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里尼自画像》影评摘抄
《费里尼自画像》是一部由Paquito Del Bosco执导,费德里科·费里尼 / 英格玛·伯格曼 / 安妮塔·艾克伯格主演的一部纪录片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费里尼自画像》精选点评:
●55min !68min
●Amarcord后,记者问这距离第一次拿奥奖20年了什么感受,WTF,想让我哭下么,头毛秃了,双下巴松了
●超脱人的心灵又充满幻想的好片子
●费里尼真是个有趣的人!
●我把自己看成是:期望… 信仰也是一种期望… 我是说一种精神状态, 一种每天都会有的印象… 这种期望的感觉,不会离开我… 但是如果你问,我在期待什么… 我不能回答你…
●B站熟肉。拍片空隙采访+颁奖典礼采访。和伯格曼拍片也算是老梗了。费里尼结尾为帕索里尼颁奖。
●对年轻导演的建议:“拍摄好的电影,谈论他们自己”。对生活的忠诚。“生活有神秘、深刻的甜蜜。我们生活在野蛮、可怕的社会,同时也是辉煌的、非凡的、充满诱惑的社会”
●想象的真实性,如果你真诚的讨论生活,而不是想训斥别人,进行你的哲思,当你带着谦卑讨论生活,带着对世事的冷静判断力,我想每个人都将能认同你,并把你的故事当作他们自己的
●
●有很多珍贵的影像资料,比如《甜蜜生活》的拍摄现场和采访、《八部半》获莫斯科电影节大奖后的采访,以及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后的采访,费里尼还是很瞧得起奥斯卡的。最吊的是伯格曼和费里尼坐一起互相吹牛比的采访,他们说要一起合作一部电影,到底要合作啥,是不是流产惹?
《费里尼自画像》影评(一):给费里尼的魅力,加加料。
非常正宗的人物纪录片,展示了费里尼大师的一些想法,对于电影的见解,和一部分的生活。
作为举足轻重的一位影坛大师,每个人都想知道那些跳跃的片子是怎么诞生的,怎样从萌发到成功展示的。这个片子分享的就是这样真实的大师本人,一个多小时的记录片断现在闲的弥足珍贵,很多时候语言,讲解都不会比展示本人更拥有真实感。
本来觉得这么位大师,会不会说出来的话都听不懂,全是专业术语什么的。事实上他看上去非常平和,平易的讲述着自己的观点,俏皮的调侃自己的秃头,风趣幽默,非常重要的一点是真实。拍摄到的费里尼本人,让人觉得他并没有背上影坛巨人,某某某电影导演,奥斯卡奖等等耀眼的光环,也没有打太极的对自己创作的非凡做什么凡尔赛操作,他只是自己,只是费里尼。在做什么事情,曾经有过什么事情既定存在又不去过多的留念提及,只专注于当下,在被拍摄的当下正在做的事情,正思考的难题,平和的讲述与面对,有种稳稳的踏实感,一直以来只是专注于自己所做的事而已。
国内关于导演大大小小的记录视频已经很多了,如果看过一些你会发现,他们往往对自己是不满意或者骄傲的,过去的觉得可以做得更好或者觉得做到了最好,未来又具有神秘而宏伟的规划。听上去总会觉得蛮了不起的,大概是普通人难以企及的阶层。当然,还没有经过历史的洗礼,现有的导演们无法通过时代盖章他们究竟是不是极其优秀的。只是相对于费里尼,他很平和,这只是一个职业,自己一直在做的事情,每个时段都有遇到的难题与解决后的喜悦,就是这样。
专注于自己所热爱的事情,真实的讲述感受,这本身就是一件充满魅力的行为。
《费里尼自画像》影评(二):电影是一场终生的乡愁
“昨天晚上我梦见里米尼港湾,澎拜苍绿又骇人的大海,如大草原般滚动,海面上厚重的云块向陆地奔腾而去。”
01.
被称为“欧洲迈阿密”的里米尼,现在已是火热的旅游景点。夏日里,来自欧洲各地的游客会将长长的亚得里亚海滩占领。而秋冬的海滩则是一片寂寥景象,除了偶尔在海滩跑步的人外,只有远处的摩天轮永远不紧不慢地旋转着,与一波波的海浪朝夕相伴。在早晨,这种灰蓝的色调充斥着一种特别的情绪,让人想起费里尼的电影。
“除了色彩、纸板和那些画在图画纸上可以剪下来重组的平面或透视设计外,我从来没被别的游戏吸引过。我不参加其他任何活动,从没踢过足球。我喜欢把自己关在浴室里好几个小时,在脸上扑粉,用麻絮做小胡须、大胡子和恶魔式的粗眉,用烧过的软木画鬓角。”
里米尼是清澈的乡愁,更是一个记忆的世界,掺杂了虚构与遗忘,它滋养了费里尼最初,也是所有的艺术创作萌想。那些电影里所展现的欲望的海滩,那些甜蜜或疯狂的生活背后,都有里米尼驱之不去的影子。
几乎所有人都认为,《阿玛柯德》里的亚得里亚海滨小城就是里米尼的影射,是他对自己不断逃避又不断寻找的故乡和狂野青春期的一个完全交代。
费里尼正是从这小小的、狭窄的港湾出发,走向世界。
“第一眼看到罗马,我就闻到了家的气息。我是在到达罗马的那天才出生的。从那时起,我就再也没有一刻想要离开罗马。”02.
