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Do Androids Dream of Electric Sheep?》读后感精选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Do Androids Dream of Electric Sheep?》读后感精选

2021-01-04 04:13:1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Do Androids Dream of Electric Sheep?》读后感精选

  《Do Androids Dream of Electric Sheep?》是一本由Philip K. Dick著作,Del Rey出版的Paperback图书,本书定价:USD 16.00,页数:24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Do Androids Dream of Electric Sheep?》精选点评:

  ●老婆出场不多 可是每次都击中我

  ●说实话,如果这本书能代表PKD的话,那我是真失望,书中对人性的讨论觉得很浅显,是通过不断重复安卓没有情感以及Rick对于动物的一种渴望的冲突来达到的我感觉?写Mercer的部分实在有种嗑药的感觉,不断让我想PKD是不是在写他嗑药的过程?这本书我个人感觉讨论的深度和电影的根本不在一个档次上。这本书拔到那么高的一个档次,也许更多是出于一种致敬的态度在里面吧?也可能是自己看得太快,还没来得及消化的缘故吧。

  ●好喜欢这个核子冬天荒烟废土的设定,带着八十年代的恐惧印迹。世界观比银翼杀手解释得详尽一点,包括地球娱乐和精神世界。看上去赏金猎人只是个副业,主要心思是想要活的动物(只有电子羊好羞耻)。Rick一进安卓公司就问猫头鹰是不是真的,就显得很好理解

  ●仿生人、低能人、正常人和一个神一样的人物,他们在这个反乌托邦社会中扮演追杀者、被追杀者、老好人和受难者,各有各的位置。但是人难免有时候怀疑宿命的安排。Dick满心疲惫地追杀仿生人,面对自己史无前例的成就,他反而感到彷徨。他追问神:杀生对不对?我下不了手怎么办?神回答说:有时候人只能将错就错。多么可怕的回答,如果连知错都不能改,不是彻底否定了人的主观能动性。这部小说充满深深的宿命感,以至于合上书本的时候,心感觉被掏空一样。

  ●一天之内看完电影版和原作,前两天听完了机核的三期银翼杀手特辑。写了一张A4纸的笔记。

  ●说实话《Blade Runner》我看了三遍都没能耐心看完,但这本书却很快看完了。

  ●当时的中文版,没想到是Androids那个词

  ●明显没想好。 又,电影也真敢改.... 难道不是逆转了作者的主题么...

  ●23/07/2017 Sun rainy - 13/10/2017 Fri Incredible

  ●到底什么是真是假?感情是虚幻的,却是判别真假人类的标准。

  《Do Androids Dream of Electric Sheep?》读后感(一):相当累

  因为课业的关系必须得看这本书而且写出1500的essay。没有中文版,只能硬着头皮看,英语水平还不是太好,开头一部分就看得相当累,完全提不起兴趣看下去。老师定的作文主题是里面的一种被称为mercerism的宗教对这个社会的影响及其特点。

  看过电影版,名字叫银翼杀手,可是只是概念与书本相同,内容完全不一样,所以对我毫无帮助。书是连续看了两三个星期,真正看的时间加起来不过三天,因为看几页就看不下去就放着不看,无奈作文马上要交了,昨晚拼命读了大概,折腾出一篇自己都看不下去的essay。不过对里面的人物真的认真做了分析,所以有点进去了,觉得还是蛮有意思的。

