此情写信告诉了我。”这样让人忍俊不禁的语言,读起来是多么好的阅读体验啊。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