自20岁离开里米尼,来到罗马后,他过着居无定所的波西米亚式生活。
费里尼的一生经历都被他写入了电影。他破坏了原有的电影叙事秩序,而进入了自己的工艺秩序里:他把自己的思想通过电影传递出来,不再是只由影片的故事情节传递,而是给影片的每一部分赋予了含义,并且最终使电影成了他思维活动及其状态的一个载体。
它是如此抽象,以至于一开始人们都无法理解,然而当人们不再用传统的眼光在费里尼的影片中寻找情节始末的时候,另一种超情节的东西却油然而生。
费里尼拍摄的《罗马风情画》便是如此,这是我所见过的最奇异的关于城市的影片。
他没有故事,只是一些回忆片段的拼接,经常在一个镜头中,多个时代的罗马并存。它形式杂糅,混合了电影的多种表现形式,结构参差,以半虚构的个人回忆表现对当代的观察,以纯粹幻想为内容拍成伪纪录片。
这个罗马不是真实的罗马,而是存在于费里尼心中,只属于他一个人的罗马。当情节被抛弃之后,剩下的就是被彻底打破的梦幻与现实之间壁垒的碎片,费里尼的世界,至此,毫无保留。
《费里尼自画像》影评(三):他是段子手,语言大师,想象力天才,是我们所有人的导师
旅程的主题,是叙述艺术的一大基本 他穷尽一生讲的都是旅行,或真实或虚构 《浪荡儿》是离开小镇去大城市的梦想。 《大路》是流浪,命运的束缚将他们不断带向下个城镇。 《甜蜜的生活》是虚构的一次游历。 费里尼是平易近人的,活泼俏皮,不似伯格曼,严肃深邃。 拍《甜蜜生活》的时候,曾因墨水事件有制片人想自杀,不过费里尼说那不过是一个真实的笑话。 制片人不喜欢费里尼的拍摄方式,威胁他要自杀,他把当时唯一的武器——墨水,举到嘴边要喝下去。 他的生活,是我想要的生活。 带着谦卑和对事实冷静的判断力来谈论生活,我想,每个人都会认同你。 罗马人的好奇。当瑞典人安妮塔多次踏入冰冷的水中,贡献精彩的表演,围观的罗马人早已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美工有着难以想象的创造力,他们负责布景。 生于摩羯座最后一天的11:45分 讲故事者的职责是带大家进车站,在那里,每个人都将根据品味和成长阶段,选择他或她的火车。 不要去理解或者解构,只是听我所说的。 撩妹金句:这是一个男人的热情与希望,恐惧与胆怯,和痛苦,正如你的一样。 费德里克一晚上没睡好,三个加拿大记者跟踪了他好几天,而他们只是想知道斯坦娜为何杀了那孩子。 一大早收到西班牙记者的电话,问他片尾的鱼是种什么鱼,他说他们在西班牙从未见过那种鱼。(根本不知道来访者什么目的)最后还让费里尼送他一条。 【这简直就是段子王】 一个水手拦住他:费里尼,我一点也不喜欢你的电影,我一刻也不相信,生活像你描述的那样奇特。【完了完了,费胖子是真正丰富而有趣的人,而且是最丰富最有趣的。】《费里尼的魔法》从这里取材不少。 金鼻子的女士说:你的电影里,怎么一个正常人都没。 他的目的是传递一种混乱,无序的感情。没有人物,只有幻影,没有情节只有片段。 《甜蜜的生活》原本有个拗口却好听的名字:《无论如何,生活是深奥而又神秘的甜蜜》。 我们生活在一个残忍可怕的世界,然而这世界却精彩,诱人。 “我来此,是为了给你的灵魂带来战争而非和平”伯格曼见费里尼。 费里尼讲故事的方式独一无二,他不来自任何一个流派,他自创流派。 生活中的重大混乱是对付教条的唯一武器。 对再体验的企图,是他的激起方式,他想重拾一次被打断的谈话,声音越来越弱,直到听不到。 因为《八部半》,波士顿的一个帽子商赚翻了。 “根据最后雷鸣般的掌声,我想他们一定有所收获。”也许是是一种陌生现实奇特的迷恋。【费里尼的表达真的快速而准确,他也算是语言上的大师。】 宇航员季托夫说:你的电影,比宇宙更神秘。 费里尼和金维多俩人站在一起,不耐烦到疯狂摸自己的下巴。 《朱丽叶与魔鬼》中的角斗士进行曲 飞机残骸+曾经的广播,《伊万的童年》! 事实上,他从来没有跟马戏团跑过,也没住过寄宿学校,可能是偶然间马戏团来费拉拉表演,他的想象力让他凭空多了一段新的生活。 制作讲述自己的电影 最终,我站在镜子面前,倒影为他辩护,而我什么也补充不了。(人的一生,不是由自己来评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