  现在学的是乌托邦和反乌托邦类的东西,这本书是反乌托邦的。若是以前我肯定是拿来当个科幻小说看,不过老外喜欢搞这种学术类的东西,只能往深的方面想。

  essay待修改交上去如果分数还能见人的话,会发上来,给个资料,因为国内没有对书的详细讨论,如果谁以后也跟我一样要写这本书的话能做个参考。

  《Do Androids Dream of Electric Sheep?》读后感(二):我没有读懂

  1.孤独 全本最丧的一点,就是贯彻全篇的孤独。人与人,人与仿生人,仿生人与仿生人之间,每个个体之间,无法达到的完全理解。每个人,甚至仿生人都存在的共情,天然地无法通过语言传达,再加上个人的欲望,造成了每个人的孤独。于是每个人都共情,每个人都渴望,但每个人都孤独。我爱温柔蠢笨的isidore,渴望生命中的每个联结。 2.欲望 我想要一只动物,一只真正的动物。动物证明了我的天然和高贵,动物带来快乐和希望。世人普遍认同的价值规则,潜移默化地对每个人起作用。电子羊没有天然羊高贵,然而天然羊带来真正的改变又是什么呢? 3.真假 动物的真假,人类的真假,墨色主义的真假。假的梦想成为真的,曾经信仰的真实最后也沦为虚假。然而最后Rick说,这一切都是真的,只要影响了你的,只要你曾经相信过的,都是真的。这是全篇最具哲学意味,也最让我感动的一个点。Rick 从来都是一个充满怀疑的人,怀疑别人的动机,怀疑自己的信条,怀疑获得幸福的能力,怀疑生命的价值等等。我们都在跌跌撞撞中懵懂前行,你生活的世界一切都是真的,要包容,要理解。

  《Do Androids Dream of Electric Sheep?》读后感(三):我的教授评论摘抄

  我这节课名为 “The Meaning of Technology”,这位名为Warren Steele的教授声称他读了此书几十遍,看了电影更多遍,对这故事爱到入骨。

  这名教授声称这是一本关于“tenderness”的书,虽然机器和杀戮都是冷冰冰,但他从头到尾都觉得满是温柔。

  他说为什么Deckard不愿移民?为什么androids宁愿被杀也要回到地球?为什么生存的环境已经如此恶劣,人类还是挣扎苟活?因为只有地球才是人性(humanity)的温床,其他任何的星球从来都不属于人类,在宇宙里在火星上,逐渐丧失empathy的人便与androids没什么两样。

  书里从头到尾都在暗示人类的生存无法离开彼此,Isadore见到Pris三人的兴奋、Dechard给Rachael的电话……甚至整个Mercerism都是建立在这种共感之上的。作为一个宗教,Mercerism没有承诺天堂和快乐,不承诺苦痛的现实会过去,事实上人们都知道这地球只会越来越坏。教授说,这代表着无论一样事情多么艰难,只要有他人与你一起克服,所有的困难就都不是困难。

  这节荒诞有趣的课基本就是从头到尾对现代技术社会的否定,而Do Androids Dream of Eletric Sheep尽管大胆,却也算是对未来的合理预见。从头到尾这绝望的教授灌输了无数绝望的信条,以致绝望的我们不停问他 is there an escape。

  他说我觉得有,那就是 never stop performing the bonds that connect us together.

  《Do Androids Dream of Electric Sheep?》读后感(四):原著和改编的电影都是经典

  作为一个伪科幻迷,虽然Blade Runner已看过3+遍了,但是其相关原著Do Androids Dream of Electric Sheep?一直还没拜读过。最近抽空看了,强烈推荐一下,不愧是PKD(Philip K. Dick)最有影响力的作品之一。看过书后,会让人更进一步理解为什么Blade Runner会被称为神作,不得不佩服导演不仅仅如实的再现了书中描述的未来社会,更传神的体现了书的最重要的主题:What is humanity? human's identity and existence in the world/universe。在看过了剧本和20分钟的试看后,连PKD自己也说“The two(novel and screenplay) reinforce each other.” “The film looked exactly as he had imagined.”比较可惜的是,在电影上映前几个月,PKD就去世了。与电影相比,原著在情节上会更曲折复杂(要杀6个androids,还有副线),人物会更丰满鲜明(除和女主Rachael的互动会更多外,还有和其他人物的互动),想表达的主旨会更丰富(tech impact on society, human vs machine, tech vs religion)。 原著中提到的两个设备挺有意思的。一个叫“empathy boxes”,是信仰Mercerism的用户通过VR体验苦难来获得更多更大范围的emphaty。另一个叫“Penfield mood organs”,可以通过输入不同代码,使输入人获得不同的心情/情绪/情感。在Androids和人类的区别只剩下有无empathy的世界里,人类却需要通过科技来保留/获得empathy,不可谓不是一种讽刺。 再说个题外话:原著设定人类和Androids的区别是有无empathy。即使Androids可以模仿empathy,但是可以通过对一系列问题的回答来区别。这里把empathy当做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本能。但empathy本质上是emotion的一种。最近在看本讲“How emotions are made”,非常mind-blowing, 完全颠覆我们对emotions的传统认知:与生俱来(inborn),人之本能(biologically basic),放之四海皆准(universal),大脑不同部位分管不同情绪(location-based)。按照书中的观点:(它是)后天形成的,人为创造的和模拟的(constructed and simulated),同一种情绪可由大脑不同部位产生(degeneracy),是由概念、目标、和语言共同作用而形成的,是反映现实的产物(social/cultural reality)。想快速了解的可以wiki查查affective neuroscience。

  《Do Androids Dream of Electric Sheep?》读后感(五):《银翼杀手》和《机器人梦到电子羊》

  寒假在网上把《Do androids dream of electric sheep?》打印了下来,带回家去看,结果没看完,回学校的时候,火车晚点八个小时,于是重新拿出来看完了。

  许多人都知道并且看过《银翼杀手》这部电影,因为它实在太经典了,如果不知道它,就好象不能叫做科幻迷一样。但是知道这部小说的人却没那样多了,菲立甫·迪克这位鼎鼎大名的科幻作家,生前不得志,死后他的作品却一部接一部的被好莱坞翻拍成电影。这部小说大概是最早被相中的一部吧。

  就象题目所说,小说里讲的人是机器人,羊是电子羊。

  未来某天,核战争爆发了,所有的动物都灭绝了,而人类也死的差不多了,存活下来的或者移居到火星,其他星球,或者留在地球,忍受放射性尘埃的威胁。人类制造了许多机器动物,让人缅怀过去,卖给人当宠物,当然,这种东西是很贵的。人类还制造了机器人,给人当劳工,当财产。

  后来,火星上的几个机器人杀了人,逃回地球。主人公便是追杀他们的赏金猎人。这些机器人与人一模一样,只有某些思维方式与人不同,根据这一点,猎人们可以通过V.K.测试将他们分辨出来,然后让他们“退休”。

  然后,主人公成功的让他们都“退休”了。

  《银翼杀手》毕竟是电影,改编了许多,比如被追杀的人是克隆出来的,而杀人者是bounty hunter,而不是blade runner。

  这部小说在上世纪末的一个top100科幻奇幻小说里排在前20名,电影也具有类似的荣誉。不过坦白的说,我喜欢电影甚过这本小说。

  这些机器人与人一模一样,只有某些思维方式与人不同,根据这一点,猎人们可以通过V.K.测试将他们分辨出来,然后让他们“退休”。

  然后,主人公成功的让他们都“退休”了。

  《银翼杀手》毕竟是电影,改编了许多,比如被追杀的人是克隆出来的,而杀人者是bounty hunter,而不是blade runner。

  这部小说在上世纪末的一个top100科幻奇幻小说里排在前20名,电影也具有类似的荣誉。不过坦白的说,我喜欢电影甚过这本小说。

  电影的情节更紧凑,紧张,整体的气氛塑造得颓废,寒冷。每一个人的退休,都叫我无奈和感慨。电影里那种对于生命的追求和眷念,那种叫人哀伤的依依不舍,遮盖了善恶之辩,大概这就是所谓的生命不能承受之轻?

  当然,好莱坞的动作电影是有桥段的,总是在事情紧急的时候,请某个救世主出山,不管这个人有多想退出江湖,最终这个人又总能力挽狂澜,真有点“天下风云出我辈”的味道。

  原著的情节就没有那么电影化了,没有那么扣人心弦,没有那么紧凑,似乎不具备畅销书的特质,不那么快餐化。但是菲立甫·迪克的小说似乎有那么一个特点,就是你没法推测后面会发生什么事情,除非你翻完了最后一页。他的《second variety》就是这样,是个短中篇,说起来跟这部小说还有些相似之处。

  不管怎么说,这本小说还是可以看看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